难童日记

难童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记一段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
感念母亲的殷殷教诲与慈爱

  「故事」的前半段,曾在《万岁评论》丛书中发表过,时间是在1985年5月到同年的10月底。《万岁评论》是一本「月」书,由李敖「主导」,由于每期都被查禁,以致流传并不广。当时登出来的名称叫「陈桥梦回录」,这是李敖自作主张,把原来的「难童日记」给「动了手脚」。

  在那半年连载的篇幅里,他附加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以示「童言不虚」。但是「童年」还没过完,日记就戛然停了下来。正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作者这个人「失之疏嬾」——李敖评人一向是入木三分。

  本书以说故事体裁起头及收尾,以日记方式描绘作者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从北到南的逃难生涯、与父亲的聚少离多、母亲独立扶养孩子,及至父亲因公殉职,母亲带着作者随军队辗转离乡逃难的日子,随书附上作者曾走过的逃难路线地图,更能引起读者共鸣。除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外,描写最多的就是其母亲及对孩子的教育。她是十九世纪最后两年出生的人物,虽然一辈子没进过学堂,却给孩子带来了扎扎实实的「身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仅以此书纪念之。

作者简介

陈彦增

  笔名陈桥,出生于黄河之北(1943年),成长在长江以南(1941年以后),曾在扬州中学接受基础教育,初中未及毕业即辗转于1949年来台,直到老去。失学时曾充任书店练习生于台中,1952年以同等学力考入台中二中。再以第一届大学联招考入台大。

  在学期间,曾充送报生,分送全校六大(文、理、法、医、工、农)学院及校本部各行政单位之晨报。1958年毕业于经济系,1964年又毕业于哲学系,终生教职,1999年退休于中兴大学。曾有两次婚姻纪录,皆以死别收场,目前仍为「单身平民」。

  平生热爱「漂鸟」,游走人间。幼年为避日寇随家自皖南跋涉月余,抵达赣北。大三暑期,又以四十余日徒步台岛一周。及出境开放后,又先后身临世界四十余国。散作成「集」者有《大题小作》、《过桥》、《煮字》等。如有可能,愿再有《走出中国》一集问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003
【楔子】从「天灾」想到「人祸」 009
1 北国之冬 (一九四二年) 017
2 雏燕南飞 (一九四三年) 025
3 春到江南 037
4 小学生 051
5 丘八 059
6 又是别离 069
7 孤儿们 077
8 幻灭 087
9 春寒 (一九四四年) 101
10边城 (一九四四年) 107
11最后关头 (一九四五年) 115
12再见萧萧 (一九四五年) 123
13不得归去 (一九四六年) 129
14和平的期盼 (一九四七年) 139
15人物们 (一九四七年) 151
16春风暂绿江北岸 (一九四八年) 159
17不再回头(一九四九年) 175
18乱离与离乱 181
19秋月登台 189
20估旧生涯(一九五○年) 193
21家庭「街友」 207
22「克难」的日子 215
23小伙计 223
24尾声 233
25小孙儿的期待 241
【外一章】好一趟颠簸的车程 243

图书序言

1 北国之冬(一九四二年)
北平锁链胡同 十月×日
听人说学校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我在家里太没趣了,真想去上学。可是妈说我们在北平待不了几天了,她说过很多次要带我去南方找爸爸,爸爸正在那边和日本鬼子打仗。这件事妈还叫我千万不能跟别人讲,因为在北平就有很多的日本鬼子。

妈从吃了晌午饭就出去了,直到天黑才回来,从她的脸色看来,大概今天又没有接着爸爸的信。本来爸爸的信都是寄到大姑奶奶家里来的,可是有一次她为这件事和妈吵了起来,她说看在沾点亲戚的分上,才让我们在她家里住了下来,这一来可让她担待了多大的危险,还要在她家里公开和南方通讯,这不是存心在害她……从此,爸爸的来信就不再寄到大姑奶奶家了。

老家的日子 十月×日
妈今天又做了一整天的活,大姑奶奶显得很高兴,她常夸妈做起活来真有两下子,又精又细又快,一个人能顶得上三四个人。她开了几年的工厂,真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个好帮手。

妈一边做着活,一边和赵婶她们聊起老家的事。听她说老家里包饺子和馅的时候,油不是倒进去的,是滴进去的。在油缸里泡着一根拴着个制钱的细棉绳,要用油时,就提起绳子滴上几滴。孩子们嘴又馋,却不敢花钱买东西给我们吃,为了怕别人笑话,有几次妈买了几块豆腐来加菜,就传出了「陈官家的媳妇真不会过日子」的恶名。

听妈说老家的地里出棉花,当地人管它叫「穰子」,每到收成的时候,家里就把它捆成一大綑一大綑的,再由妇人们背到四十里外的高阳城里去卖,高阳城里有很多织布的,织出来的布有人叫作「爱国布」。背「穰子」的妇人们二三十岁以上的都是小脚,她们都是当天走路来回。这是每一家做媳妇的都要做的事,一方面也是为的乱世能留在乡里的男丁实在太少。那家的媳妇不做这件事,就有人笑话你好吃懒做。

赵婶她们还以为妈是吃不了老家的那份苦,才跑到北平来的,其实我知道她图的是找爸爸比较方便,才先带着我到大姑奶奶家里住下来。她还说在老家吃苦倒是小事,叫人待不下去的缘故,主要的,还是为的那里实在不太平。常有些带枪带刀的爷儿们,有的说他们弟兄们为了打日本鬼子要花钱,有钱的得捐几个,捐不出来的,他们常会把人给绑走,然后通知家里的人拿钱来赎,要是过了他们的期限,他们就会派人先送一只耳朵给你,再过一天,又送一只……

日本鬼子的大炮 十一月×日
今天妈又遇到了一位刚从老家跑出来的大娘,听她说起老家的情况愈来愈糟了。白天里闹日本鬼子,晚上闹「游击队」。日本鬼子在进村子以前,总是先放上几声大炮,老百姓一听见炮响,就丢下家伙往村外跑,朝着炮声相反的方向跑,一直跑到听不见炮声枪响,见不到日本鬼子的影子才敢停下来。挨到天黑,鬼子会自己撤走,因为他们怕游击队会摸进来。

听说有一次日本兵没有撤,到了夜里游击队真的就趁黑摸进村子来了。掳走了几个日本鬼子,把他们的耳朵一个一个地穿了起来,串成一串,用铁丝牵着他们,这样他就跑不掉了。可是那该有多痛呀!真叫人不敢相信。

又有一次,在早上的时候,鬼子兵来了。听到了炮响,村子里有几个胆大一点的乡绅不想跑了,他们各人手里拿着一面「膏药旗」。站在村子口上去列队欢迎。等日本兵进村子的时候看见了他们,像要找他们出气似的,在各人的头上浇了一些汽油,接着划了根洋火,这些人就给活活地烧焦了。听了这些事,真叫人心里发麻。

更叫人不舒服的是听说又有一次,一个刚生了孩子不久的大嫂,也在跟着大伙跑,她怀里抱着两个包袱,一个是她事先收拾好的一些家里比较值钱的东西,另一个是自己生下来没有几天的孩子。因为身子虚弱,一直落在大伙的后头,可是谁也顾不了谁,跑了一段路,她实在受不了了,她坐在一口井旁想喘口气。为了想接下去跑得更快一点,她打算不带东西了,先把它藏到井里去,等回来的时候再想着捞起来。她便向井里扔下了一个包袱,接着又跑了。等到了另一个歇脚处,在一棵大槐树下,她想起是该给孩子吃奶的时候了,打开怀里剩下的那个包袱,这才看出来自己所抱着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

妈妈的假日 十二月×日
好不容易大姑奶奶今天放了妈一天的假,妈带着我上南苑去了一趟。妈说我是在南苑出生的。在家里,我算是最小的一个。妈生过不少的孩子,本来我应该还有好多个哥哥姊姊的,可是在兵荒马乱里,他们都没有长大,很少有活过两岁的。我一个人在家里时常觉得有些闷得慌,总是想到要是能有个兄弟玩伴该多好。听说老家还有一个姊姊,她虽比我年纪大了很多,身子却一直不太好,常闹病。妈常后悔没能把她带出来,常听妈叹着气说:「一家骨肉,三处分离。」每想起这些牵肠挂肚的事来,她总是禁不住暗自落泪。

在我出生的时候,听说爸爸也在身边,那时候他正好在南苑一带驻防。我实在想不起爸爸的模样了,妈给我看过他的相片。我真想看一看他骑马打仗的神气,那一定很威风。

听妈说南苑的房子闹过鬼,心里虽然有点怕,我倒真想能看见鬼。因为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要是真的这样,那人死了以后不也就一切都完了吗?这样人和烂草枯木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大家都说世界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我想还是人死了能变成鬼才好。至少做了鬼还能留在世界上,能接着再看看自己还没有见过的东西,能玩玩自己还没有到过的地方。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