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娴敢将此物从普鲁斯特手中夺来,可知也有以高明手艺(纯诗的技艺)挑战简单日常的壮志雄心。──鲸向海(诗人)
炼金术士颠倒通识与常识,世界在她手中如一只魔术方块,然而轻巧一转,即是璀璨夺目的风景。──李桐豪(作家)
凡我碰触之处皆为苹果,你贴近之处,皆成金箔。
万事万物,都在她的文字里得到金色的永生
本书辑分「失信」、「环墟」、「莎茀」、「金铃子」、「余威」、「丝路」,集结杨佳娴的专栏、书信、散文、读书笔记、与脸书上发表的杂文,所织锦的新世纪随笔。
轻尝一口玛德莲,令普鲁斯特忆起逝去的韶华……
波赫士说,「每读一次某本书,每回忆一遍这次重读,都会有新意」,因此,「书本就是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条不断改变着的河流」,这一次吃到的玛德莲和上次吃到的,绝不是一样的。
失信
我们像是置身在半睡半醒的,马塞尔的梦境中,两个深切了解的人聚首了,时光重现,万事万物再一次垂垂老矣。
环墟
写作上近乎炼金术士,爱情上近乎赌徒,而人生的总体有时候像是包错纸张的货品……。
莎茀
妳总在我诗中作弄我,使我担心,或遗弃我,或使我代妳受罪。然而,我亦是那创造且再现妳的美的第一人。我将以这唯一的技艺为妳构筑银河胜景。
金铃子
近日命运卑微,心如脱页之书,如无玩具之乖乖。
余威
反对这本书和那本书。反对大佳河滨的篮球场。反对里尔克。反对冬天之后的春天。我反对你。
丝路
无数架飞机彼此交错航线,一排虚线般的窗户,每一个窗户里都有一张脸,盹着了,或者刚好浮现出侧脸在那椭圆轮廓中,路过诸神嘻笑着指着,彷彿那是一枚外太空漂来,不及捡拾的银币。
作者简介
杨佳娴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台大中文博士。目前于大学任教。出版有诗集《屏息的文明》、《你的声音充满时间》、《少女维特》,散文集《海风野火花》、《云和》,编有《台湾成长小说选》。
《玛德莲》为最新散文随笔着作,结合报刊专栏、书信和facebook写作,以诗为文,高浓度、锤鍊过的意象与色彩,在长短篇幅中自有丘壑与灵光。
【推荐序】炼金术士 / 李桐豪
失信
笔记1-21则
环墟
笔记1-71则
莎茀
不存在的蔷薇1
不存在的蔷薇2
不存在的蔷薇3
不存在的蔷薇4
不存在的蔷薇5
薄暮的唿声
不存在的蔷薇7
Nothing gold can stay
不存在的蔷薇9
破戒
不存在的蔷薇11
不存在的蔷薇12
不存在的蔷薇13
谶书
双人戏码
金铃子
笔记1-21则
余威
笔记1-33则
丝路
在热带阅读巴黎
葡萄干银河
伤心太平洋
京城百花深处
海上风
清水湾与赤角
东京半日书虫
古都
阿里萨的旅程
时间的房间
舞踏会
推荐序
炼金术士 李桐豪
佳娴小姐出新书了。
这本名为的《玛德莲》文字集子内容大抵关于男人、女人,也关于读书。读什么?读张爱玲,读诗,也读周星驰。文雅的书信酬答併着在脸书上面交的嘻嘻哈哈,旅行与文学共冶一炉,行文风趣又风流,聪颖渗透纸面,简直从文字里掉出渣来(莫非这是渣妹绰号由来?!)贫嘴得如此锦心绣口,小家子气这样落落大方。亨利詹姆士说:「一个才情堪用的年轻女人只要走过禁卫军营的餐厅窗口,朝里面看一眼,就可以写出一本关于禁卫军的小说。」我想,说的就是杨小姐这样的一个人。
《玛德莲》与前一本散文集《云和》相隔六年,文艺美少女汤舒雯在脸书上问杨小姐是否认为写作有进步,杨答:「写得更精确,更经济。」这话是对的,她已能用更少的文字创造出更华丽的意象,与前作相较,文字没有最华丽,只有更华丽:树上落下的芒果是碎裂的网球。雨声成了幻觉深处的灰尘,始终擦不掉。阳光可以绣在波浪上。在爱情的屋檐下忘记她是他。
关于写作,杨小姐自比是爱情的赌徒,写作的炼金术士。怎么不能是炼金术士呢?私以为没有什么比这意象更能精确地说明这集子的作者与文字了。炼金术士颠倒通识与常识,错置文字的意义,万事万物在她手中如一只魔术方块,碎裂了颜色,扭曲了秩序,然而轻巧一转,即是璀璨夺目的风景。
但是那份华美偶尔让我觉得不安。她太字恋了,恋字如恋人。别人是肉身成字,她是字成肉身,凡一切可以诱发出漂亮意象的苦差事,引出漂亮字眼的坏勾当,她都会尽力去做。她「手摸索着皱缩的纸袋,渴望有牴触在指间,渴望在肺叶间做一个黑色迷醉的梦」,「因要获得诗的宽解而痛苦」,因患得患失的而快乐着。我对她的私生活并不很熟悉,但我怀疑如果她假凤虚凰的文学侠侣鲸向海跟一本字典同时掉到海里,她应当会先救字典的。
书中提到傅雷在一九四四年针对张爱玲写了评论,说她写作技巧太好。而技巧对张女士而言是最危险的诱惑,因为本能一样时时骚动着,要求一显身手的机会,好的艺术家的心灵探险史,往往就是和技巧的战斗史。
这话,同样适用于杨小姐。
杨小姐说:「凡我所碰触之物皆为苹果」,「皆如火燎原」,那何止是火焰、是苹果呢,字恋者手指所到之处皆是黄金。杨小姐啊,妳那浓烈的文字已可以稀释十本×××和一百本○○○的散文集(请私下问我○○○和×××是谁,我才不会为了一个杨小姐得罪一挂女作家),娇蕊道:「一个人,学会了一样本事,总舍不得放着不用。」问题是炼金术那是何等通天的本事,要小心啊,否则与一队俊美的禁卫军队共处一室,指指戳戳稍有不慎就变成金光闪闪的十八铜人了。
以上,即是小弟弟我的一点缪论。
拿到《玛德莲》这本书,我花了点时间才真正进入状态。一开始,我总觉得故事的节奏有点慢,不像现在流行的快餐文学那样,上来就抓人眼球。但当我耐下性子,一点一点地去品读,去体会作者笔下人物的情感起伏时,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它不像那种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而是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真的非常深刻。她没有回避生活中的阴暗面,也没有刻意美化那些所谓的“美好”。她只是用一种极其写实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些隐藏在笑容背后的疲惫,那些在沉默中积攒的渴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情感的描绘,不滥情,不空洞,而是充满了真实的张力。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玛德莲一起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评分坦白说,《玛德莲》这本书,一开始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它的叙事方式有点跳跃,不像我平时习惯的那种线性叙事,让我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去梳理。但是,一旦我适应了这种节奏,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它迷住了。作者的笔触很细腻,她能捕捉到人物内心最微妙的情绪变化,那些我们常常会忽略,甚至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情感,都被她用文字一一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选择”的探讨。生活充满了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导向不同的命运。玛德莲在人生的岔路口,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挣扎和思考,这些过程,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生”这个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更加明白,每一个不经意的选择,都可能塑造了我们最终的模样。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好书,是能够让你在读完之后,依然回味无穷,甚至在日后的某个时刻,会突然想起书中的某个片段,某个句子,《玛德莲》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书。它的文字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环境的描写,无论是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静谧的午后咖啡馆,亦或是某个充满回忆的老旧房间,她都能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浓厚的氛围,让你身临其境。而玛德莲这个角色,她的内心世界,更是被描绘得入木三分。她的喜悦,她的忧伤,她的迷茫,她的坚持,都像是潮水一般,一层一层地拍打着我的心岸。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关于“生活”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玛德莲》这本书,我对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以为只是又一本泛泛之辈。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我就知道,我错了。这本书的文字,就像是潺潺的流水,一点点地,却又深刻地,渗透进我的心底。作者的叙事,不是那种直白的煽情,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故事深深吸引。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孤独”的描绘,它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清高,也不是那种无人问津的落寞,而是一种在人群中的疏离感,一种与世界保持着微妙距离的审视。玛德莲这个角色,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带着一丝不屈的倔强,让我非常着迷。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也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评分老实说,我收到《玛德莲》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只是换了个包装,内容却大同小异。但是,这本书真的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心灵鸡汤,硬要给你灌输一套“成功学”或者“幸福秘籍”,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细腻、甚至可以说有点慢热的故事,让你自己去体悟人生的真谛。我特别喜欢作者描绘的那些生活场景,从清晨洒进窗户的阳光,到夜晚独自一人时的孤独感,再到朋友之间无声的支持,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画面就在眼前。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静静地跟你聊天,没有丝毫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分享。而玛德莲这个角色,她所经历的种种,我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人身上找到影子。她的彷徨,她的坚持,她的每一次跌倒又爬起,都像是在映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
评分《玛德莲》这本书,让我有一种久违的触动。我平常看书,总会习惯性地去分析情节,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但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沉浸在其中,去感受。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它讲述的,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爱,也关于遗忘。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于“成长”的理解,它不是一夜之间的蜕变,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怀疑中,慢慢地,悄悄地发生的。玛德莲这个角色,她的成长过程,真实得让人心疼,也真实得让人鼓舞。她不是完美的,她有自己的脆弱和不安,但正是这份不完美,才让她如此鲜活,如此 relatable。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和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重逢,你不需要太多言语,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懂得。
评分《玛德莲》这本书,在我看来,它不是一本需要你去“读懂”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去“感受”的书。它没有复杂的哲学理论,也没有晦涩的文学技巧,它只是用最简单、最真挚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关于成长的故事。我非常欣赏作者对于“坚持”的理解。它不是那种盲目的固执,而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依然选择继续向前,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玛德莲这个角色,她身上的韧性,是我最欣赏的。她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也会遇到挫折,也会感到痛苦,但她从未放弃过寻找生活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获得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从中汲取力量的力量。
评分《玛德莲》这本书,就像是夏日午后的一杯冰镇柠檬水,清爽却不失回味。我不是一个特别容易被打动的人,但这本书,却实实在在地触动了我。它没有那些为了制造戏剧性而刻意设计的桥段,故事的发展,自然而然,就像呼吸一样顺畅。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之间关系的描绘,那些友情,亲情,甚至是若有若无的爱情,都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它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细水长流的,在平淡中透露出深刻的情感。玛德莲这个角色,她的善良,她的脆弱,她的勇敢,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去爱,去被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心里被填满了,那种感觉,是一种温暖的、踏实的、充满希望的感觉。
评分第一次翻开《玛德莲》,我并没有预设任何期待,只想静静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这个故事。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那些空洞的励志口号,它只是用一种极其平静,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展现了生活的原貌。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回忆”的描写,那些零散的、模糊的、却又无比珍贵的记忆碎片,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构成了玛德莲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走进了她的回忆长廊,去体会她曾经的喜悦,她的伤痛,以及那些塑造了她现在的点点滴滴。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最精彩的故事,而我们,都是故事的主角,也同时是故事的观察者。
评分《玛德莲》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那个带着点法国风情的名字,总觉得会是一本关于精致烘焙、浪漫邂逅的书。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的内涵远比名字所暗示的要深邃许多。故事并非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就怅然若失的消遣读物,而是像品尝一杯需要细细揣摩的醇酿,初尝也许只是微甜,细品之下,却能品出橡木桶的陈香、果实的馥郁,甚至一丝丝难以言说的苦涩。作者在人物的刻画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每一个角色,无论主角配角,都像是从生活里活生生挖出来的一样,有着自己的小情绪、小心思,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我尤其喜欢主角玛德莲,她身上那种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特质,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成长,让我感同身受。她不是那种无所不能的女英雄,她会迷茫,会犯错,会犹豫,但她从不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份真实感,在这个过度美化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