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法规(七版)

警察法规(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警察法规
  • 公安法学
  • 法律法规
  • 执法
  • 警务工作
  • 警官管理
  • 职业道德
  • 案例分析
  • 最新修订
  • 法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参与国家警察特考,从事警政实务工作及进修真是警察大学之必备用书。
  ◎收录考试院命题大纲,并汇整警专甄选警大、警佐班、二技班、警佐班、警察三等、四等及升官等特考之试题。
  ◎蒐集法务部、内政部、铨叙部及警政署就相关警察法规科目研议下达之重要函释。
  ◎提供考题释疑,解答学习困惑,并附铨叙部最新编印之「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Q&A专辑」。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现代犯罪心理学导论》的图书简介,该书内容与《警察法规(七版)》完全无关: --- 现代犯罪心理学导论:探寻罪犯行为的深层机制 作者: 维克多·哈里斯 (Victor Harris) 出版社: 环宇学术出版社 页数: 约 850 页 开本: 16 开 内容简介: 《现代犯罪心理学导论》是一部深度剖析人类反社会行为根源、发展轨迹及其社会影响的学术专著。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犯罪学描述,深入挖掘了驱动个体走向犯罪行为的复杂心理、生物学和社会环境因素。本书旨在为犯罪学研究人员、心理治疗师、刑事司法从业者以及对人类行为复杂性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严谨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演变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犯罪心理学的核心范畴,并追溯了其从早期的生理决定论(如颅相学和体型理论)到当代认知、情感和神经科学模型的演变历程。 第一章:学科定位与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 vs. 刑事司法心理学: 明确区分侧重于“为什么犯罪”与“如何干预”的研究领域。 主要理论流派回顾: 系统梳理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荣格在犯罪行为解释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模仿)、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模型)的贡献与局限。 当代范式转向: 介绍生物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理论如何重塑我们对犯罪的理解。 第二章:犯罪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探讨基因多态性(如MAOA基因“行为基因”)与童年逆境(ACEs)在攻击性和冲动性形成中的协同作用。 神经影像学研究: 分析前额叶皮层(执行功能)、杏仁核(情绪调节)在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患者中观察到的结构与功能异常。 内分泌与神经递质: 审视皮质醇、睾酮水平与冲动性、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血清素失调对冲动控制的影响。 第二部分: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与发展路径 本部分聚焦于个体生命周期中,如何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最终形成稳定的反社会行为模式。 第三章:童年创伤与依恋障碍 依恋理论的延伸应用: 分析不安全依恋模式(回避型、矛盾型、紊乱型)如何阻碍共情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逆境童年经历(ACEs)的累积效应: 详细讨论虐待、忽视、家庭功能失调对大脑结构和压力反应系统的长期影响。 社会情感缺失: 探讨缺乏同理心、内疚感和道德推理能力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在童年期早期干预窗口关闭后的修复难度。 第四章:认知偏差与犯罪思维模式 信息处理偏差: 考察犯罪者在社交互动中,倾向于将模棱两可的信号解读为敌意的“敌意归因偏差”(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自我服务偏差与合理化机制: 分析罪犯如何构建复杂的认知图式,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维护自尊和犯罪意图的合理性。 道德推理的停滞: 采用科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多数暴力犯罪者停留在前习俗(Pre-conventional)阶段的特征——行为受奖惩驱动而非普世道德原则。 第五章: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 深入探讨该障碍的核心特征——冷漠、欺骗、冲动性——与犯罪行为的强相关性。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与权力驱动型犯罪: 分析权力失衡、被剥夺感如何触发高层管理欺诈或权力滥用型暴力犯罪。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与情绪失控: 探讨情绪不稳定、身份认同混乱与冲动性自我伤害或暴力行为之间的复杂联系。 第三部分:特定犯罪类型的心理学剖析 本书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具体的犯罪现象,提供深入的个案分析和类型学研究。 第六章:暴力犯罪的心理动力学 攻击性与侵略性的区分: 探讨工具性攻击(为达目的)和表达性攻击(情绪宣泄)的心理差异。 冲动性暴力 vs. 计划性暴力: 分析这两种模式在决策过程、动机强度和预警信号上的不同表现。 性暴力犯罪的心理评估: 关注认知扭曲(如受害者责备)、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以及权力需求在恋物癖、窥视症和性侵犯中的作用。 第七章:经济犯罪与白领犯罪的动机 “犯罪的三角形”理论在企业环境中的应用: 压力、机会与理性化在金融犯罪中的角色分析。 高成就者的心理需求: 探讨过度自信、对风险的错误评估以及弥补“内在不足”的心理驱动力。 欺诈行为的认知过程: 侧重于长期的、复杂的谎言是如何在个体心理中得以维持和强化的。 第八章: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心理学 群体极化与去个体化: 分析在封闭意识形态团体中,个体身份如何被集体身份取代,从而降低道德约束。 招募过程与认同重塑: 研究个体如何因寻求归属感、意义感或被压迫感而转向极端意识形态。 “圣战者”的心理画像: 探讨并非所有极端分子都具有明显的精神病理学特征,更多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反应。 第四部分:干预、评估与未来方向 本部分将焦点转向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进行风险评估、干预和预防。 第九章: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 静态与动态风险因素: 介绍主流的风险评估工具(如HCR-20, PCL-R)的原理、应用边界及其局限性。 再犯预测的挑战: 讨论影响评估准确性的社会、制度和个体变异因素。 康复中的“治疗性抗拒”: 分析罪犯在改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应对策略。 第十章:心理矫正与重返社会 认知行为疗法(CBT)在矫正中的核心地位: 重点阐述如何通过识别和重构不良认知图式来降低再犯风险。 基于优势的干预模式: 探讨如何通过发掘个体的剩余优势和潜在资源,重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和生活目标。 神经可塑性与未来展望: 讨论前沿的神经反馈技术、药物辅助治疗在调节冲动和情绪反应方面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在个体化干预路径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 本书特色: 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作者不仅依赖于传统的心理学实验数据,还大量引入了神经生物学最新的发现和复杂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全书结构清晰,理论阐述详实,并配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去身份化处理),确保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平衡。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人类行为黑暗面的研究者而言,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林培仁


  现 职
  内政部警政署警监督察兼法制室副主任

  学 历
  中央警察大学正科毕业
  中央警察大学刑事干部班结业
  警政署犯罪侦查与现场重建研习班结业
  美国司法部缉毒局犯罪侦查研习班结业
  警政署法规讲习班结业
  国防部外语学校结业
  政治大学法律班结业
  中央警察大学警政研究所毕业

  经 历
  考试院国家考试法务类高等检定考试及格
  法务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组委员
  警察分局查勤巡官、裁决巡官、派出所所长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司法科科员、侦查科组长
  中央警察大学、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兼任讲师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刑事警察科刑事法警正教官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科主任、法规、课程等委员
  考试院国家考试机要工作及阅卷委员
  海岸巡防机关人员司法警察专长训练班讲座
  国家文官培训所警佐人员晋升警正班讲座
  警政署警光杂志社总编辑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司法科科长
  警政署法制室科长、代理主任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警监教官
  警政署警监督察

图书目录

作者的话

Chapter 1 命题大纲/1

Chapter 2 警察法

 冲刺第一回/5
 冲刺第二回/13
 冲刺第三回/20
 冲刺第四回/28
 冲刺第五回/36
 冲刺第六回/44
 冲刺第七回/51
 多重选择题/59

Chapter 3 警察职权行使法
 冲刺第一回/65
 冲刺第二回/73
 冲刺第三回/82
 冲刺第四回/91
 冲刺第五回/99
 冲刺第六回/107
 冲刺第七回/115
 冲刺第八回/124
 多重选择题/131

Chapter 4 社会秩序维护法
 冲刺第一回/141
 冲刺第二回/149
 冲刺第三回/155
 冲刺第四回/162
 冲刺第五回/171
 冲刺第六回/178
 冲刺第七回/186
 冲刺第八回/196
 冲刺第九回/205
 多重选择题/211

Chapter 5 警械使用条例
 冲刺第一回/221
 冲刺第二回/228
 冲刺第三回/236
 冲刺第四回/243
 冲刺第五回/250
 冲刺第六回/259
 多重选择题/265

Chapter 6 集会游行法
 冲刺第一回/269
 冲刺第二回/277
 冲刺第三回/285

Chapter 7 行政执行法
 冲刺第一回/295
 冲刺第二回/304
 冲刺第三回/312
 冲刺第四回/321
 冲刺第五回/329
 冲刺第六回/336
 多重选择题/341

Chapter 8 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
 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Q&A专辑/351
 冲刺第一回/367
 冲刺第二回/376
 冲刺第三回/383

附录 警察法规试题
 106年台湾警专甄选中央警大试题/390
 106年中央警察大学警佐班试题/397
 106年中央警察大学二技班试题/402
 106年三等警察人员特考试题/410
 106年四等警察人员特考试题/414
 107年台湾警专甄选中央警大试题/418
 107年中央警察大学警佐班试题/429
 107年中央警察大学二技班试题/436
 107年三等警察人员特考试题/446
 107年四等警察人员特考试题/451
 107年四等一般警察人员特考试题/455
 107年警察人员升官等考试试题/460
 108年台湾警专甄选中央警大试题/466
 108年中央警察大学警佐班试题/473
 100年至108年警察法规申论题/483

图书序言

作者的话  

  回想撰写警察法规试题汇编之源起,单纯系为学生整理资料,以利同学们于授课后,能透过练习历年来的各种试题,适应法律科目选择题的命题模式,理解考题中法律概念用字遣词之意境与内涵,达到自我检验,釐清观念,建立架构,奠定基础之功效。民国95年起,编者陆续蒐集警察大学及国家考试的各种试题,利用课余时间,影送资料为学生讲解分析,进而编制成册,以利使用者携带研读。长期以来获得颇多学生的肯定,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国家考试,进入警政职场奉献所学。

  为使同学们能先期有效理解「警察法规」在国家特考之命题范围,进而强化内心考战必胜的信念,本书特别将考试院订颁的命题大纲、专业知识及核心能力内容依序陈述,建立警察法规之体系架构,有效整理课堂上所学之资料。
  
  民国100年起,警察特考改採分流模式,并将「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纳入警察法规的测验法律,本书为使同学们能获得丰富的考试资讯,特将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及其施行细则汇集以供研参,并蒐录整理铨叙部历年来之相关函释及104年10月更新编制之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Q&A专辑,连同考试院近年来各种类科的试题,列入本书之内容,成为警察法规最完整的辅助用书。

  105年2月起,立法院对于集会游行法及警械使用条例分别有立法委员推案修正,对于社会秩序维护法则提出全面研修社会秩序维护法的附带决议。目前集会游行法已朝向修正为集会游行保障法的模式,并经内政委员会完成审查,仍待协商中。警械使用条例亦经委请学者专家专案研议,提出研究报告。社会秩序维护法修正案,也在内政部邀请宪法、行政法及警察实务代表经过16次研修谘询会议,确定「废除拘留,提高罚锾」之修法方向。

  我国警察法自民国42年6月15日公布施行以来,期间为因应其他法律制定而4次配合文字修正,近年来,消防、海巡及移民等机关陆续移出,且我国的政经情势及社会环境已明显变化,加上国际恐怖攻击事件遽增,现行警察法确有进行广泛研究之必要,警政署亦于106年4月起着手规划研修事宜。106年8月12日司法改革国是会议总结会议中,第5分组提出:为能合理化警察绩效制度,提升执法效能,以维护社会安全,应尽速研修「警察法」等等相关任务条款、业务法规,以因应时代之变迁。于85位出席委员获中得71位出席委员赞成通过。
  
  总而言之,警察法规是警察人员养成教育的课程,亦是参与国家警察特考、从事警政实务工作及进修甄试警察大学必须应对的挑战科目。对于有心进入警政职场的同学们,不论于课业学习,国家特考,实际勤务,或是警大甄试时,警察法规就是警察的专业核心,也是完成警察任务的必备学能,更是保障员警执勤的根本法源。凡我警察同仁,针对自己现阶段职务之需求,请认真研习相关之法令规章,于值勤进修时,平安顺利,金榜题名。
 
  切记,不经一番寒彻雪,焉得梅花扑鼻香。今日在人后肯默默耕耘者,他日才能于台前欢庆丰收。编者愿与各位共勉之。

林培仁敬上
2019.4.20. 谷雨断霜
岁次己亥肖猪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警察法規(七版)》的出現,對於我這樣一個對社會事務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及時雨。我常常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全、有序,而警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又有多麼重要。書中對於「集會遊行」的法律規範,以及警察在維持現場秩序、保障參與者安全方面的職責,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這讓我對近年來一些社會運動的法律框架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也理解到執法者在其中所承受的壓力與挑戰。此外,書中對於「國家保安」的相關規定,也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在面對潛在威脅時,國家是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

评分

這本《警察法規(七版)》真是個寶藏!我平常就對社會議題比較關注,常常在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安全、更公平。書中對於「警察職權行使法」的細緻解讀,讓我對警察在公共安全、秩序維護方面的法定職責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特別是關於「集會遊行」的相關規定,以及警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書中都有深入的探討,這對於理解近年來一些社會運動的法律框架很有幫助。此外,書中對於「國家保安」和「社會秩序」的界定,以及警察在維護這兩者方面的權限與限制,都有相當篇幅的闡述,這讓我對警察在複雜社會環境中的執法尺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這本《警察法規(七版)》的出現,無疑為我這樣對台灣警政體系抱持高度關注的讀者,提供了一扇深入了解的窗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警察處理各種案件,但對於其背後的法律依據和操作規範,卻往往一知半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條文的羅列,更重要的是,它試圖透過清晰的解釋和可能的案例引導,讓讀者理解法規的真正意涵。我對書中關於「強制措施」的討論印象深刻,尤其是對於「強制治療」、「強制戒治」等非典型強制手段的探討,這讓我看到法律在面對特殊社會問題時,所展現出的彈性與深度。同時,書中對於「羈押」等權力限制的詳細說明,也讓我意識到法律對於保障人權的重視。

评分

這次購得的《警察法規(七版)》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認為,理解法律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警察法規更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書中對於「警告」、「糾正」等柔性執法的介紹,讓我看到警察在維護公共秩序時,並非總是只有強制手段。更多時候,他們會運用智慧和耐心來化解衝突,這也體現了執法者的人性化關懷。此外,書中對於「身分識別」、「盤查」等規定有非常詳盡的說明,讓我明白在什麼情況下,警察有權要求民眾配合,以及民眾在接受盤查時應有的權利。這也讓我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

這次入手《警察法規(七版)》,實在是太明智的決定了!我一直對警察這個職業充滿敬意,但也對他們在執勤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法律困境感到好奇。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條的彙編,更像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執法指南。我特別欣賞其中關於「強制處分」的章節,詳細解釋了搜查、扣押、逮捕等不同手段的合法性基礎、程序要求,以及事後救濟。書中對於「證據法則」的討論也相當到位,釐清了哪些證據能夠合法採納,哪些可能因為程序瑕疵而失效,這對於理解司法實務中案件的成敗有極大的幫助。此外,書中對於「國家賠償」的相關規定也進行了梳理,讓讀者能夠了解在何種情況下,人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向國家請求賠償,這也體現了法律的公正與平衡。

评分

能夠讀到這本《警察法規(七版)》,真的是我的幸運。我對警察這個職業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在看到新聞報導中,警察在面對各種複雜情況時的應對方式。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走進警察執法的世界。書中對於「身分識別」、「盤查」等規定有非常詳盡的說明,這讓我明白在什麼情況下,警察有權要求民眾配合,以及民眾在接受盤查時應有的權利。此外,書中對於「警告」、「糾正」等柔性執法的介紹,也讓我看到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除了強制手段之外,更多的是運用智慧和耐心來化解衝突,這讓我對警察這個職業有了更溫暖的認知。

评分

收到《警察法規(七版)》這本書,我真的感到非常開心。身為一個對社會議題持續關注的台灣民眾,我總想更深入地了解國家機器的運作,特別是警察這個重要的執法單位。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警察執法的專業世界。書中對於「公共危險罪」的犯罪構成要件、處罰規定,以及警察在預防和偵查這些犯罪中的角色,都有非常細緻的闡述。我尤其對書中對於「放火」、「爆炸」等極端危險行為的法律界定印象深刻,這讓我意識到警察在維護社會安全方面所承擔的重責大任。

评分

對我而言,《警察法規(七版)》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讀物。我一直認為,了解法律是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而警察法規作為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更應該被大眾所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即使是沒有法律背景的讀者,也能夠透過書中的案例和圖表,理解抽象的法條。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妨害安寧秩序」的各種態樣及其處罰規定的介紹,這讓我對日常生活中可能觸犯的行為有了更明確的界定。同時,書中對於「噪音管制」、「廢棄物處理」等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法規也有涉及,這讓我意識到警察的職責遠不止於打擊犯罪,更在於維護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

评分

哇,拿到這本《警察法規(七版)》之後,真的是眼睛一亮!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警政發展的普羅大眾,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執法案例,但總覺得隔靴搔癢,不夠深入。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專業世界的大門。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清晰的編排和專業的術語深深吸引,即使我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也能感受到作者(或編者)的用心,他們試圖用最易懂的方式來闡述複雜的法規。書中對於「警察權」的定義、行使界線,以及各項「警察處分」的要件與救濟途徑,都有非常詳盡的說明。我尤其對關於「比例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的闡述印象深刻,這兩項原則在實際執法中至關重要,卻常常被誤解或忽略。書中透過案例解析,生動地呈現了這些原則如何約束警察權力,保障人民基本權利,這讓我對執法者的角色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评分

拿到《警察法規(七版)》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我一直認為,了解法律是公民的責任,而警察法規作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更是值得深入探討。書中對於「噪音管制」、「違反義務」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規定,都有詳細的介紹,這讓我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在「廢棄物處理」相關法規的說明,讓我了解了亂丟垃圾可能會面臨的後果,這也促使我更加重視環保。書中對於「行政罰」的原理和適用範圍也有觸及,這讓我對為何會受到罰款有更深的理解,也認識到法律的嚴謹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