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姻刚好每三年发生危机?你的生命中每七年就遭遇一次生离死别?
这些週期循环是註定或者自由意志?让作者从名人的生命历程中为你找到规律。
史帝夫.贾柏斯∕约翰F.甘迺迪∕可可.香奈儿∕文森.梵谷∕居礼夫人∕亨利八世……
掌握命运的循环密码 就能推算未来的人生
史帝夫.贾柏斯(Steve Jobs)生平的十年週期。1976年,成立苹果电脑;十年后的1986年,他成立了 NeXT 电脑,并买下皮克斯动画电影;再过十年,他于1996 年把 NeXT 卖给苹果,赚进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又过了十年后,2006年,他把皮克斯卖给迪士尼,同样为他带来一笔不少的财富。这一切纯属巧合吗?
本书特色
是注定或者自由意志?
破解人类最神秘的命运密码.你不可不信的命运数字
命运循环週期从名人的生命历程窥探神秘奥妙
密码数值演算令人惊讶的精确性、不同人生平中有趣的因果关系、名人和普通人生活中使人惊讶的周期循环。
不一样的命运预测方法,超脱你以往理解的数字准确预测,釐清生命神秘河流的混沌与不安
作者简介
碧姬特.莱希特曼(Birgit Lechtermann)
现职记者、主持人。她主持过许多知名的德国电视节目,如:《一、二或三》(1, 2 oder 3”)及《棋盘问答》(”Trivial Pursuit”),也策画过许多电视节目,像是:《谁最聪明》(”Wir testen die Besten”),并有书籍与有声书等不同的着作。此外,她也是主持人员培训教师。
米歇尔.科洛(Michael Koroll)
现职行销顾问、设计师,并负责发展品牌概念。他曾多次打造食品界的成功产品,研究如何解开命运密码已有十年。
欢迎拜访本书作者的网站:
碧姬特.莱希特曼:www.biggi-lechtermann.de
米歇尔.科洛:www.brands4.us www.schicksalscode.com
PART 01 一切的开始 . . . . . . . . . . . . . . . . . . 5
1-1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份草稿 碧姬特.莱希特曼 5
1-2 一切只是偶然?米歇尔.科洛 8
PART 02 命运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10
2-1 命运:注定或是自由意志? 11
2-2 人各有命 12
PART 03 万物都有定时—生命週期.. .. . . . . . . . . . . . . . . . . 14
3-1 柏里斯.贝克的成就 16
3-2 亚历山大和他的真爱 18
3-3 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史帝夫.贾伯斯 22
3-4 这样功成名就的故事,背后是否也有週期可循? 24
3-5 贝提娜:儿女与事业 25
3-6 约翰 F.甘迺迪的健康状况 29
3-7 发掘你的生命週期 30
3-8 瞥见未来? 33
PART 04 好时光与坏时光—时间品质.. . .. . . . . . . . . . . . . . 35
布鲁诺和他的「记速器」 37
PART 05 命运密码 . . . . . . . . . . . . . . . . . . . . 42
5-1 解读命运密码 43
5-2 密码的不同类别 46
5-3 图表的密码释义 49
5-4 未来的命运是否能计算? 51
PART 06 生命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52
6-1 命运密码是否反映真实的人生故事? 52
6-2 安娜的故事 53
6-3 伯恩德的故事 60
6-4 曼纽拉的故事 69
6-5 彼得的故事 75
6-6 玛丽亚的故事 80
6-7 史蒂芬的故事 90
PART 07 命运密码综观 . . . . . . . . . . . . . 95
7-1 吉瑟拉的故事 96
7-2 妮可的故事 101
7-3 莎宾纳的故事 107
7-4 卡琳的故事 111
PART 08 名人的命运密码 . . . . . . . . . 116
8-1 约翰 F.甘迺迪 117
8-2 可可.香奈儿 122
8-3 文森.梵谷 135
8-4 居礼夫人 143
8-5 卡琳.韦伯教授 150
8-6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札特 157
8-7 亚比.欧法林 169
8-8 爱迪.琵雅芙 180
8-9 亨利八世 196
PART 09 一个密码—千万种解读.. .. . . . . . . . . . . . . . . 204
PART 10 后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3
10-1 米歇尔.科洛 233
10-2 碧姬特.莱希特曼 236
PART 11 致谢辞 . . . . . . . . . . . . . . . . . . . . . 238
PART 12 资料来源 . . . . . . . . . . . . . . . . . . 239
前言
一切只是偶然?
有一次,在我回顾人生过往中最重要的经历时,我发觉某些事件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时间间隔,像是:工作、感情上的变动、居住地点的改变,以及特别的际遇。如果更进一步观察则可以发现,这些事件是以循环的週期出现。我的人生顺境看起来好像有相似的时间间隔。我心想:「这巧合真妙!」之后就没有再多想了。
几年之后,当我有更充裕的时间回顾这件事的时候,这个想法就变得更加明朗了。于是我想更清楚的知道,这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我把人生中的不同事件归纳成不同的主题,例如:工作、交友、恋爱。条列出来的相关年代和事件结果的确显示出,它们的发生时间点有特定的间隔,其中只含有少许的误差。例如:工作上重大的新方向总是在每隔九年后出现,而感情生活的变化则是每隔七年出现。我自问:这样的规律性只出现在我身上,还是也出现在别人身上?于是我开始研究人的生平,把事件和确切的年代分门别类。令我感到很惊讶的是,这种週期并不是只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
过了几年,我再次接触到这样的週期结构。当时我已经在几个大企业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品牌顾问,我发现,不管是品牌趋势、生命週期、消费习惯与流行趋势,这一切似乎都有固定的起伏。这种起伏是否为循环性的,也就是週期性的波动?我问自己:是否一个成功的点子、跟另一半的相识,或是一桩重要的生意,都有一个理想的发生时间点?如果这样的时间点真的存在,那么要如何探测出这个时间点?
接下来,我开始在成功的企业人士生平里找寻固定的模式。其中,我在史帝夫.贾柏斯(Steve Jobs)的生平里,找到了明显的週期性。从他身上,我发现了相当显着的十年週期。1976年,他成立了苹果电脑;十年后的1986年,他成立了 NeXT 电脑,并买下皮克斯动画电影;再过十年,他于1996 年把 NeXT 卖给苹果,赚进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又过了十年后,2006年,他把皮克斯卖给迪士尼,同样为他带来一笔不少的财富。而这一切纯属巧合吗?
我开始着手蒐集更多资料,研究人们的生平,找寻其他类别的特殊事件背后的规律。不管是在柏里斯.贝克(Boris Becker)的生平、约翰 F.甘迺迪的健康状况,或是猫王的事业中,不论在何处,我几乎都可以找到循环的週期。于是我心想:如果有一些人在爱情、事业成就,或是健康状况上,有如此规律的时间间隔重复出现,那么,这样的规律性是否也可以延伸到未来?
命运密码的概念就是这样产生的。只是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为了解开密码,有多少工作等着我去完成。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事物背后逻辑的书籍情有独钟。《命运密码》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并没有用过于学术的语言来阐述,而是用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易懂的方式,来揭示命运中那些隐藏的“循环密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能量”和“频率”的解读,这让我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南。我试着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周期性变化,去感受那些能量的流动,惊奇地发现,书中的很多描述都与我的亲身感受不谋而合。这让我相信,这本书所提出的“密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更加理解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也给了我更多去探索和实践的动力。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对于“命运”这个词总是充满了莫名的吸引力。读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你应该做什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全新角度。他用“密码”来比喻人生中那些不易察觉的规律,这些规律如同隐藏的线索,指引着我们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走向。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自我认知”的强调,它告诉我们,要理解命运,首先要了解自己。书中的一些练习和反思环节,确实让我有机会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那些可能影响我人生轨迹的深层原因。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所有“密码”的解读方法,但仅仅是这种“发现”的过程,就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开始积极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密码”。
评分我一直对“因果循环”的概念颇感兴趣,总觉得人生的起起伏伏,并非全无征兆。这本书的标题《命运密码:掌握命运的循环密码 就能推算未来的人生》正是戳中了我的兴趣点。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究。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他巧妙地将一些看似独立的事件,通过“密码”这个概念串联起来,让我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选择”和“行动”在命运中的作用的阐释。它并非宣扬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强调通过理解这些“密码”,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积极地去塑造自己的未来。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非常深入,让我看到了不同人生轨迹的碰撞和演变。这让我意识到,命运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剧本,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而我们手中掌握的“密码”,就是开启这些可能性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十分吸引人,尤其是“命运密码”和“推算未来的人生”这些字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对未知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被它简洁而有力的开篇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涩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循环”的概念,它不像一些算命的书那样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压迫感,反而强调了一种动态和可能性。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被书中描述的“密码”所串联起来,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联系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了。书中的例子也非常生动,我能从那些故事中找到共鸣,也更加确信了书中理论的可行性。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所有深层的含义,但仅是初步的了解,就让我对“命运”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无法掌控的存在,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理解和学习来积极应对的规律。
评分我通常对这类“预测未来”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玄乎,难以落地。但是,《命运密码》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说法。他更多地是从一种宏观的视角,去解读人生中那些看似偶然却又冥冥之中存在联系的事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时间”和“周期”的理解,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运气”,其实是与我们所处的时间节点和内在节奏息息相关的。书中提到的“密码”并非是什么神秘符咒,而更像是一种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去审视过往,预判当下,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调整自己的作息,更加关注身边发生的一些重复性现象,结果确实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我不是说它能精准预测每一件小事,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更宏观、更系统的框架,让我对人生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