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文物收藏,他卖了美国营生的餐馆、卖了栖身的房舍、卖了代步的汽车。为了拥有文物,他跟文物骗子周旋、自己缩在经济舱,却把文物安座在商务舱送回台湾。看台湾当代大蒐藏家王度与众多珍贵文物的故事与第一手分享的鑑别秘诀。
收藏原是天下生灵的本能,可从事此道而能卓然成家,更不要说是成为公认的大家,则算是天下的大幸了!
大千世界的云云物象中,唯有印上了人类活动痕迹的,才算是黑格尔意义上的「人化自然」;而这中间,又唯有刻下了珍稀文化符号的器物,才会进入收藏家的法眼。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不啻在代表整个人类,去精心荟集文明活动的物证。
华人地区大收藏家王度首度公开古物收藏入门秘诀及个人心路历程故事。
作者简介
王度
祖籍杭州,1938年生于香港,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纽海文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ven)荣誉博士、国立中正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名誉博士、顾问教授、名誉校董;清华大学顾问教授、名誉校董;法务部调查局荣誉顾问;中华文物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一个文物收藏狂人!」因为他的一生,甘为文物散尽千金。
「一个坐在文物金山上的乞丐!」因为他虽然坐拥数万件文物珍品,却扛了一屁股债务。
「一位中华文物的守护者!」因为他坚持祖宗的文化瑰宝必须留在华人居住的土地上。
其实,不论我们用「狂人」、「乞丐」还是「守护者」来形容王度,从不同角度诠释都有不同程度偏颇,但唯一正确的是,王度对收藏中华文物的执着与痴狂几乎与生俱来,甚至可以说是血液的一部分。
1.自序
2.黄光男
3.刘东
4.嵇若昕
一、收藏缘起
二、紫砂壶开收藏天眼
三、英雄志 刀剑痴
四、如玉如意
五、珍爱西藏 妙藏心传
六、英雄策马 爱马及鞍
七、玲珑剔透话牙雕
八、玉指传馨:扳指和鼻烟壶
九、带饰三千年
十、一柄掌中镜 映出收藏心
十一、百年烟痕:鸦片烟具
十二、挥日挑云:杖具
十三、女红心境 织绣精品
十四、文玩核桃
十五、书编后记
自序一
楼外青山古今情 黄光男(行政院政务委员)100.12
王度先生是位好古又具侠气的文物收藏家。
认识他,立即有股浩气正气涌现在前。双眼炯炯有神,气宇非凡。继之看他介绍收藏文物,会使人吓一跳他的收藏如此丰富,令人目不暇给。无法一时间看清藏品的类项,是因为我尚不知中华文物品何以有这么多灿烂的珍品,竟然让他穷毕生之力,愿收藏在他的文物库里,而且要花多少钱啊!
有上古的彩陶、青铜;有古世纪的陶瓷、器皿;有传世的书画、文献;有宗教的法器;有庶民的家俱;有官样的木雕;以及近代的名家作品包括台湾的文物书画等等,王度「中华文物博物馆」于焉完善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不知道他何以有如此魄力与财力,只知道埋首在使命感的氛围上,恰似中华道统的「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的写照。出身新闻传播的他,在美国事业有成后,毅然秉持中华文化之宝物,立下收集散失的海外各地的精神宝贝——收藏能力可及的文物品,并且积极展开研究与行销,依序在台湾公立博物馆与文化机构合作展览,这期间事实上使众多热爱文物品评者眼睛一亮,使中华之光,照耀寰宇。
我是位为艺术创作者、收藏者服务的博物馆馆员,目睹他的热心与热力,无视于尚在学习文化精华阶段,频频要求加快脚步作进一步研究,务使他的心血不致白费,于是从台湾博物馆界出发,整批整批捐赠,尤其学校博物馆也受惠多多,如台湾艺术大学、北京大学等等博物馆,都有他的专题文物的赠送,以利众多学子的学习。
以这种无人可及的文化人,原以为「有为者亦若是」的我,不觉与他相去甚远。尤其关心人道、关心文化、关心老弱的种种行为,真是个「潇洒自性,风云即生」的风范。
而今得知他将出版《论交亘古—王度文物收藏集》之前,突然有话要说,不论良莠,尚有余话可待,希求王度先生指教,并祈社会安康。
自序二
中华文物的守护者 刘东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
收藏原是天下生灵的本能,可从事此道而能卓然成家,更不要说是成为公认的大家,则算是天下的大幸了!
大千世界的云云物象中,唯有印上了人类活动痕迹的,才算是黑格尔意义上的「人化自然」;而这中间,又唯有刻下了珍稀文化符号的器物,才会进入收藏家的法眼。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不啻在代表整个人类,去精心荟集文明活动的物证。
与这种人性本能相违的是,现代性既是最物质主义的,却反而让人们更不珍爱器物,只是一次性地利用。幸而收藏家们还保有古风,他们不断地把玩那些器物,遵从着心中精致的形式感,和深厚的历史感。而借助于这些器物,他们便同与此有过缘分的各色人等,既包括其制作者,也包括其拥有者和赏鉴者,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
当然,这境界只属于那些收藏大家,而不是只图牟利的文物贩子,——晚近大陆的收藏界,简直被那类俗物充斥了!由此可知,收藏虽会沦为自利的活动,但真能升入「得道」境界的人,尽管在其有生之年,也会短暂拥有那些收藏品,但其活动却远远超出了谋私。
正因此我才会说,收藏家实是最幸运的人,——那些自幼养成了古董品味的人,多生于锦衣玉食的名门望族,譬如民国时代的张伯驹等,他们从少年就不知愁滋味,享有足够的家产来超脱功利,一心发展对文玩的雅好。
可正因此我更要说,由此才见出王度兄的可贵,——他并非依靠祖上的产业,而纯凭个人的打拼和积累,却能轰轰烈烈地展开收藏,甚至做到了无出其右。由此我就想,他当然更不知「功利」为何物,甚至迄今都没有自家的房产,但他当年面对亟待收下的文物,毕竟会深知那个缺钱的「愁」字……
而有意思的是,我暗地里最为看重的,偏又是他心中的那个「愁」字,——他要是出生于显宦巨贾之家,就算是买断了天下的珍品,也未必有这样稀奇和可贵!此外,作为来自大陆的学者,我注定也会相当看重:同为炎黄子孙的他,能在神州惨遭文革洗劫、文物纷纷流落的危机中,竭尽个人的全部所能,又从域外收回这些文物,免使我国失去这些重器,免使我族失却许多华彩记忆。中华民族既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它又总有许多王度式的人物,所以也总还会多难兴邦。
说到我本人,则不仅没有张伯驹的幸运,就连王度的幸运也谈不上!居然连小学都还没有念完,就遇上了那次文化大浩劫,而家中仅有的字画和图书,也都被抄家的红卫兵一把掠走。此后家境更一贫如洗,哪还敢发展这样的雅兴?
不过,也许是冥冥中的弥补,我竟还能有这样一个幸运——在晚近结识了王度兄,并由于他太是「性情中人」,而能一见结为忘年之交!这样,自家兄长拥有了多少收藏,我也就算有了多少收藏,因为,尽管并不在名义上拥有它们,却照样可以尽情地把玩它们,并同样能而超越历史烟尘,来跟同这些器物有过缘分的前贤们,进行潜移默化、若有所悟的神交。
由此也就不妨说,自己此生虽无缘收藏,却也有幸珍藏了一件宝物,那就是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珍藏着对一位收藏大师的牵念,——珍藏着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豁达真切,珍藏着他倾注于宝贵藏品中的、对于祖国文化的一片深情。
自序三
文物达人——王度大哥 嵇若昕
王度大哥好古、尊古,更独钟情于刀剑、带饰与鞍具等古物,在王大嫂的支持与协助下,二○○五年秋推出「束玉横金—带钩带板珍藏展」,二○○六秋又特地于战地金门展出他所收藏的刀剑,如今将于二○○七年夏季展出他多年珍藏的鞍具。认识王度兄嫂逾十年,初期知其喜爱古代文房与茶具,后来更知其钟情于「武」华,真可谓是一位讲文修武的「文物达人」。
这是民国九十六年夏季,为王度大哥在国父纪念馆推出「御马金鞍」展览时,笔者在展览图录中所撰写的一篇短文——〈马鞍今昔〉的结束语。当时笔者个人正陷于国内司法罗织冤案的深渊中,情绪十分低落。周遭不少人避之唯恐不及,但仍有许多深知笔者个人素日言行的亲朋好友,纷纷伸出温暖的手,王度大哥就是其中一人。他不但没有远离,还主动来电鼓励。如今沈冤得雪,回首当时情景,一方面不胜感慨,一方面也感谢王大哥的支持。
在两岸文物收藏界,王度大哥的丰富收藏与侠义情怀,常为人津津乐道。他的侠义情怀已如前述,不再多赘,在此想谈谈他的收藏。每次讨论到某一种文物时,王度大哥都会说:我也有这类收藏品。其实王度大哥不但有同类藏品,往往还不止一件。但他究竟有多少收藏品,大概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
文房用具与雕刻文物是笔者与王度大哥结识的源头。笔者因为工作的关系,过去三十年来的研究重心偏重在俗称「杂项」的珍玩方面。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类文物,大略分成铜器、瓷器、玉器与杂项四大类。文具、漆器、珐瑯器、雕刻、(清代)服饰、以及内廷称为百什件(或百十件、百式件)的多宝格文物,都划归杂项。因此,杂项类文物也出现不少晚期铜器、玉器与小件头玉器。也因此,笔者的研究范畴因而变得相当广泛而庞杂。秦前院长孝仪先生出任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或许认为「杂项」一词略嫌俗鄙,遂改称「珍玩」。初识王度大哥时,他总喜欢以「珍玩小姐」戏称笔者。
作为「文物达人」,王度大哥的收藏品类相当多样。笔者亲眼见过的除了马鞍外,还有文具(包含砚台、笔筒、印章等等)、茶具、炉具、带饰(带钩与带版等)、家具、刀剑、雅石(例如寿山石)、铜镜、藏传佛教文物(以藏传法器较多)、饰品(包含清代皇室东珠朝珠)、古今名家书画、历代名窑瓷器、历代玉器、竹刻品、木雕品、象牙雕刻品等等。虽然王度大哥的收藏品以中华文物为最大宗,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马鞍类藏品包括中外马鞍与美国马刺,茶具类藏品除了有中日茶具外,还有东南亚与印度茶具。除此之外,他还喜爱收藏世界名表,包括怀表与手表。除了品类丰富,王度大哥收藏品的质量也让他称得上是「文物达人」。
自序四
这本书本来是要细数我多年来收藏文物的故事,但愈是回想收藏的往事,历历在目的情景愈是觉得有趣、好笑甚至荒诞。
为了文物收藏,我卖了美国营生的餐馆、卖了栖身的房舍、卖了代步的汽车……。为了拥有文物,我跟文物骗子周旋、和官府玩间谍战、我缩在经济舱,却把文物安座在商务舱送回台湾……。如今想来,回味无穷。但老伴孙素琴却不只一次地数落我是精神病,一辈子的收藏癖。
如果热爱文物收藏是一种癖、一种病,那么我承认,这本书集合了我所有文物收藏的病症。不过,这些病症不痛、不残、不要人命,它只搔的人心痒痒难耐,只有借着把弄前人遗下的文物才能平抚。
收藏《三镶玉如意》,它虽是前清古物,我却真的用它来挠过背上的痒痒;舞动我珍爱的《东厂双刀》,它让我遥想明朝锦衣卫士的武艺精湛;把玩《达赖用印》,想像清初西藏理藩的庶民政治;照揽《掐丝珐瑯镜》,让人暗忖明朝后宫佳丽的百般寂寥。
我知道,每一件古代文物不仅有它们各式各样的外在之美,经过岁月的镂刻更留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印记。抚弄前人遗下的文物,让我体会到超乎想像的内涵,以及文物承载的动人故事。
借着文物,我与前人论交,神游于亘古;于此世中,照见我心中朗朗。我清楚,文物是带不走的。我手中的这些文物,千百年来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把玩,我只是其中一人而己。
这本书记录了我对文物收藏的嗔痴,但谨守佛家教诲,我不贪更不至于慢疑。王度一生已蒙老天厚爱,让我拥有这些文物近一甲子,我真心祈盼能有更多人为保护中华文物而努力,对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尽一点儿心力。因为对我而言,文物和我在一起不必也不会天长地久,我只在乎曾经拥有。此心足矣!
在此感谢几位好友,监察院的钱复先生、历史博物馆的黄光男先生、故宫博物院的嵇若昕女士以及北京清华大学的刘东教授,谢谢你们为敝人这本新书写序。故人书写故人情,我万分珍惜并感恩你们的多年情谊。
感谢才华洋溢的彭慧容女士绘制封面,传神地描摩出我历经沧桑劲守护文物的神态,用画像包覆我收藏的故事,给了本书一件漂亮的衣裳。
还要感谢接力撰写本书的彭婷婷小姐、苏启明和刘旭峰先生。谢谢他们记录我收藏过程的点点滴滴,没有这批后生的鞭策建议和持续推动,这本书恐怕将继续停留在构想阶段。
我更要感谢我的老伴孙素琴,虽然我以文物论交亘古,但是我更以真心和妳相交一生一世。感谢妳用一枚古钱币引领我走进收藏世界的缤纷,感谢妳用一甲子包容我收藏过程和生活中的种种荒唐,更感恩妳成就我收藏的顽心。有了妳,才有这本王度收藏集。
初捧《论交亘古:王度文物收藏集》,心头涌动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敬畏。想象着那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王度,他所搜罗、所珍藏的,绝非寻常物件,而是承载着时代温度的凝固瞬间。我仿佛能看到他当年在搜集这些珍宝时的眼神,充满了对历史的好奇,对先人智慧的崇敬,以及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每一件文物,在我看来,都像是一本无声的书,等待着有心人去翻阅,去解读。书中的器物,或许有的是皇家祭祀的礼器,庄重而神圣;有的可能是文人雅士的玩物,精致而风雅;甚至可能是一些寻常百姓的日用之物,却能折射出那个时代最朴素的生活气息。我期待着通过这本收藏集,能够窥见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民族的精神脉络,以及那些被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故事。王度的眼光,定然是独到的,他所选择的,必是那些能代表某个时代最高成就的精品。阅读此书,与其说是在欣赏文物,不如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早已逝去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交流。这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一次对人类文明瑰宝的致敬,让人不禁感叹,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真正的艺术和历史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评分翻开《论交亘古:王度文物收藏集》的扉页,一股古朴而又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猜想,王度先生定是一位博古通今、阅历非凡的收藏家。他不仅仅是收集物件,更是收集历史的碎片,收集那些闪耀着智慧和技艺光芒的文明印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究,那些被他悉心珍藏的器物,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故事?是来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王朝的更迭;还是诞生于太平盛世,展现了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一个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模糊的细节。我渴望通过文字和图片,去感受那些器物材质的触感,去体会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艺,去想象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或许,其中有一些是皇家御用的珍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或许,有一些是普通人家的器物,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间的烟火。王度的收藏,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视那个远去的时代,去感受那份厚重而又悠长的历史沉淀。这本书,必将是一次充满惊喜和启发的寻宝之旅。
评分《论交亘古:王度文物收藏集》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想象着,王度先生一定是一位对中华文明有着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的收藏家,他所搜集的,定然是那些能够“交亘古今”的、具有历史厚重感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去亲眼“目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是那些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陶器,记录着早期人类的智慧与生活?是那些雕刻精美的石刻,诉说着王朝的辉煌与变迁?还是那些曾经伴随帝王将相的器物,承载着权力与荣耀的故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看到文物的精美图片,更能读到关于它们的详尽介绍,包括它们的材质、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我期待着,通过王度先生的收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留下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邀请,一次对文化基因的探寻。
评分拿到《论交亘古:王度文物收藏集》,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饱学之士,一位对历史文物有着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的收藏家。这个名字“王度”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和历史的沧桑感。我推测,他所收藏的文物,定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每一件都堪称时代的精品。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跨越了岁月鸿沟的艺术珍品,感受它们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是青铜器上繁复的纹饰,诉说着远古的祭祀仪式?还是玉器上温润的光泽,展现着古人对美的极致追求?亦或是书画中飘逸的笔触,传递着文人的情怀?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这些文物的出处、年代、工艺特点,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期待着能通过这些文物,去理解王度先生的收藏理念,他为何会选择这些器物,他从这些文物中看到了什么?这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展示,更是对精神财富的传承。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历史长河的回溯,一次对人类文明成就的致敬。
评分《论交亘古:王度文物收藏集》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厚重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收藏图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艺术、关于收藏家人生哲学的沉浸式体验。我期待着,王度先生的收藏,能够跨越不同的朝代,汇聚不同地域的文明精华。也许,书中会有来自遥远西域的奇珍异宝,带来异域的风情;也许,会有来自江南水乡的精美瓷器,展现温婉的江南韵味;又或许,会有来自北方草原的粗犷器物,诉说着游牧民族的豪迈。我好奇王度先生是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觅到这些独一无二的瑰宝的?他是否经历过跋山涉水的艰辛,是否遭遇过寻宝路上的种种挑战?这本书,不只是展示文物本身,更应该展现王度先生在收藏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的眼光、他的坚持、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这位收藏大家,感受他对文明传承的热忱,以及他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这是一种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