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与香港两座城市,在80与90年代,透过漫画创作者的心灵与眼睛,各自有着怎样的风华?本书集结港台10位创作者,用10种不同的风格与角度,共同编织出80台北与90香港的双城印象。
【台北】
在漫坛闯荡耕耘数十年的前辈阿推、阿勉与小庄,带读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80年代的台北。
阿推当时初出茅庐,到处尝试不同的工作机会,也去香港日本等地增广见闻,拜访漫画创作者马荣成。阿推笔下的80,是个起飞翱翔的年代;80年代的阿勉,从香港来台北求学发展。他以四格漫画及一贯的诙谐笔调,呈现香港台北大不同,阿勉笔下的80,是个笑中带泪的年代;小庄则以细腻图画,与我们分享少年记忆中的藏宝库─光华商场,商场里紧密相连的小店不仅是学生挖宝找资料的好去处,更是令人脸红心跳的秘密基地……
对出生于80年代的台湾人来说,香港文化给苦闷的学生时期制造了许多欢乐与回忆。
61chi供出少女时期的旖旎幻想,用画笔述说一个偶像崛起与崩坏的故事,以及一个少女的自嘲式觉醒历程;安哲则以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为元素发想,串连《重庆森林》、《春光乍洩》、《阿飞正传》的片段,勾勒出独树一格的城市记忆与风景。
【香港】
80年代,正是香港漫画蓬勃兴盛、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90年代,香港社会迎接种种剧烈变动,漫画家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力求生存。他们不仅尝试用漫画与读者交心,更用创作与社会进行对话。
在冯志明的作品中,可以窥见80年代当时年轻漫画家焚膏继晷的工作实况,以及拜会台湾优秀漫画家、英雄惜英雄的热血场景!而二犬十一咪与黄照达,不约而同选择艺术工作者在异地寻找机会为主轴,二犬用斑斓的拼布,诠释她浪迹台北时的所见所闻;黄照达的作品探索着数位创作的可能性,冷静整齐的构图精准传达漫画家面对未来必须离乡的不安,与难以割舍的亲情。
何家辉以悲情城市为主调,刻划大环境变迁之下,小人物的心声。利志达则用细腻笔触,层层叠叠描绘出以秋海棠影带店为背景、追寻电影的故事。两段看似平淡的爱情,映衬出漫画家对于逝去年华的沉重感叹。
作者简介
【台北】
阿推:作品以科幻漫画为主,以线条构成创作的欧派漫画家。为人称道的初期漫画作品有《九命人》、《承诺岛1.2.3》。其中作品《超人巴力入》是第一本登陆欧洲的台湾漫画。
阿勉:1966年香港出生,澳门长大,台北成家,中学时代开始在明报荒谬版投稿漫画,大学后参加台湾东立第一届漫画新人奖得第二名,成名作「百无禁忌Miss阿性」。在台港韩发表,之后和香港名编剧合作捻人王,连载至今。
小庄:1968年生,二十年广告导演资历,执导作品超过四百部,1995年出版纪录工作与生活的漫画《广告人手记》,曾在《台北咖啡》合辑发表短篇,于2009年完成个人第二本创作,耗时十年的全彩色剧情漫画「窗」。目前持续左手拍片右手画漫画,2013年出版第三本创作《80年代事件簿》。
61Chi:2007年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发表了第一本同人志插图集。大学转学平面设计,并陆续发表数本同人志漫画。2011年以原创绘本的专题制作,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设计组,现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艺术指导组研究所。2012参与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是台湾馆最年轻的作者。61Chi属最新一代台湾漫画新锐,绘画功力惊人,并尝试将艺术与设计的双重美感,带入漫画、插画作品中。
安哲:安哲曾就读景文科技大学图文传播科系,现职平面设计师。创作灵感来自热爱的老电影及黑胶唱片,对老东西很着迷,同时很关心环保议题。曾获2013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新秀奖(Concours de Jeunes talents)及2013瑞士琉森Fumetto漫画展新秀奖。
【香港】
冯志明:十七岁开始入行漫画,一画就是二十一年。80年代,凭武侠漫画《刀剑笑》在漫坛一炮而红,奠定其香港一级画家的地位。《刀剑笑》并在1994年改编成电影,由刘德华和林青霞、徐锦江出演。后来成立创作公司,首作就是与马荣成合作的 《天敌》。再推出《上帝之手》。后画《霸刀》至今。
何家辉:生于70年代,深受7丶80年代日本机械人卡通影响。喜爱画漫画多于看漫画。1993年起在《突破少年》刊载漫画。2001年出版漫画集《少年派!》,06年自资出版绘本《无限想……》。 2011年受邀在中国漫画专刊《特别漫画5》发表作品。
利志达: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发表漫画,曾加入玉郎机构、斯辰出版社。1984年发表《卫斯理》系列,1987年自资出版《同门少年》而声名大噪,自此发展其独特的漫画生涯,作品包括《刺秦》、《天妖记》、《Superbaby》等。又曾于日本杂志发表《Posh!少年队》、《陈小姐》等,亦应邀参加日本《Comic in Asia》巡回漫画展览。同期为江户川乱步小说绘成短篇《镜地狱》。其作品《石神》译有法文版。
二犬十一咪:1999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毕业前,出版第一部绘本。画作和文章常见于香港报纸及杂志。2009年出版《娘足十年》,《二犬。车花衫。煲药汤》获HKDA2005书籍设计铜奖。二犬同时也是一位剧场导演,电影、剧场服装设计师,以作品探讨生命平等概念,喜欢使用被遗弃之物料创作。透过作品,思考自然生态与人类世界的矛盾。
黄照达:生于1974年,漫画家兼媒体艺术家,先后在香港及伦敦攻读艺术及互动数码媒体。完成学位后,开始探索传统艺术模式在数位时代下的可能性,作品涵盖漫画、插画、平面设计、动画及互动装置等领域。政治社会议题为他的主要题材,其政治漫画专栏《叽叽格格》2007年起于《明报》连载至今。着作有《Lonely Planet 》、《Hello World》。
《80台北x90香港:漫漫画双城》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将两个我熟悉又怀念的城市,在两个关键的时代节点上并置。八十年代的台北,在我脑海中,是经济起飞,社会充满活力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我期待这本书能勾勒出那个年代台北的独特风貌,例如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追逐,以及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思潮碰撞。它是否能让我感受到那种向上生长的力量,那种对未来的无限可能?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在我眼中,更是“东方好莱坞”的辉煌,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那一时期,香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电影、音乐、时尚都引领着潮流。我希望书中关于香港的部分,能展现出那种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气息,也能描绘出普通香港人在时代浪潮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作者选择“漫漫画”这种形式,无疑为解读这两个城市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能够以一种更为生动、更为艺术化的方式,展现时代的精神内涵和城市的独特气质。我迫切想知道,这两座城市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又在“漫漫画”的笔触下呈现出怎样的光彩。
评分读罢《80台北x90香港:漫漫画双城》的初章,我立刻被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叙事张力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城市风光,而是通过一种“漫漫画”的形式,将历史的厚重与都市的鲜活巧妙地融合。这种“漫漫画”的表述方式,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它意味着图文并茂,意味着用一种更为写意、更为个人化的视角去解读城市。对于八十年代的台北,我印象最深的是其逐渐成熟的民主气息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那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年代,社会思潮涌动,年轻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艺术和文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书中的台北,是否能勾勒出这样的画面?是否能展现出当时年轻人追求自由、探索自我的精神面貌?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则在我心中是“东方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典范。那一时期,香港的电影、音乐、时尚,在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本书能否捕捉到这种时代的光辉,又能细腻地描绘出香港人在那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机遇与挑战?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通过“漫漫画”这种独特的形式,来展现两座城市在相似又不同的历史洪流中的变迁,它们各自的脉搏,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微妙的对话。
评分《80台北x90香港:漫漫画双城》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两个城市的故事,更像是关于一群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图景的写照。八十年代的台北,对我而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整个社会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我记得当时的经济起飞,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长。书中的台北,是否能描绘出这种由物质富足带来的精神上的解放?是否能展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活力与阵痛?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在我记忆中,它更是国际舞台上的璀璨明星,那种自信、开放、以及充满机遇的气息,至今仍让我心神向往。书中关于香港的部分,我期望能看到它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崛起,看到它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地位,也看到普通香港人在这种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漫漫画”的形式下,将这些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命运巧妙地串联起来,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历史的深度和人性的温度。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感,那种独属于那一代人的情怀,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翻开《80台北x90香港:漫漫画双城》的扉页,一种怀旧的情绪油然而生。八十年代的台北,在我眼中,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年代,也是社会开始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我记得那时候,台湾的流行文化开始崛起,音乐、电影、电视节目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许多经典的歌曲和影视作品,都诞生在那段时期。这本书是否能捕捉到台北那种充满活力的都市节奏,那种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我希望它能让我重温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青葱岁月的印记。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则在我心中是“东方之珠”的鼎盛时期,是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那一时期,香港的金融、贸易、航运都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文化艺术精品。书中关于香港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的风采,看到它作为亚洲经济引擎的强大动力,也希望能窥见普通香港人在那个辉煌年代中的生活点滴。作者如何通过“漫漫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这两座城市在时代变迁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评分翻开这本《80台北x90香港:漫漫画双城》,我仿佛被一股浓烈的时代气息裹挟,瞬间穿越回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书名就带着一种宿命感,两座曾经的东方之珠,在那个风云变幻的节点,各自上演着怎样的故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台北人,我对八十年代的台北记忆犹新,那时的都市节奏不像现在这般迅疾,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街角的小吃摊,夜市的热闹喧嚣,新旧交织的建筑风貌,还有那些在迪斯科舞厅里闪耀的霓虹灯,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本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集,唤醒了我心中沉睡的柔软回忆。我期待它能捕捉到那个年代独特的氛围,那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印记,那些在经济起飞的背景下,人们对未来既迷茫又充满希望的心情。当然,我对香港的部分也同样好奇,那时的香港,在世界眼中是怎样的存在?它的流行文化,它的社会变迁,它的人情冷暖,都希望能在这本书里得到生动地展现。我迫切想知道,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共鸣,或者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已经觉得很有味道了,那种复古的插画风格,似乎预示着一场穿越时光的旅程即将展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