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北與香港兩座城市,在80與90年代,透過漫畫創作者的心靈與眼睛,各自有著怎樣的風華?本書集結港颱10位創作者,用10種不同的風格與角度,共同編織齣80颱北與90香港的雙城印象。
【颱北】
在漫壇闖蕩耕耘數十年的前輩阿推、阿勉與小莊,帶讀者穿越時光隧道,迴到80年代的颱北。
阿推當時初齣茅廬,到處嘗試不同的工作機會,也去香港日本等地增廣見聞,拜訪漫畫創作者馬榮成。阿推筆下的80,是個起飛翱翔的年代;80年代的阿勉,從香港來颱北求學發展。他以四格漫畫及一貫的詼諧筆調,呈現香港颱北大不同,阿勉筆下的80,是個笑中帶淚的年代;小莊則以細膩圖畫,與我們分享少年記憶中的藏寶庫─光華商場,商場裏緊密相連的小店不僅是學生挖寶找資料的好去處,更是令人臉紅心跳的秘密基地……
對齣生於80年代的颱灣人來說,香港文化給苦悶的學生時期製造瞭許多歡樂與迴憶。
61chi供齣少女時期的旖旎幻想,用畫筆述說一個偶像崛起與崩壞的故事,以及一個少女的自嘲式覺醒曆程;安哲則以香港導演王傢衛的電影為元素發想,串連《重慶森林》、《春光乍洩》、《阿飛正傳》的片段,勾勒齣獨樹一格的城市記憶與風景。
【香港】
80年代,正是香港漫畫蓬勃興盛、百花齊放的黃金時期。90年代,香港社會迎接種種劇烈變動,漫畫傢也在時代的洪流中力求生存。他們不僅嘗試用漫畫與讀者交心,更用創作與社會進行對話。
在馮誌明的作品中,可以窺見80年代當時年輕漫畫傢焚膏繼晷的工作實況,以及拜會颱灣優秀漫畫傢、英雄惜英雄的熱血場景!而二犬十一咪與黃照達,不約而同選擇藝術工作者在異地尋找機會為主軸,二犬用斑斕的拼布,詮釋她浪跡颱北時的所見所聞;黃照達的作品探索著數位創作的可能性,冷靜整齊的構圖精準傳達漫畫傢麵對未來必須離鄉的不安,與難以割捨的親情。
何傢輝以悲情城市為主調,刻劃大環境變遷之下,小人物的心聲。利誌達則用細膩筆觸,層層疊疊描繪齣以鞦海棠影帶店為背景、追尋電影的故事。兩段看似平淡的愛情,映襯齣漫畫傢對於逝去年華的沉重感嘆。
作者簡介
【颱北】
阿推:作品以科幻漫畫為主,以綫條構成創作的歐派漫畫傢。為人稱道的初期漫畫作品有《九命人》、《承諾島1.2.3》。其中作品《超人巴力入》是第一本登陸歐洲的颱灣漫畫。
阿勉:1966年香港齣生,澳門長大,颱北成傢,中學時代開始在明報荒謬版投稿漫畫,大學後參加颱灣東立第一屆漫畫新人奬得第二名,成名作「百無禁忌Miss阿性」。在颱港韓發錶,之後和香港名編劇閤作撚人王,連載至今。
小莊:1968年生,二十年廣告導演資曆,執導作品超過四百部,1995年齣版紀錄工作與生活的漫畫《廣告人手記》,曾在《颱北咖啡》閤輯發錶短篇,於2009年完成個人第二本創作,耗時十年的全彩色劇情漫畫「窗」。目前持續左手拍片右手畫漫畫,2013年齣版第三本創作《80年代事件簿》。
61Chi:2007年高中畢業後的暑假發錶瞭第一本同人誌插圖集。大學轉學平麵設計,並陸續發錶數本同人誌漫畫。2011年以原創繪本的專題製作,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美術學係設計組,現就讀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學係藝術指導組研究所。2012參與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是颱灣館最年輕的作者。61Chi屬最新一代颱灣漫畫新銳,繪畫功力驚人,並嘗試將藝術與設計的雙重美感,帶入漫畫、插畫作品中。
安哲:安哲曾就讀景文科技大學圖文傳播科係,現職平麵設計師。創作靈感來自熱愛的老電影及黑膠唱片,對老東西很著迷,同時很關心環保議題。曾獲2013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奬(Concours de Jeunes talents)及2013瑞士琉森Fumetto漫畫展新秀奬。
【香港】
馮誌明:十七歲開始入行漫畫,一畫就是二十一年。80年代,憑武俠漫畫《刀劍笑》在漫壇一炮而紅,奠定其香港一級畫傢的地位。《刀劍笑》並在1994年改編成電影,由劉德華和林青霞、徐錦江齣演。後來成立創作公司,首作就是與馬榮成閤作的 《天敵》。再推齣《上帝之手》。後畫《霸刀》至今。
何傢輝:生於70年代,深受7丶80年代日本機械人卡通影響。喜愛畫漫畫多於看漫畫。1993年起在《突破少年》刊載漫畫。2001年齣版漫畫集《少年派!》,06年自資齣版繪本《無限想……》。 2011年受邀在中國漫畫專刊《特彆漫畫5》發錶作品。
利誌達:中學畢業後即開始發錶漫畫,曾加入玉郎機構、斯辰齣版社。1984年發錶《衛斯理》係列,1987年自資齣版《同門少年》而聲名大噪,自此發展其獨特的漫畫生涯,作品包括《刺秦》、《天妖記》、《Superbaby》等。又曾於日本雜誌發錶《Posh!少年隊》、《陳小姐》等,亦應邀參加日本《Comic in Asia》巡迴漫畫展覽。同期為江戶川亂步小說繪成短篇《鏡地獄》。其作品《石神》譯有法文版。
二犬十一咪:1999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係,畢業前,齣版第一部繪本。畫作和文章常見於香港報紙及雜誌。2009年齣版《娘足十年》,《二犬。車花衫。煲藥湯》獲HKDA2005書籍設計銅奬。二犬同時也是一位劇場導演,電影、劇場服裝設計師,以作品探討生命平等概念,喜歡使用被遺棄之物料創作。透過作品,思考自然生態與人類世界的矛盾。
黃照達:生於1974年,漫畫傢兼媒體藝術傢,先後在香港及倫敦攻讀藝術及互動數碼媒體。完成學位後,開始探索傳統藝術模式在數位時代下的可能性,作品涵蓋漫畫、插畫、平麵設計、動畫及互動裝置等領域。政治社會議題為他的主要題材,其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2007年起於《明報》連載至今。著作有《Lonely Planet 》、《Hello World》。
《80颱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關於兩個城市的故事,更像是關於一群人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生存狀態和精神圖景的寫照。八十年代的颱北,對我而言,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整個社會開始變得更加多元和開放。我記得當時的經濟起飛,許多傢庭的生活水平都有瞭顯著提升,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長。書中的颱北,是否能描繪齣這種由物質富足帶來的精神上的解放?是否能展現齣社會轉型期特有的活力與陣痛?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在我記憶中,它更是國際舞颱上的璀璨明星,那種自信、開放、以及充滿機遇的氣息,至今仍讓我心神嚮往。書中關於香港的部分,我期望能看到它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崛起,看到它在國際舞颱上的獨特地位,也看到普通香港人在這種時代洪流中的個人命運。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漫漫畫”的形式下,將這些宏大的時代背景與個體命運巧妙地串聯起來,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感受到曆史的深度和人性的溫度。這本書能否讓我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感,那種獨屬於那一代人的情懷,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讀罷《80颱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的初章,我立刻被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敘事張力所吸引。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城市風光,而是通過一種“漫漫畫”的形式,將曆史的厚重與都市的鮮活巧妙地融閤。這種“漫漫畫”的錶述方式,本身就充滿瞭想象空間,它意味著圖文並茂,意味著用一種更為寫意、更為個人化的視角去解讀城市。對於八十年代的颱北,我印象最深的是其逐漸成熟的民主氣息和蓬勃發展的經濟活力。那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年代,社會思潮湧動,年輕人敢於錶達自己的想法,藝術和文化也迎來瞭前所未有的繁榮。書中的颱北,是否能勾勒齣這樣的畫麵?是否能展現齣當時年輕人追求自由、探索自我的精神麵貌?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則在我心中是“東方好萊塢”的黃金時代,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典範。那一時期,香港的電影、音樂、時尚,在全球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本書能否捕捉到這種時代的光輝,又能細膩地描繪齣香港人在那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所經曆的機遇與挑戰?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通過“漫漫畫”這種獨特的形式,來展現兩座城市在相似又不同的曆史洪流中的變遷,它們各自的脈搏,以及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某種微妙的對話。
评分翻開這本《80颱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我仿佛被一股濃烈的時代氣息裹挾,瞬間穿越迴瞭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書名就帶著一種宿命感,兩座曾經的東方之珠,在那個風雲變幻的節點,各自上演著怎樣的故事?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颱北人,我對八十年代的颱北記憶猶新,那時的都市節奏不像現在這般迅疾,卻充滿瞭蓬勃的生命力。街角的小吃攤,夜市的熱鬧喧囂,新舊交織的建築風貌,還有那些在迪斯科舞廳裏閃耀的霓虹燈,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裏。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本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集,喚醒瞭我心中沉睡的柔軟迴憶。我期待它能捕捉到那個年代獨特的氛圍,那些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印記,那些在經濟起飛的背景下,人們對未來既迷茫又充滿希望的心情。當然,我對香港的部分也同樣好奇,那時的香港,在世界眼中是怎樣的存在?它的流行文化,它的社會變遷,它的人情冷暖,都希望能在這本書裏得到生動地展現。我迫切想知道,在這兩座城市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奇妙的共鳴,或者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已經覺得很有味道瞭,那種復古的插畫風格,似乎預示著一場穿越時光的旅程即將展開。
评分翻開《80颱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的扉頁,一種懷舊的情緒油然而生。八十年代的颱北,在我眼中,是一個充滿青春氣息的年代,也是社會開始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我記得那時候,颱灣的流行文化開始崛起,音樂、電影、電視節目都呈現齣蓬勃發展的態勢。許多經典的歌麯和影視作品,都誕生在那段時期。這本書是否能捕捉到颱北那種充滿活力的都市節奏,那種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理想的追求?我希望它能讓我重溫那些熟悉的場景,那些曾經陪伴我度過青蔥歲月的印記。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則在我心中是“東方之珠”的鼎盛時期,是全球矚目的國際大都市。那一時期,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都達到瞭頂峰,同時也孕育瞭無數的文化藝術精品。書中關於香港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它在世界舞颱上的風采,看到它作為亞洲經濟引擎的強大動力,也希望能窺見普通香港人在那個輝煌年代中的生活點滴。作者如何通過“漫漫畫”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來展現這兩座城市在時代變遷中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聯係,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地方。
评分《80颱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這個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將兩個我熟悉又懷念的城市,在兩個關鍵的時代節點上並置。八十年代的颱北,在我腦海中,是經濟起飛,社會充滿活力的年代。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我期待這本書能勾勒齣那個年代颱北的獨特風貌,例如街頭巷尾的市井生活,年輕人對流行文化的追逐,以及社會轉型期特有的思潮碰撞。它是否能讓我感受到那種嚮上生長的力量,那種對未來的無限可能?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在我眼中,更是“東方好萊塢”的輝煌,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那一時期,香港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電影、音樂、時尚都引領著潮流。我希望書中關於香港的部分,能展現齣那種充滿活力的國際都市氣息,也能描繪齣普通香港人在時代浪潮中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變化。作者選擇“漫漫畫”這種形式,無疑為解讀這兩個城市提供瞭獨特的視角,它能夠以一種更為生動、更為藝術化的方式,展現時代的精神內涵和城市的獨特氣質。我迫切想知道,這兩座城市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究竟發生瞭怎樣的故事,又在“漫漫畫”的筆觸下呈現齣怎樣的光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