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到的集邮爱好人士.品味超群推荐
英国伊丽莎白女皇、喜剧演员卓别林、美国小罗斯福总统……
国语日报 曾宝玲 专序推荐
国语日报集邮专栏作家、邮政总局集邮研习营讲师
──金鼎奖集邮达人王华南40年邮票鑑赏集大成力作
小小方寸天地宽
本书为市面上第一本全面性介绍邮票相关知识、集邮技巧的指南工具书,并借由深广的邮票专题旁及诸多方面的百科知识,如热门的中东能源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邮政发展史、航空史、铁路史、军事与武器等人文、科普专题。
近千张达人精选特蒐邮票,台湾首次完整呈现──
全世界第一款邮票到底是哪一张?
寄信也可以做善事吗?
人们为什么不寄平信而寄明信片?
为什么有盖了邮戳却又没寄出的邮票呢?
听听邮票又为我们说了哪些故事?
达人私房课程第一课。从邮票品味世界
作者简介
王华南
1949年生于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系银行组毕业,华南商业银行国外部科长、副理,板信商业银行国外部经理退休。现任台北市日新、兴雅国小台语老师。
着作有《爱上集邮的第一本书──从邮票看格林童话》﹙要有光﹚、《邮票中的秘密花园》、《听音乐家在邮票里说故事》(本书荣获「金鼎奖」)、《从邮票中看中欧的景观与建筑》、《铁路的迷你世界:铁路模型》、《世博与邮票》、《爱说台语五千年》、《讲台语过好节》。
现于「国语週刊」撰写邮票专栏。
集邮经历
.两届国立台湾大学集邮笔友社社长
.第一届大专青年邮展第二名
.1995年全国邮展荣获镀金牌奖、专题邮集特别奖
.1996年邮政百周年高雄国际邮展荣获镀金牌奖
.世界级加拿大国际邮展CAPEX ’96荣获镀银铜牌奖
多次参加各地方性邮展,以及受邀于台北市交通博物馆、邮政博物馆展出各类专题性邮集,邮政总局举办之集邮研习营专题讲师。
自序
Chapter1:认识邮票及集邮品
1-1、花花绿绿的邮票
1-2、现代邮票的发明
1-3、邮票的分类之一﹙依外观﹚
1.未使用邮票和使用过的邮票
2.无齿邮票和有齿邮票
3.无背胶邮票和有背胶邮票
1-4、邮票的分类之二﹙依发行目的和使用性质﹚
1.普通或常用邮票、2.纪念邮票、3.航空邮票、4.特种邮票、5.慈善或附捐邮票
1-5、集邮品的家族之一
1.戳片、2.首日封、3.纪念封、4.我国邮政发行的贴票卡、护票卡、活页卡、邮折
1-6、集邮品的家族之二
1.明信片(邮政明信片、图像明信片、贺年明信片)、2.邮简、3.原图卡
1-7、邮票的计算及印制的组合
Chapter2:进入集邮乐趣的天地
2-1、集邮的由来和如何开始
2-2、依趣味选主题及定范围
2-3、邮票图案多元化
1.环境保护专题邮票
2.保育类动物专题邮票
3.圣诞节和十二生肖专题邮票
4.国际儿童年邮票
5.交通安全专题邮票
2-4、从邮票发现有趣的故事
1. 童话故事:「马申佳与三只熊」
2. 传奇故事:「穿彩衣的吹笛手」
3. 寓言故事:「蟋蟀与蚂蚁」
4. 圣经故事:「摩西分开红海」
5. 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裘里.维恩
2-5、近年兴起的专题邮票
1. 能源专题邮票
2. 世界遗产专题邮票
3. 新世界七大奇观
4. 古代世界七大奇观
5. 军事和武器专题
6. 2012年最热门的专题──铁达尼号沉船一百週年纪念
2-6、如何处理贴在邮件的邮票
2-7、集邮的工具
2-8、如何保存邮品
Chapter3:展现集邮收藏品
3-1、邮展和邮集
3-2、邮集的主题
太空类专题邮票
3-3、邮集的展品和编排
飞机发展史、游台湾看风景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为我这样的“集邮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集邮很感兴趣,但总是不得其法,觉得市面上关于集邮的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肤浅。而这本书,恰好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邮票知识入手,比如邮票的种类、发行机构、常见术语等,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然后,她逐渐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不同国家和地区邮票的特色,以及如何从邮票的图案、色彩、设计等方面去欣赏它的艺术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邮票背后的故事”的章节,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文化典故,让我觉得集邮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寻宝游戏”。她还分享了如何通过集邮来学习外语、了解风俗、甚至培养情商的奇妙方法,这让我对集邮的认知,从单纯的收藏,上升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无措的集邮新手,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集邮品味世界”之旅。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集邮就是把邮票贴在册子里,然后翻来覆去地看,顶多关注一下图案是不是好看,有没有绝版的稀有品。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走进了一个宏大而细腻的世界。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方寸之间蕴含的丰富信息所吸引。她不只是在介绍邮票,而是在讲述邮票背后的故事,那些故事跨越了历史、文化、地理,甚至科技的发展。比如,有一张描绘古代丝绸之路的邮票,作者通过它,详细讲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让我仿佛看到了驼铃声声,商贾往来。还有一张关于航天探索的邮票,不仅仅是展示了火箭和宇航员,更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当时的科学成就和人类的太空梦想,读到这里,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自己也身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最令我惊喜的是,作者竟然能将如此枯燥(在我过去看来)的集邮过程,变得如此富有吸引力。她用生动的语言,配合精美的图片,让我感受到每一张邮票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印记,一种文化的缩影。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学习集邮的技巧,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旅行,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开启一个新的宝藏。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收藏的那些老邮票,试图从中发现更多隐藏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它们的外观。
评分我曾以为集邮不过是收集一些带有图案的纸片,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鉴赏”二字的深刻含义。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态度,带领我们深入挖掘每一枚邮票背后的故事。她不仅仅满足于介绍邮票的发行年份、面值,而是深挖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文化符号、社会变迁。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为何会发行某种主题的邮票,以及这些邮票在当时的社会功能和意义。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通过这些微小的载体,变得鲜活和立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邮票风格的比较分析,她点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邮票设计所体现出的审美差异和价值取向。这让我意识到,一枚小小的邮票,竟然可以折射出如此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不少关于邮票收藏的实践性建议,从品相的判断、保存的方法,到如何辨别真伪,都提供了详实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邮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微小事物,去理解宏大世界的“通识读本”。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在我一直以来平淡无奇的集邮爱好中,注入了一股清流。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的集邮之路有些迷茫,仅仅停留在“喜欢就收”的阶段,对于邮票的价值、历史背景、艺术鉴赏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所有的不足。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她不是那种枯燥地罗列邮票信息,而是将邮票作为引子,延展出更为广阔的知识面。例如,在介绍一些描绘自然风光的邮票时,她会详细讲解该地理区域的独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习性,甚至当地的风俗民情,让我觉得自己在进行一场虚拟的地理考察。当我读到一张关于某位历史人物的邮票时,她不仅仅简单提及人物姓名,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位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如何被后人铭记。这种“以票带史,以史说票”的方式,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生动和具象。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邮票设计的艺术赏析,从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勒,到构图的巧妙,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我学会了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每一张邮票的价值。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集邮不仅仅是收集实物,更是一种学习、一种思考,一种与历史、文化对话的方式。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集邮达人来开课”,感觉像是真的有专家要手把手教我一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其中。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不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死气沉沉。她会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她把不同时期的邮票比作不同时代的“时尚潮流”,把我过去觉得沉闷的邮票历史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她还分享了许多她自己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趣事和挑战,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老朋友讲故事,特别接地气。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集”以及“集了之后能得到什么”。她让我明白,每一枚邮票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通过收集邮票,我们可以窥探不同国家的人文风情、历史变迁,甚至科技发展。我记得有一段讲到关于早期航空邮票的内容,作者不仅介绍了飞机的演变,还讲到了当时的飞行员有多么勇敢,那种探索未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觉得,集邮不再是一项孤单的个人爱好,而是一种可以连接世界、拓展视野的奇妙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