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们的青春小鸟致敬。」
属于我们这个世代的故事,通向记忆的列车即将开启。
我想,每一个青春,都有一段连老妈都不知道的祕辛,
那些生命中的动盪与变化,仅限年轻的、可以任意挥霍的青春。
对我来说,80年代的台湾正是那样的丰富而且充满活力,
希望借由这样的书写,可以让人牢牢的记住这个迷人的年代。──小庄
那时,四处都有反攻大陆的海报与标志、看电影前要起立唱国歌,
那时,升学压力像乌云笼罩莘莘学子、大伙常用木棍与报纸手套打棒球,
直到一九八七年,解除戒严,社会也开始大蜕变──
街头一波波抗议人潮、立委跳上议事桌打架,
盗版录影带和在MTV的包厢里朝圣经典、泡啤酒屋喝到挂……
谁不迷恋李小龙?热血沸腾地摆弄双截棍喊「哗喳」!
大清早看黑白电视转播的棒球赛,振臂高唿:中华队轰不让!
五分头的发禁,耳上一公分的限制,一群惨淡少年凉飕飕的脑袋瓜……
「愿与有缘人相会?」穿上约定的T恤,忐忑等着笔友现身……
帅!窄脚七分裤配志村白布鞋,钻进地下舞厅尬霹雳舞。
小庄以他独有的笔触与视角,捕捉过往种种温热的回忆,
也许有些羞涩,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对成长的感动与释然,
仅以这十二篇生命故事,向我们的青春致敬。
作者简介
小庄 Sean Chuang
本名庄永新,1968年生,台湾台北复兴商工美术工艺科毕业。
曾任职动画师与专业插画等美术工作,二十年资深广告导演,作品超过四百部,
广告作品曾获亚太广告奖与时报广告金像奖。
1997年《广告人手记》创下十八刷纪录,为台湾第一部图像小说作品
2009年《窗The Window》荣获新闻局剧情漫画奖
2011年《窗》以纸本与APP电子书同步发行
2012年《窗》售出西班牙版权,正式在西班牙上市
2013年《80年代事件簿Ⅰ》出版
粉丝专页:广告人手记
www.facebook.com/pages/广告人手记/156118201079054
推荐序:回忆紧紧抱着我 ◎柯一正
推荐序:充满人文素养的电影感 ◎陈玉勋
推荐序:黄威融的80年代回忆 ◎黄威融
自序:属于我们这个世代的故事
01 我和我的80年代 Me and My ‘80s in Taiwan
02 棒球热 Baseball Fever
03 二水的钢琴课 Piano Lessons in Two-River
04 超合金机器人 Super Alloy Robot
05 李小龙 Bruce Lee
06 升学压力 Study Pressure
07 猴子 Mr. Monkey
08 笔友 The Pen Pal
09 发禁 Hair Rules
10 霹雳舞 Break Dancing
11 伟士牌事件 The Vespa Affair
12 租房子 Renting Apartments
1980年代大事纪
哇,拿到这本《80年代事件簿 1》,简直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时间胶囊! 封面设计就很有年代感,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和排版,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充满了鲜活色彩和独特韵味的时代。 我对80年代一直怀有特别的好奇心,因为它承载了我父母年轻时的记忆,也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石。 读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罗列,更希望能够窥探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那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变。 比如,我一直很好奇80年代初期的流行文化是如何萌芽的,当时的音乐、电影、时尚是如何影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 还有,科技在那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最早的电脑,它们是如何一点点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方式的?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我带来很多惊喜,让我对那个时代有更深入、更立体的理解。 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年代。
评分拿到《80年代事件簿 1》后,心情真是跌宕起伏,好比坐过山车! 我一直对80年代的某些特定方面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比如当时的社会氛围,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一些如今看来极具象征意义的社会现象。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时代,让我“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我想象着,也许里面会描绘出当时的城市风貌,是怎样的街道,怎样的建筑? 人们在公园里散步,在小摊贩前驻足,那种生活气息是怎样的? 还有,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未来的? 他们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想那一定是一种非常纯粹、充满力量的情感。 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当时文艺作品的介绍,比如那些广为流传的歌曲、电影,它们是如何反映时代精神的? 甚至,那些曾经激励过无数人的口号和标语,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印记?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
评分读到《80年代事件簿 1》的书名,我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本能满足我求知欲的书。 80年代,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 我一直对那个时期发生的重大科技进步和文化革新充满了好奇。 我想知道,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人们是如何接触到和学习到新的科学技术的? 那些最早的计算机、互联网的雏形,是如何进入中国,又是如何影响了当时人们的视野的? 我也期待书中能有对当时文化领域的一些介绍,比如,那些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文学作品、艺术展览,它们是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又如何引发社会讨论的? 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人们是如何获取外部世界的资讯的? 广播、电视、报纸,它们在那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挖掘80年代历史细节的绝佳机会,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
评分《80年代事件簿 1》这个名字,真的太有吸引力了! 作为一个对历史细节充满好奇心的人,我一直觉得80年代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转折的时代。 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思潮是如何涌动的? 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想法和观念,是如何在政策的松动下逐渐释放出来的? 我希望书中能有对当时社会上涌现出的各种新事物、新观念的深入剖析,比如,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个体经济、私营企业是如何悄然兴起的? 那些曾经的“万元户”们,他们的故事是怎样的? 我也对那个时代的青年文化很感兴趣,当时的年轻人是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 他们追逐怎样的潮流?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80年代中国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变革,同时也能捕捉到一些微观的、鲜活的个体经历,让历史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
评分这本《80年代事件簿 1》的出现,让我感觉像是捡到了一个失落的宝藏。 80年代,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熟悉,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父辈的口中,他们的故事里;陌生,则是因为我并没有亲身经历那个时代。 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社会变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塑造了我们现在社会面貌的重大事件。 我想知道,在那个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碰撞? 那些曾经深刻影响一代人的政治事件、经济政策,在当时是如何被民众解读和接受的? 我特别想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标志性事件,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它们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这本书的标题“事件簿”,让我联想到了一本详实的记录,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为我揭开80年代的面纱,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脉络和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