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像一只小船。
有时舟轻风顺,有时浪高水逆;
有时行在绿杨夹岸之间,有时陷入凄风苦雨之中。
当时在水面,或造成漪涟,或兴起水花,或激盪漩涡,
过不久当你蓦然回首时,水面已回合如昔,船过而无痕。
在这时间的长流中,我们只是过客。
此书是夏菁从一九六八年出版《落矶山下》以来的第五本散文集。收集作者近七年来在报章发表的七十八篇作品,归为五辑。第一辑是抒写年来生活上的挑战、情趣、回忆和感想。第二辑,多为谈文、说艺、话诗及怀友之作。第三辑是过去七年中旅行大陆及台湾的纪游。作者将大众关心的、环保方面的文章,纳入第四辑;其中的文章,大多和作者所学有关,且出自实地经验。最后一辑篇幅最多,都是时评。
夏菁对环保有独特的见解;时评则语多中肯,有时用暗讽、幽默、或假借的口吻来表达,引人深思。作者认为现代散文要具备宏观意识、世界眼光;要赋有新意,要言之有物。而且在此短讯及微博的簇新时代,散文要写得文简意足,生动有味,才能让人接受。
本书特色
1.资深诗人夏菁创作生涯的第五本散文集,收录自2004年以来的散文近作为一帙。
2.全书文字清简有味,情理兼具,呈现了诗人晚年对世界、对人生的圆熟体悟。
作者简介
夏菁
盛志澄的笔名。浙江嘉兴人。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硕士。曾任联合国专家及科州大学教授。早年在台发起着名的「蓝星诗社」。已出版诗集《独行集》、《折扇》等十二种,以及散文《落矶山下》、《可临视堡的风铃》等四种。
自序
第一辑 生活 现代生活的情趣和挑战
落叶他乡树
断电之后
圣诞树的经历
书生做家事
我的第四只手
四十天的折磨──一场湿疹的经验
除夕谈往,心灵的对白
一百零五岁的宠物
精灵龟──一件高科技、实用的礼物
漏网之鱼?
八十学烹饪
木匠汤姆
亲身受骗记
野话
与鸟为邻
第二辑 谈艺 创作以自由为贵
诗人难为
难忘的一天──悼念一师一友
谈作文
文学和宣传
完全是为了好胜──祝余光中兄八十寿辰
和而不同五十年──余光中和我
火鸡语言
星星之火
诗,拯救得了吗?
我看《走向共和》
第三辑 旅游 带着热爱乡土之情去旅游
缅怀之旅
赴约泰山
走马看花上洛阳
姑苏的露天论坛
古拔路的一段机缘──兼谈钱钟书印象
上华山,比今昔──台湾乡土之旅(一)
步道.擂茶.猪舍咖啡──台湾乡土之旅(二)
乌来怀旧──台湾乡土之旅(三)
挑米坑和涩水区──台湾乡土之旅(四)
垦丁的奇遇──台湾乡土之旅(五)
龟山的老人天堂──台湾乡土之旅(六)
第四辑 环保 环保要深思熟虑各种因素
地球真的热了
拯救地球
环保:有这样简单吗?──用种树、造林为例
环保:有这么复杂吗?──用乙醇替代汽油为例
水灾:我的亲身经历和认知
风前,雨后──一个水土保持工作者看八八水灾
水,另一个危机
开创泉源
我们能吃什么?
另一种革命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吗?──一桩环保上的大争执
啄木鸟之战
从一条杀人鲸说起
美国二○一○年最大的环保事件──墨西哥湾漏油之灾的感想
防不胜防
童山濯濯说海地
鲤鱼还乡
第五辑 时评 一个新世纪知识份子的心声
沉默的卵石──一则寓言
无诗的十月
看板
Panda
孔子告状
一个包装的社会
谁来为你服务?
牛年戏笔
贪,是好还是坏?
要做蚂蚁、还是蚱蜢?
杞人忧天?
五十年的变化
预测
二○二九年的头条新闻
末日来临?
圆石市的一堂课
白雪何价?
万物之灵?──南亚海难有感
谁是弱者?──看冬季奥运有感
飞人.山药.牙买加
几个大家感兴趣的数字
孔子访台
将贫穷送入博物馆──一位诺贝尔得奖人的豪语
美梦难圆──谈美国中产阶级
虎妈──谈中西母教之争
自序
人的一生,像一只小船。有时舟轻风顺,有时浪高水逆;有时行在绿杨夹岸之间,有时陷入凄风苦雨之中。当时在水面,或造成漪涟,或兴起水花,或激盪漩涡,过不久当你蓦然回首时,水面已回合如昔,船过而无痕。
在这时间的长流中,我们只是过客。但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为的是什么?人各有志,当然追求也互异。半世纪前,胡适之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是为了个人的纪录。他以美国人为例,拼命赚钱、缴税,或捐献慈善和公益。无他,为了纪录。我想,运动员终生苦练,也是为了个人纪录。也有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书不就是纪录吗?吾国读书人的传统,着书立说,也是为此。
我近来渐渐觉得,船将划到尽头;但能留下些什么样的纪录呢?一生不懂理财,仅图平平过日,哪有万贯可以遗世或捐赠?因此,只能将平日点点滴滴的作品,汇编成册,作为一种﹁个人的文化遗产﹂,留供社会。我这几年来的孜孜整理,连年出书,全是为此。
这本散文《船过无痕》,是我从一九六八年出版《落矶山下》以来的第五本,也可能是最后一本散文。收集自二○○四年年底以来、近七年的作品,共计七十八篇,均已在报上发表过。我写作不算太勤,迩来非但眼力日衰,要赶上时代用电脑写作,也非易事;平均每月只写一篇而已。写时全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事前并无计划。现在将之整理归类,分为五辑。第一辑是抒写年来生活上的挑战、情趣、回忆和感想。第二辑,多为谈文、说艺、话诗及怀友之作。第三辑是过去七年中旅行大陆及台湾的纪游。我将大众关心的、环保方面的文章,纳入第四辑;其中的文章,大多和我的所学有关及出自实地经验。最后一辑篇幅最多,都是时评。处在今日这种纷扰不安的世界,谁能无动于衷?例如台湾有一段时期,挑弄群族之间的感情,破坏和谐,使我这个不涉政治的人,也要不平则鸣!当然,我常用暗讽、幽默、或假借的口吻来表达。此外,我对现实世界以及平日生活上的种种问题,也时有所评。
我自忖不善抒写唯美的文章。水仙自恋之文、我不会写。花鸟自怡之景,也都用来写诗。这也许是作为诗人的唯一好处──可以左右逢源、真幻成章。我认为,现代的散文不能尽是抒情自感之作,要具有宏观意识,世界眼光,并要言之有物。至少每篇能赋予若干新意,开一扇窗户,或供读者一些东西去咀嚼、回味。我也认为在此快速和繁忙的时代,短讯充斥、微博(Twitter)盛行;散文要写得文简意足,不可杂沓冗长,吊足书袋。在这一点上,我素奉梁实秋先生的主张为圭皋。
最后,我要感谢秀威资讯科技公司继续支持我的出书计划,这一本散文已是去年出版我作品以来的第四本。他们这种新思维、有远见、适合一般作者出版的经营方针,是这个出版困厄时代的铮铮者!
二○一一年十月十六日于可临视堡
夏菁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船过无痕》这个书名,并没有太多的联想,只觉得它有点文艺,有点诗意。但当我真正沉浸在书中的文字时,才慢慢体会到它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写意的方式,描绘着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体验。就像我们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经历,都在前行,但真正能够留下的,却寥寥无几。那些曾经的欢笑、泪水,那些曾经的相遇、别离,都如同船只驶过海面,留下的痕迹很快就被海水抹平,不留下一丝痕迹。但即便如此,它们依然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某种印记,某种改变。作者的文字,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她没有去刻意强调“留下”什么,而是让我们去感受“经过”的过程。这种“经过”,可以是生命中的一次顿悟,一次成长,或者是一种对世界的全新认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他/她并没有将它们看作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将其融入到个人情感和体验之中,赋予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漫游,你跟随作者的思绪,穿越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心境。有时候,你会因为一句精辟的评论而会心一笑,有时候,你又会因为一段细腻的描写而陷入沉思。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生命中那些“无痕”却又“有痕”的瞬间。它让我意识到,生活并非总是需要轰轰烈烈,很多时候,平静的河流也能映照出最美的星空。
评分读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对“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个概念有些模糊,以为会是那种比较冷峻、疏离的笔触,描绘都市的寂寞与疏离。但拿到《船过无痕》之后,我翻开的第一页,就被那种温暖而又细腻的文字给打动了。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新颖的叙事技巧,也没有用晦涩的语言来故作高深。相反,他/她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非常诚恳的态度,去记录和反思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段。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某个午后的阳光,一杯咖啡的香气,街角一家熟悉的小店,或者是一次不经意的街头偶遇。这些画面,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我尤其欣赏他/她对于情感的捕捉,那些微妙的,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情绪,比如淡淡的失落,转瞬即逝的喜悦,或者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乡愁。这些情感,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最真切的描绘。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美好。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它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平凡。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开始留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细节,比如清晨窗台上的露珠,或者傍晚时分夕阳染红的天空。这种回归生活本真的力量,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评分收到,我将以台湾读者的口吻,从不同角度和风格,为您撰写10段不包含具体书本内容的图书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力求自然、丰富且避免AI痕迹。 《船过无痕:一本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个名字深深吸引了。那种“船过无痕”的意境,总让人联想到生命中那些细微却又深刻的体验,仿佛是海面上泛起的一圈圈涟漪,在时间的流淌中悄然消散,却又在记忆深处留下淡淡的印记。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个定位也让我充满期待,想看看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当下,作者如何捕捉并梳理那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属于“现代人”的独特情感与思考。我常常在想,我们活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物转瞬即逝,就像船开过海面,留下的痕迹很快就消失了。那么,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留下深刻印记的,又是什么呢?是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是那些细微的观察,还是那些藏在日常生活琐碎之下的,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邀请,邀请我潜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特别喜欢这种有点哲学意味的书名,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内容是什么,而是给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你在阅读之前就进入一种思考的状态。而且,“现代散文”这个词,也意味着它不会是那种矫揉造作的辞藻堆砌,而是更贴近生活,更触及内心,用一种真诚的语言,去描绘那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的人生风景。我个人对散文一直情有独钟,因为散文的自由度和包容性很大,作者可以从一个很小的点出发,引申出很多深刻的感悟,这是一种很舒服的阅读体验,就像在一条平静的河流上泛舟,时而看到两岸的风景,时而又被河水本身的流淌所吸引。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这样的感受。
评分我一直觉得,散文是一种非常考验作者功力,也最能体现作者个人魅力的文体。《船过无痕:一本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本书,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浮躁和刻意,就像一位老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分享着他/她对生活、对世界的种种感悟。这种自然流淌的文字,让我非常舒服。我尤其喜欢他/她处理那些平凡事物的方式。比如,可能只是一次简单的购物经历,一次和家人的日常对话,或者是在某个平常的日子里,看到的一抹特别的风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寻常的场景,都仿佛被赋予了闪闪发光的特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世界。他/她不会刻意去寻找什么“亮点”,而是从最细微之处,挖掘出人生的况味。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真的是非常难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可能并没有惊艳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醇厚的香气和滋味,会慢慢在你的口腔中扩散开来,让你回味无穷。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读到某一段文字时,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去体会他/她所传达的情绪。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书籍难以给予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作者眼中独一无二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回应。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因为我知道,即使是最平凡的瞬间,也可能蕴藏着最动人的故事。
评分拿到《船过无痕》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那个意境十足的书名所吸引。那种“船过无痕”的诗意,总让人联想到生命中那些不可追回的时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但又同时暗示着,即便“无痕”,也曾在心底留下某种深刻的印记。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个标签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散文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和真实,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绪,去记录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而“现代散文”,则意味着它更能贴合我们当下的生活,更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不拘泥于形式,但又充满深刻思考的文字。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显得那么短暂,那么容易被遗忘。但这本书的名字,却仿佛在提醒我们,即便是那些看似“无痕”的经历,也可能塑造了我们,改变了我们。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用他/她独特的视角,引导着我们去观察世界,去体味生活。我期待在字里行间,能够找到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能够感受到那些曾经被我遗忘的情感。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泛黄的日记,里面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时光流逝,但那些真实的感受,依然能够被重新唤醒。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关于“痕迹”与“无痕”的哲学思考,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
评分读《船过无痕》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打破了我对“新世纪散文”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会是那种比较先锋、比较实验性的写法,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温和、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思考。作者的文字,就像是微风拂过湖面,带来的是涟漪,而不是惊涛骇浪。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透露出一种沉淀和思考。我尤其喜欢他/她对于“存在感”的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漂浮感,一种不确定感,仿佛自己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没有留下任何实质性的印记。而这本书,却在看似“无痕”的叙述中,让我们重新找回了这种存在感。它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那些短暂的相遇,即使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也都是构成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常常会因为作者对某个场景的细致描绘而感到身临其境,也常常会因为他/她对某个情感的深刻洞察而感到由衷的赞叹。这本书,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丢弃的书,它更像是一位可以时常翻阅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力量和启迪。它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时刻。它提醒着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留下多少“痕迹”,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经历,如何去感受。
评分《船过无痕》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空气感”。作者的文字,轻盈而又细腻,仿佛能够穿透纸张,直接沁入读者的心灵。这种感觉,是我在阅读很多书籍时都难以体会到的。他/她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用复杂的句子来展现自己的文学功底,而是以一种非常自然、非常纯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她对“情感的流淌”的捕捉。很多时候,我们的情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像河流一样,时而平缓,时而激荡,时而又汇入大海。作者的文字,恰恰能够捕捉到这种情感的流动性,让我觉得非常真实,非常有代入感。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然后慢慢地品味生活中的各种况味。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却能够让你在平静中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保留一份内心的宁静,去感受那些“船过无痕”的美好。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它让我相信,即使是那些不经意的痕迹,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深刻。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散文集,不应该仅仅是作者的个人独白,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甚至能够引导读者去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船过无痕:一本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作者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也没有刻意去迎合市场的潮流,而是以一种非常真诚、非常朴实的姿态,去分享他/她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我尤其欣赏他/她对于“情绪”的细腻描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些复杂的情绪,很难用语言来准确表达,但作者却能够用精妙的笔触,将这些情绪捕捉并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啊,原来我的感受是这样被理解的”。这种强烈的共鸣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最享受的部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予你温暖的安慰;在你迷茫的时候,为你点亮一盏灯;在你快乐的时候,与你一同分享喜悦。它没有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却能够陪伴你一起去寻找答案。我常常会在读完一个篇章后,陷入沉思,去思考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去反思自己的生活。这种“思考的余地”,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意识到,生命中的很多“无痕”之处,其实都承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都蕴含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感悟的佳作。
评分《船过无痕:一本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个书名就像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生命中不易察觉,却又极其重要的部分。拿到这本书时,我内心就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船过无痕”的意境,去描绘“新世纪的现代散文”的。读进去之后,我发现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虽然不张扬,却能一点一点地触动人心。他/她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忽略很多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体验。作者的笔触,就像是在为这些细节描绘肖像,让它们重新焕发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他/她对于“时间”的理解。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追求效率,追求速度,但作者却让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时间的流淌,去体会那些“无痕”的过往是如何塑造了现在的我们。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它没有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却能够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旅程,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即使是那些“船过无痕”的经历,也早已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评分《船过无痕:一本新世纪的现代散文》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不动声色”。作者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制造冲突,但就是通过那些看似平淡的叙述,却一点一点地渗透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非常佩服。我特别喜欢他/她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抬头看到的景象,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生动起来,并且引申出深刻的思考。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会因为某个微小的细节而触动内心的某根弦,然后引发一连串的感悟。这本书,恰恰就是捕捉到了这些“微小”却又“深刻”的瞬间。它没有给你强行灌输任何道理,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体会,去思考。这种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轻松,也非常有收获。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段落时,停下来,去回想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是否也有类似的感受。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那些我们曾经感受过,却又可能被遗忘的情感。它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每一次经历,因为我知道,即使它们看起来“无痕”,却早已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提醒着我,生命的意义,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