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

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微软
  • 系统技术
  • 顾问
  • IT技术
  • Windows Server
  • 云计算
  • Azure
  • 网络
  • 安全
  • 排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的重点在于提升IT人员成为顾问级的系统专家,首先将让您一次学习到Microsoft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12与Active Directory技术,进一步则要带领您来完成个别击破,这含括了Microsoft企业IT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几项解决方案,并且将这一些解决方案完成整体性的紧密整合,分别有Hyper-v虚拟化平台、Exchange Server 2013、Lync Server 2013、SharePoint Server 2013、System Center 2012、SQL Server 2012。 
 
  只要完成本书的学习,相信您一定可以更清楚Microsoft系统整合技术上的整体应用,并且能够在面对未来各项系统版本的不断更新,皆能够轻松应对掌握到正确的研究与学习方向,成为在Microsoft技术领域中,不折不扣的系统整合顾问。 
 
  本书精采内容包括: 
 
  .Windows Server 2012强化IT基础建设 
  .Hyper-v云端虚拟化平台全面部署 
  .Exchange Server 2013讯息平台实战 
  .Lync Server 2013多点视讯会议系统 
  .SharePoint Server 2013知识入口网站 
  .Office Web Apps Server 2013 整合应用 
  .System Center 2012 企业云端管理 
深入解析企业级网络架构与数据治理实践 本书聚焦于现代企业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核心挑战——如何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网络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与合规性治理。我们摒弃对单一操作系统工具集的简单罗列,转而探讨跨平台、多技术栈的集成策略与前沿实践。 第一部分: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对网络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基础的连通性,而是追求零信任安全模型下的弹性、敏捷与智能化。本卷内容将深入剖析构建未来企业网络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论。 第一章: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的战略选型与实施路径 本章详细阐述了SD-WAN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分支机构互联的模式。我们将对比主流供应商的架构差异,重点分析基于策略的路径选择、动态隧道建立机制以及如何利用云服务集成实现混合广域网的优化。内容不涉及任何微软特定的客户端操作系统配置,而是聚焦于核心网络设备的互操作性标准(如IPSec/SSL VPN协议栈的底层实现)以及虚拟化网络功能(VNF)的部署流程。内容涵盖: SD-WAN控制器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的原理:解析控制协议(如BGP的扩展应用)在流量工程中的作用。 应用感知型QoS策略的定义与下发:如何基于应用指纹识别(而非简单端口号)进行流量整形,确保关键业务数据的优先级。 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在分支机构接入中的集成:探讨如何将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嵌入到SD-WAN fabric中,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完全脱离传统边界安全模型。 第二章:容器化网络与服务网格的崛起 随着微服务架构成为主流,网络边界从物理/虚拟机层面迁移到了容器层面。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管理和观测高密度、快速变动的容器化网络环境。 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插件的深入剖析:重点分析Flannel、Calico、Cilium等主流CNI的工作原理,特别是eBPF技术在Calium中如何实现内核级的网络策略执行和数据包加速。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的架构选择:对比Istio、Linkerd等工具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组件,重点阐述Sidecar代理的流量拦截、重试、熔断机制,以及其如何提供跨服务通信的可观察性和安全性(mTLS)。内容将严格围绕Kubernetes网络模型展开,不涉及任何Windows Server核心网络服务。 网络策略与资源隔离:探讨如何在多租户的Kubernetes集群中,利用网络策略隔离不同应用或团队的网络访问权限,确保租户间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企业级数据治理与合规性框架构建 数据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产,其有效管理、保护和合规性是信息技术部门的重中之重。本部分侧重于跨平台的数据治理策略,而非特定数据库或操作系统的管理工具。 第三章:数据生命周期管理(DLM)的自动化实践 本章关注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框架,管理数据从生成、存储、使用到最终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以满足性能和合规的双重需求。 数据分类与分级标准的制定:基于ISO 27001和GDPR等国际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敏感度标签体系,并探讨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辅助自动化识别非结构化数据中的敏感信息(PII/PHI)。 信息生命周期策略的引擎设计:探讨如何设计一个独立于存储介质的策略引擎,实现数据在不同存储层级(热存储、温存储、冷存储、归档)间的自动迁移,同时保证访问权限的一致性。 数据保留与销毁的审计追踪:重点分析如何设计不可篡改的日志系统,记录每次数据访问、修改和销毁事件的时间戳、操作者和理由,以满足监管机构的追溯要求。 第四章:数据隐私保护与匿名化技术 在数据共享和分析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如何在不泄露原始信息的前提下利用数据成为关键挑战。本章详细介绍业界领先的隐私增强技术。 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 HE)的原理与应用局限:解析全加密计算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数据分析工作负载中当前面临的性能瓶颈和适用场景。 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 DP)的机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在查询结果中注入受控的噪声来保护个体数据点,并评估不同噪声模型(如拉普拉斯机制、指数机制)对分析结果精度的影响。 数据脱敏与假名化技术栈:对比基于规则的替换、令牌化(Tokenization)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上下文敏感型数据泛化技术,强调在不同业务流程中选择最合适的脱敏强度。本章内容完全基于密码学和数据科学理论,不涉及特定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或管理工具。 第三部分:DevOps流程中的基础设施即代码(IaC)与自动化运维 现代IT运维的核心在于消除手动干预,实现环境构建和变更管理的完全自动化。本部分聚焦于跨平台的基础设施管理工具和理念。 第五章:通用IaC工具的深度应用与状态管理 本章将基础设施的定义视为一种软件工程实践,重点关注Terraform和Ansible在异构环境中的协同作用。 Terraform状态管理的最佳实践:分析远程状态后端(如S3、Azure Blob Storage)的安全配置与锁机制,避免并发操作导致状态漂移。重点讲解Provider插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编写自定义Provider以管理专有硬件或遗留系统。 Ansible的幂等性保证与角色(Role)设计:深入探讨Playbook如何确保多次执行结果一致,重点讲解如何设计可复用、高内聚的Ansible角色,以及如何利用Vault进行敏感数据的安全管理。 CI/CD流水线中的IaC集成:设计一个通用的流水线模板,展示如何在代码提交后自动触发基础设施的创建、测试、部署和销毁流程,确保环境与应用代码版本同步。 第六章: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的构建与告警工程 成功的自动化运维依赖于对系统状态的全面洞察。本章阐述如何整合日志(Logs)、指标(Metrics)和追踪(Traces)三类数据源,构建统一的可观测性平台。 OpenTelemetry协议栈的标准化实践:详细介绍如何利用OpenTelemetry SDK在不同语言的应用中植入追踪信息,并将其数据导出到统一的后端。 指标驱动的告警策略设计:超越简单的阈值告警,重点分析如何利用基于历史趋势分析的异常检测模型(Anomaly Detection)来预测潜在故障,并设计多维度的告警降噪策略。 分布式追踪(Distributed Tracing)的深入分析:解析Span、Trace的结构,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快速定位微服务调用链中的延迟瓶颈,而无需依赖特定操作系统的性能计数器。 本书致力于为高级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宏观且深入的技术视野,指导企业构建适应未来挑战的、面向服务的、数据驱动的IT基础设施。内容侧重于架构设计、标准协议和跨平台工具的最佳实践,而非对任何特定供应商工具集的配置教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顾武雄 
 
  .毕业于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硕士班 
  .Microsoft Technet、TechEd、Tech Day 资深顾问讲师 
  .Microsoft SharePoint Summit 资深顾问讲师 
  .Microsoft Webcast、How to Video 资深顾问讲师 
  .Microsoft ISA Server MVP 
  .Microsoft SharePoint MVP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MVP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MVP 
  .Microsoft MCP、MCTS、MCITP 
  .RUN!PC杂志专栏作家、IT开封府专栏作者 
  .NetAdmin网管人杂志专栏作家 
  .PC Office杂志专栏作家 
  .香港PC3 Corporate杂志专栏作家 
  .网路资讯、资安人、iThome杂志专栏作家 
  .Windows IT Pro国际中文版杂志专栏作家 

图书目录

PART I 强化IT 云端基础建设与管理
CHAPTER 1 Windows Server 2012快速上手
CHAPTER 2 网路位址管理新利器–IPAM实战
CHAPTER 3 建置CA 凭证与PowerShell网站服务
CHAPTER 4 Server Core 与PowerShell活用管理
CHAPTER 5 建置自动容错备援之DHCP 伺服器
CHAPTER 6 iSCSI 共用储存与备援建置指引
CHAPTER 7 动态存取控制简化档案权限控管
CHAPTER 8 善用Windows Server Essentials管理功能

PART II Hyper-V 云端虚拟化平台高手过招
CHAPTER 9 云端虚拟机器基础管理指引
CHAPTER 10 虚拟机器复写备援与即时移转实战
CHAPTER 11 虚拟机器快速移转自动化备援实战
CHAPTER 12 善用Windows Server Backup管理虚拟机器备份
CHAPTER 13 Hyper-v 3.0 R2关键增强功能快速学习

PART III 企业私有云端平台之整合管理
CHAPTER 14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2012虚拟化平台管理实战
CHAPTER 15 企业私有云自助式虚拟机器管理
CHAPTER 16 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 2012集中监控云端异质系统
CHAPTER 17 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2012建置云端资产管理系统
CHAPTER 18 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2012云端资安端点控管实战
CHAPTER 19 System Center Data Protection Manager 2012保护云端运作平台

PART IV 企业云端协同作业整合应用
CHAPTER 20 Exchange Server 2013易学易用关键指引
CHAPTER 21 Exchange Server 2013安全管理实战
CHAPTER 22 Lync Server 2013 实战建置与管理
CHAPTER 23 Lync 2013 企业行动会议活用实战指引
CHAPTER 24 SharePoint Server 2013网站快速建置实战
CHAPTER 25 SharePoint Server 2013进阶管理实战
CHAPTER 26 SharePoint Server 2013网站信箱整合应用实战
CHAPTER 27 SharePoint Server 2013建立企业文件与讯息稽核中心
CHAPTER 28 SharePoint Server 2013多国语言网站管理
CHAPTER 29 企业文件加密保护实战整合应用
CHAPTER 30 Office Web Apps Server 2013部署与活用实战
CHAPTER 31 SharePoint Server 2013用户端常用功能指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手中捧着这本《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专业技能深度打磨的渴望。我所在的行业,对微软技术栈的依赖程度极高,从基础的桌面操作系统到复杂的服务器环境,再到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然而,长久以来,我总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些碎片化,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支撑。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击中了这一点,它暗示着一种全面、深入的学习过程,旨在培养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我猜测,书中很可能会从微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组件讲起,例如 Windows Server 的核心服务,如 Active Directory 的详细讲解。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 AD 的设计原则、部署策略、安全配置以及日常管理技巧。此外,关于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Web 服务器(IIS)的配置和优化,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实践,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如何配置防火墙和安全组策略。 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会停留在基础配置层面,更会引导读者去理解各个技术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例如,如何将 SQL Server 与 Windows Server 紧密集成,如何为应用程序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库支持。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微软云服务 Azure 的介绍,虽然我并非专业从事云架构,但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在企业级应用中的作用,对于提升整体技术视野非常有益。 从“养成”这个词语来看,我猜想书中可能还包含了一些进阶的主题,比如性能监控与调优,如何通过各种工具识别性能瓶颈,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涵盖一些关于服务器虚拟化(Hyper-V)的知识,因为虚拟化在现代数据中心中已经成为主流。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技能重塑”,它将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扎实的微软技术知识体系。

评分

当我看到《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摆在了我面前。我一直在IT服务领域工作,深知微软技术在企业IT架构中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我发现自己对于一些更深层次的系统设计、优化和安全策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尤其是如何在复杂的企业环境中,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咨询。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承诺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罗列,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我猜想,这本书的结构可能会围绕着微软技术栈的不同层面展开,从基础的操作系统部署与管理,到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故障排除。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如何规划和实施一个具有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服务器架构的内容。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域结构,如何部署和管理 Exchange Server 以满足企业邮件通信需求,以及如何利用 SQL Server 来支持关键业务应用。 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如何做”的层面,更会强调“为什么这么做”。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各种技术决策背后的原理和权衡,帮助读者理解不同配置方案的优劣。同时,对于“顾问”这个角色而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涵盖各种常见的系统故障和性能问题,并提供系统性的排查思路和解决方案。 从“养成”二字,我推测本书可能还会涉及一些非纯技术性的内容,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系统审计和安全加固,如何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以及如何与客户进行技术沟通,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毕竟,一个优秀的系统技术顾问,既要有深厚的技术功底,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咨询能力。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帮助我从一个技术执行者向一个技术决策者转变的重要催化剂。

评分

《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这本书,从我拿到它的时候,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一直在 IT 运维领域摸索,但总觉得缺少那么一个清晰的指引,尤其是在微软庞大的技术体系面前。这本书的名字“养成手册”,让我感觉它不是那种速成的“秘籍”,而是像在塑造一个完整的技术人才。 我脑子里构想,它大概会从微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产品开始讲起,比如 Windows Server 的安装、配置和管理,如何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器环境。然后,可能会逐步深入到网络服务,比如 DNS、DHCP 的配置原理和实践。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权限管理这块儿给些深入的指导,无论是文件服务器的 NTFS 权限,还是域环境下的组策略,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非常核心也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有很多实际操作的截图和步骤分解,这样我学习起来会更直观。也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常见问题的排查思路和解决方案,毕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才是最考验人的。比如,当服务器响应缓慢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分析?网络访问异常,又该如何一步步定位原因?这些实用的技巧,正是“养成”所必需的。 另外,“顾问”这个词也让我联想到,这本书会不会也讲一些关于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理解客户需求、如何提供技术建议方面的知识?毕竟,一个好的技术顾问,不仅仅是会操作,更要能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它可能还会涉及一些项目规划、系统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时,一股职业发展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一直以来都对微软的技术生态系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企业级解决方案和云计算领域。然而,随着技术迭代的加速,保持技术的前沿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业务价值,成为了一项挑战。这本书的名字就直击我的痛点,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产品功能,而是强调“养成”这一过程,暗示着一种系统性的、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 我设想,这本书的开篇可能会从微软操作系统和服务器产品线的演进历程讲起,帮助读者建立宏观的历史视角。随后,则会深入探讨核心技术的原理,例如Active Directory的架构设计、Exchange Server的管理维护、SQL Server的性能优化,以及Azure云服务的部署与集成。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故障排除和性能调优的详尽指导,因为这往往是衡量一个技术顾问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 从排版上看,它似乎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技术概念非常有帮助。我希望它能包含大量的流程图、架构图和代码示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另外,考虑到“养成”的定位,书中或许还会穿插一些行业最佳实践、项目实施经验以及客户案例分析。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技术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读者思考如何成为一名“顾问”,而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员”。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涉及到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管理、甚至客户沟通技巧等非纯技术方面的内容。一个优秀的系统技术顾问,不仅需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评分

这本《微软系统技术顾问养成手册》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微软的系统运维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门槛很高,不知道从何下手。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零散,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而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仅仅是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前言,就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价值。 首先,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技术细节,而是从“养成”这个概念入手,这立刻就吸引了我。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顾问”。这种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视角,在技术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基础概念的理解,到实际操作的掌握,再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个过程似乎都被巧妙地规划好了。 其次,从书的装帧和排版来看,它就显得非常专业和用心。厚实的书页,清晰的字体,合理的版式设计,都让人在阅读时能够保持专注和舒适。我尤其期待书中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就如同空中楼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真实的场景模拟,让我能够“实战演练”,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最后,我猜想,这本书可能还会涉及一些软技能的培养,比如沟通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毕竟,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顾问,光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与客户、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种全面的考量,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又提升了不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职业发展的指南,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