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三大章,由全球开展,其次看中国,最后回到中心-台湾。
第一章,先综合分析并作展望-陷入严重衰退的全球经济,再分由亚太、美洲、欧洲,以及澳洲等地区作回顾与展望。此外,还纳入2008年杜哈回合谈判和日本节能对策分析两篇专题文章。
第二章为中国经济,先检讨30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接着分由农业、外资外贸、物价与消费、能源发展,以及科研体系的改革等面向,以专文来展望2009年的中国经济。
第三章则是台湾经济,先对2009年台湾经济作预测,其次探讨金融风暴对台湾经济和产业的冲击与因应,接着依序探讨金融风暴下如何提振台湾经济、台湾是M型社会吗?以及台湾经济如何因应气候变迁。
作者简介
吴惠林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研究。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台湾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前瞻》杂志主编。世新大学及台北科技大学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代表性着作:《经济学的天空》、《人生经济学》、《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飞越黑板经济学》、《台湾自由经济之路》、《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表象与真相》、《从凡人到大师》等二十多本专书,另有学术文章专论一百多种,时事评论散见各大报章杂志。
序∕朱敬一
主编弁言∕吴惠林
第一章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展望∕陈笔
区域经济展望
亚太区域
日本经济的回顾与展望∕苏显扬
2009年韩国经济展望∕温蓓章
东南亚六国的经济前景∕连文荣
印度经济展望∕陈佳珍、陈信宏
日本节能对策之分析∕吕慧敏
美洲地区
2009年美国经济展望∕刘大年
加拿大经济展望∕罗时芳
2009年巴西经济展望∕顾莹华
欧洲地区
2009年欧盟(欧元区)经济回顾与展望∕欧阳承新
前瞻2009年英国经济情势∕杨智凯
2009年法国经济展望∕卓惠真
2009年德国经济展望∕卓惠真
俄罗斯经济的回顾与展望∕欧阳承新
澳洲经济展望∕李盈娇
2008年杜哈回合谈判∕杜巧霞、史惠慈、靖心慈、陈逸洁
第二章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田君美
中国农业经济∕温芳宜
2009年中国外资外贸之展望∕林昱君
2009年中国物价与消费展望∕刘柏定
中国能源发展之现况与展望∕赵志凌
中国科研体系的改革历程与前瞻∕刘孟俊
第三章台湾经济
2009年台湾经济预测∕王俪容、彭素玲
全球金融风暴对台湾经济及产业的冲击与因应∕王健全、林嘉慧
全球金融风暴下,如何提振台湾经济∕王素弯
台湾是M型社会吗?∕杜英仪、吴惠林
台湾经济如何因应气候变迁∕黄德秀
编后语
以史为镜-金融风暴的启示∕吴惠林
主编弁言
在相对阳春的各地跨年晚会阵阵倒数声中,2008年瞬间消逝,2009年拉开序幕。
世人都深刻体验到「苦日子」已降临人间,直至2008年最后一天,各地的关厂、裁员潮还方兴未艾,大家都在问:失业还会有多少?苦日子何时会结束?经济景气何时否极泰来?
老实说,人类不太可能知道确切答案,毕竟影响因素复杂万端,未来不确定的程度愈来愈大。不过,也就是愈来愈迷惘,渺小的人才更需要获得有关讯息,而经济预测及展望分析无疑就是重要讯息。
中华经济研究院是重要智库,本身就在从事各项政经议题研究,也定期发布经济预测资讯,并于年底定期举办全球经济展望会议,本年于2008年12月4日举行「2009全球经济展望研讨会」。本院研究同仁除在会中发表有关预测数字外,并对全球、中国以及台湾经济的各种发展趋势和各个重要因素及有关问题,在年底提出研究心得,而与会专家学者及官员们也都踊跃发言。
不过,会议的时间短暂,报告人更只能精简分析,而评论和交流也只能蜻蜒点水般进行,但各个问题当然都必须以相当篇幅才能说清础、讲明白。
有鑑于此,为弥补缺憾,本院多年来都将这些宝贵内容,整理汇集并作丰富的增补而成书出版,值得强调的是,再将本院研究同仁对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检视文章纳入,既可提供读者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可作为史料保存。本年依循往年出书,将全书作如下安排:
全书分三大章,由全球开展,其次看中国,最后回到中心-台湾。第一章,先综合分析并作展望-陷入严重衰退的全球经济,再分由亚太、美洲、欧洲,以及澳洲等地区作回顾与展望。此外,还纳入2008年杜哈回合谈判和日本节能对策分析两篇专题文章。
第二章为中国经济,先检讨30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接着分由农业、外资外贸、物价与消费、能源发展,以及科研体系的改革等面向,以专文来展望2009年的中国经济。
第三章则是台湾经济,先对2009年台湾经济作预测,其次探讨金融风暴对台湾经济和产业的冲击与因应,接着依序探讨金融风暴下如何提振台湾经济、台湾是M型社会吗?以及台湾经济如何因应气候变迁。
编完本书,看过这些篇章之后,感受到全球景气的萧条景象不知伊于胡底,表面上祸首是金融海啸的来到,但金融风暴的出现应是一种结果,正确的解读应将它当成对世人的警示,要世人好好检讨改过。可是各国政府还是一如以往的忙着扮演救世主,争先恐后的推出各种救市、纾困方案,世人更在忍不住苦日子之余唿天抢地恳求特效药。如此的作为恐怕只会治丝益棼。
其实,这几年我已一直提醒「经济海啸」大灾难就要降临世间,去年更明指苗头已清晰可见,并唿吁该未雨绸缪作妥善因应,遗憾的是成为牛耳东风,如今面临风暴,经济萧条,我也只能诚慹地在「编后语」中提醒世人「以史为镜,由金融风暴中得到启示重新再起」啊!
这本书的名字一出来,我就觉得有点震撼。「2009全球经济展望」这几个字,立刻把人拉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特别是后面那句「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更是直接戳中了所有经历过2008年金融海啸的台湾民众心中的隐忧。想想看,那一年,有多少家庭的财富一夜之间蒸发?多少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我们守着辛苦积攒的血汗钱,看着数字跳水,那种无力感和恐惧感,到现在还时常会在午夜梦回时浮现。2009年,正是全球经济在最黑暗的隧道里摸索出路的时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那个迷茫时期,大家渴望获得解答和方向的一盏明灯。它承诺要为我们解析当时全球经济的脉络,探讨金融风暴的根源,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回答那个最令人不安的问题:那场吞噬了无数财富和信心的“大恐慌”,是否会以另一种形式重演?这不仅仅是一本经济预测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所处的时代,也逼迫我们反思,我们是否真的从过去的教训中学到了什么,又或者,我们是否还在原地踏步,只是换了一场更大的风暴的前奏?这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最直接的触动,让我迫切地想翻开书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那段历史,以及他给出的答案,是否能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多一份安心,少一份焦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像是在那段让人心有余悸的经济寒冬里,投下了一枚震撼弹。2009年,我们台湾很多人都在观望,都在等待,都在为下一步的经济走向感到忧虑。当看到“2009全球经济展望”这个字眼时,我 immediate 的联想就是,终于有人要替我们梳理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接下来会怎么样。而“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句话,更是直击人心。想想看,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对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些人可能因此损失了投资,有些人可能面临了失业的风险,即使没有直接受到冲击,也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充满了担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个权威的诊断师,要来给全球经济把脉,并且预判可能的病症。我会期待它能够深入分析,当初那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是金融工具的过度复杂化?是监管的失灵?还是全球经济结构本身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同时,它对于“大恐慌是否会再来”的论断,我认为应该会基于对当时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入研究,比如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影响、对全球化进程的审视等等。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些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以及他会给出什么样的警示或者信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数据和图表,它更关乎我们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对未来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勾起了我对于2008年金融海啸的深刻记忆,以及2009年全球经济弥漫的悲观情绪。那一年,对于我们台湾的许多投资者和企业来说,都是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而“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问题,更是直接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深的忧虑。“展望2009”意味着这本书将是对当时全球经济形势的一次全面梳理和预测,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分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的蔓延机制,以及各国央行的救市措施的效果和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大恐慌是否会重演”的疑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有力的论据和严谨的分析。它是否会关注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是否会预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或者,它会揭示出比2008年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为我们在波涛汹涌的经济海洋中指明方向,而不是简单地贩卖焦虑。对于我们台湾的读者来说,理解全球经济的脉搏,对于我们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守护自己的财富,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以及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挑战,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对全球经济更深刻的认知,并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评分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马上就回想起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那段日子,特别是2009年,我们台湾还在经历阵痛期,市场信心跌至谷底。那时的媒体充斥着各种悲观的预测,经济学家们也众说纷纭,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是一种迷茫和不安。所以,当这本书以“2009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样的标题出现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预测,更像是一种对大家共同担忧的直接回应。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2008年那场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例如,次贷危机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扩张扮演了什么角色?监管体系的漏洞又在哪里?这些都是我当时迫切想了解的。更重要的是,副标题提出的“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问题,更是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作者是如何评估这种可能性?他会从哪些角度去分析?是会关注新的泡沫正在形成,还是会担心地缘政治的风险,亦或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理性的分析和证据,而不是仅仅空泛的恐吓。对于我们台湾的读者来说,理解全球经济的脉搏,对于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管理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对我们集体焦虑的回应,一次试图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尝试。
评分看到“2009全球经济展望”这个书名,我脑子里瞬间闪过的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画面,以及2009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景象。那段时期,对于我们台湾的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焦虑的年代。而“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句话,更是直击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担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们最需要指引的时候,递过来的一张地图。我期待书中能够对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挖掘出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比如,信用评级机构的角色,金融监管的滞后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等等。同时,对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问题,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他是否会分析当时的全球经济格局,比如新兴市场的崛起,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差异,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而不是仅仅对过去的事件进行回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来说,最看重的是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保护自己财富、如何规避风险的建议。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用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和应用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名一出来,我就感觉一股强大的历史回溯感扑面而来。2009年,那是一个全球经济的十字路口,也是我们台湾经历经济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而“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问句,简直就是那个时代所有人心头最萦绕不去的阴影。这本书的出现,必然是在试图为那个充满迷茫的时代,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我会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步伐为何如此不一致,以及这种不一致性又会带来哪些新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中国经济在那段时期的角色,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书中是否会有独特的见解。而“大恐慌”这个词,并非简单的经济衰退,它可能意味着系统性的崩溃,所以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详细阐述,在2009年那个时间点,他如何评估这种“大恐慌”出现的概率,以及它可能以何种形式呈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总结,更在于它对未来的警示和启示。它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在日益复杂和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体系中,个体和国家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冲击,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想,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挑战,也促使我们反思,我们是否为下一次的危机做好了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燃了我对于2009年那个关键年份的记忆。那一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而台湾作为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经济体,更是身处风暴的中心。尤其是“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副标题,简直就是我们当时心头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析的框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作者可能对当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包括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欧洲债务危机的萌芽、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分析那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会持续,或者说,是否存在新的潜在风险正在积累。对于“大恐慌”这个词,它的分量很重,我希望作者能够对它的定义和可能出现的迹象进行深刻的阐述。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预测,更可能是在探讨一种系统性的风险,一种可能颠覆现有经济秩序的力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对于我们台湾读者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比如,在这样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如何规避风险,以及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帮助我们从宏观层面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应对之道。
评分我记得当年读到这本书名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画面是满眼的红色K线图,然后就是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的新闻头条,紧接着是全球股市的哀鸿遍野。2009年,对于我们台湾的普罗大众来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央行的调控手段,乃至我们自己储蓄的安全性,都打上了大大的问号。这本书的出现,就好像是在这个充满了疑问和不安的时刻,提供了一个相对权威的声音。它承诺要“展望”2009年的全球经济,这意味着它应该包含了很多对于当时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中国等)的分析,可能会涉及到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的蔓延、各国央行的救市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长期影响。而“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副标题,更是将焦点放在了最核心的恐惧上。它是在提醒我们,虽然可能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时刻,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可能以更加隐蔽或新的形式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和事件,解释得让我们这些“局外人”也能明白,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保护自己财产、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的启示。我当时最想知道的,就是作者对“大恐慌”的定义是什么,它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同一回事,还是预示着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评分书名中的“2009全球经济展望”,立刻让我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2009年,我们台湾正处于金融海啸的余波之中,市场弥漫着一种不确定和不安的气息。而“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副标题,更是直戳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焦虑。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对我们集体担忧的回应,一次试图拨开迷雾的尝试。我期待书中能够对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症状。例如,信用衍生品市场是如何失控的?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是否有效?又是否会埋下新的隐患?我尤其关心作者是如何看待“大恐慌”的定义,以及他是否认为在2009年,这种威胁依然真实存在。他会从哪些宏观经济指标、地缘政治因素、或者新兴经济体的动态来评估这种风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预测,更在于它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和应对危机的框架。对于我们台湾的读者来说,理解全球经济的走向,对于我们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规避风险、以及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都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们在复杂的经济世界中指引方向。
评分仅仅看到“2009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书名,我的思绪就立刻被拉回到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2009年,正是全球经济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努力寻找复苏之路的时期,而“大恐慌”这个词,更是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经济崩溃的恐惧。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分析的著作,它更像是一次对那个时代集体焦虑的回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金融工具的过度衍生?是监管的缺失?还是全球经济结构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这些问题,在当时困扰了无数人,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而对于“大恐慌会再来吗?”这个关键问题,我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进行判断。他是否会关注全球债务水平的持续攀升?是否会分析地缘政治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或者,他会提出新的经济模式和理论来解释未来的走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短期预测的深度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周期的本质,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对于我们台湾的读者来说,理解全球经济的大趋势,对于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作出更明智的个人和企业决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