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來第一次,您絕不可錯過!
第一次這麼多人貢獻私藏;第一次颱灣頭到颱灣尾的完整收錄;第一次老照片與地圖對照解讀;第一次以民間的力量結集齣版;第一次您可以輕鬆擁有,這份得來不易的稀有文化財……
1930年代的颱灣掀起一陣航空熱,鳥瞰圖因以空中俯瞰的角度所繪製,廣受當時民間歡迎;它實現瞭人們想飛的夢想,並為大傢完整描繪這塊摯愛土地的美麗全貌。由於曆經戰亂,八十年來這些珍貴的地圖失散各處,甚至流落異鄉,使得後來的年輕一代無法目睹它的風采。經由多位熱愛颱灣的文化工作者多年努力,及遠流的匯編齣版,終於讓您盡情親睹這份難得罕見的文化珍寶!
身曆其境,重遊80年前的颱灣
《颱灣鳥瞰圖》共收錄鳥瞰圖二十七張,及相關的老照片、明信片近300張、日據時期郵戳、風景戳、州徽、市徽等珍貴難得的收藏,並依當時行政區分成25個主題。每一張鳥瞰圖背麵均有莊永明教授精心編撰的導讀,包括前頁地圖導覽介紹該區地形、氣候、物産、交通、名勝古蹟等,另有開拓史的深入描述,及老照片的詳細解說、印製年代、繪者生平記載,既是地圖集,又是當時最具代錶性的生命剪影,讓您在觀賞地圖之餘,能有實景重現、身曆其境的悸動。
精緻難得,值得您典藏傳傢
《颱灣鳥瞰圖》均為1930年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所繪,畫工細膩 精緻、色彩豐富充滿生命力,深具觀賞與藝術珍藏價值。原圖目前難尋,且可遇不可求;您現在可以一次擁有二十七張,機會難得!全書總計240頁(26摺頁),封麵布麵精裝大開本,外附精美典藏書盒一個。內頁使用150磅雪銅紙,精美彩色印刷。特殊尺寸的摺頁式裝幀,使每一幅展閱得以一氣嗬成,意趣無窮;設計編排風格典麗,不管成冊典藏或單張裱賞,都是足堪傳傢最有意義的寶貴珍品。
作者簡介
百年史料識貨人─莊永明
莊永明,颱灣颱北人。早年就讀建國中學時,即開始蒐集颱灣文史資料、集郵與藏書成為嗜好。一九七○年代開始以「颱灣」為主題,於報章雜誌發錶文章;一九八三年,第一本著作《颱灣第一》齣版,其後著述不斷,並分彆結集齣版,成為最富盛名的颱灣民間學者。一九九六年,與遠流齣版公司閤作齣版的《颱灣鳥瞰圖——一九三○年代颱灣地誌繪集》堪稱其生平代錶作。
《颱灣鳥瞰圖》檢索地圖
(序)我與「颱灣鳥瞰圖」的因緣--鄭世璠
(序)最生動的曆史教材
(序)鳥瞰颱灣.認知地誌
(編輯體例說明)
【內含圖目】
(25個主題,27張拉頁圖)
1.颱灣鳥瞰圖
2.颱灣俯瞰圖
3.颱灣産業地圖
4.颱北州大觀
5.基隆市大觀
6.淡水郡要覽
7.颱北市大觀
8.大颱北鳥瞰圖
9.新北投基點要覽
10.新莊郡大觀
11.宜蘭郡大觀
12.新竹州鳥瞰圖
新竹州大觀
新竹郡大觀
13.颱中市要覽
14.彰化市大觀
15.颱南州大觀
16.觀光的颱南市
17.高雄州大觀
18.屏東市大觀
19.潮州郡大觀
20.觀光的颱東廳全貌
21.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
22.大屯山匯
23.新高山阿裏山導覽
24.國立公園候補地
新高阿裏山
25.新高山嶽的日月潭
附錄
一九三○年代颱灣大事記∕莊永明
畫颱灣.話颱灣--從吉田初三郎的遊蹤地圖溯源∕李欽賢
圖片來源
編撰者簡曆
序
鳥瞰颱灣.認知地誌 文∕莊永明
颱灣是一個「好所在」!從十六世紀葡萄牙航海傢的贊嘆:「美麗的島!」到後來明清流寓宦颱文人所作攬景擷勝的詩文,都能解讀颱灣的好山好水。
然而,前述溢美之辭,總是缺乏「鄉土情懷」為背景,容易讓我們掉落在「虛無」的美感之中;畢竟葡萄牙海員僅是從海岸初航而過,未曾登臨;而大陸來颱作客的遊宦,對颱灣的認識,也多是「一知半解」罷瞭。
颱灣之美,由日據時代撰述《颱灣通史》的連雅堂道齣:「夫以颱灣山川之奇美、波濤之壯麗、飛潛動植之變化,可以拓眼界、擴襟懷、寫遊蹤、供探討,固天然之詩境也。」他的見解,比起「外來人」自然較為貼切。
輿圖是重要的文獻,從西洋航海地圖所描繪的福爾摩沙,到清代的颱灣地圖,不僅是古董級的藝術品,也是導讀颱灣近四百年來曆史遞嬗、文化變遷和政治變易的重要資料。
西方海權時代,海圖中的颱灣,大部分是被扭麯的,而且有的「後山」不見瞭,僅畫齣瞭颱灣的半壁江山。
清領颱灣時代,颱灣輿圖初期都屬白描式傳統「山水畫」畫式,欠缺科學方法,直到光緒木版雕刻「全颱前後山輿圖」印齣,颱灣在地圖上真正的形貌,纔完整顯現。
日據時代,各種更精密準確的颱灣地圖,陸續印刷發行,有的刊載於官方文書上,有的收錄於專著辭書中。
這些早期的地圖,一再被引用、翻印,成瞭懷古幽情的最佳圖像,然而一九三O年代所齣現「颱灣鳥瞰地圖」,由於齣版當時僅流傳民間,因此散落各地,不僅難見於圖書館的收藏,連行政機關亦不知有這些圖繪。第一次發現這類鳥瞰圖是初中時在牯嶺街的舊書攤,我從地麵上挑起瞭「新竹州鳥瞰圖」、「新高山阿裏山案內」,以每張五元購得,當時即下宏願,要將全島各地區的鳥瞰圖蒐集完整。但是,此後卻很少再發現瞭。畢竟這些「遺珍」,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今,很幸運的從鄭世璠、林漢章、劉峰鬆、陳慶豐、廖鞦娥、李高雄諸人的收藏,及意圖工作室、央圖颱灣分館、颱北市文獻會等處, 綴足瞭近三十幅,乃有《颱灣鳥瞰圖:一九三O年代颱灣地誌繪集》這本書的撰述與齣版。
「地誌」是涵蓋著對一國或一個區域的地形、氣候、人民、物産、政治、交通、名勝古蹟等項的記述,其最重要的特色是有「地域特徵」的細節描繪,因此,收蒐山水景象和城鄉境象之地圖和影像的書,稱為「地誌繪集」,應該是閤適的名詞。
一九三O年代,颱灣有豐富的鳥瞰式地圖流傳,對於這個年代的曆史背景和社會意義,我們應該去瞭解。一八九五年,日本領颱,颱民義不帝倭的武裝抗日,曾令統治者疲於奔命﹔等日人的統治權較穩固後,一九二O年代又掀起瞭澎湃洶湧的近代颱灣民族運動,先覺者以行動、以紙筆、以口舌嚮日本殖民政府抗爭,然而形勢比人強,非武裝抗日於進入一九三O年代後逐漸偃旗息鼓,雖有人另組「颱灣地方自治聯盟」繼續爭取自治權,不過在「有氣無力」中收場。
一九三O年,颱南市役所(市政府)舉辦盛大的「颱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活動;一九三五年,颱灣總督府舉辦空前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颱灣博覽會」,這兩次官辦盛會,都鼓勵颱灣人熱烈參與;而後,因為日本掀起侵略戰爭,將颱灣做為「南進基地」,一切對颱「本土化」的施設,終在一九四O年慶祝所謂「日本開國二韆六百年」聲中做瞭終結。
日本殖民颱灣,欺淩、壓榨、剝削颱灣人,在政治、經濟、教育上實施颱、日差彆待遇,史實斑斑;然而領颱後,殖民政府為著「入境問俗」所投注的研究,也成瞭後來治「颱灣學」的人必定要參考的資料。而一九三O年代,颱灣總督府訂立「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颱灣史料館」的創立及三個地域國立公園的規劃和指定,這些人文上的政策實施,無論如何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之指責日本治颱,隻是殘暴統治,一無建樹,是以管窺天的說法,何況嘉南大圳的竣工、日月潭電力工程的完成,都堪稱一九三O年代的「豐功偉業」!
觀覽一九三O年代的颱灣鳥瞰圖,不僅是欣賞颱灣的好山好水,而且要認知颱灣的曆史真情實貌。颱灣的山水,有我們的足痕;颱灣的曆史,有我們的血汗!
專文推薦
颱灣鳥瞰圖的地景圖繪間所洋溢的東洋風格與南國情調,以及日本畫傢的鳥瞰式視野裏所隱含的權力空間與殖民美學,都將和本書編撰者生動文字導覽及解說中所顯現的本土情懷與庶民觀點,形成讀者們在圖像觀覽與文字閱讀間必須麵對的內在張力及趣味辯證。
相較於坊間近來流行的古地圖集以懷舊寫真等作品,這部《颱灣鳥瞰圖》的編印,無疑是本土文化齣版界彆開生麵的一大盛事。不同於實用地圖與風景寫真,本書所蒐集的二十七幅彩繪鳥瞰圖,從颱灣全圖、州郡市廳圖、到名勝交通圖,均是當時流行於颱灣及日本,兼具地理、美術及曆史價值的珍貴「觀賞繪圖」。編撰者透過圖像導覽,配閤豐富的舊照片、明信片、郵戳、印徽等曆史文物,以及地方開發史等背景文字說明,生動而貼切的呈現瞭三○年代殖民地的島國風情,從而帶領讀者進入屬於那個世代颱灣人的生活記憶與曆史空間。全書編排印刷精美,便於翻閱檢索;而書末附錄的曆史大事記與美術史解說,更增加瞭讀者在「鳥瞰颱灣、認知地誌」時的閱覽深度及樂趣。
鳥瞰式的殖民美學
另一方麵,作為三○年代殖民地颱灣的流行文化商品,這些颱灣鳥瞰圖的地景圖繪間所洋溢的東洋風格與南國情調,以及日本畫傢的鳥瞰式視野裏所隱含的權力空間與殖民美學,都將和本書編撰者生動文字導覽及解說中所顯現的本土情懷與庶民觀點,形成讀者們在圖像觀覽與文字閱讀間必須麵對的內在張力及趣味辯證。
重構颱灣曆史圖像
關於日本殖民時期颱灣曆史圖像的重構與認知,長期以來均受製於戰後政治現實及意識形態論爭等因素而闇然不彰。近年來隨著研究風氣的逐漸蓬勃、重要檔案的整理開放、以及各種圖片與口述資料的陸續齣土,颱灣史讀者們終於可以開始接觸及思索殖民地颱灣的復雜曆史實態及人文風情。值此之際,這部值得有心人精緻典藏、仔細品味的颱灣地誌繪集的編印齣版,除瞭有其在颱灣地圖史、颱灣美術史,乃至於颱灣文物收藏史上的意義外,相信對於日本殖民時期颱灣流行文化及庶民精神史的挖掘亦將有所貢獻。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主要還是被“颱灣地誌繪集”這幾個字所吸引。作為在颱灣土生土長的人,我對這片土地的瞭解,多半來自於教科書、曆史紀錄片,或是傢人口中的故事。但總覺得,那些信息都是片段式的,不夠立體。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種方式,能夠更直觀、更深入地感受颱灣的曆史變遷。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願望。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從空中俯瞰,以地圖繪集的形式,展現瞭1930年代颱灣的麵貌。這就像是上帝的視角,將整個島嶼的地理、人文、建築、甚至是那個年代的社會活動,都囊括在內。每一張地圖都像是一部微縮電影,我可以在裏麵“行走”,觀察每一個細節,去發現那些被時間掩埋的故事。我尤其喜歡那些標注瞭具體地名的部分,當我比對現在地圖時,那種時空穿越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仿佛我不再是那個站在現代高樓大廈裏的我,而是變成瞭當年某個凝視著傢鄉土地的人,心中充滿瞭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過去的眷戀。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鄉”這個概念,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曆史、文化、以及無數代人共同譜寫的生命樂章。
评分這本書就像是一份來自過去的珍貴禮物。我一直對老照片、老地圖這類帶有懷舊氣息的物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是這樣一本充滿魅力的讀物。光是翻看那些精美的地圖,就足以讓人沉醉其中。1930年代的颱灣,在這些繪集裏顯得格外生動。我仿佛能聽到街市的喧囂,聞到空氣中的炊煙味,感受到那個年代特有的生活節奏。雖然這本書名為“颱灣鳥瞰圖”,但它呈現的遠不止於地理景觀。我注意到,在一些地圖的角落,還繪製瞭人物的活動場景,比如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在碼頭搬運貨物的工人,甚至是一些集市上的熱鬧景象。這些細節的加入,讓地圖不再是冰冷的地理坐標,而是充滿瞭人間煙火氣,充滿瞭那個時代的人文氣息。通過這些繪集,我仿佛能與那個時代的人們對話,去感受他們的生活,去理解他們的奮鬥。這本書讓我對颱灣這片土地有瞭更深的連接感,它不僅僅是我現在生活的傢園,更是承載瞭無數故事和迴憶的厚重載體。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就足夠吸引我瞭!那復古的插畫風格,搭配上“颱灣地誌繪集”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對老颱灣的好奇心。一九三○年代,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我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口中,那是個模糊的時代,充滿瞭故事,但究竟是什麼樣子,我總是在腦海裏描繪不齣現實的樣子。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那個年代的大門。光是翻開前幾頁,那些手繪的地圖,細膩得讓人驚嘆。不隻是簡單的綫條勾勒,而是充滿瞭那個時代的氛圍。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如今已是車水馬龍的都會,在畫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古樸的建築,縱橫交錯的巷弄,甚至還有那些消失的自然景緻,都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我開始想象,當年的人們,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奮鬥、喜怒哀樂的?他們的日常,他們的夢想,是否也和現在的我們,有著相似的脈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集,更是一本時間的琥珀,封存瞭那個年代的溫度與情感,讓我有機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今天的模樣。
评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不能隻看現在的繁華,更要去探尋它過去的根脈。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樣一個機會。1930年代的颱灣,對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時代。熟悉,是因為它與我們現代颱灣的曆史息息相關;陌生,是因為很多細節,我們都隻能從隻言片語中窺探。而這本書,用一種近乎奢侈的精細度,將那個時代的颱灣展現在我們眼前。每一幅地圖,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年代的城市肌理、鄉村風貌,甚至是人們的生活習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建築和街道的描繪,那些如今可能已經消失的日式建築,那些彎彎麯麯的巷道,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紙上。通過這些圖像,我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質感,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溫度。我常常會花很長時間,對著一幅地圖細細品味,想象著當年這裏發生瞭什麼,人們又是如何生活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集,更像是一本穿越時空的相冊,讓我能夠深入地去瞭解這片土地,去感受它所經曆的變遷,去理解它所沉澱下來的文化。
评分我常常覺得,我們對過去颱灣的認識,總是帶著一層濾鏡,可能過於美化,也可能過於簡化。這本書的齣現,提供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細膩的觀察窗口。1930年代,那是颱灣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摺點,殖民統治下的經濟發展、社會變遷,都深刻地影響著這片土地。這本書的繪集,並非僅僅是描繪地錶上的景物,它更像是記錄瞭一段時代的記憶。我注意到,地圖中不僅有城鎮和鄉村的描繪,還細緻地標注瞭河流、山脈、甚至是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築和交通綫路。這讓我能夠從地理和經濟的角度,去理解當時社會運作的邏輯。比如,我看到某些地區因為水利設施的發達而成為重要的農作物産地,也看到重要的港口如何帶動瞭周邊的商業繁榮。這些信息,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颱灣的脈搏。更讓我著迷的是,每一幅圖都似乎藏著一個故事。我會在腦海中想象,那些畫中的人物,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在圖中的哪個角落?他們的喜怒哀樂,又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瞭痕跡?這本書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曆史,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構建屬於自己的曆史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