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反映的是明朝開國皇帝硃元璋登基前後,至洪武三十一年駕崩這三十餘年的曆史。其中有硃元璋指揮手下的精兵強將,翦滅群雄、驅逐元帝、統一全國的多次輝煌戰例,也有曆任宰相李善長、楊憲、汪廣洋、鬍惟庸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權力爭鬥。鬍惟庸以逢迎媚上、阿諛奉承取得硃元璋信任,為相七年,最後卻被硃元璋請君入甕,逼上陰謀叛亂的死路。
硃元璋最初藉助聯姻手段籠絡功臣,後來卻製造瞭鬍惟庸、藍玉兩大黨案,將輔佐他打天下的功臣勛將誅戮殆盡!他以嚴刑峻法對付貪官汙吏,加以他的猜疑和殘忍,「空印」和「郭桓」二案連坐被殺達七、八萬人,造成社會極大的動盪。
硃元璋擁有眾多嬪妃,後宮中爆齣瞭「禦河死嬰案」這樣的宮闈醜劇。被封為藩王的皇子中,有縱欲身亡的秦王,也有心懷異誌的燕王。藩王們與皇太孫允墳圍繞皇帝寶座開展的明爭暗鬥,預示著硃元璋死後大明朝將深陷內戰的泥潭。
一覽本書,大明帝國開國後波詭雲譎、血雨腥風的曆史畫麵,將以鮮活的形象展現在您的麵前。
作者簡介
周建行
湖南益陽人,1935年齣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曾被錯劃右派,在工廠勞動二十餘年。先後發錶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劇本等各類體裁文字作品約三百萬字。曾擔任文學期刊的編輯、主編等職務。現為長沙市文聯退休乾部。湖南省作傢協會會員。 《大明帝國》為其創作的第一部長篇曆史小說。
第十二章 明代「紅樓」
34.淫歌艷舞,拉官員下水的逍遙宮 010
35.燕王率兵抄檢淫窟 028
第十三章 請君入甕
36.惶恐與密謀 042
37.醇酒女人的下場 055
38.貪財好色落陷井 071
第十四章 奸黨伏誅
39.收買亡命,下海招倭 088
40.狗急跳牆,元宵子夜舉事 101
41.叛亂失敗,三犯被處極刑 114
第十五章 惶悚不安的元勛們
42.李文忠請辭大都督 130
43.麵對亡父吐心麯 143
第十六章 太子的憂慮
44.燕王硃棣就藩北平 158
45.宋濂被連坐安置茂州 171
第十七章 跋扈將軍與倔強縣令
46.倔強縣吏懲治豪強遭辱 186
47.硃亮祖父子死於鞭下 200
第十八章 戰爭和孔孟之道
48.明軍遠徵雲南,梁王自縊 214
49.「孟軻若活到現在,非嚴懲不可」。 226
我最近讀完的這本《大明帝國風雲錄之3:不安的元勛》,給我帶來瞭相當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曆史小說那樣,上來就堆砌大量的權謀鬥爭或者武打場麵,而是更加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通過對那些關鍵曆史人物,也就是所謂的“元勛”們,在特定時期下的心路曆程的深入剖析,作者成功地展現瞭他們作為個體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內心衝突。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曆史事件的方式,不是簡單地陳述一個事實,而是通過不同元勛的視角去展現同一件事,從而呈現齣事件的多麵性和復雜性。有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做齣某些看似“不明智”的決定,背後卻有著令人動容的苦衷和無奈。這種“接地氣”的曆史描寫,讓我對那些遙遠的曆史人物産生瞭更深的共情。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和那些活在曆史中的人對話,理解他們的選擇,感受他們的痛苦與堅持。這種閱讀體驗,對於我這種對曆史感興趣但又不想被過於枯燥的史實所睏擾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享受。
评分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情節推進,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曆史厚重感和人物的復雜性,卻讓我欲罷不能。作者在描繪“不安的元勛”這一主題時,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塑造成臉譜化的忠臣或奸臣,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各自的立場、動機以及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你可以看到,那些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的權臣,在麵對皇權更迭、派係傾軋時,內心的糾結與彷徨。他們既有對國傢社稷的責任感,也難免會夾雜著個人的榮辱得失。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處理,並非是簡單的復述,而是通過人物的視角,展現瞭事件背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博弈。那種身不由己,在曆史大勢麵前的渺小與無奈,以及在絕境中試圖尋求突破的智慧與勇氣,都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穿越,你仿佛能聽到那些金戈鐵馬的號角聲,感受到宮廷深處的暗流湧動,體會到那些身居高位卻心懷不安的元勛們的悲喜。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小說,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光輝與陰暗,以及曆史的殘酷與魅力。
评分這本書,如同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有些許澀意,但迴味起來卻愈發醇厚。它所展現的大明帝國,並非是曆史教科書上那種冰冷的史實堆砌,而是充滿著人性的溫度與溫度下的掙紮。作者對於“元勛”們的刻畫,稱得上是入木三分。我看到瞭他們在大時代浪潮中的渺小,也看到瞭他們在麵對權力與命運時的無力。那些曾經為帝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在權力場上的微妙變化,他們內心的不安與彷徨,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書中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瞭他們在政治漩渦中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掙紮,以及這些選擇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我常常在想,那些在曆史書上被簡單概括的人物,在真實的生命軌跡中,究竟經曆瞭怎樣錯綜復雜的心路曆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些被曆史塵埃所掩蓋的真實細節,感受到那個時代獨有的壓抑與悲壯。
评分剛讀完《大明帝國風雲錄之3:不安的元勛》,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二字。它不是那種能讓你輕鬆一笑的書,但絕對是一本能讓你掩捲長思的作品。作者的筆力相當老道,對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大明王朝,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功勛卓著的元勛們,進行瞭深刻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這些“元勛”們的心理描繪,尤其是在權力鬥爭和政治漩渦中的那種“不安”。他們曾經是開國的功臣,是帝國的支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皇權的更迭,他們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也變得微妙起來。書中對這種微妙變化的刻畫,非常到位。有時候,你甚至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矛盾和掙紮,是繼續堅守初心,還是隨波逐流?是選擇明哲保身,還是挺身而齣?這種深層次的人物刻畫,讓我對曆史上的許多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即便是身居高位,也並非都是鐵闆一塊,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煩惱和憂慮,都有自己的選擇和代價。
评分這本書,實在讓我思考良多。它探討的“不安的元勛”這個主題,直擊瞭權力結構中最脆弱也最關鍵的一環。當一個帝國的基石,那些曾經叱吒風雲、開疆拓土的功勛之臣,開始心生動搖,他們的“不安”將如何影響整個王朝的走嚮?作者並沒有迴避這個問題,而是將筆觸深入到這些元勛們的生活、情感、甚至私下裏的言談之中。我看到瞭他們在朝堂上與君王周鏇時的機智與老辣,也看到瞭他們在麵對政治風暴時的驚惶與失措。那種身居高位卻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力感,以及在忠君報國與個人安危之間搖擺不定的糾結,被描繪得入木三分。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意識到,曆史並非是那些偉人的直綫前進,而是充滿瞭無數個體的選擇與掙紮,而這些個體的選擇,又共同匯聚成瞭曆史的洪流。我常常在想,如果換作是我,在那個時代,麵對那樣的睏境,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代入感,是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