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所有现代化城市一样,变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往往令人来不及捕捉,拍下来的景观过不了多久,就成了褪色的过往。──阮义忠
1975年至1988年是台湾社会力逐渐爆发的年代,当时经济急遽发展、政治开始松绑,台北正是其中变化得最快、最彻底的城市。摄影家阮义忠在台北街头捕捉各种景象,希望呈现当时台湾在疯狂追求经济成长时,病态的面向。
这个计画原本称之为「台北」,但后来阮义忠觉得自己的照片无法替台北勾勒出完整的轮廓,一直到他想到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曾说的话:「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无止尽的事,如果开始尝试去做,本身即是犯了自视过高的毛病……但它只不过是城市的一则谣言罢了;没有意义,也不会流传下去。」因为这句话,他放弃「自视过高」的「完整」构想,重新利用「谣言」的隐喻,选出一系列呈现台北真与虚的照片。
二十多年后,在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南方都市报》(169万份)的邀请下,阮义忠拿出这批照片,为每一篇照片写出背后的故事。于是许多曾经存在、如今已消逝的台北面貌重新出现:高档消费场所美丽华饭店、被视为前卫设计的IBM大厦、西区的金像奖戏院、歇业重整前的统领百货,西门町里的相机老师傅、上街头抗争的老农民......。
这些过去可能为了呈现「病态」的照片,三十年后时移事往,成为读者感受城市变化、城市历史的重要线索。而阮义忠本人,也因为这些年来的心境变化,也开始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台北。于是,台北不再是谣言,它或许有病态的过往、错误的发展,但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所在。
作者简介
阮义忠
1950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3岁开始摄影,出版《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及《告别二十世纪》等十本摄影集。论着《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被视为海崃两岸的摄影教育启蒙书,所创办的《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杂志被誉为摄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摄影作品被海内外重要机构展出及收藏,规模最大的是2009年广东美术馆为其举办的个展〈一个时代、一本杂志、一个人── 阮义忠 . 转捩点〉。现为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兼任教授及佛教慈济基金会志工。
序言 只是一则谣言罢了
今与昔
无声的爱与恨
用力擦亮台北
铜像仍在,人可少多了
找寻另一半
万国旗下的物欲之火
照见存在或消失
看不见的大包袱
八又二分之一和一又二分之一
电影总有散场的时候
不确定与不具象
囚禁不住的梦
脸孔与面具
仁爱路上的时空交错
丈量天地与身心
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成人世界的迷障
城市迷宫的出口
在城市寻找安身之地
新公园的恐龙
520农民运动
万物被光洗凈
聚与散
那朵云
大台北左岸
何种动物、何类人物
历史的残影
张三的歌
一辈子去一回
被光线牵动的傀儡
温习恋爱
歌厅和红包场
与恐龙干杯
鸿源百货12楼的柏青哥
电影看板拼图
台北的蜕变
小天堂的早餐
来自何方?将往何处?
逝去的与存活的
拍卖乡愁
No. 1
走样的童年
是与非
在现实中发掘愿景
埋怨与理解
命运的造化
成功人士
重生之人
台北速写簿
证券交易员
股民人生
钟摆生涯
皮相与名相
有关盖房子的记忆
窗里窗外
假发店与修相机的老黄
流浪儿的美梦
浪漫年代的电影试片会
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鱼在空中,人在地上
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
背影与纹身
空与有
上世纪的漂泊者
运动与参禅
一切只是空间的片断
被抹掉的岁月痕迹
比例错觉
破窗户与落汤鸡
生命的强度
靠左或靠右
欲念一触即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