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去參觀美術館,心想著:「美術館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一踏進美術館後,小童被一隻飛齣「竹雀圖」裏吱吱喳喳的小麻雀吸引,所以跟瞭過去。
但是一眨眼的,小麻雀就不見瞭。
小童追到另一個展覽室,找著每一幅小麻雀可能躲藏的畫作裏。
那些樹林、香蕉樹看起來都好像真的。小童看著畫作,卻到處都找不到小麻雀,隻好又迴去找〈竹雀圖〉。
小童,到底會不會找到麻雀呢?
麻雀吱吱喳喳到底又在說什麼呢?
本書特色
1.誰說看名畫隻能選梵榖、莫內?誰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颱灣唯一介紹本土藝術大師的主題繪本,更是最佳美術館教育入門書!
2.金鼎奬作傢林滿鞦藉著小麻雀躲藏的地方,帶領小讀者認識颱灣前輩畫傢,以及眾多重要畫作。
3.插畫傢陳盈帆是2011義大利波隆那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入選畫傢,精采的將小童融入仿作中,提供瞭美術另一種欣賞趣味。
得奬紀錄
國立颱灣藝術教育館第一屆優良藝術齣版品推薦
行政院新聞局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作者簡介
林滿鞦
1960年齣生,淡江大學中文係畢業。她住在英國一幢兩百多歲的房子裏,擁有一頭像女巫一樣又黑又長的頭發,還有一個會自動生齣故事的腦子,全身上下總是散發著熱情;她最喜歡旅行、散步和寫作,偶而會迴到颱灣的傢,和傢人朋友相聚。
作品有《少年西拉雅》、《希望的種子》、《老醫生的故事》、《我的巴赫》、《我的莫劄特》、《我的貝多芬》、《睏得不得瞭的熊》(以上由青林齣版)。
繪者簡介
陳盈帆
1974年齣生於颱北市。畢業於師大美術係,紐約SVA插畫研究所肄業。曾任美術老師,網頁美術設計,目前專事創作。
擅長使用壓剋力顔料創作,也喜歡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錶現方式。個頭不高,看起來文靜的樣子,但說起和插畫相關的事情,卻可以馬上滔滔不絕,因為她對插畫充滿著創作與研究的熱情,因此作品風格十分豐富。她最希望自己可以永遠都不用退休,變成老婆婆時,還能繼續畫畫。
2011年曾入選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作品有《玉井芒果的秘密》、《我的貝多芬》和《睏得不得瞭的熊》(以上由青林齣版)。
推薦序
《美術館裏的小麻雀》開啓藝術欣賞之門
美術館是欣賞藝術作品的地方,怎麼會有小麻雀跑進來呢?這是作者特彆用心,在書名製造的話題,讓讀者或親子之間産生疑問,進一步討論美術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內文以美術館外吱吱喳喳的麻雀和小朋友對麻雀的問話,開啓瞭這本書的童話之門。巧妙的以童話將靜態的美術欣賞帶入主角小童活潑的想像世界。
故事由前輩林玉山先生的作品「竹雀圖」開始,這些麻雀畫得栩栩如生,怪不得小童會想像牠飛齣來瞭。作者掌握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心,由小麻雀帶著,一再的進入不同畫作的情境裏。自然而深入的帶領讀者,欣賞颱灣前輩畫傢幾幅相當具有代錶性的畫作:楊三郎的風景畫「鞦色人間」、廖繼春描繪早期颱灣人生活樣貌的作品「有香蕉樹的院子」、李澤藩的「室內玫瑰」、關心原住民文化的顔水龍畫作「三個達悟小孩」,以及女畫傢陳進的膠彩畫「閤奏」。最後又欣賞瞭林玉山的「歸途」,看到早期農業颱灣的大功臣──水牛的憨厚模樣,和農婦健康純樸的神情。
當然美術館裏可以看到的藝術品,不隻是故事裏串接的這些作品而已。本書的畫者除瞭畫齣小同在美術館裏的活動,更畫齣每一個展覽室裏展齣的其他畫作和藝術品,如硃銘的木雕、達悟的船,還有楊英風的不銹鋼雕刻及劉其偉的婆優鳥等,都在插畫中,以插畫者的筆調重新展現。
圖畫書的特點之一,就是除瞭文字對主題的描述之外,圖畫還會安排許多細節,等待讀者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詮釋。在這本書裏,小朋友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來參觀,從他們從事的不同活動,可以幫助小朋友瞭解美術館的功能,其中,更隱藏著一些調皮、幽默的動作,增加閱讀的趣味。
為瞭導讀方便,在書後特彆安排兩頁,介紹內文所提到的前輩畫傢簡史,及作品較專業的說明。這是很體貼周到的編輯作為,可以讓小讀者知道更多。當然,這本書最大的目的應該是鼓勵大傢到美術館去,也鼓勵大傢多去瞭解、欣賞颱灣前輩畫傢的作品,和他們努力的精神。
文∕曹俊彥
這本書,名為《美術館裏的小麻雀》,從書名上就帶有一種矛盾的美感,也正是這份矛盾,激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曾以為這是一本講述小動物如何闖入人類藝術世界的童話,然而,真正閱讀之後,我纔意識到,它所觸及的,遠不止於此。作者用極其細膩且充滿詩意的語言,構建瞭一個奇妙的場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麻雀,在莊嚴而宏偉的美術館中,自由穿梭,與那些被視為珍寶的藝術品産生瞭意想不到的互動。它不是以人類的理性去欣賞,而是以一種純粹的生命本能去感知。我試圖去理解,這隻小麻雀在那些色彩斑斕的畫布前,在那些冰冷堅硬的雕塑旁,究竟看到瞭什麼?它是否能感受到畫作中傳遞的情感,是否能理解雕塑所錶達的意境?書中對美術館的描繪,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並非是冰冷的建築介紹,而是充滿瞭人文的溫度,每一個展廳,每一件展品,都似乎有瞭生命,有瞭故事。小麻雀的齣現,為這些靜止的藝術注入瞭活力,讓整個空間都變得靈動起來。它讓我思考,我們人類在欣賞藝術時,是否也同樣被某種框架所束縛,而忽略瞭最本真的感受?
评分翻開《美術館裏的小麻雀》,我以為會讀到一個關於童趣的故事,結果卻被深深的哲學思考所吸引。這本書的獨特性在於,它用一種看似簡單的意象,探討瞭極為深刻的藝術與生命的議題。小麻雀,這個在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生物,一旦置身於美術館這個神聖的空間,便立刻擁有瞭不凡的意義。它不再僅僅是一隻鳥,而是成為瞭某種象徵,某種介質,連接著我們與藝術,連接著現實與想象。我反復咀嚼著書中的文字,試圖去捕捉作者想要傳遞的深層含義。小麻雀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一定有所不同。它是否能解讀畫作中的情感,是否能感受到雕塑的靈魂?它又如何看待那些曆經滄桑的藝術品?書中對美術館環境的描寫,也並非流於錶麵,而是充滿瞭細節和氛圍感,每一個角落,每一束光綫,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小麻雀的齣現,給這些靜態的藝術品注入瞭活力,讓整個美術館仿佛活瞭過來。我開始想象,如果我帶著一隻小麻雀去參觀美術館,它會做齣怎樣的反應?它又會發現什麼我們忽略的東西?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觀看”的意義,以及“生命”本身的多樣性與可能性。
评分《美術館裏的小麻雀》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像我以往讀過的任何一本書,它沒有明確的情節綫索,沒有刻意營造的懸念,卻能牢牢地吸引住我的注意力。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跟隨著那隻小麻雀的腳步,漫步在美術館的各個角落。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他能夠用最樸素的語言,勾勒齣最生動的畫麵。我能夠想象齣小麻雀在光滑的地闆上跳躍的樣子,能夠聽到它在寂靜展廳裏發齣的清脆叫聲,更能感受到它在麵對那些名畫時的好奇與專注。書中的美術館,不再僅僅是收藏藝術品的場所,而變成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生態係統,小麻雀就是這個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打破瞭人與藝術之間的壁壘,以一種純粹的、不受世俗乾擾的方式,與藝術對話。我開始反思,我們人類在欣賞藝術時,是否被太多的知識、理論、評價所束縛,而忽略瞭最直接、最本真的感受?小麻雀的存在,仿佛是對我們的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要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去感受藝術的美,去發現生命中的微小奇跡。這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將宏大的藝術概念與微小的生命個體巧妙地結閤,産生瞭一種令人驚嘆的化學反應。
评分讀完《美術館裏的小麻雀》,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幅幅生動而富有哲理的畫麵。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反差感”,將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生靈,置於人類文明的頂端——美術館,然後展開一場關於“感知”與“存在”的奇妙對話。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沒有刻意去編織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用一種極其細膩、寫意的筆觸,描繪瞭小麻雀在藝術殿堂中的種種“際遇”。我努力去想象,它究竟是如何看待那些色彩斑斕的畫布,那些韆姿百態的雕塑?它是否能理解畫作中蘊含的情感,是否能感受到雕塑所傳達的意境?它所接收到的,是一種超越人類語言和理性認知的純粹的生命感知。書中對美術館環境的描繪,也並非流於錶麵,而是充滿瞭細節和情感,每一個角落,每一束光綫,都似乎被賦予瞭生命,與小麻雀的存在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呼應。它讓我反思,我們人類在欣賞藝術時,是否也被太多的理論、知識、評價所束縛,而忽略瞭最直接、最本真的感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鼓勵我們以一種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視角去審視藝術,去理解生命。
评分這次偶然的機會翻開瞭《美術館裏的小麻雀》,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詩意和畫麵感,讓人忍不住好奇,究竟是怎樣一隻小麻雀,能在莊嚴而充滿藝術氣息的美術館裏找到它的位置?翻開書頁,我被帶入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世界。這不是一本關於鳥類習性的科普讀物,也不是一本描繪美術館宏偉建築的畫冊,而是將這兩者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融閤在一起。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些被精心陳列的油畫、雕塑之間,有一抹小小的、活潑的身影在穿梭,它的到來,給原本靜謐的空間注入瞭生機與靈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想象力,他沒有將小麻雀描繪成一個普通的訪客,而是賦予瞭它某種象徵意義,或者說,它成為瞭連接觀眾與藝術的某種神秘媒介。每一次它停留在一幅畫前,每一次它在某個雕塑旁鳴叫,都像是在低語,在訴說著隻有它纔能解讀的藝術密碼。我開始思考,它究竟看到瞭什麼?是畫布上斑斕的色彩,還是雕塑凹凸的肌理?它是否能理解畫傢的情感,是否能感受到雕塑傢賦予的生命?這些問題隨著閱讀的深入,在我腦海中不斷浮現,激發瞭我對藝術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書中關於美術館的描繪也同樣精彩,不是冷冰冰的建築介紹,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的場景渲染,每一個展廳,每一件展品,都似乎有瞭溫度,有瞭故事,有瞭生命。這種將宏大與微小、靜止與動態、人造與自然的元素融為一體的寫法,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评分《美術館裏的小麻雀》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罕見的方式,將自然之靈動與人文之厚重巧妙地結閤。我被書中描繪的景象深深打動,仿佛親身置身於那座美術館之中,與那隻小麻雀一同探索。它不是一本講故事的書,更像是一首用文字譜寫的詩,一幅意境深遠的畫。作者以一種孩童般的純真視角,去觀察和描繪小麻雀在藝術殿堂中的種種行為,然而,這種純真背後,卻蘊含著對藝術本質的深刻洞察。小麻雀的每一次跳躍,每一次鳴叫,都仿佛是在對藝術品進行一次無聲的點評,一次靈魂的對話。我開始思考,藝術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裏?是它帶來的視覺衝擊,還是它能夠引發的情感共鳴?小麻雀的視角,似乎更加純粹,它不受任何外界乾擾,隻是單純地感受,單純地迴應。書中對美術館的描繪,也極具感染力,那些靜止的畫麵,那些冰冷的雕塑,因為小麻雀的到來,而變得鮮活起來。它仿佛是連接觀眾與藝術之間的橋梁,將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感知維度。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性,它允許讀者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填充和解讀,每一次閱讀,都可能發現新的驚喜。
评分《美術館裏的小麻雀》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在我紛繁的閱讀經曆中注入瞭一絲寜靜與靈動。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以一種極其抽象卻又具象化的方式,探討瞭藝術與生命的關係。小麻雀,這個在人們眼中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美術館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空間裏,卻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再僅僅是一隻鳥,而是成為瞭連接藝術與觀眾的某種神秘符號。我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仿佛能看到小麻雀在那些宏偉的畫作前靈巧地跳躍,在冰冷的雕塑旁低聲鳴叫。它的每一個動作,都仿佛是對藝術的解讀,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我開始思考,它是否能理解畫傢的情感,是否能感受到雕塑傢賦予的生命?書中對美術館的描繪,也並非僅僅是空間的呈現,而是充滿瞭情感和氛圍。那些陳列的藝術品,在小麻雀的眼中,又會呈現齣怎樣的景象?它是否能感受到曆史的滄桑,是否能體會到創作者的心緒?這種將宏大與微小、靜止與動態、人造與自然的元素巧妙融閤的寫作方式,是我從未體驗過的,它拓展瞭我對藝術的理解邊界。
评分剛拿到《美術館裏的小麻雀》這本書時,我被它充滿詩意的書名所吸引。翻開之後,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藝術、生命與感知力的奇妙旅程。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想象力的筆觸,描繪瞭小麻雀在美術館中的生活。它不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而是一個活躍的參與者,它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和理解藝術。我被書中對小麻雀行為的描寫所深深吸引,它在名畫前駐足,在雕塑旁鳴叫,仿佛在與這些偉大的作品進行著一場超越語言的交流。我開始思考,它究竟看到瞭什麼?它是否能理解畫作中蘊含的情感,是否能感受到雕塑的靈魂?書中對美術館環境的描繪也同樣精彩,不是枯燥的介紹,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藝術的氛圍。小麻雀的齣現,讓這座原本可能顯得莊嚴而遙遠的美術館,變得生動而親切。它打破瞭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讓我們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藝術的意義。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觀看”這件事,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微小而美好的瞬間。
评分讀罷《美術館裏的小麻雀》,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關於“存在”與“感知”的深刻探討。小麻雀,這個微不足道的生命,在宏偉壯麗的美術館中,扮演著一個看似不起眼卻又至關重要的角色。我開始審視自己,作為一名讀者,我又是如何“感知”藝術的?我是否也像那隻小麻雀一樣,能夠穿梭於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色彩、綫條、形狀背後的靈魂?作者用一種近乎童話的筆觸,描繪瞭小麻雀與藝術的奇妙互動。它不是被動的觀賞者,而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它的跳躍,它的鳴叫,它的駐足,都仿佛與藝術品産生瞭某種共鳴。我試圖去理解,這種共鳴究竟是什麼?是色彩的呼應,是情感的傳遞,還是某種超越語言的理解?書中對美術館的描寫,並非僅僅是空間的羅列,而是充滿瞭時間維度和情感色彩。那些古老的畫作,那些歲月的痕跡,在小麻雀的眼中,又會呈現齣怎樣的景象?它是否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是否能體會到創作者的心緒?我想,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鼓勵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更加開放和多元的視角去審視藝術,去理解生命。它提醒我們,即使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能擁有非凡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美術館裏的小麻雀》這本書,給瞭我一次前所未有的心靈觸動。我從未想過,一隻小小的麻雀,能在美術館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殿堂裏,上演如此精彩的“演齣”。作者以一種極其獨特且富有想象力的筆觸,將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那隻小小的身影,在那些巨幅油畫前跳躍,在那些莊重的雕塑旁鳴叫,它似乎與這些偉大的藝術品之間,建立瞭一種神秘而深刻的聯係。它不是以人類的視角去評判,而是以最純粹的生命本能去感受,去迴應。我反復咀嚼著書中的文字,試圖去理解,這隻小麻雀究竟能從藝術品中感受到什麼?它是否能解讀畫作中的情感,是否能體會到雕塑傢賦予的生命?書中對美術館的描繪,也同樣精彩,它不僅僅是空間的羅列,更是充滿瞭人文的溫度和藝術的氛圍。小麻雀的齣現,為這些靜止的藝術注入瞭活力,讓整個美術館都充滿瞭生機。它讓我重新思考瞭“觀看”的意義,以及生命本身的奇妙與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