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最激励人心的作品之一——一本文字清新简约、对生命正面思索的格言图文集。
从〈甚好〉这篇序文中,杏林子就点出本书的精神与启示——豁达过日子。
杏林子在《行到水穷处》中,自生活中汲取个人的内心关照与反省,她谈爱情主题,不局限于儿女私情,她放大视野与心胸,提醒我们亲情、友情……等各种「爱情」的重要;对于生命的各种课题,她提出真知灼见;当一个人陷入低潮时候不要惧怕,鼓励我们要勇于「向生命探险」,也因此常会得到未知的收获;关于生命各种意料之外的困难,她秉持坚强意志、微笑以对、从容不退却,甚至讴歌盛赞生命的光明与美好;杏林子更用独特的眼光与纯真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生活养分,而她也将这份礼物分享读者——凡事都要「用心」、「认真」对待。
杏林子以《行到水穷处》作为书名,是为带领读者阅读之后可以领略,也许我们在历经人生霜风雪雨后,在曲折小径尽头找一处安适之地,淡定的坐赏云淡风轻风景,也为下一趟旅程的出发作最充足的准备。
《行到水穷处》大字重排,配上全新插图,更显杏林子真善美的人格与文格。
本书特色
以图文方式呈现的励志小品,是杏林子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杏林子个人见证人生苦难,以浑然天成、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激励与涤荡现代人复杂的心;阅读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希望,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心灵的沉潜与平静,是每一天最需要的动力。
得奖与推荐
第54梯次好书大家读入选图书
2009台北市教育局儿童深耕阅读入选好书(高年级组)
作者简介
杏林子
生于1942年02月28日,殁于2003年02月08日,享年61岁。
本名刘侠,十二岁时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并出版散文集《生之歌》、《生之颂》、《探索生命的深井》、《美丽人生的22种宝典》等多种。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屡被收入《读者文摘》中文版,及港台国中国小、侨校课本。由小爱扩及大爱,创办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残障者争取福利。曾当选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以及荣获国家文艺奖、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甚好 (代序) 02
辑一 相 知
爱是接受 24
美好时光 26
真 爱 27
爱与付出 28
爱 情 29
爱 32
相 知 33
缺 陷 34
该不该爱 36
温 柔 37
茧 38
两 难 39
电 波 40
这样的月夜 41
长 大 43
爱的试探 44
爱情与友谊 45
我 爱 47
知 友 48
访 客 49
偶 然 51
思 念 53
等 待 54
另一种爱情 55
无关风雨 56
幻 57
五月相思 60
无法传递的 61
再爱一次 62
宁肯无情 63
辑二 向生命探险
试 炼 66
向生命探险 68
忍 耐 70
尝 试 72
不要抱怨 74
礼 物 75
路 76
生命内涵 78
挑 战 79
生命的功课 80
积极生活 81
坚 忍 83
自我追求 84
尽心而已 87
走向自己 89
自 怜 90
那个地方 91
两种人 93
成长历程 95
孤 独 96
山的迷失者 97
锯 树 98
岁 月 100
登 高 102
再造自己 104
人 际 106
受 苦 107
自己的流域 110
人 权 111
抉 择 113
辑三 生命赞
雨 蝉 116
晨 光 117
力 量 119
对自己承诺 120
灵犀相通 122
快乐人生 124
笑靥迎人 125
新 朝 127
夜 128
生命赞 129
所谓幸福 130
似水流年 132
暴风雨 133
繁 华 135
生 死 136
甦 137
追寻快乐 138
物 外 139
梦 坊 140
流 泉 141
童 心 143
忍 耐 144
有花香的夜晚 145
华 年 146
无 为 147
修 炼 148
秋 实 150
自 癒 152
变 154
回到起初 155
辑四 哲学家
年 终 158
加多一点点 160
美与动人 162
宁肯沉默 163
分 辨 164
节 制 165
历 程 166
繁采寡情 168
把守原则 169
慎 170
输 171
适 度 172
四 季 173
功成名就 176
自我肯定 177
哲学家 178
午 后 180
犯 错 182
安全距离 184
静 185
两 极 187
生的气息 188
定 189
矛 盾 190
静与力 191
面 具 193
无 憾 194
静的脚步 195
锯树的老头 196
辑五 会说话的树
桐 花 200
雨中的桐树 201
初 桐 202
蜡染大地 203
初 雨 204
会说话的树 205
鸟 巢 206
大地跫音 208
冬 日 209
落雨的晚上 210
焚 日 211
走入书丛 213
听听那鸟声 214
看 山 216
四重奏 218
废 园 219
走入自然 220
初 霁 222
曼陀萝 223
山水无情 224
山 声 226
树是鸟的家 227
回 响 228
白 鹭 229
山的变奏 230
落 叶 232
星 夜 233
听 溪 236
剪 影 237
山里的唿唤 238
代序
甚 好
搬下山来,一直想养一缸荷。
第一年没有缸,第二年有了缸,一时又找不到花种;等到万事俱备了,今年春天又因为我一场病误了下种的时机。
也发了芽,也长了叶,终究是几片营养不良瘦伶伶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小叶,软软的浮在水面,连撑起来的力量都没有,更不用提什么亭亭如盖。
整整一个夏天,花信无期,白白养了一缸蚊子。
经过庭院,总不免小驻一刻,看孑孓在缸中愉快的游着,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发一缸田田绿叶,开粉荷无数,自有它一世的繁华热闹。只是,叶终归是要枯的,花终究是要谢的,那么,叶生与不生,花开与不开,又有什么差别?
花开亦当花谢,无荷亦如有荷。天下事能够天时、地利、人和配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的实在少之又少,凡事不苛求,不计较,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日子自然像风像水,流畅自在。
有荷在心,强如有荷在缸,夏日不仍是满满一季清凉?
小孩回来,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玩我的手。
「二姑姑,你的手指头好奇怪,为什么这样?」
孩子的问题我一向不规避。「因为二姑姑手指的关节生病坏掉了,手指上有很多韧带,就好像橡皮筋一样松掉了,所以会歪来歪去。」
「好好玩,好像装了弹簧一样!」
有一天,小孩忽发奇想。「二姑姑,我好喜欢有你这样的手指头!」
小孩一脸不胜羡慕的表情,倒教我想起一位朋友的孩子,出生时右手即少了三根指头,做父母的哀痛欲绝,忧心忡忡,可是孩子不以为意,常常举着他的小手骄傲的说:「爸,你看,我的手好漂亮!」
孩子不知道,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将要为他这只「不一样」的手付出多少代价。
据说,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生活得原本非常幸福,无忧无虑,他们看天地一切都是美的,人世一切都是好的。然而,当他们被蛇引诱,自以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就会变得聪明智慧,没想到一旦他们双眼明亮,才赫然发现自己赤身露体,赶快用无花果树的叶子遮掩。从这个时候起,人类才开始知道什么是羞耻,什么是丑陋。
原来,孩子的心犹如混沌未开的世界,不辨善恶,不知美丑,所以,他们看一切都美好,都有趣。
落雨的晚上,与朋友相聚。
屋内,一灯荧荧,屋外,细雨如绵。我们或轻声漫语,娓娓而谈,或相视一笑,默然无语,让时间轻轻滑过。这样的夜,显得特别安静迷人。
忍不住叹息。「即使此刻大去,亦是欣然无憾。」
从小,得天独厚,百般宠爱集于一身,父母疼我,朋友爱我,手足亲我,无论识与不识,从不吝付出他们那一分关爱友善。
自己的兴趣,因为生病,反而可以毫无窒碍,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想,也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下逐步实现。而自己也孜孜不懈的以求回报于天地之间,既不曾亏负他人,亦不觉有人亏欠自己。该付出的都付出了,该尽的心都尽了,至于那些得不到的,原就非我所有,便不强求。爱所不能及的,心意已到,亦可坦然。进退从容,天地辽阔,人生还有何求?还有何憾?
屋外风雨,就任它风雨吧,我已是风雨来去人。
上帝在创世之初,造了光,又造了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果菜蔬,并且按照衪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衪看所造的一切都觉得甚好,十分欢喜满意。
如果说,上帝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衪何尝不知道伊甸园里隐藏有撒旦,衪又何尝不知道衪所创造的人也有一天会背弃衪。可是,衪仍然看这一切「甚好」,这「甚好」两字里包含了多少钟爱怜惜。
其实,直到今日,天地仍是创始之初的天地,风仍然一样的温柔,水同样清凉,花草树木也从不间断的发旺滋长,为什么人就看不见这一切的好呢?
是因为人失去了当初那样一颗单纯的心吗?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人生本来就有种种缺憾,能够包容,能够接纳,缺憾也就不成其为缺憾了。
《圣经》上保罗说过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万事万物,不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苦的乐的、得的失的,都是彼此互动,牵连影响,相互有所助益。明白这点,这人间世的一切,好的亦是好,不好亦是好。
走过半生,回首再看来时路,也只有这两个字可说:「甚好」。
真的,一切甚好。
杏林子 写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五日
《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读到的。当时我正经历一段比较迷茫的时期,对未来感到一些不确定。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柔而深刻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洞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接受不完美”的论述。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感到自卑,但这本书告诉我,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个体。它鼓励我们去拥抱自己的阴影,去发现内在的光芒。书中关于“放慢脚步”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匆忙赶路,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这本书提醒我们,放慢脚步,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探讨。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让我们能够在困难中找到成长的力量。阅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压力,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它就像一位智者,用她的人生经验,为我指引方向。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感恩生活,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评分初次接触《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书名本身的好奇。它散发出的那种淡然和悠远的意境,深深吸引了我。在我翻阅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书名更具深度和广度。作者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探讨了关于人生选择、心境转变等深刻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无常”的哲学所打动。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但现实往往充满了变数。这本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引导我们去理解和接受生命中的无常,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稳。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应变,一种智慧的生存之道。书中关于“自我认知”的篇章,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常常不了解自己,也不接受真实的自己。这本书鼓励我们去深入探索内心的世界,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去接纳自己。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如何培养耐心”方面有了更具体的阐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耐心变得尤为可贵,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让我们学会去等待,去沉淀,去收获丰硕的果实。阅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压力,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她的人生智慧,为我指点迷津。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更加珍视生命的每一刻。
评分《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收获。在浏览书店时,我被它沉静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吸引。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流畅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所吸引。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探讨了人生中的各种困境和迷茫。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顺势而为”的论述印象深刻。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抗争,去改变,但很多时候,顺应自然的规律,反而能让我们找到更轻松的路径。它不是提倡消极,而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书中关于“内在的平和”的观点,也让我深受启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和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方面有了更具体的指导。在与人交往中,冲突是难免的,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同理心和智慧的方式,去化解和处理这些矛盾。阅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压力,反而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向导,用她的人生智慧,为我指点迷津。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更加积极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的。当时我正经历一段低潮期,对生活充满了怀疑和困惑。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迷茫。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没有说教的痕迹,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顺其自然”的阐述。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规划、去控制,但很多事情的发展并非人力所能及。这本书告诉我,与其徒劳地抗争,不如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去感受生命的流动。它不是提倡消极等待,而是以一种更积极、更智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放下执念”的描写,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常常因为执着于某个目标或者某段关系,而让自己身心俱疲。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放下不代表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是心灵的解脱。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情绪管理”方面有了更细致的探讨。在现代社会,情绪的起伏是难免的,但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转化情绪,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视角,让我能够更平和地面对内心的波澜。阅读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它让我学会了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导师,用她的智慧和经验,引导我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去活出更真实、更充盈的自己。
评分《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我是在一个雨天偶然在书店架子上瞥见的。那时的我,正面临着人生一个不小的十字路口,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禅意和诗意,仿佛暗示着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的处世哲学。我随手翻了几页,文字的流动和意境深深吸引了我。它不像很多心灵鸡汤那样直白地说教,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悟,一点点地拨开笼罩在读者心头的云翳。我记得其中有段描写,作者描绘了在山林中徒步的经历,沿途的风景,遇到的种种,都被赋予了生命。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正是我在当时最渴望拥有的心境。书中的许多观点,像是关于“放下”的论述,或者对“得失”的辩证思考,都让我豁然开朗。过去我总是执着于结果,追求所谓的成功,一旦遇到挫折便耿耿于怀,久久不能释怀。但这本书告诉我,人生很多时候,过程本身比结果更重要,而那些看似的“穷途末路”,或许正是另一番风景的起点。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去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增订新版,我特别留意了新增的内容,感觉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对某些议题有了更深入的探讨,也融入了更多近期的感悟,让整本书的厚度与深度都更上一层楼。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的心态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开始试着放慢脚步,去留意生活中的小美好,去拥抱不确定性,去相信在看似无路可走的地方,总会有新的出路。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温润的笔触,在我耳边轻声细语,给予我无声的支持和启迪。
评分《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来都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好奇,但常常觉得找不到清晰的方向。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哲理与生活融为一体。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放下”的论述。我们总是执着于过去,或者担忧未来,而忽略了当下。这本书告诉我们,放下不代表遗忘,而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束缚我们的不是外界的困难,而是我们内心的执念。书中对于“接受”的观点也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常常在与现实抗争,但这本书鼓励我们去接纳,去理解,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如何面对孤独”这个主题上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在现代社会,孤独感是许多人都面临的问题,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让我们学会享受独处,并从中获得力量。阅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说教,反而有一种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觉。它就像一位智者,用她的人生经验,为我指引方向。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感恩生活,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评分《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是我最近阅读中收获最大的一本书。我是一个对生活有许多疑问和探索的人,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深度思考的需求。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心灵鸡汤那样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通过作者真诚的分享和深刻的洞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生命中的留白”的论述所打动。我们总是被要求填满每一分钟,不断地追求成就,却忽略了留给心灵的空间。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虚实相生”的哲学,提醒我们,有时候,那些看似“空无”的地方,恰恰蕴藏着最丰富的能量。书中关于“接受不完美”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感到自卑,但这本书告诉我,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个体。它鼓励我们去拥抱自己的阴影,去发现内在的光芒。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人际关系的经营”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智慧和慈悲心的方法,去处理和化解冲突,去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读物。每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的世界,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陪伴我走过人生的迷茫期,给予我前进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在书店的角落里,《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静静地躺在那里,书名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我当时正处于对生活感到一丝倦怠的时期,渴望能有一本书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和而深刻的方式,探讨了关于人生选择和心境转变的议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提供任何“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属于自己的路。书中关于“生命的韧性”的论述,非常触动我。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而这本书则帮助我重新认识到,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感受生活”的描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雨滴落在窗台的声音。这些细微之处,却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喜悦。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时间管理”方面有了更实际的建议。我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用,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如何利用时间,如何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去做。阅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压力,反而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与我分享她的人生智慧,让我感到温暖和被理解。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刻,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拿到《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纯粹是偶然。那天我只是随手翻阅,但很快就被书中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给吸引住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宣扬什么“成功学”或者“励志语录”,而是用一种非常朴素、真挚的笔触,去描绘生活的细枝末节,去探讨人生的无常。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面对无常”的篇章,让我反复咀嚼。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工作、人际关系、甚至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地变动。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无法掌控这些变化而感到恐惧和不安。然而,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平静的姿态,引导我们去接受和理解这种无常。它并没有教你如何去“战胜”无常,而是告诉你如何与无常“共舞”。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我这样常常感到焦虑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对于“放下”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抓住一些东西,害怕失去,害怕改变。但作者提醒我们,很多时候,真正的解脱来自于“放下”。放下不必要的执念,放下过去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迎接新的可能。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比如描写雨水如何汇聚成溪流,然后奔向大海,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必过于强求,而是要学会顺势而为。增订版的内容,感觉作者更加强调了“内在的宁静”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平静变得尤为珍贵。这本书就像一剂心灵的良药,在我感到疲惫和迷茫的时候,能让我找到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
评分《行到水穷处(增订新版)》这本书,可以说是开启了我人生一段新的思考旅程。我一直以来都对哲学和人生意义这类话题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流于表面。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它以一种非常亲切、贴近生活的方式,探讨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一种“觉察”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机械地重复生活,被各种琐事和目标牵绊,而忽略了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书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读者去留意身边的细节,去感受身体的信号,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写,作者描述了自己一次在山中迷路的经历,但就是在那个看似绝望的时刻,他反而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也因此体悟到了“困境即是转机”的道理。这种将困境转化为机遇的智慧,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失败”或者“挫折”,也许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弯道,需要我们调整方向,重新出发。增订版的内容,我感觉作者在“自我接纳”这个主题上有了更深入的阐述。我们常常因为达不到外界的标准而否定自己,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自我肯定。它鼓励我们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固定的框架去套用,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视角,让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它不是一本速成书,而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反复思考的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