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11位国中校长执笔,各篇或以教学的经验,讲述如何辅导一个走上歧路的学生回到正途;或以学生的角度,回忆自己在狂飙的青春期,幸遇良师的开导而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
青春期的中学生,既冲动又敏感,既依赖又叛逆,这段过程常是充满了矛盾、苦涩和煎熬,但若能得到良师适时的引导,则对他们发展健全的人生将有莫大的帮助。
青少年可以从书中小故事,更自信、更勇敢豁达的面对青春期的挑战;教师们则可从本书得到实务上辅导学生的参考。
本书特色
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剧变期,情绪容易波动,行为表象充满矛盾。有时心花怒放,有时忧愁易感;既追求独立,又渴求被人理解;充满理想,但常钻牛角尖;勇于挑战,却难承受碰壁后的挫折感。热情、冲动、敏感、易怒、叛逆、活泼、别扭……,都是青春期的代名词,也是青少年常感苦涩和难熬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需要师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学习认识自我,做个成熟的人。
本书由11位国中校长联合执笔,述说一个个用苦涩串起的青春,他们在人生路上虽走得跌跌撞撞,所幸经过师长的开导及各自的坚忍努力,终于谱出一段不走调的青春之歌。
编者简介
薛春光
台湾师范大学化研所、教研所四十学分班。曾任导师、团体活动科辅导员、社区团军团长、训导主任、教务主任、石碇国中校长、竹围国中校长、板桥国中校长,目前为龙埔国中校长、中华民国中小学校长协会。为教育部第一届校长领导卓越奖国中组得奖人。
着有:《全方位导师手册》、《班级经营调色盘》及《班级经营润滑剂》、《班级经营三人行》,主编《看见生命之光》。
作者群介绍(依姓氏笔画顺序)
李立泰 新北市立泰山国中校长
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学校行政硕士。专文收录于林文律的《中学校长的心情故事》、台北市政府的《技职教育的天空》(第7辑)。
李惠铭 新北市立桃子脚国中小校长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肄业。台北市高中国文科辅导团总干事、开办「台北市青少年学生文学奖」
吕秋萍 新北市立中正国中校长
政治大学学校行政硕士班毕业、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选人。荣获台北县学生事务及辅导工作绩优人员、新北市友善校园学辅工作辅导团员、2004全国学校经营创新奖获特优
施青珍 新北市立万里国中校长
台湾师大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毕业、教育行政硕士。荣获教育部友善校园绩优行政人员、教育部技艺教育绩优人员、新北市国中综合领域辅导团副召集人
徐淑芬 新北市尖山国中校长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行政硕士班结业。荣获教育部94学年度全国技艺教育绩优人员、台北县95年度师铎奖教师、新北市性别平等辅导团国中组召集人
徐淑敏 新北市立碧华国中校长
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肄业。92学年度台北县文山区国语文竞赛教师组演说第1名、96学年度教育部推动中辍辅导业务绩优人员、100学年度率碧华国中丝竹乐团荣获全国音乐比赛特优
陶道毓 新北市立土城国中校长
彰化师范大学科教系数学组毕业、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肄业。新北市国中数学辅导团召集人
黄淑美 新北市立育林国中校长
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推动国际教育有功、推动品德教育绩优、推动辅导工作有功、100年度编辑教育部电子书《携手护青春~国中辅导案例汇编》
刘秀汶 新北市立石碇高中校长
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系毕业、教育研究所硕士、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新北市健体领域辅导团国中组96~100学年度召集人、新北市家庭教育辅导团及友善校园辅导团团员、新北市101年度特殊优良教师
刘淑芬 新北市立忠孝国中校长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学校行政硕士、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选人。新北市国中社会领域辅导团副召集人、新北市学生事务与辅导工作辅导团团员、95年度荣获贾馥茗学术论文奖
郑建立 新北市立积穗国中校长
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参加科展荣获教师组全国第三名
编辑
游鲤毓 新北市立龙埔国中教务主任
辅仁大学数学系纯数组毕业、教育领导与发展研究所硕士。98年度荣获台北县技艺教育绩优人员、99年度荣获台北县执行友善校园优秀辅导人员、100年度编辑教育部电子书《携手护青春~国中辅导案例汇编》
编者序 让爱蔓延∕薛春光
关键的午后
等待不一样的花火季节
「黑道校长」向上记
我宁愿有妈妈
老师,我会好起来
我要去比赛
十年的约定
芝麻开门!
恶魔在身边
黑马
「恩典牌」口琴
编者序
让爱蔓延
从阅读故事开始,有研究指出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意;但更乐见的是,当故事在校园中一代一代的流传,爱也在校园中渐渐地蔓延……
担任校长多年,校园中发生的许许多多感人故事,似乎说也说不完。我爱说故事,爱看孩子们专心的注视着我说故事时的眼神。现今社会变迁快速,媒体、网路资料快速传输,氾滥的讯息,幻化的声光刺激,几乎完全掳获孩子的眼,占据孩子的心,很多教师感叹现在孩子的专注力大不如前,要孩子聚精会神的上课越来越难。但,我发现只要我一开始说起故事,尤其是亲身经历的故事,孩子们立刻就能被吸引,故事成了我和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成了我传达教育理念的利器。
2010年,在我心中酝酿已久的念头,终于付诸实行──邀请一群校长一起说故事。校长本身的人生阅历丰富,信手拈来,每位校长都能说上几个动人的故事。平时也许只说给自己学校的学生听,但透过多位校长的智慧结晶,将生命故事化为文字集结,就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启发,发挥更大的影响力。透过故事的传递,更贴近孩子的心,打动孩子的内在,传递校园的善,也传递校园的爱。
本书作者群共有十一位校长,故事取材均与作者本身有关,有些是听闻改编、亲身经历,甚至有极高比例的主角就是校长本人的生命故事。书中主题多元,含括人权、品德、性平、生命、反霸凌、法律常识等议题,主角的背景则有单亲扶养、弱势家庭、忧郁症患者、家暴个案等。故事主角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除了遇到学校老师、家人、邻居等贵人的协助外,更重要的是自我永不放弃的努力,最后才能战胜逆境,逆转虚度的青春岁月,成就不凡的未来,书名《青春,逆转胜!》由此而来。
感谢愿意献出自己生命故事的十一位校长:李立泰、李惠铭、吕秋萍、施青珍、徐淑芬、徐淑敏、陶道毓、黄淑美、刘秀汶、刘淑芬、郑建立校长(依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并无私的将版税全数捐给中华民国中小学校长协会。感谢游鲤毓主任,将文章加以编辑润饰与整理,并增添「青春.导铃」之语,具画龙点睛之效,让此书更富教育价值。特别要感谢幼狮文化公司用心、严谨的协助,为了精选书名,从最初的六个书名,扩大参与层面集思广益到十一个票选,并历经至少三次版面改编,才让此书付梓。最后,感谢所有参与及促成此书出版的每一位好伙伴,尤其是中华民国中小学校长协会的支持。
编纂此书,将每个故事细细品味,心中感动莫名。期待书中的故事,能引导孩子对生命有更深的体悟,在生活中时时用心以对。处于顺境者能懂得珍惜、感恩惜福;处于逆境者能逆转劣势、战胜困难,衷心盼望每个孩子都能迎向属于自己的青春、属于自己的未来!
薛春光 于2012.08.22
《青春,逆转胜!》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它并没有回避青春的残酷和现实的挑战,但它始终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即使身处困境,书中人物也总能在绝望中找到一丝希望,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明。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心态”的论述,它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困难,其难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如果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即使是再大的挑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天真,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智慧,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尝试着用书中人物的心态去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惊讶地发现,很多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物质上的满足都更加宝贵。
评分拿到《青春,逆转胜!》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无心插柳的冲动。我平时阅读的涉猎不算窄,但说实话,对于“青春”题材的图书,我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煽情,要么流于平淡,很难真正触动人心。然而,这本书的名字却像一根细密的针,轻轻挠到了我的痒处——“逆转胜”这个词,充满了力量感和希望,似乎暗示着青春并非只有迷茫和失落,还有绝地反击的可能。收到书后,我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都会看到它,慢慢地,它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种期待。这种期待,不是那种迫切想要知道结局的焦虑,而是一种隐隐的,对书中故事某种程度的共鸣,或是对其中人物某种命运的牵挂。我开始想象,书中的主人公会是怎样一个角色?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逆转”的?我甚至开始回想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些年少轻狂的梦想,那些不经意的遗憾,那些在无数个深夜里独自咀嚼的迷茫,是否也能找到一丝这本书的影子?这种预设的想象,反而让我在真正阅读时,更容易沉浸其中。当我终于翻开第一页,便被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笔触所吸引。文字并不华丽,却有一种直击心灵的质朴,仿佛作者就在我耳边,用最真诚的声音讲述着一个属于你我的故事。这本书,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文学,它更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中醇厚的滋味。我喜欢这种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它给予读者充足的空间去思考,去感受。
评分《青春,逆转胜!》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韧性”这个词的含义。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像一张白纸,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不受伤,而在于受伤后能否快速愈合,能否在逆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打击和挫折,但他们的精神内核,却从未被压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内心力量”的描写,那种即使外界环境多么恶劣,依然能够从内心深处汲取力量,继续前行的能力,是多么令人敬佩。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肯定,而是来自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回想起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那些让我一度想要放弃的时刻,但最终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韧性。
评分《青春,逆转胜!》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一种久违的“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叹于作者对青春期复杂情感的精准捕捉。那种初恋时的青涩与懵懂,友谊中的背叛与忠诚,家庭的温暖与压抑,还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这些情感,似乎都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告别”的描写,那种挥之不去的惆怅,那种想要挽留却又不得不放手的无奈,让我瞬间回到了自己学生时代,那些告别毕业季的场景,那些与曾经挚友相拥而泣的瞬间,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而是用一种平实而动人的笔调,勾勒出这些情感的轮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其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这种情感的连接,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替代的。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和身边的朋友讨论,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否也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分享的乐趣,也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
评分《青春,逆转胜!》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选择”的力量。青春,是一个充满选择的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向截然不同的未来。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并非总是做出最完美的选择,有时也会有犹豫、有彷徨,甚至会犯错。但重要的是,他们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从中学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独立思考”的章节,它鼓励读者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选择。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通往真正自由的关键。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回顾自己过往的选择,思考它们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学习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人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所塑造的。
评分《青春,逆转胜!》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它对“成长”这个主题的深刻探讨。成长,从来都不是一条笔直坦途,它充满了岔路、迂回,甚至是一些看似难以逾越的沟壑。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的成长历程,没有回避那些现实的残酷和痛苦,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迷茫、挫败、甚至绝望中如何一步步挣扎,如何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和解”的章节,那种放下过去、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的勇气,是多么难能可贵。很多时候,我们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无法向前,不是因为外在的阻碍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内心的纠结和不甘。作者通过书中人物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往内心自由的道路。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回溯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那些让我感到遗憾的时刻,如今我是否已经能够以一种更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书中的一些关于“接纳不完美”的论述,更是点醒了我。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但恰恰是那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特质。这种对成长过程的真实描摹,让我感到无比的慰藉,也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评分如果说《青春,逆转胜!》有什么地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一定是它在“梦想”与“现实”的拉扯之间,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都知道,青春往往是承载着最多梦想的季节,但同时,现实的骨感也会无情地击碎许多美好的幻想。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超凡的能力,也不是拥有别人唾手可得的机遇。相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过被嘲笑、被质疑、被忽视的痛苦。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描述他们咬牙坚持的片段所打动。比如,当他们为了一个微小的目标,日复一日地付出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当他们在无数次失败后,依然选择再次站起来,继续追逐那遥不可及的光芒。这种坚持,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在认清现实的残酷后,依然选择不放弃的智慧。它让我反思,自己的梦想,是否也曾因为现实的压力而悄然搁浅?自己是否也曾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轻易地选择了退缩?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梦想的渴望,也照出了我们面对现实时的软弱。但最重要的是,它没有停留在批判,而是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不放弃,总会有“逆转胜”的可能。
评分我不得不说,《青春,逆转胜!》这本书,在对“遗憾”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青春,似乎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遗憾,那些错过的机会,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未能实现的约定,它们就像一颗颗小小的刺,时不时地扎在心头。这本书没有试图去“圆满”这些遗憾,而是教会读者如何与遗憾共存,甚至将遗憾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接受”的论述,那种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生活的不尽如人意,然后依然选择向前看的能力,是多么珍贵。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去懊悔过去的一些选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如何从那些遗憾中汲取教训,让未来的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书中主人公们对待遗憾的态度,不是逃避,也不是沉溺,而是将其视为人生的一部分,一种经历,一种财富。这种成熟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遗憾,那些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如今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沉重了。
评分阅读《青春,逆转胜!》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老友重逢,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细腻。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即使是那些戏份不多的配角,都仿佛拥有着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简单地被脸谱化,而是有着各自的成长轨迹、内心的挣扎,以及不为人知的过去。我常常会在阅读中暂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对话,或是某个角色的心理描写,试图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书中某个总是带着冷漠面具的角色,他的每一次冷嘲热讽,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伤痛;而那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却可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勇气。这种复杂性,让我觉得书中人物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与我相似的喜怒哀乐,有着与我相似的脆弱和坚韧。作者的笔触,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析着人物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却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柔,不至于让人感到被侵犯。我甚至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不由自主地去对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那些曾经擦肩而过,或是至今仍是至交的朋友,他们身上是否也有着书中人物的影子?这种代入感,是优秀文学作品最动人的力量,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也看见更多可能。
评分《青春,逆转胜!》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它对“改变”的积极态度。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安于现状,即使对现状不满,也因为害怕改变而停滞不前。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并非天生就站在顶峰,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敢于挑战现状,敢于突破舒适区。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微小进步”的描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变,日积月累,最终能够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比如,一个每天早起一小时的习惯,一个坚持写日记的念头,一个敢于主动与人交流的尝试,这些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起点。作者并没有鼓励人们去追求一蹴而就的“大事件”,而是强调了“持续性”的重要性。这种踏实而有效的改变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借鉴意义。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生活中可以做出哪些小小的改变,然后去尝试。这种将阅读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