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收納七篇颱灣法學會2011年、2012年年度法學會議所發錶之學術論文,其中蘇義淵教授就「碳交易之法律議題」、陳耀祥教授就「災難防救法製之研究議題」、鄭昆山教授就「氣候變遷相關的刑法議題」、莊國榮教授就「媒體管製議題」、林仁光教授就「金融管製議題」、林佳和教授就「移工與勞動管製議題」、傅玲靜教授就「都市計劃與土地管製議題」,分彆從學理與實務界探討,文章內容精譬,具參考價值。
序/劉誌鵬
颱灣碳交易市場法製建置之建議/蘇義淵/1
全球氣候變遷下災難防救法製之建構/陳耀祥/25
氣候變遷與環境刑法-從我國溫減法草案論環境刑法未來走嚮/鄭昆山/55
國傢通訊傳播委員會以添加附款方式管製媒體集中化之研究/莊國榮/93
由世界銀行經商環境評比談我國金融法製與投資人保護製度改革/林仁光/129
人權、勞動市場、産業競爭力的交錯與衝突:外籍勞工法律管製的多重難題與睏境/林佳和/163
「重大投資開發案件都市計畫聯席審議作業辦法」論都市計畫應發揮之環境保護功能/傅玲靜/215
序
颱灣法學會每年年底依例舉辦的年會,是國內法學界的一大盛事。藉由年會所提供的平颱,來自不同領域的法學菁英,共同檢視過去颱灣社會所走過的法律事件足跡,同時也思索如何因應新興社會議題對法學界的挑戰。
本次年會所發錶的論文,篇篇精彩,擲地有聲。蘇義淵教授的「颱灣碳交易市場法製建置之建議」,從京都公約等探討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陳耀祥教授的「全球氣候變遷下災難防救法製之建構」,則屬國內探討災難防救法製的先驅性論文。鄭昆山教授鑑於溫室氣體減量法刪除環境刑法規定,所撰「氣候變遷與環境刑法-從我國溫減法草案論環境刑法未來走嚮」,嘗試為該法找到齣口。莊國榮教授的「國傢通訊傳播委員會以添加附款方式管製媒體集中化之研究」,剖析國傢通訊傳播委員會以附加條款方式管製媒體集中化之閤法性。而林仁光教授所撰「由世界銀行經商環境評比談我國金融法製與投資人保護製度改革」,則屬國內少見從法學角度評析國際間所舉辦經商環境評比的論文。林佳和教授的「人權、勞動市場、産業競爭力的交錯與衝突:外籍勞工法律管製的多重難題與睏境」,深瀋地探討外勞政策之妥當性。傅玲靜教授的「重大投資開發案件都市計畫聯席審議作業辦法」論都市計畫應發揮之環境保護功能,則檢討重大投資案件之都市計畫與環境保護間的相互關係。相信這幾篇精湛的論文,都能提供會員們知識上的饗宴。
感謝秘書處費心地編撰年刊,感謝理事監事的奉獻,更感謝會員們長期以來對颱灣法學會的投入。
理事長
劉誌鵬
2013/10/14
終於等到《颱灣法學新課題(九)》齣版瞭,光是這個名字就讓人充滿期待!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颱灣法學發展的讀者,我深知這個係列一直以來都以其前瞻性和深度著稱。每一次的齣版,都像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當下颱灣法學界正在 grappling with 的最核心、最前沿的問題。我尤其期待這次新課題的探討,不知道會涉及到哪些熱點?是關於數據隱私與人工智能在法律上的影響?還是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當下,環境法如何尋求突破與創新?又或者是社會變遷下,勞工權益、性彆平等、原住民權利等議題的最新法律思索?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到寶貴的養分,不僅拓寬瞭我的法學視野,更能引發我對颱灣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探討,它更像是一份凝結瞭颱灣法學精英智慧的行動指南,為法律實務工作者、政策製定者,乃至關心颱灣未來的每一個公民,都提供瞭重要的參考與啓發。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這次又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和論證。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知識的梳理與前沿的探索”。《颱灣法學新課題》這個品牌,對於我這樣的法律工作者而言,早已是必讀的“菜單”之一。每一次的更新,都意味著有一批新的、重要的法律議題被擺上瞭颱麵,供我們審視和討論。我非常期待這次的第九輯,不知道它會把我們引嚮哪個新的方嚮?是關於數字鴻溝與法律的公平性?還是在復雜國際關係下,國傢安全與公民自由的邊界?抑或是新科技對傳統法律解釋和適用帶來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法律分析和建議。尤其是在當前颱灣社會麵臨諸多轉型和挑戰的時刻,法學界的聲音尤為重要。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這些挑戰的一種積極迴應,也是法學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的體現。我會認真閱讀,從中汲取養分,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我們所處的法律環境。
评分坦白說,我一直覺得《颱灣法學新課題》係列在整體上呈現齣一種相當“紮實”的學術風格,這次的第九輯,我個人是抱著一種“求知若渴”的心情去迎接的。每每拿到這套書,我總會先粗略瀏覽一下目錄,看一看這次又有哪些重量級學者參與瞭撰寫,有哪些領域被重點關注。雖然我可能不是每一個課題都能完全深入鑽研,但光是讀那些名傢大論,就能感受到法學界前沿思想的碰撞。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迴應社會重大議題的研究,比如近年來颱灣社會在麵對全球化挑戰、科技發展衝擊,以及內部結構性問題時,法律層麵的應對和調整。這本書或許會觸及到數字經濟下的管製難題,或是疫情常態化後,公共衛生法與個人權利之間的平衡點。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超越現有框架的思考,甚至提齣一些大膽的、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改革建議。畢竟,法學不能脫離時代,更不能脫離社會的需求。這部作品的齣現,無疑是對當前法學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補充,也是對颱灣法治建設進程的一次有力推動。
评分對於《颱灣法學新課題(九)》這本書,我個人是抱持著一種“學習與藉鑒”的態度來期待的。我一直認為,法學研究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地與時俱進,迴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新挑戰。《颱灣法學新課題》這個係列,恰恰展現瞭這一點。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樣局限於某個狹窄的領域,而是試圖觸及當下最具有討論價值、最需要法律人深入思考的議題。這次的新課題,我猜測可能會涉及一些在國際上也備受關注的法律難題,比如數據治理、人工智能倫理、綠色金融的法律框架,甚至是地緣政治變化對颱灣法律體係可能帶來的影響。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齣現一些具有颱灣本土特色、能夠結閤颱灣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的案例研究。畢竟,照搬國外的理論和實踐,不一定適用於颱灣的社會土壤。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颱灣法學發展脈絡的窗口,同時也為我們思考未來的法律走嚮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參考坐標。
评分我對《颱灣法學新課題(九)》的期待,可以說是“充滿好奇與對未知的嚮往”。《颱灣法學新課題》係列一貫的風格就是敢於觸碰那些最前沿、最棘手的問題,並且提供深刻的洞見。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法學研究那種不斷求索、不斷進步的生命力。這一次,我非常好奇,颱灣的法學界又將聚焦哪些“新課題”?會不會涉及當下社會最為關注的幾個熱點,例如AI倫理與法律規範的銜接?又或者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環境法的最新發展和實踐?我希望書中能有對這些議題進行係統性梳理和深入剖析的篇章,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新挑戰背後復雜的法律邏輯和潛在的風險。而且,我也希望作者們能夠在此基礎上,提齣一些具有建設性的、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觀點,挑戰固有的法律思維,為颱灣法治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嚮。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法學界對時代脈搏的一次敏銳捕捉和深刻迴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