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某囡仔是油麻菜籽命,落到那里就长到那里。
《油麻菜籽》是廖辉英第一部作品,初试啼声就震惊文坛,一举成名,也是她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使她荣获《中国时报》文学奖首奖,并且改编拍成电影,拿下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油麻菜籽》是台湾妇女命运的缩影,更被誉为「一笔写尽台湾妇女三十年悲苦生活」,开启了廖辉英小说对女性自觉的探索,娓娓道出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求生的女性心声。而书中另一小说〈红尘劫〉,写广告界的尔虞我诈,男欢女爱,被誉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都市小说。
本书特色
★曾荣获《中国时报》文学奖首奖
★曾改编为电影上演
★廖辉英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当代女性小说经典!
★不可不看的台湾女性文学小说!
★收录廖辉英新版序
★特载应凤凰评<油麻菜籽>
作者简介
廖辉英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传播工作十余年,曾主编《妇女世界》杂志,现专事写作,除了脍炙人口的小说外,还在媒体阐述两性、亲子观念,中肯而观念清晰,理中有情,是深获各界信赖的「廖老师」,电视两性节目最受欢迎的来宾。曾获《联合报》、《中国时报》小说奖、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暨金马奖改编剧本奖,作品多部被改拍为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着有小说《今夜微雨》、《盲点》、《油麻菜籽》、《焰火情挑》、《相逢一笑宫前町》等;散文《先说爱的人,怎么可以先放手》、《爱,不是单行道》等多部。
油菜籽如今落在哪里? 004
|重排新版序
油菜籽 009
妳计较什么?查某囝仔是油菜籽命,落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失去的月光 045
她只知道,寂寞像一张天罗地网,将两人团团罩住,她不想,几乎也不能去挣脱。
小贝儿的十字架 081
我那能干的嫂嫂,说起话来也像她的长相,长得漂亮,漂亮得犀利。
红尘劫 113
现在,我只是个男人,而妳只是单纯的女人,知道吗?
特载一
女性成长最真诚的告白∕应凤凰 203
|廖辉英的《油菜籽》
特载二
必须赢的人∕张继高 209
|从廖辉英的〈红尘劫〉证明必须赢的理由
重排新版序
油菜籽如今落在哪里?
「查某囡仔是油菜籽命,落到那里,就长到那里」,这则台湾古老谚语,在农业时代,以不可撼动的坚固力量,定义着台湾女性服务者的艰苦命运,也定调了台湾女性终其一生无可逃避的服从与牺牲,是最真实三从四德的典范,更是禁锢台湾女性最无情的紧箍咒。
「油菜籽」的集体命运,也是出生在战后婴儿潮世代的我,身处其中、由茫然顺服到不甘屈从,立意突破命运、找寻自己人生出口的漫长而苦涩的生命经验。在偶然却又必然的机缘下,将它写成小说。它是一九八二年第五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的首奖作品,因缘际会遭逢女性主义正要在台湾萌芽的时候;也因缘际会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浪尖上被推涌而突出,很多女性读了泪流满面,男性则心情复杂。
小说得奖之后,很快又被拍成电影,除了联合编剧的侯孝贤和我一起夺得金马奖改编剧本奖之外,电影因小说的互相帮衬,也挤上了当时新浪潮电影的风光标竿上,到大坂、东京代表台湾电影参展;也在香港地区、特别是旺角,赢得广大的共鸣,持续发散它的影响力;更难得的是,它会合了女性主义的洪流,势不可挡的为开拓台湾女性的崭新前途尽了一份棉薄之力。
三十年间,《油菜籽》这本小说,以台湾女性经典小说的身分,持续被许多所大学的中文系列为教材,也两度被国立编译馆和台湾笔会译介到世界文坛;美国康乃尔大学出版了当代华文女性小说选本(只有十名作者、十篇作品)行销学界,《油菜籽》列名其中。今年,《油菜籽》更被学者推荐,翻译成捷克文出版。这么多年来,《油菜籽》被许多研究生做为论文主题,也曾被执教加拿大爱伯特大学的学者林蔚山拿来与加拿大着名女作家的作品相提并论,不因出版久远而被遗忘,换句话说,三十年了,现在读它的人,依然感动共鸣,所以是否可以说:它确实也禁得起时间考验?它也确实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吶喊与反省、推动了很大的改革?
很多读过这本小说的年轻女性读者都忍不住问我:「几十几百年来,女性一生都过着没有自我、形同被迫害者般的生活,为什么她们不会反抗?」「为什么她们不能独立生活?既然一样是劳力,到哪里都能换取生活所需,何苦一直留在不尊重妳的地方受苦?」「为什么积重难返的两性不平等关系,会轻易被一本小说撼动?」
其实革命是需要很多条件配合的,但是破冰更必须有一把利斧。让女性觉醒的最大条件是─女性受过完整的教育,因为受过完整的教育,所以能够有自己的经济力,能够摆脱被摆布的命运;也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两样是充要条件。全球女性主义的觉醒,则是那阵东风,《油菜籽》则是小小的催化剂和划开旧时代硬壳的利斧,万事具备,东风也来了,终于为台湾两性社会吹来一阵全盘重新大洗牌的旋风。
三十年了,我一直持续关心台湾两性(特别是女性)的福祉与发展,如果问我一路走来的心情,我想可以用小说《油菜籽》书写的心情来形容,那就是「悲欣交集」四字,有笑有泪,蓦然回首,只有感谢─感谢这让我们能当家做主的时代,感谢这允许我们全力奋斗、也全心收成的社会!愿所有四散飞扬、丰硕成长的油菜籽,成为照亮我们社会最温暖、最光明的灯!
廖辉英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于台北
“油麻菜籽”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朴素而坚韧的情感。油麻菜籽,虽然不像玫瑰那样娇艳,不像百合那样芬芳,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默默地奉献,能够滋养生命,能够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关于朴素情感的故事。或许,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那种细水长流、默默付出的情感。就像油麻菜籽一样,不张扬,不炫耀,却能在平凡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我喜欢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情感描写。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种真挚而深沉的爱,那种不离不弃的陪伴,那种在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力量。油麻菜籽,在这个故事里,可能象征着一种朴素而坚韧的情感,一种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情感。
评分“油麻菜籽”这个书名,对我来说,有一种浓厚的历史感。在我的记忆中,油麻菜籽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符号。它代表着过去的时光,代表着那个年代的辛勤劳作,代表着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故事。或许,它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油麻菜籽,在这个故事里,可能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更可能是故事的线索,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种厚重的历史感,能够让我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能够让我对过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评分“油麻菜籽”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台湾乡间的画面。阳光明媚的午后,金黄色的油麻菜籽花在微风中摇曳,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这样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是一部充满台湾风土人情的作品,它将带领我们走进台湾的乡村,感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或许,故事会围绕着一个普通的台湾家庭展开,讲述他们在油麻菜籽的生长季节里,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所传承的亲情与友情。我喜欢那些能够展现地域特色的作品,因为它们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油麻菜籽,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必然在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来源,更可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台湾农村的独特魅力,能够展现出台湾人民勤劳朴实的品质,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情味。
评分“油麻菜籽”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朴素,但我认为它蕴含着一种很强的生命力。油麻菜籽,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它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最终结出饱满的果实。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很可能讲述一个关于生命力的故事。或许,主人公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就像油麻菜籽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内心的坚韧,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最终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我喜欢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力量和启示的作品。油麻菜籽,作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却能够孕育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本身就足以让人深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要相信自己,要像油麻菜籽一样,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
评分“油麻菜籽”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但每当想起油麻菜籽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思念。那金黄色的花海,那泥土的芬芳,那乡村的宁静,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关于乡愁的故事。或许,主人公离开了家乡,在外打拼,经历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怀念着故乡的那片油麻菜籽花田。或许,故事会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出他在外漂泊的艰辛,以及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油麻菜籽,在这个故事里,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作物,更可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故土的思念,一种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种浓浓的乡愁,能够让我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能够让我重温那些关于家乡的美好时光。
评分说实话,“油麻菜籽”这个书名,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特别的注意。我对油麻菜籽的印象,仅限于小时候家里偶尔会用到的食用油,以及偶尔在乡间看到的成片的花海。但越是这样看似平凡的名字,越可能隐藏着不平凡的故事。我喜欢那些看似朴实无华,但却内涵丰富的作品。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时可能只是淡淡的酒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味会越来越醇厚,越发能够品出其中的韵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或许,它并非是那种惊天动地、情节曲折的故事,而是娓娓道来,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油麻菜籽,也可能代表着一种朴素的情感,一种简单而真挚的爱,一种源自家庭的温暖,或者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细腻的情感描写,能够让我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波澜,能够让我为他们的喜怒哀乐而牵动。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真诚的态度去创作,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而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最动人的故事。
评分当看到“油麻菜籽”这个书名时,我第一个联想到的不是它的食用价值,而是它在传统台湾农业社会中的地位。在过去的年代,油麻菜籽的种植和榨油,是许多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它代表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一种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朴素生活。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很可能设定在台湾的某个过去时代,讲述那个时代里,人们如何依靠油麻菜籽来维持生计,如何在这种朴素的生活中寻找幸福。或许,故事会涉及到榨油的过程,那些传统的手工技艺,那些代代相传的经验。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种淳朴的民风,那种邻里之间的互助,那种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的情感。油麻菜籽,在这个故事里,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作物,更可能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勤劳、节俭、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期待书中能够带我回溯那段历史,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温情和力量。
评分“油麻菜籽”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种金黄色的画面。那是一种温暖而明亮的颜色,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或许,主人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了低谷和黑暗,但就像油麻菜籽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努力地向前,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曙光。我喜欢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正能量的作品。油麻菜籽,作为一种能够带来食物和能量的作物,本身就充满了积极的象征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相信希望,要像油麻菜籽一样,汲取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成果。
评分“油麻菜籽”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油麻菜籽,顾名思义,就是那种能够榨油的菜籽,虽然名字听起来不算特别出挑,但它的价值却不容小觑。在台湾的土地上,油麻菜籽经历了风吹雨打,却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最终结出累累的果实,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油。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许多台湾人所推崇的吗?我们常常自嘲是“小国寡民”,但正是这种看似渺小的存在,却能在各种挑战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且发光发热。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对油麻菜籽有着特别的情感,将它作为一种象征,来讲述一个关于坚韧、关于成长、关于面对困境的故事。或许,故事的主人公,就像油麻菜籽一样,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着不为人知的磨难,但凭借着内心的力量,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种励志的故事,总是能够触动人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读者在遇到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像油麻菜籽一样,汲取养分,积蓄力量,等待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
评分油麻菜籽这款书名,初次映入眼帘,就勾起我不少童年回忆。我生长在台湾南部的一个小镇,油麻菜籽花盛开的季节,金黄色的花海连绵一片,那景象简直是烙印在我的DNA里。每到春天,乡间的田埂边,成片成片的油麻菜籽花就会竞相开放,那种灿烂得近乎耀眼的黄色,总是能让我心生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宁静。我记得小时候,村里的阿嬷们会把油麻菜籽收割回来,然后晒干,再榨油。那时候的榨油坊,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有些辛辣的油香,那是食物最本真的味道,跟现在超市里各种精炼的食用油完全不同。家里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瓶自家榨的油,用来炒菜,味道特别香。长大后,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每当闻到类似的植物的香味,我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回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书名“油麻菜籽”,仿佛就是一扇窗,透过它,我能看到那个年代的乡土人情,看到朴实的生活,看到一种根植于土地的情感。我想,这本书或许会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家乡、关于记忆的故事,就像那金黄色的油麻菜籽花一样,虽然不起眼,却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岁月的芬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种浓浓的乡愁,那种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以及油麻菜籽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所承载的独特文化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