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怡的爸爸靠做资源回收维生。每天放学后,别的同学上安亲班,她却要和哥哥跟着爸爸去上「安定亲人生活的班」。上这种班很辛苦,有时会被汽车驾驶按喇叭,有时会遇到蛮横不讲理的人,为了体恤爸爸,恺怡和哥哥对这项工作毫无怨言,甘之如饴。一天,恺怡在巷子做资源回收工作,巧遇了班上的同学杨耀昌,她感到很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的工作,恺怡会採取什么样的态度?在这项工作里,她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作者简介
李光福
省立花莲师专语文组、国立新竹师院语教系毕业,是一个每天和小萝卜头为伍的超级奶爸。从学生时代就喜欢写作。以前写作,是为了赚零用钱;现在写作,是为了实现梦想。从写作以来,他得过不少不怎么「大」的奖,也出版了三十余本的儿童文学作品。他喜欢胡思乱想,有满脑子的点子,任何事情进了他的脑子,就会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他说,为小朋友写故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他会一直写下去。
绘者简介
seven
无厘头、爱笑。
喜爱惊喜。
热爱新鲜。最爱白色。
养一只猫。贪吃贪玩。旅行流浪。手作烹饪。
杂食阅读。嗑电影。慵懒。极简。狂爱作梦。
偶尔悲伤。
seven’s 白色空间
seven0300.wordpress.com/
作者创作旨趣
小学四年级时,爸爸因癌症去世了,家里没有财产,妈妈没有工作能力,为了贴补家用,我从国中开始,就过着打工的生活。喷农药、当园丁、做抄写员、摆路边摊、坐办公桌……尝试过各行各业的工作。
帮果农喷农药,让我认识农药的可怕;在花圃当园丁,让我学会了种植花木的技术;做抄写员,让我练就一手娟秀的字;在路边卖炒米粉、臭豆腐,让我懂得「读」人,「看」人……除了上述的收获外,经历复杂、多元的生活,让我深深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以及「行行出状元」的真谛。
曾经认识这样一个人:活到近四十岁了,还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他不是不工作,而是抱怨太多,嫌工作累、嫌薪水少、嫌老板太苛、嫌……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嫌,还是嫌,所以他总是过着一天捕鱼、三天晒网的日子……不!应该说:过着靠老婆的日子。连自己的家都不太敢回去,最后,死在陌生的异乡!
我的小舅子在一家工厂做了二十几年,因为工厂要迁往大陆,遭到老板善意的「逼退」,还有家累的他,为了维持家人生计,决定学做葱油饼、卖葱油饼。从没拿过锅铲的他,要从头学起、做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夫妻俩到处吃、到处学,回到家再做实验。
我很喜欢吃葱油饼,也很挑剔口味,一整个暑假,我就负责试吃,吃到都快腻了,小舅子的葱油饼终于研发成功,在路边摆了一个摊子,一天只卖三小时,可以净赚八百多元,钱不多,夫妻俩却做得很起劲。虽然尔偶吵吵嘴,却也增添不少生活乐趣。
《我的「安亲」班》是根据我在台北市士林区中正路上看到的一幕画面写成的。透过这个故事,我要告诉所有的小朋友:未来不管做什么事,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爱它、经营它,心里就不会有抱怨,更不会成为「啃老族」的一员!
这本书啊,真的是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我本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工作忙,很多时候只能把孩子送到安亲班。以前总觉得安亲班就是个“补习”的地方,让孩子多学点知识,跟上学校的进度就好。但读了《我的「安亲」班》之后,我才发现安亲班其实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第二个家”。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安亲班老师们如何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书里有很多小细节,比如老师们会花时间跟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会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会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看完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在安亲班的生活,也更加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安亲班老师们。他们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伙伴和朋友。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安亲班的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看一部纪录片,真实、细腻,而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将安亲班里发生的一切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孩子们的描写,每一个孩子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书里那些孩子们的故事,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感动落泪,有的让人深思。作者并没有把孩子们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形象,而是展现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快乐和烦恼。这种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安亲班老师们的不易。他们不仅要负责孩子们的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却很少得到认可。作者用镜头般的视角,记录了安亲班老师们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敬佩那些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以为会是那种鸡汤味很浓的教育故事,结果读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地煽情,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客观的笔触,记录了安亲班里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故事。作者并没有回避安亲班里存在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资源的匮乏、孩子们的个体差异等等。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书里有很多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等等。这些探讨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基于作者在安亲班的实际经验,充满了智慧和洞见。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安亲班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书。
评分读完这本《我的「安亲」班》,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细腻又充满力量的生命洗礼。作者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笔触,描绘了安亲班里孩子们鲜活的模样,以及老师们默默付出的点点滴滴。我本身是小学老师,每天也面对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教育理论,而是扎根于现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需求。书里那些孩子们的故事,有的调皮捣蛋,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渴望关爱,有的充满好奇,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对儿童成长的不同期待和压力。作者并没有试图去“改造”这些孩子,而是用耐心和爱去接纳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对安亲班老师的刻画,他们不是完美的圣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但他们始终坚守着教育的初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孩子们的心灵。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孩子、爱护孩子的老师。这本书适合所有关心儿童教育的人阅读,它会让你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特别,有点像日记,有点像随笔,但又不像单纯的日记或随笔那么散乱。作者用一种非常流畅、自然的笔触,将安亲班里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幽默的语言风格,她总能在不经意间,用几句俏皮话,就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书里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并不是说教式的,而是融入到故事之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作者并没有试图去寻找“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安亲班的另一面。以前总觉得安亲班就是个“托管所”,让孩子在那里打发时间就好。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安亲班也可以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学习场所。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本书让我对安亲班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安亲班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