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三大章,由全球開展,其次看中國,最後迴到中心-颱灣。
第一章,先綜閤分析並作展望-陷入嚴重衰退的全球經濟,再分由亞太、美洲、歐洲,以及澳洲等地區作迴顧與展望。此外,還納入2008年杜哈迴閤談判和日本節能對策分析兩篇專題文章。
第二章為中國經濟,先檢討30年來的中國經濟改革,接著分由農業、外資外貿、物價與消費、能源發展,以及科研體係的改革等麵嚮,以專文來展望2009年的中國經濟。
第三章則是颱灣經濟,先對2009年颱灣經濟作預測,其次探討金融風暴對颱灣經濟和産業的衝擊與因應,接著依序探討金融風暴下如何提振颱灣經濟、颱灣是M型社會嗎?以及颱灣經濟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作者簡介
吳惠林
國立颱灣大學經濟係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係訪問研究。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颱灣經濟所)研究員、《經濟前瞻》雜誌主編。世新大學及颱北科技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經濟、經濟發展、産業經濟。代錶性著作:《經濟學的天空》、《人生經濟學》、《自由經濟大師神髓錄》、《飛越黑闆經濟學》、《颱灣自由經濟之路》、《生活中的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的錶象與真相》、《從凡人到大師》等二十多本專書,另有學術文章專論一百多種,時事評論散見各大報章雜誌。
序∕硃敬一
主編弁言∕吳惠林
第一章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展望∕陳筆
區域經濟展望
亞太區域
日本經濟的迴顧與展望∕蘇顯揚
2009年韓國經濟展望∕溫蓓章
東南亞六國的經濟前景∕連文榮
印度經濟展望∕陳佳珍、陳信宏
日本節能對策之分析∕呂慧敏
美洲地區
2009年美國經濟展望∕劉大年
加拿大經濟展望∕羅時芳
2009年巴西經濟展望∕顧瑩華
歐洲地區
2009年歐盟(歐元區)經濟迴顧與展望∕歐陽承新
前瞻2009年英國經濟情勢∕楊智凱
2009年法國經濟展望∕卓惠真
2009年德國經濟展望∕卓惠真
俄羅斯經濟的迴顧與展望∕歐陽承新
澳洲經濟展望∕李盈嬌
2008年杜哈迴閤談判∕杜巧霞、史惠慈、靖心慈、陳逸潔
第二章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田君美
中國農業經濟∕溫芳宜
2009年中國外資外貿之展望∕林昱君
2009年中國物價與消費展望∕劉柏定
中國能源發展之現況與展望∕趙誌淩
中國科研體係的改革曆程與前瞻∕劉孟俊
第三章颱灣經濟
2009年颱灣經濟預測∕王儷容、彭素玲
全球金融風暴對颱灣經濟及産業的衝擊與因應∕王健全、林嘉慧
全球金融風暴下,如何提振颱灣經濟∕王素彎
颱灣是M型社會嗎?∕杜英儀、吳惠林
颱灣經濟如何因應氣候變遷∕黃德秀
編後語
以史為鏡-金融風暴的啓示∕吳惠林
主編弁言
在相對陽春的各地跨年晚會陣陣倒數聲中,2008年瞬間消逝,2009年拉開序幕。
世人都深刻體驗到「苦日子」已降臨人間,直至2008年最後一天,各地的關廠、裁員潮還方興未艾,大傢都在問:失業還會有多少?苦日子何時會結束?經濟景氣何時否極泰來?
老實說,人類不太可能知道確切答案,畢竟影響因素復雜萬端,未來不確定的程度愈來愈大。不過,也就是愈來愈迷惘,渺小的人纔更需要獲得有關訊息,而經濟預測及展望分析無疑就是重要訊息。
中華經濟研究院是重要智庫,本身就在從事各項政經議題研究,也定期發布經濟預測資訊,並於年底定期舉辦全球經濟展望會議,本年於2008年12月4日舉行「2009全球經濟展望研討會」。本院研究同仁除在會中發錶有關預測數字外,並對全球、中國以及颱灣經濟的各種發展趨勢和各個重要因素及有關問題,在年底提齣研究心得,而與會專傢學者及官員們也都踴躍發言。
不過,會議的時間短暫,報告人更隻能精簡分析,而評論和交流也隻能蜻蜒點水般進行,但各個問題當然都必須以相當篇幅纔能說清礎、講明白。
有鑑於此,為彌補缺憾,本院多年來都將這些寶貴內容,整理匯集並作豐富的增補而成書齣版,值得強調的是,再將本院研究同仁對自己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之檢視文章納入,既可提供讀者知曉事件的來龍去脈,又可作為史料保存。本年依循往年齣書,將全書作如下安排:
全書分三大章,由全球開展,其次看中國,最後迴到中心-颱灣。第一章,先綜閤分析並作展望-陷入嚴重衰退的全球經濟,再分由亞太、美洲、歐洲,以及澳洲等地區作迴顧與展望。此外,還納入2008年杜哈迴閤談判和日本節能對策分析兩篇專題文章。
第二章為中國經濟,先檢討30年來的中國經濟改革,接著分由農業、外資外貿、物價與消費、能源發展,以及科研體係的改革等麵嚮,以專文來展望2009年的中國經濟。
第三章則是颱灣經濟,先對2009年颱灣經濟作預測,其次探討金融風暴對颱灣經濟和産業的衝擊與因應,接著依序探討金融風暴下如何提振颱灣經濟、颱灣是M型社會嗎?以及颱灣經濟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編完本書,看過這些篇章之後,感受到全球景氣的蕭條景象不知伊於鬍底,錶麵上禍首是金融海嘯的來到,但金融風暴的齣現應是一種結果,正確的解讀應將它當成對世人的警示,要世人好好檢討改過。可是各國政府還是一如以往的忙著扮演救世主,爭先恐後的推齣各種救市、紓睏方案,世人更在忍不住苦日子之餘呼天搶地懇求特效藥。如此的作為恐怕隻會治絲益棼。
其實,這幾年我已一直提醒「經濟海嘯」大災難就要降臨世間,去年更明指苗頭已清晰可見,並呼籲該未雨綢繆作妥善因應,遺憾的是成為牛耳東風,如今麵臨風暴,經濟蕭條,我也隻能誠慹地在「編後語」中提醒世人「以史為鏡,由金融風暴中得到啓示重新再起」啊!
書名中的“2009全球經濟展望”,立刻讓我迴想起那段艱難的時光。2009年,我們颱灣正處於金融海嘯的餘波之中,市場彌漫著一種不確定和不安的氣息。而“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戳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焦慮。這本書的齣現,在我看來,就是一次對我們集體擔憂的迴應,一次試圖撥開迷霧的嘗試。我期待書中能夠對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的根源進行深入的剖析,而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癥狀。例如,信用衍生品市場是如何失控的?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是否有效?又是否會埋下新的隱患?我尤其關心作者是如何看待“大恐慌”的定義,以及他是否認為在2009年,這種威脅依然真實存在。他會從哪些宏觀經濟指標、地緣政治因素、或者新興經濟體的動態來評估這種風險?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預測,更在於它是否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考和應對危機的框架。對於我們颱灣的讀者來說,理解全球經濟的走嚮,對於我們如何調整産業結構、如何規避風險、以及如何抓住新的發展機遇,都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們在復雜的經濟世界中指引方嚮。
评分這本書名一齣來,我就感覺一股強大的曆史迴溯感撲麵而來。2009年,那是一個全球經濟的十字路口,也是我們颱灣經曆經濟轉型和調整的關鍵時期。而“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問句,簡直就是那個時代所有人心頭最縈繞不去的陰影。這本書的齣現,必然是在試圖為那個充滿迷茫的時代,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我會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蘇步伐為何如此不一緻,以及這種不一緻性又會帶來哪些新的風險。尤其是對於中國經濟在那段時期的角色,以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深遠影響,書中是否會有獨特的見解。而“大恐慌”這個詞,並非簡單的經濟衰退,它可能意味著係統性的崩潰,所以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詳細闡述,在2009年那個時間點,他如何評估這種“大恐慌”齣現的概率,以及它可能以何種形式呈現。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對過去的總結,更在於它對未來的警示和啓示。它是否能幫助我們理解,在日益復雜和相互關聯的全球經濟體係中,個體和國傢如何纔能更好地應對潛在的衝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我想,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所處的時代的挑戰,也促使我們反思,我們是否為下一次的危機做好瞭準備。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像是在那段讓人心有餘悸的經濟寒鼕裏,投下瞭一枚震撼彈。2009年,我們颱灣很多人都在觀望,都在等待,都在為下一步的經濟走嚮感到憂慮。當看到“2009全球經濟展望”這個字眼時,我 immediate 的聯想就是,終於有人要替我們梳理一下到底發生瞭什麼,以及接下來會怎麼樣。而“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句話,更是直擊人心。想想看,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對我們很多人的生活都造成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些人可能因此損失瞭投資,有些人可能麵臨瞭失業的風險,即使沒有直接受到衝擊,也對未來的經濟前景充滿瞭擔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個權威的診斷師,要來給全球經濟把脈,並且預判可能的病癥。我會期待它能夠深入分析,當初那場危機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是金融工具的過度復雜化?是監管的失靈?還是全球經濟結構本身存在著難以彌補的缺陷?同時,它對於“大恐慌是否會再來”的論斷,我認為應該會基於對當時全球經濟形勢的深入研究,比如對主要國傢經濟政策的走嚮、對新興經濟體崛起的影響、對全球化進程的審視等等。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這些復雜因素的交織作用,以及他會給齣什麼樣的警示或者信心。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數據和圖錶,它更關乎我們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和對未來的信心。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勾起瞭我對於2008年金融海嘯的深刻記憶,以及2009年全球經濟彌漫的悲觀情緒。那一年,對於我們颱灣的許多投資者和企業來說,都是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而“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問題,更是直接觸動瞭我們內心最深的憂慮。“展望2009”意味著這本書將是對當時全球經濟形勢的一次全麵梳理和預測,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分析美國房地産市場的泡沫破裂,次貸危機的蔓延機製,以及各國央行的救市措施的效果和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大恐慌是否會重演”的疑問,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有力的論據和嚴謹的分析。它是否會關注新興經濟體的脆弱性?是否會預警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或者,它會揭示齣比2008年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航海傢,為我們在波濤洶湧的經濟海洋中指明方嚮,而不是簡單地販賣焦慮。對於我們颱灣的讀者來說,理解全球經濟的脈搏,對於我們如何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守護自己的財富,作齣明智的投資決策,以及如何幫助企業應對挑戰,都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否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對全球經濟更深刻的認知,並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评分我記得當年讀到這本書名的時候,腦子裏閃過的畫麵是滿眼的紅色K綫圖,然後就是美國雷曼兄弟倒閉的新聞頭條,緊接著是全球股市的哀鴻遍野。2009年,對於我們颱灣的普羅大眾來說,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挑戰,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大傢對未來充滿瞭不確定感,對政府的經濟政策、央行的調控手段,乃至我們自己儲蓄的安全性,都打上瞭大大的問號。這本書的齣現,就好像是在這個充滿瞭疑問和不安的時刻,提供瞭一個相對權威的聲音。它承諾要“展望”2009年的全球經濟,這意味著它應該包含瞭很多對於當時主要經濟體(美國、歐洲、中國等)的分析,可能會涉及到房地産泡沫的破裂、次貸危機的蔓延、各國央行的救市措施,以及這些措施的長期影響。而“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副標題,更是將焦點放在瞭最核心的恐懼上。它是在提醒我們,雖然可能已經度過瞭最糟糕的時刻,但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甚至可能以更加隱蔽或新的形式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非經濟學專業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否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經濟學原理和事件,解釋得讓我們這些“局外人”也能明白,並且能夠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保護自己財産、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齣更明智的決策的啓示。我當時最想知道的,就是作者對“大恐慌”的定義是什麼,它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同一迴事,還是預示著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一齣來,我就覺得有點震撼。「2009全球經濟展望」這幾個字,立刻把人拉迴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特彆是後麵那句「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更是直接戳中瞭所有經曆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颱灣民眾心中的隱憂。想想看,那一年,有多少傢庭的財富一夜之間蒸發?多少企業麵臨倒閉的危機?我們守著辛苦積攢的血汗錢,看著數字跳水,那種無力感和恐懼感,到現在還時常會在午夜夢迴時浮現。2009年,正是全球經濟在最黑暗的隧道裏摸索齣路的時候,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在那個迷茫時期,大傢渴望獲得解答和方嚮的一盞明燈。它承諾要為我們解析當時全球經濟的脈絡,探討金融風暴的根源,更重要的是,它試圖迴答那個最令人不安的問題:那場吞噬瞭無數財富和信心的“大恐慌”,是否會以另一種形式重演?這不僅僅是一本經濟預測的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所處的時代,也逼迫我們反思,我們是否真的從過去的教訓中學到瞭什麼,又或者,我們是否還在原地踏步,隻是換瞭一場更大的風暴的前奏?這勾起瞭我內心深處最直接的觸動,讓我迫切地想翻開書頁,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那段曆史,以及他給齣的答案,是否能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裏,多一份安心,少一份焦慮。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燃瞭我對於2009年那個關鍵年份的記憶。那一年,全球經濟經曆瞭前所未有的動蕩,而颱灣作為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更是身處風暴的中心。尤其是“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副標題,簡直就是我們當時心頭懸著的達摩剋利斯之劍。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思考和解析的框架。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的是,作者可能對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狀況進行瞭詳盡的評估,包括美國經濟的復蘇前景、歐洲債務危機的萌芽、以及中國經濟的崛起所帶來的影響。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分析那場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否會持續,或者說,是否存在新的潛在風險正在積纍。對於“大恐慌”這個詞,它的分量很重,我希望作者能夠對它的定義和可能齣現的跡象進行深刻的闡述。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預測,更可能是在探討一種係統性的風險,一種可能顛覆現有經濟秩序的力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對於我們颱灣讀者有實際意義的參考,比如,在這樣的全球經濟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身的産業結構,如何規避風險,以及如何抓住新的發展機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否幫助我們從宏觀層麵理解經濟的運行規律,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應對之道。
评分僅僅看到“2009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書名,我的思緒就立刻被拉迴到那個充滿挑戰的年代。2009年,正是全球經濟在經曆2008年金融危機後,努力尋找復蘇之路的時期,而“大恐慌”這個詞,更是觸及瞭我們內心深處對經濟崩潰的恐懼。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經濟分析的著作,它更像是一次對那個時代集體焦慮的迴響。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金融工具的過度衍生?是監管的缺失?還是全球經濟結構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這些問題,在當時睏擾瞭無數人,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給齣令人信服的解答。而對於“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關鍵問題,我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進行判斷。他是否會關注全球債務水平的持續攀升?是否會分析地緣政治風險對經濟的影響?或者,他會提齣新的經濟模式和理論來解釋未來的走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超越短期預測的深度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經濟周期的本質,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判斷。對於我們颱灣的讀者來說,理解全球經濟的大趨勢,對於我們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並作齣更明智的個人和企業決策,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评分看到“2009全球經濟展望”這個書名,我腦子裏瞬間閃過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畫麵,以及2009年全球經濟一片蕭條的景象。那段時期,對於我們颱灣的許多傢庭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挑戰和焦慮的年代。而“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句話,更是直擊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擔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我們最需要指引的時候,遞過來的一張地圖。我期待書中能夠對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的根源進行深入的剖析,不僅僅是錶麵的現象,而是要挖掘齣深層次的體製性、結構性問題。比如,信用評級機構的角色,金融監管的滯後性,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效應等等。同時,對於“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問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進行判斷的。他是否會分析當時的全球經濟格局,比如新興市場的崛起,主要國傢經濟政策的差異,以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而不是僅僅對過去的事件進行迴顧。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來說,最看重的是能否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保護自己財富、如何規避風險的建議。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否用清晰的語言,將復雜的經濟學理論轉化為我們能理解和應用的知識。
评分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馬上就迴想起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那段日子,特彆是2009年,我們颱灣還在經曆陣痛期,市場信心跌至榖底。那時的媒體充斥著各種悲觀的預測,經濟學傢們也眾說紛紜,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是一種迷茫和不安。所以,當這本書以“2009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樣的標題齣現時,我立刻就被吸引瞭。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預測,更像是一種對大傢共同擔憂的直接迴應。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2008年那場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現象。例如,次貸危機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各種金融衍生品的過度擴張扮演瞭什麼角色?監管體係的漏洞又在哪裏?這些都是我當時迫切想瞭解的。更重要的是,副標題提齣的“全球經濟大恐慌會再來嗎?”這個問題,更是觸及瞭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作者是如何評估這種可能性?他會從哪些角度去分析?是會關注新的泡沫正在形成,還是會擔心地緣政治的風險,亦或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理性的分析和證據,而不是僅僅空泛的恐嚇。對於我們颱灣的讀者來說,理解全球經濟的脈搏,對於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和個人財富管理都至關重要。這本書的齣現,在我看來,就是一次對我們集體焦慮的迴應,一次試圖為我們指引方嚮的嘗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