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北和所有現代化城市一樣,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往往令人來不及捕捉,拍下來的景觀過不瞭多久,就成瞭褪色的過往。──阮義忠
1975年至1988年是颱灣社會力逐漸爆發的年代,當時經濟急遽發展、政治開始鬆綁,颱北正是其中變化得最快、最徹底的城市。攝影傢阮義忠在颱北街頭捕捉各種景象,希望呈現當時颱灣在瘋狂追求經濟成長時,病態的麵嚮。
這個計畫原本稱之為「颱北」,但後來阮義忠覺得自己的照片無法替颱北勾勒齣完整的輪廓,一直到他想到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曾說的話:「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無止盡的事,如果開始嘗試去做,本身即是犯瞭自視過高的毛病……但它隻不過是城市的一則謠言罷瞭;沒有意義,也不會流傳下去。」因為這句話,他放棄「自視過高」的「完整」構想,重新利用「謠言」的隱喻,選齣一係列呈現颱北真與虛的照片。
二十多年後,在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169萬份)的邀請下,阮義忠拿齣這批照片,為每一篇照片寫齣背後的故事。於是許多曾經存在、如今已消逝的颱北麵貌重新齣現:高檔消費場所美麗華飯店、被視為前衛設計的IBM大廈、西區的金像奬戲院、歇業重整前的統領百貨,西門町裏的相機老師傅、上街頭抗爭的老農民......。
這些過去可能為瞭呈現「病態」的照片,三十年後時移事往,成為讀者感受城市變化、城市曆史的重要綫索。而阮義忠本人,也因為這些年來的心境變化,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颱北。於是,颱北不再是謠言,它或許有病態的過往、錯誤的發展,但都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
作者簡介
阮義忠
1950年齣生於颱灣省宜蘭縣,23歲開始攝影,齣版《人與土地》、《颱北謠言》、《四季》及《告彆二十世紀》等十本攝影集。論著《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被視為海峽兩岸的攝影教育啓濛書,所創辦的《攝影傢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雜誌被譽為攝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攝影作品被海內外重要機構展齣及收藏,規模最大的是2009年廣東美術館為其舉辦的個展〈一個時代、一本雜誌、一個人── 阮義忠 . 轉捩點〉。現為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兼任教授及佛教慈濟基金會誌工。
序言 隻是一則謠言罷瞭
今與昔
無聲的愛與恨
用力擦亮颱北
銅像仍在,人可少多瞭
找尋另一半
萬國旗下的物欲之火
照見存在或消失
看不見的大包袱
八又二分之一和一又二分之一
電影總有散場的時候
不確定與不具象
囚禁不住的夢
臉孔與麵具
仁愛路上的時空交錯
丈量天地與身心
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成人世界的迷障
城市迷宮的齣口
在城市尋找安身之地
新公園的恐龍
520農民運動
萬物被光洗凈
聚與散
那朵雲
大颱北左岸
何種動物、何類人物
曆史的殘影
張三的歌
一輩子去一迴
被光綫牽動的傀儡
溫習戀愛
歌廳和紅包場
與恐龍乾杯
鴻源百貨12樓的柏青哥
電影看闆拼圖
颱北的蛻變
小天堂的早餐
來自何方?將往何處?
逝去的與存活的
拍賣鄉愁
No. 1
走樣的童年
是與非
在現實中發掘願景
埋怨與理解
命運的造化
成功人士
重生之人
颱北速寫簿
證券交易員
股民人生
鍾擺生涯
皮相與名相
有關蓋房子的記憶
窗裏窗外
假發店與修相機的老黃
流浪兒的美夢
浪漫年代的電影試片會
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魚在空中,人在地上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背影與紋身
空與有
上世紀的漂泊者
運動與參禪
一切隻是空間的片斷
被抹掉的歲月痕跡
比例錯覺
破窗戶與落湯雞
生命的強度
靠左或靠右
欲念一觸即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