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
人生有時是不能盡如人意的,我們常會有『迴不去』的遺憾,但不管遭逢多麼大的生死離彆,相信沒有『過不去』的事情。
社會時時上演著遭逢變故的傢庭,天災人禍下往往造成許多破碎不完整的傢庭。這是一個父親逝世留下幼女寡母的感人故事,看年幼卻懂事的小蟬如何在這樣的變故中,用正麵與永不放棄的態度去麵對人生睏境,努力將幸福及歡樂感染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實現幸福的方法到底是甚麼呢?甚麼又是你想要的幸福呢?
不管多崎嶇的路
走順瞭 也就平坦瞭
小蟬的爸爸過世瞭,她努力想完成爸爸的心願,讓周邊的親人都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沒想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她獲知原本以為的爸爸媽媽竟然是外公與外婆。然而,混亂瞭的祖孫與父女關係並沒有影響她的人格,最真誠的愛可以撫平傷口,最認真的態度可以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看看小蟬怎麼在眾人的閤力下,完成瞭一座幸福的花園……
小蟬纔六年級,爸爸年紀卻不小。這年爸爸過世瞭,留下大大的花圃事業,媽媽很傷心,許多事都交給啞巴叔叔處理,小蟬雖然也想念爸爸,見到媽媽的低落,隻好試著堅強起來,安撫媽媽,也學著投入種植作業,擔起花圃的經營責任。
燦叔聾啞,燦嬸稍有智能障礙,他們的兒子,也是小蟬的同學阿勛,智商也不高,看到他們一傢人可以歡歡喜喜的一起用餐、工作、嬉鬧,小蟬好羨慕。
班長楊忍鼕知道小蟬傢在機場旁經營花圃,便請他爸爸帶他去參觀。忍鼕的爸爸楊守一在一所餐旅學院餐飲科當教授,他說忍鼕從小喜歡飛機,不隻收集飛機模型,每次看到飛機還一直追著跑。互動更頻繁後,小蟬知道忍鼕對飛機的喜愛,其實是源於對過世媽媽的思念,他小時認為死去的媽媽是在天上,能接近天空的飛機就是接近媽媽的橋梁,長大後,知道飛機到不瞭媽媽的地方,卻也改不過愛飛機的習慣。
一隻小貓的齣現,讓燦叔發現智障燦嬸原來是懂得照拂生命的,他慢慢的讓燦嬸接近花圃,學著做些簡單的事。連阿勛也會幫著打雜。
小蟬覺得一切都要漸漸好轉時,傢裏突然來瞭個姐姐,她打扮俗艷,連同先生和一個三歲小孩要來賣掉這個花圃,拿迴她當得的財産。媽媽強力維護,給瞭一些錢,先打發走他們,並且痛定思痛的振作起來,與小蟬及蔡叔一傢共同投入花圃經營,好應付這個姐姐的索取。
登記國中就學學區時,小蟬發現戶口名簿裏,她竟然登記的是爸爸媽媽的養女,她驚詫的問媽怎麼一迴事,媽媽纔解釋:她是爸爸的續絃,那個俗艷的姐姐則是爸爸的女兒,爸爸娶她時,這個女兒非常反對,於是離傢齣走,三年後,大著肚子迴來生個女嬰,沒幾天,留下女嬰又齣走,那個女嬰就是小蟬。原本應該是阿公阿嬤的爸爸媽媽,為瞭給小蟬一個正常的生長環境,纔收養她,並登記為養女。
小蟬對自己的際遇極為震撼,但是她知道,不管是阿公阿嬤,或爸爸媽媽,都是全心愛她的,她不能因此離開,去依靠生下她的姐姐媽媽。
阿嬤媽媽非常高興小蟬選擇跟隨她,也允諾要一起好好完成爸爸來不及完成的功課──讓每個親人都能過著幸福的日子。不過,再好的願望,也敵不過現實的壓力,他們實在沒能支付姐姐媽媽的索求,必須拍賣花圃,遷移他處。
忍鼕得知這個消息,與爸爸作瞭討論,於是決定買下花圃,並重新規劃,將花圃定為嚮日葵主題花園,裏頭有餐廳,也有觀機棚。
計畫進行順利,連教授的學生都加入瞭。燦叔管理花圃、小蟬整理小盆栽、媽媽負責賣花、阿勛和燦嬸機動幫忙,楊教授負責總管理、教授的學生負責餐廳裏的飲食、音樂,忍鼕則負責當觀機棚的嚮導。每個人都能貢獻力量,成為「幸福花園」最幸福的員工。
作者簡介
薑子安
一個嚮往規律生活的地球公民,居住於高雄水畔,傢裏養瞭一隻貓咪、兩個孩子。她習慣每週去爬柴山三次,到那兒探望獼猴、鬆鼠和許許多多的動物小朋友,以及植物老朋友 。曾經,她連續四次上山都遇到一隻脖子長瞭腫瘤的鬆鼠,第五次去就沒看到牠瞭,為此,她傷心瞭很久,不知道牠現在過得好不好。又有幾次,獼猴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攔路打劫,搶瞭她的大餅、玉米、菱角、礦泉水,和心愛的帽子,讓她氣得頭頂冒煙,從此,黑頭發就慢慢變白瞭。
她的電子信箱是fuling.fan@gmail.com。
係列緣起
有一次,看到一群孩子放學瞭,在路邊嬉鬧,有個小孩拆開一盒糖果,包裝紙順手往地上扔,另一個孩子說:「你亂丟紙屑。」這孩子迴答:「有什麼關係,反正每天都有人掃馬路,太乾淨瞭,清潔隊員就沒工作瞭。」其他孩子哄笑起來,大傢搶著分糖吃,再沒人去管那片包裝紙。
可是那片紙屑一直留在我心裏,像胚布上一點不經意沾染的墨,不礙事,卻一個不留神就非要看到。我知道我拿不掉那個異樣的點,但是,多麼希望這種不經意的沾染可以少一點,單純的布麵可以更完整的留給真正要下筆的彩繪。
「關心傢人」、「尊重他人」、「愛護社區」、「珍惜資源」、「體貼生命」……這樣的論調經常被提起,可是,怎麼付齣行動呢?如果「關愛」隻是一道測驗題,知道作答就好,和行動不必相應的話,那將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到底要有什麼準備,纔能讓人「理解」關愛的重要,又要「怎麼付齣」關愛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對需要被關愛的對象得先有認識,不是認識標準答案喔,而是讓孩子(甚或每個人)都意識到:其實我們並不是在傢庭生活、學校生活之後纔進入社會生活,而是一齣生就投入這個共生共榮的大鎔爐。生病瞭,找醫生;迷路瞭,問警察;冰箱空瞭,上市場;筆記本用完瞭,到文具店;電話不通,找電信局;寄信到郵局;買菜到市場;貓狗生病找獸醫;要種植找土地;要救援找消防隊;要分享找朋友;要溫暖找傢人……我們和社會上的每件事、每個人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瞭這層息息相關的認同,纔能以自己的立場去思索行動方式。這樣,要「愛屋及烏」的付齣關愛,是不是會容易些呢?
基於這些理由,「陽光少年遊」這個係列的構想於是成形。在這裏,不是要為大人物作傳,而是為小人物寫精神,為尋常工作找價值。希望透過作者的筆,傳達齣不同崗位上的人樂天安命、認真積極的生活智慧;透過小說的形式,提供孩子一些思考的依據;更希望初探社會的孩子能因此對週遭的人事物多一分愛惜與尊重。
說「生活教育」或「生命教育」都太沉重,如同聽人「說教」令人不舒服;不過,聽人「說故事」卻令人開心。從故事當中發現原來有許多彆人的事情可以反射在自己身上,有許多彆人採用的方法可以藉取,有許多彆人的觀念值得參考,有許多彆人的是非成敗可以拿來反思檢討,要比讓人傢直指鼻子說:你就是這樣那樣,所以纔這樣那樣……好多瞭。
價值觀的養成需要靠外在的示範、經驗纍積和獨立的探索判斷,為瞭避免一廂情願的置入性給予,所以除瞭文本之外,這個係列還增設瞭仿「眉批」欄,用來做提問或註解,並供路人甲乙丙發錶看法,當然,所有的空白處就留待讀者填補瞭。章末或文末的「達人筆記」是知識的整理,協助孩子有係統的、輕鬆的瞭解一個概念或技能,希望全書能達到知性、感性盡收的目的。
期待「陽光少年遊」像一串鑰匙,可打開不同領域的思索空間,讓孩子們願意進來駐足留連,並採擷能夠滋養自己生活的養分。
作者序
尋找幸福的種子
我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我總是被周遭的小人物所感動。
就讓我從每天清晨開始說起吧!當我在晨光中推開大門,準備拎著布包上班時,一句「早安!」就讓我感動莫名。那是掃地婦在賣力掃著落葉的空檔,抓緊時間對我打的招呼。大鬥笠下的瘦小身軀,似乎隱藏著一個大巨人,不但掃地的動作快速敏捷,更擁有無限的精力與熱情,帶給我一天的好心情。
在中小學附近的路口,總是會看許多穿著黃背心的導護媽媽、導護阿公、導護奶奶,風雨無阻的站在路口,吹著哨子,護送學童們上學,他們個個笑瞇瞇的對著孩子們道早,那無私而充滿大愛的臉龐,每每讓我眼眶溼熱。
路經早餐店,顧客大排長龍,早餐店老闆忙得不可開交,一大早就汗溼衣衫,卻還是有條不紊,絕不含糊,也不減省任何動作的做著早餐,為客人送上最好的服務,他們堅持品質的態度,讓我動容。
黃昏下班時,沿途可以看到路邊冒齣許多攤販,餡餅夫妻、小籠湯包母子、冰棒姑娘、西瓜先生、算命的半仙……盡管他們謀生不易,卻一個個笑臉迎人,等待每一個迎麵走來的機會,他們樂天知命的精神,令我敬佩。
上瞭擠滿高中生的捷運車廂,卻永遠都有空位。我知道,不管是熬夜後的清晨,或是上瞭九節課後黃昏,高中生永遠是這個社會最疲纍最需要休息的族群,可是他們寜願站著,也要把座位留給其他通勤族。看著他們身上的校服,我知道他們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上不瞭所謂的一流大學的孩子,但是他們的體貼窩心,讓我對咱們未來的社會充滿希望。
能夠在生活中遇到這麼多認真生活的小人物,常常讓我感到深深的幸福。我多麼盼望,自己也能如他們一樣,成為一粒種子,為周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們,開齣幸福的花朵。
《嚮日葵花園》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完成的故事。故事裏頭的每一個人都遇到瞭睏境,但是,他們就像永遠麵對陽光的嚮日葵,樂觀進取,永不放棄。最後,終於突破睏境,走嚮光明的所在。這些小人物,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幸福種子,他們的愛與努力,使自己的生命開齣幸福的花朵。
親愛的小朋友,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幸福種子,隻要細心觀察,用心體會,他們一定會為你現身的。
帶著你心裏的放大鏡(用來觀察小人物心事),帶著你心裏的顯微鏡(用來體會小人物的美好),齣發吧!
導讀
苦兒遇親記∕張子樟
一
十八九世紀盛行苦兒苦女的尋親故事。這些苦兒苦女必須曆經艱辛,嘗盡世間各種不同形式的摺磨後,纔能與自己從未見麵的生父、生母、祖父母或其他親人團聚,領略天倫之樂。他們尋找的親人往往都是腰纏萬貫的富豪,所以尋親的結局必定是「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happily ever after)。這類故事具有勵誌的作用,內容的麯摺多變常令小讀者感動流淚。
二十世紀後戰亂頻仍,尋親的空間更為廣闊、時間也可能更加漫長,故事結尾可能灑更多的狗血,但不一定是大團圓收場。如果結局不是悲劇,就是尋親行動暫告一段落,還有更遠的路要苦兒苦女繼續奮鬥。
由於近半世紀的傢庭結構變遷多端,現代苦兒苦女的尋親過程更為繁瑣,他們極可能寜願與撫養他們多年的養父母同住,不想與實際的親人來往,因為他們有說不齣的苦衷。《嚮日葵花園》鋪陳的就是現代版的苦兒尋親記,隻是尋親不再,隻能勉強說是非刻意安排的「遇親」。
二
文中的主角小蟬一嚮認為她是爸爸與媽媽素幸的親生女兒,直到後來纔知道「爸爸」是「祖父」,自己被媽媽拋棄,成為養女,所以她不想接受親生母親的錶態,因為她的依親心態全投射在素幸身上。這樣的安排十分閤理,由於她從來不知內情,從未有尋親的念頭,「遇親」隻是生命中的巧閤。一個不斷上門索取金錢的女子,突然搖身一變,變成多年不見的「親生母親」,她當然無法接受。這種「遇親」方式,還不如不見。生活中沒激起任何波瀾,反而過得更踏實平安些。這種描繪顛覆瞭傳統的尋親模式。
小蟬好友楊忍鼕不認為他爸爸隻知道工作賺錢是對的,也不認為一定要上貴族學校纔能有競爭力,纔能賺很多錢,當然也不是賺很多錢就會幸福。這位早熟無母的孩子以為人隻要願意追求一個夢想,就是幸福。他的想法影響瞭爸爸,爸爸去法院標到幸福花園這塊地,並在小港機場附近的葵花田外打造瞭觀賞飛機升降的巨型石階看颱。
三
以當代傢庭傢人之互動為少年小說的主要背景並不少見,然而空間的變化並沒有改變這類故事的主題:愛的闡揚。我們細讀全文,不難發現作者正以不同方式巧妙詮釋人間永恆之愛,例如燦叔不辭辛勞、一生毫無怨言地照顧燦嬸和阿勛;素幸隻因愛小蟬的「爸爸」,她的愛不因「爸爸」的過世而消失,反而轉到小蟬的身上,並接受瞭夏蘭香的悔意。
作者在詳細刻畫永恆之愛的各種層次之餘,不忘提醒小讀者:生活簡單樸實就是福氣。在怨天尤人的時候,不妨看看周遭那些認真生活的中下層小人物。這些永不放棄的嚮日葵,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對象。「活在當下」、「隨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是這些人終生奉行不渝的生活準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