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安全经典/畅销第三版
完全针对资讯安全主题所设计,广泛且精要地探讨相关内容,并纳入最新作业系统之资讯安全技术。
本书想写给三种类型的读者:
第一种是在大专与技职院校修习资讯安全课程的学生,这本书可以当作是教科书或参考书。
第二种是从事资讯安全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这本书非常强调实务,相信能带来许多帮助。
第三种是要报考资讯安全专业证照的朋友,这本书对准备CISSP、SSCP、CompTIA、Security+或是CEH考试,取得一张理想的国际证照很有助益。
学习架构:
本书分成四篇,细分十六章。
第一篇「认识问题」:
除了简介资讯安全之外,主要在讨论资讯安全所面对的问题,包括资讯犯罪、恶意程式、骇客攻击,以及最新议题的个人资料保护法与资讯安全等。第四章比较详细地介绍骇客手法,让读者了解在实务上攻击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第二篇「安全架构」:
广泛地讨论资讯安全的背景理论,包括存取控制、安全模型、密码学与网路模型等。每一个课题的背后都有深奥的理论,但本书的目标是以最精简的内容让学习者对各项课题建立观念。
第三篇「纵深防御」:
进一步说明在实务上要如何架构有深度的防御体系,除了分章讨论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以及防毒软体等防御工具,我们在第十二章更逐项检视资讯环境,确保没有脆弱的环节。
第四篇「全面管理」:
跳脱技术层面,从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组织。这一篇的核心是资讯安全管理系统(ISMS),也涵盖了实体安全、营运安全、风险管理、资讯服务管理、紧急应变计画,以及云端资讯安全。
作者简介
潘天佑博士
学历: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电机工程博士 国立中山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学士
经历: 1.是数项国际专利的发明人,拥有CISSP、Security+与ITIL专业证照,同时也是IRCA认可之ISO 27001(ISMS)及ISO 20000(ITSM)主导稽核员。
2.现任锦华资讯科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圣约翰科技大学董事。
3.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亚太区域经理、凌航科技总经理等职务。
4.领导凌航科技团队设计的「全球第一颗Java SIM晶片」,荣获新竹科学园区颁发「2001年最佳产品奖」。
5.2004年领导锦华资讯开发出全国第一套符合巴赛尔协定(Basel II)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系统。
6.2008年设计「资讯安全课程与实验室(ISCAL)」,广受各大专院校欢迎。 7.经常受邀于学术单位及政府机构演讲,讲题包括资讯安全与资讯科技趋势等。
第一篇 认识问题
第一章 资讯安全概论
第二章 资讯法律与事件处理
第三章 资讯安全威胁
第四章 骇客手法研究
第二篇 安全架构
第五章 认证、授权与存取控制
第六章 资讯安全架构与设计
第七章 基础密码学
第八章 资讯系统与网路模型
第三篇 纵深防御
第九章 防火墙与使用政策
第十章 入侵侦测与防御系统
第十一章 恶意程式与防毒
第十二章 多层次防御
第四篇 全面管里
第十三章 实体安全与营运安全
第十四章 资讯安全管理系统
第十五章 紧急应变计画
第十六章 资讯技术服务管理
作为一名在 IT 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资讯安全知识体系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涵盖了资讯安全的核心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安全技术和实践方法。书中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各个方面的论述都十分到位,并且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漏洞管理的章节,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书中提到的各种安全工具和开源项目,也为我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宝贵资源。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为我的知识库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让我对资讯安全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对资讯安全这个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太专业,很难入门。幸运的是,我发现了这本书。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资讯安全这个复杂的话题变得易于理解。从基础概念到高级主题,作者的讲解都非常清晰和有条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详细分析,以及如何防范这些威胁的实用建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讯安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研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资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棒的入门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资讯安全感兴趣的人。
评分作为一名对技术充满热情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了解资讯安全的各个方面。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方式,讲解了资讯安全领域的各种知识点,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技术,都涵盖其中。书中关于密码学、网络攻防、数据加密等内容的讲解,都非常深入和专业,但同时又非常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安全架构设计和风险管理的章节,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讯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资讯安全的“百科全书”,让我得以全面地了解这个神秘而重要的领域。作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和技术一一呈现,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我的理解更加深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的章节,它让我了解了攻击者是如何发现系统弱点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弱点进行攻击。更重要的是,书中也提供了相应的防御策略和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系统免受攻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讯安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威胁,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资讯安全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作为一名对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好奇心。书中关于信息加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的讲解,都非常清晰易懂,并且配有大量的图表和示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安全审计”和“事件响应”的章节,它让我了解了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应该如何进行调查和处理,以及如何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讯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资产。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出色,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深入理解资讯安全的核心要义。从一开始介绍资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到后面详细阐述各种安全威胁、攻击手段以及相应的防御策略,作者的讲解方式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安全技术原理的解释,比如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都通过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其工作原理。书中所提供的案例研究,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讯安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具备了识别和应对常见安全威胁的基本能力,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资讯安全神秘世界的大门,虽然我是一个对这个领域几乎一无所知的新手,但阅读的过程却充满了惊喜和启迪。起初,我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翻开它,以为会面对一堆枯燥晦涩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原理,但事实却远非如此。作者以一种极其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资讯安全这一庞大而复杂的概念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模块。从最基础的“为什么我们需要资讯安全”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威胁、攻击方式以及相应的防御策略。书中并没有直接跳到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密码学算法或者网络渗透技术,而是先从宏观层面描绘了资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书中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案例分析,以及企业数据安全事件的阐述,都让我深刻体会到资讯安全的重要性。那种“哦,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贯穿始终,让我能够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对资讯安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我一直对资讯安全这个领域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过于专业和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让我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看到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社会工程学”的章节,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人类心理在资讯安全中的作用,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技术防线之外,人才是最容易被突破的环节。通过书中对各种钓鱼邮件、欺诈电话等案例的详细剖析,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攻击,更重要的是,我开始从一个更加审慎的角度去看待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这种“知己知彼”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在资讯安全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且充满了自信。
评分我一直对资讯安全这个领域充满兴趣,但总觉得它太过专业,难以入门。幸运的是,我发现了这本书,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资讯安全这个复杂的话题变得易于理解。从基础概念到高级主题,作者的讲解都非常清晰和有条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详细分析,以及如何防范这些威胁的实用建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资讯安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研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资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棒的入门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资讯安全感兴趣的人。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资讯安全领域探索的第一个里程碑。起初,我对于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感到非常迷茫,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走出了困境。书中关于网络协议、加密算法以及身份认证等技术的讲解,虽然专业,但作者却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最小权限原则”的讲解,这不仅在技术层面是重要的安全准则,在日常管理中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安全漏洞的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让我对潜在的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资讯安全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安全思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对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