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

秦淮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秦淮河
  • 南京
  • 历史
  • 文化
  • 风土人情
  • 河流
  • 游记
  • 散文
  • 文学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明王朝亡国前的秦淮河畔,多少文人与名妓,上演着一出出繁华幻梦……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穷途末路的时代,也是一个尔虞我诈、及时行乐的时代;
  那是一个腥风血雨,令人扼腕的时代,更是一个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时代。

  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阮大鋮等展开激烈政争,复社的才子文士则与江南名妓谱出一段段苍茫恋曲: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宛、柳如是与钱谦益……。

  一部考据严谨的历史小说,时局倾危,唯见情爱坚贞。

本书特色

  本书将明朝末年的真实历史以生动的故事笔法,重新写成一部情爱忠义与时代苍茫感併具的小说。

  主角包括东林党人、江南复社的才子文士,是戏曲常搬演的「桃花扇」故事,情节起伏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星辰之歌:宇宙的低语与文明的曙光》 简介 《星辰之歌:宇宙的低语与文明的曙光》是一部恢宏的史诗级科幻巨著,它将读者带离我们熟悉的蓝色星球,投射到无垠的宇宙深处,探索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起源、演化,以及智慧文明在不同星系间的碰撞与融合。全书结构宏大,叙事细腻,以天文学的严谨性为骨架,以哲学思辨的深度为血肉,描绘了一幅跨越数十亿年的宇宙画卷。 第一部:起源的寂静 故事的开端,聚焦于“太初之光”事件之后,宇宙在漫长的黑暗时期。本书首先详尽地描绘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波动如何孕育出第一批恒星——那些体型庞大、寿命短暂的“第一代星辰”。作者以极具画面感的笔触,刻画了这些巨星内部元素合成的剧烈过程,以及它们在生命终结时爆发出的超新星,将构成生命的重元素播撒到冰冷的虚空中。 在引力与暗物质的共同作用下,星系的雏形逐渐形成。叙事视角随后转向一个代号为“伊甸园-7”的早期行星系统。这个系统围绕着一颗稳定的黄矮星运行,其第三颗行星——“阿卡迪亚”,拥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书中的前三分之一篇幅,细致入微地模拟了阿卡迪亚生命起源的复杂化学反应。这不是简单的“原始汤”理论,而是深入到RNA世界与早期细胞膜构建的分子层面,探讨了生命是如何在随机性与必然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然而,生命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阿卡迪亚经历了数次毁灭性的“撞击冬天”和“氧气灾变”。作者以一种近乎地质学的视角,描绘了微生物群落如何艰难地适应环境的剧变,并最终实现了光合作用的飞跃。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展示生命的“韧性”——它并非脆弱的偶然,而是宇宙基本规律下的一种强劲趋势。 第二部:智慧的萌芽与第一次接触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卡迪亚上的生命进化出了复杂的多细胞结构,并在海洋中孕育出最初的智慧种族——“瑟莱恩人”。瑟莱恩人是硅基与碳基的混合生命体,他们不依赖视觉,而是通过感知电磁波的细微变化进行交流和思考。 本书用大量篇幅探讨了瑟莱恩人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他们的哲学核心是“共振统一”,反对个体间的冲突,强调信息的流畅传递。他们的科学发展路线也极为独特,侧重于对引力场和量子纠缠的研究,而非我们熟悉的电磁学和机械学。 转折点发生在瑟莱恩人首次突破行星引力限制,建造出第一艘星际信标。他们通过预设的周期性信号,向宇宙广播自己的存在。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M33星系边缘,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克索人”——接收到了这些信号。克索人是高度进化的碳基生物,他们的社会已经完成了“信息社会”的彻底转型,个体意识可以随时上传至一个巨大的计算网络“万象之核”。他们的文明已经解决了能源危机和内耗问题,唯一的追求是知识的无限扩张。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对“第一次接触”的描写。这不是一场战争或贸易,而是一次基于认知鸿沟的、近乎形而上学的交流。瑟莱恩人的“共振”思维与克索人的“网络”意识,在信息维度上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与融合。书中通过双方翻译官——一位是瑟莱恩的“感知大使”,一位是克索的“数据投影体”——的视角,展现了沟通的艰难与奇妙。 第三部:文明的迁徙与时间之外的悖论 第一次接触虽然没有爆发冲突,却引发了两个文明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瑟莱恩人意识到,固守母星的形态终将受限于行星的物理边界;而克索人则发现,在追求绝对的知识统一中,他们正在失去生命个体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和“创造冲动”。 在双方的知识交流下,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时序畸变点”的现象,它们是早期宇宙遗留下的信息残留,能够短暂地观测到宇宙演化的不同时间线。 为了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瑟莱恩人和克索人联合建造了“方舟舰队”,目标是抵达已知的、最古老的一个时序畸变点——“寰宇之眼”。 这段旅程充满了对物理学极限的挑战。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利用量子泡沫进行超光速跃迁,以及在航行中遭遇的各种宇宙奇观:被黑洞引力撕扯的星云、由暗能量驱动的“漂流星体”,以及那些已经衰亡、只留下巨大工程遗迹的“失落文明”。 最终,方舟舰队抵达了寰宇之眼。在那里,他们没有找到预期的答案,而是目睹了一段令人心悸的“回放”:那是宇宙诞生初期,尚未形成物质,纯粹的能量与信息流动的景象。他们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抵达某个终点,而在于这个不断学习、适应和创造的“过程”本身。 尾声:回响与新生 在目睹了宇宙的“源代码”后,两个文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克索人决定解构万象之核,释放个体意识,回归到一种更具随机性的存在状态,去探索宇宙中的“未知变数”;而瑟莱恩人则选择了一种“播种”的方式,将自己文明的知识精粹编码进特殊的休眠晶体中,散布到宇宙中无数尚未诞生生命的行星上,作为“文明的种子”,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唤醒新的智慧。 《星辰之歌》以一种既宏大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探讨了永恒的主题:生命的意义、智慧的局限、以及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它是一部献给所有仰望星空者、对时间与存在保持好奇心的读者的史诗。全书在宇宙的低语声中缓缓收束,留给读者的是对自身文明未来的深沉思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魏得胜


  着有《慈禧与她的帝国》、《大宋帝国亡国录》、《历史的点与线》、《另类人生》、《风中的文化帝国》、《历史深处话名着》等。着作《历史的点与线》荣登2005年中国散文类图书畅销榜。曾获《杂文选刊》读者评为「我最喜欢的五位杂文作家」之一。中国畅销杂志《读者》的首批签约作家。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风流的秦淮河,伴随着朝代的更迭,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岁月,风雨无阻。但刻下所述,只是秦淮河的一个时空切片,即明朝末年。对于一个政权,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穷途末路的时代;对于朝中政要,那是一个尔虞我诈、及时行乐的时代;对于黎民百姓,那是一个背井离乡、饿殍遍野的时代;对于正人君子,那是一个血腥风雨、令人扼腕的时代;对于秦淮河本身,那却是一个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时代。

  秦淮河的所在,位于江南重镇南京。提及这个地名,人们总以六朝故都美之。你道是哪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朱元璋缔造明朝,定都于此,并延续六朝城池,或拾掇修补,或扩展繁衍,历时二十年,建成明城墙,绵延六十里有余。这道墙有十八道门通向外界,其中在城墙的东南角,有道通济门,那秦淮河即由此分两支,一支由城墙外向西流,称为外秦淮河;另一支流经城内西去,称为内秦淮河。两条支流蜿蜒西去,出定淮门不远,即汇为一支,然后注入长江,同流东逝。

  这里不提秦淮河的渊源,也不提它的地理概貌、长短大小,仅把内秦淮河切下一段,予以剖白。这内秦淮河,在南京城中,向有「十里秦淮」之称。十里之内,浆声灯影,花船戏波;勾栏瓦舍,鳞次栉比;木楼花妓,水榭小桥;金粉楼台,画舫凌波;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歌妓漫舞,昼夜不绝。可见这十里秦淮,称得上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段。歌曰: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且慢,这繁华之中还有繁华。十里秦淮,当以北岸的夫子庙为中心,这夫子庙两侧分别是贡院和桃叶渡;对岸是媚香楼和乌衣巷。说起来,一个个风花雪月热闹处,认真数点,可谓数不胜数。尤是夫子庙以近的那些河房,丝幛珠帘,红栏绿窗,垂柳掩映。所谓「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即是河房的写照。

  你道这河房为何人所设?你不见林立的茶肆酒楼和店铺吗?商人住在这里,近水楼台;你不见贡院的所在吗?书生住在这里,近水楼台;你不见夫子庙对面的佳人堆吗?才子住在这里,近水楼台。与其与人人为便,人人方集居于此。这十里秦淮,焉有不热闹之理。

  ……

  但说河房里的那几位年轻人,依序年龄大小,分别是如皋冒辟疆、贵池吴次尾、宜兴陈贞慧、归德侯方域。归德,即后称商丘的所在。侯方域最小,春秋二十。另几位,也不过二十出头年纪。这几位公子哥,籍贯虽有不同,目标却一,即参加南京乡试,博取功名。你道今昔何年?恰是大明崇祯十一年,西历一六三八年是也。

  冒辟疆等,不是官宦子弟,就是商贾之襟,乡试既为前程,多半亦借此游山玩水,广结同好。前回乡试,他们既已借机在这秦淮河畔结拜成交。当时也是四人,冒辟疆、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这四位公子,皆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后。那年乡试,四公子落第两双,今又重来。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之,贪恋秦淮风物亦有之。

  上回乡试,四公子中,侯方域首到南京;今却姗姗来迟。因事先有约,今次乡试,公子们依旧于秋燥楼安脚。因略迟几步,秋燥楼临河的房子,早已客满。侯方域无奈,只得委屈于临街的房间。然则房价,每月竟废银八两。侯方域急道:「临街的客房甚为喧嚣,怎还恁贵?」房东「嗨」了声道:「先生又不是头一回来南京,上回还要六两一个月哩。乡试之年,河房向来都会涨价。更况今年西北大旱,地里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再让流贼一闹,越发民不聊生了。八两银子,已是温和的价儿了。」房东跨出门房,站在廊檐下,用手往南一指:「临河的房子,月租九两,都没有空房了。」接着又指了指头顶上方:「就是临街的,也只有靠楼梯的那间客房空着了。再晚个把时辰,怕这也没有了。」说完,遂对侯方域一拱手:「先生将就着,委屈委屈。」见房东一脸的谦和,侯方域再不多说,就便付出两月租金。然后,在租约上签字画押,算是把脚安住。

  冒辟疆等先入为主,就近一家酒楼,为侯方域接风洗尘。说起酒楼茶肆,这南京城大街小巷,酒楼大大小小不下七八百座,茶社更是千个有余。尤是这夫子庙一带,即便你走至冷僻处,那里定也酒楼茶肆,招客八方。那铺面前,门脸下,悬灯挂笼,或上书一个「酒」字,或上书一个「茶」字。走进酒楼茶肆,大堂里必鲜花插瓶,清香弥漫。这是所谓冷僻处,倘是那十里秦淮,河之两岸,大街旺铺,更是说不尽的繁华。单单是酒楼茶肆门脸上挂着的大红灯笼、明角灯,就不计其数。大红灯笼,人皆稔熟,自不必多说。可借此一说者,是那明角灯。此灯之灯罩,因用羊角胶制成,故而又称羊角灯。明角灯虽不甚透亮,然于挡风遮雨,优于纸煳的大红灯笼。优劣共存,物之本也。

  就南京这各色灯盏,好事者数之,仅夫子庙一带,什么两岸路边,什么茶酒店铺,少说也有数千之多。这些灯盏,在十里秦淮,照耀如昼,彻夜不息。因此,无论是夜游秦淮河者,抑或走亲访友者,吃夜宵者,不带灯笼,亦可夜行如常。

  在酒楼里,待酒肴成席,杯中有物,冒辟疆提杯起身道:「各位共饮此杯,为侯兄接风洗尘。」闻言,陈贞慧、吴次尾并肩而起,皆把酒杯擎于手中,施礼恭杯:「侯兄请了。」侯方域受宠若惊,噌的站起:「各位仁兄如此宽厚,方域无以为报,那就先干为敬吧。」一仰脖,把酒喝了。冒辟疆等道了句「痛快」,也一一把酒干了。

  喝过接风酒,侯方域提杯回敬,语带伤感道:「那年也是在这酒楼之上,我等为方以智兄接风洗尘,今年早过了约定时日,独不见方兄身影,莫非有什么羁绊不成?」一席话,令人黯然神伤。冒辟疆把酒杯搁回桌上,遂道:「说的也是,如今四公子,却少了一位,世事竟是这般作弄人。」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次尾想:「哦,合着今天这酒场,就多着我吴次尾。」心虽不快,也不便与人在字眼上纠缠,拉着脸,微微把头垂下。

  恰此时,那陈贞慧也把酒杯搁下,一捋短须,附和道:「我出门前一个月,给方兄写过一封信,至今不见回音。」说到这儿,陈贞慧方觉吴次尾脸色乏欢,安慰道:「方兄不至,虽有遗憾,然则当下,依旧是四公子呀。」说完,拍了拍吴次尾的肩。陈贞慧一言,令冒辟疆和侯方域自觉失礼,于是端着酒杯,起身走到吴次尾面前敬酒,说结识他这样的新朋友,如何如何的快慰。吴次尾也接二连三的回敬,大家渐渐微醉,气氛十分的融洽起来。

  席间有两个书僮,一个是冒辟疆的,唤作小六,生得肥腻难耐;一个是侯方域的,唤作商哥,长得骨瘦如柴。席外有条又笨又重的长凳,小六、商哥各坐一端。小六抱一大碗公饭菜,闷头不语,惟狼吞虎嚥而后快。那商哥初来南京,眼窝又浅,拈来之景,便把眼里装得满满的。商哥贪景恋色,又十分性急,随便吃了些东西,便趴到窗前,眼光不住的飘移,一会儿盯在秦淮河上,一会儿盯在对岸的钞库街上,总是一惊一乍的:「少爷,这南京可比咱归德老家大多了!少爷,这南京可比咱归德老家好玩多了。」几位公子听了商哥的话,怕扫侯方域的面儿,人人一幅充耳不闻的样子。倒是侯方域,耳根热得厉害,自言自语道:「乡下小子,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见笑见笑。」说罢,也就过了。

  商哥并不知人烦他笑他,自顾贪眼秦淮秀色。侯方域等散席,走到楼下,却独不见商哥。侯方域正待仰头喊叫,楼道里便发出一阵咚咚的响声。商哥飞奔下楼,喊道:「等等我。」脚跟未稳,便与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儿撞了个满怀。那女孩儿满面羞红,低头跑了。喘息未定的商哥,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弄得晕头转向。但很快,他明白了什么似的,竟冲女孩儿的背影喊道:「我的艳遇!」四公子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愣怔片刻,侯方域红着脸,埋头而去。商哥不明就里,与小六结伴回到河房。

  到得次日,四公子约定,互不干扰,各自温习功课,以备乡试。公子们煞是认真,一天到晚,大约总在河房里哼哼唧唧,背诵八股文。路人听了,称许的有,笑的有,摇头的亦有。与四公子为邻的一个女孩,听了那蚊子般的哼唧声,笑着便把临河而开的窗子关上了。这女孩芳龄二十,叫做柳如是。但见她:鹅蛋脸,白净面,黑发如绸缎;高挑个,肌肤嫩,春山惹人醉;性高雅,不轻慢,顾盼有神情;鼻翼张,朱唇启,桀骜不乖张。

  柳如是原籍南京,因家境不堪,十二岁那年,便被父母卖到吴江县,给一大户做婢女。这大户一家之主,原是一位内阁大学士,离职居家,把柳如是收为姬妾。因柳如是乖巧伶俐,颇受家主宠爱。柳如是不爱裹脚,家主便令其自便,是以遭至众姬妾嫉恨和谗害,险些命丧黄泉。柳如是十四岁时,家主将其卖至盛泽妓院,在徐拂名下做养女。

  徐拂怜爱柳如是,不强逼裹脚,且用心调教,只几年工夫,那柳如是便脱胎换骨,成为一代大脚才女。她精通文史音律,且长袖善舞;她书画嫺熟,且简约清丽。即便她的书法,亦有「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之妙。名噪江南后,十九岁的柳如是自我赎身,一身儒生打扮,游历于太仓、吴江、松江、杭州、南京之间,遍游胜地,拜访名士,以期找到终身依託。她属意的风云人物张天如与陈子龙,不是性严峻,就是不易近;兜了一圈,杭州富商汪然明最为相得,然则以身相託,又不能一厢情愿。是以离开杭州,游至南京。

  闲话少叙。且说柳如是的房间,位于倒座二楼正中。她的西侧三间,依次是吴次尾、陈贞慧、冒辟疆。冒辟疆的房间,正对北端楼梯口。自楼梯口至冒辟疆房间,是一条狭长的木板走廊,每有脚步,必咚咚作响。走廊环绕南北屋之间,形成一个回廊;但出入口只有一个,即北端楼梯口。柳如是东侧是个套房,正中一间堂屋,左右各有一个套间。柳如是房间的楼下,恰是对河而开的一道门。房客下楼,由此戏水玩耍,亦可由此乘船,遍游秦淮河。当下,柳如是无心游乐,她自杭州而来,身虽至,心却依旧在杭州。

  她关好窗子,静静的坐下来,想了想,便磨墨弄笔,给杭州的汪然明写了封信,感谢汪先生所给予的关照。

图书试读

且说冒辟疆一家,乘船南逃湖州。天有不测,途遭劫匪;脱险未几,又遇清兵。冒氏一家所雇乃大船,划动甚慢;清兵所乘为小船,划动甚速。几个清兵见大船之中有女眷,穷追不舍,威胁道:「船家停下,且饶你不死!」

船家犹豫再三,命船工起橹待命,遂恳求冒辟疆道:「客官,怜我性命。」说着话,几个清兵已陆续爬上大船,不由分说,举枪便刺,抬刀便砍:「快把随身钱财拿出来,抗命者斩!」冒辟疆抱拳施礼:「大哥。」清兵道:「谁是你大哥!」冒辟疆改口道:「大爷,大爷饶命。只要好说,钱财尽归你等。」一个清兵上前就给冒辟疆一记耳光:「谁跟你好说?快把钱财交出来,耍花招隐匿,立死无疑!」

冒辟疆大喊道:「管家!」管家就在冒辟疆身后,他战慄道:「少东家,我在这儿呢。」冒辟疆一把扯过管家身上的行囊,塞到清兵怀里:「大爷,一家老小救命的钱,全在这儿了。」那清兵正掂量行囊里的金银,管家声嘶力竭,哀嚎着便冲向那个清兵,去抢夺行囊。几个清兵见状,疯狗般齐上阵,挺枪挥刀,管家即刻丧命。为首的清兵吼道:「都看到了?这就是抗命的下场!」说完,带兵进舱内搜刮。因见女眷数人,个个开怀大笑,一声「搜身」,皆把魔掌伸向女眷们的内衣。董小宛的贴身丫鬟护主,咬断一清兵手指,船舱内随即陷入混乱。冒辟疆无能为力,惟一口一个「大爷」的哀求。为首的清兵大喝一声:「都住手!」遂引导手下,拾起刀枪,把女眷统统押出船舱。

女眷们头发散乱,衣襟不整。几个清兵,手持刀枪,把她们围在中间。为首的清兵道:「是哪个大胆撒泼?」断指的清兵一指那丫鬟:「就是这个泼妇婊子!」为首的清兵道:「把她丢到水里餵鱼!」几个清兵上前,一阵厮打,举起那丫鬟,即丢入水中。董小宛竭尽全力,未能保住侍女性命,哭昏于地。冒辟疆捶胸顿足:「我的天吶!我的天吶!」其他女眷,瑟瑟发抖,面色如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有些地方,一旦被赋予了名字,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秦淮河,便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生命力的存在。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没有去细究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否与历史完全吻合,我更注重的是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那种情境。我仿佛能听到河水的潺潺流淌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荷花香,看到那船娘轻柔的哼唱,感受到那份古老而悠长的市井气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并非教科书上刻板的秦淮河,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充满人间烟火的秦淮河。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一个故事的载体,一个时代的缩影,无数情感的汇聚之地。我在这书中,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满足感。

评分

秦淮河,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迷人的韵味,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又流淌着人间烟火的河道情有独钟,而秦淮河,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条。读这本书,我并非抱着探究其具体内容的预期,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沉浸,一种对往昔时光的追溯。我想象着,在这条河畔,曾经有多少风流人物在此驻足,又有多少故事在此上演?是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还是贩夫走卒的市井喧嚣?是歌女的曼妙舞姿,还是商贾的繁忙往来?它连接着金陵的繁华,也见证了王朝的兴衰,它承载着无数的悲欢离合,也孕育着独特的市井文化。每一次提起秦淮河,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句,那种朦胧又绮丽的景象,总让人心生无限遐想。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柔,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品味到那份独特的江南风情,让心灵在墨香中得到一次涤荡和升华。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过往”的读物,它不是那种直白叙事的小说,也不是严谨的学术专著。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份情感的寄托,一份对逝去年代的深深眷恋。它像一位老者,坐在河畔,缓缓地讲述着那些他亲身经历或听闻的故事,语速不快,却字字珠玑,饱含着岁月的沉淀。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秦淮河及其周边地域深深的爱,那份爱不是浅尝辄止的赞美,而是深入骨髓的理解与共鸣。我尝试去想象,书中描绘的那些场景,那些人物,是否就真实地存在过?那桨声灯影里的故事,是否真的在上演?或许,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这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它留给了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填充,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秦淮河。我喜欢这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它不像那些喧宾夺主的描写,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你的心里,让你在不经意间,便与之融为一体。

评分

对于这本书,我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上的感受。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空间,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世界。我把它当作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古老文明的亲密接触。我并没有去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多少知识性的收获,我更看重的是它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它像是一曲悠扬的古调,在不经意间,便能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感悟。我喜欢那种朦胧而富有韵味的表达,它不像那些直白的描述,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解读空间。它让我看到了秦淮河的多面性,既有它繁华璀璨的一面,也有它沉寂忧伤的一面,而这一切,都构成了它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我在这书中,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我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带给我不同视角和体验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这一点。它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或悬念,而是以一种平和而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秦淮河畔的四季轮回,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却又永不磨灭的印记。我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怀旧情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并非仅仅是关于一条河的介绍,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的故事集,关于那些在秦淮河边生活过、爱过、恨过、奋斗过的人们的故事。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它不像那些快节奏的现代作品,而是让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体会。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个体,他们的命运与这条大河紧密相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