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小泉八云灵异故事全集

怪谈:小泉八云灵异故事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KOIZUMIYAKUMO
图书标签:
  • 怪谈
  • 日本文学
  • 灵异故事
  • 恐怖故事
  • 短篇小说
  • 小泉八云
  • 拉斐尔·科莱托
  • 古典文学
  • 民间传说
  • 明治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泉八云搜集日本民间故事所创作的《怪谈》是日本灵异文学的代表作。

  《怪谈》取材于日本本土最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譬如日本历史上因战败而被灭族的平家怨灵,狐仙、柳树精报恩的故事,幽灵伸冤的秘闻……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弥漫着强烈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独特风味以及浓厚的扶桑国乡土气息,或诙谐,或警示,或讽喻,丰富多彩,形态多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怪谈》就是日本历史的间接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共有的文化美感。

  《怪谈》所构建的恐怖氛围和文化意境,深刻影响了日本人对恐怖美学的认识。它曾在一九六四年被导演小林正树改编成电影,并获得了康城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书中的许多经典场景和桥段,在日本各大电影、电视剧、动漫作品中屡见不鲜,甚至诸多名作家的小说中也或多或少引用了其中的典故,连已故知名导演黑泽明也自称《梦》的灵感源自小泉白云。
恐怖传说与民间奇谈:世界各地诡异故事集 本书精选了来自世界各地,流传已久的民间恐怖传说、都市怪谈以及引人入胜的灵异事件记录。它聚焦于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对未知、死亡和超自然力量的恐惧与好奇,旨在呈现一个跨越文化与地域的神秘图景。 本书并非收录已故作家挖掘的文学性恐怖故事,而是致力于收集和整理那些在口头传承中不断演变、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活的”恐怖叙事。我们相信,真正的恐怖往往深植于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潜伏在老旧的建筑角落、荒僻的山野小径,以及那些被我们刻意遗忘的家族记忆里。 第一部分:古老文明的低语——神话与禁忌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早期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解,以及由此诞生的敬畏与恐惧。这些故事往往与自然力量、部落信仰和不可逾越的道德规范紧密相连。 1. 泛灵论的幽灵:森林与河流的守护者 我们追溯了北美原住民、北欧维京人以及东南亚岛屿部落关于“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系。这些篇章描绘了那些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非人存在:居住在古老橡树中的树精、操控风暴的河流之灵,以及那些因人类的侵犯而愤怒的土地神祇。重点解析了“触犯禁忌”将带来的可怕后果,这些后果往往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对宇宙秩序的颠覆。例如,某个印第安部落关于“黑熊之魂”的传说,强调了在狩猎时必须遵循的严格仪式,一旦有所缺失,猎人将面临的不是空手而归,而是被其猎物以某种扭曲的方式反噬。 2. 死亡与来世的边界:埃及与玛雅的冥府之旅 聚焦于那些旨在安抚死者或防止亡魂归来的仪式性故事。我们审视了古埃及神话中对“阿米特”(吞噬者)的描绘,以及玛雅文明中对地下世界“希巴尔巴”的恐惧。这些故事不仅是宗教仪式指南,更是对未知死亡状态的深度恐惧投射。特别收录了一些考古学家在偏僻墓穴中发现的,当地人声称是“不洁之物”的壁画和铭文背后的口头解释,这些解释远比官方学术解读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第二部分:欧洲腹地的黑暗遗产——中世纪的阴影 本部分转向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这是一个科学理性尚未完全占据主导,迷信与宗教狂热并存的时代。 3. 瘟疫与恶魔:看不见的敌人 探讨了黑死病等大规模灾难期间,社会如何通过“寻找替罪羊”来应对无法解释的死亡浪潮。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瘟疫巫师”的民间指控和审判记录的非官方描述。这些描述着重于那些被认为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可能是被附身的儿童、携带诡异符号的流浪汉,或是被误认为与魔鬼签订契约的乡村医生。这些故事展现了群体恐慌如何催生出比疾病本身更具破坏性的社会现象。 4. 城堡与地下室的秘密:贵族家族的诅咒 侧重于那些与特定欧洲家族或庄园绑定在一起的“世代诅咒”。这些诅咒往往与不当的婚姻、背叛祖先契约或隐藏在家族历史中的谋杀案有关。我们整理了流传在苏格兰高地、法国卢瓦尔河谷深处的口述历史,讲述了那些在特定月相下出现在家族城堡窗户里的“白衣女士”,以及被锁在地下室深处,因无法安息而影响后代命运的被遗弃亲属。这些故事的特点在于其强烈的地域限制性和代际间的延续性。 第三部分:工业时代的焦虑——城市化进程中的新恐惧 随着社会结构向城市集中,人们的恐惧对象也从自然神灵转向了工业、异化和隐藏在人群中的陌生人。 5. 钢铁巨兽与机械的低吼:工厂里的非人力量 本章关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蓬勃发展,人们对机器的非人化力量产生的恐惧。这包括关于“不会停歇的机器幽灵”的传说——那些据称是死在工作事故中的工人的灵魂,附着在蒸汽机或生产线上,迫使其他工人也陷入同样的命运。这些故事通常发生在午夜的钟声响起之后,机器发出非正常的、具有生物性的“呻吟”声。 6. 异化与身份的消融:都市中的陌生人 收录了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拥挤的公寓楼和阴暗小巷中的“现代幽灵”。这些形象不再是古典的鬼魂,而是那些具有模糊身份、行为怪异的个体。例如,关于“地铁尽头站”的传说,讲述了那些在深夜末班车上遇到、无法辨认面容却散发着冰冷气息的乘客,他们似乎是社会排斥的具象化。另一个重点是关于“镜像中的背叛”,即在霓虹灯光下闪烁的商店橱窗里,你的倒影偶尔会做出你并未做出的动作。 第四部分:遥远国度的怪谈——东方神秘主义的侧影 本部分将视野投向亚洲,探讨在高度集体化和传统价值观影响下的独特灵异体验。 7. 镜子、纸张与媒介:东亚的符号恐惧 聚焦于东亚文化圈内,对特定媒介的敬畏与恐惧。例如,关于被污染的纸张(写有特定文字的符咒或文书)如何成为邪灵传播的载体;以及在没有电子设备时,镜子作为灵魂囚禁地的古老观念如何演变。重点分析了那些与“身份交换”或“自我毁灭”相关的都市传说,这些传说通常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暗示着对现代社会规则的不适应与叛逆。 8. 乡野的怨念与附体现象:未被记录的民俗 本节收集了侧重于“冤屈”和“未竟之事”的民间记录。这些故事通常涉及因社会不公而含恨而终的个体,其灵魂以一种近乎生态灾难的形式影响其居住的村庄或家族——例如,特定的农作物连续枯萎,或水源突然变得污浊。这些现象被认为是死者以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向生者世界发出的无声抗议。 结语:恐惧的永恒主题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原生态叙事”的保留。它不寻求用现代心理学来“解释”这些故事的起源,而是将其视为人类在面对自身局限性、无法控制的死亡、以及对群体疏离感时,所构建出的最真实、最令人不安的集体心声。这些故事的魅力,在于它们始终活在讲述者的呼吸之间,等待着新的听众,在黑暗中悄然重演。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小泉八云(KOIZUMIYAKUMO,1850-1904)


  生于希腊,求学于英国,是旅居日本的英国人,原名LafcadioHearn。一八九○年赴日本,改名小泉八云,后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他在日本旅居多年,非常迷恋当地充满魅力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当他听到许多日本民间故事后,便着手以英文改写成短篇故事,集结成《怪谈》一书。此书后来由平井呈一译成日文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小泉因此成为日本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
 
  小泉八云精通英、法、希腊、拉丁、希伯来等多种语言,学识极为渊博。他到达日本后,先后出版了《日本魅影》、《日本与日本人》、《怪谈》等蜚声世界的着作。其后半生致力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上贡献非凡。

译者简介:

王新禧


  《奇幻》杂志专栏作家。已经出版着作《日本妖怪物语》、《中国神话》、《百物志》等。

图书目录

译序:小泉八云和他的《怪谈》

1、无耳芳一 010
2、鸳鸯 022
3、阿贞的故事 024
4、乳母樱 028
5、计略 030
6、镜与钟 033
7、食人鬼 039
8、貉 045
9、辘轳首 049
10、被埋葬的秘密 060
11、雪女 064
12、青柳的故事 070
13、十六樱 079
14、安艺之助的梦 081
15、力马鹿 088
16、向日葵 091
17、蓬莱 095
18、幽灵瀑布的传说 098
19、茶碗之中 102
20、常识 106
21、生灵 110
22、死灵 114
23、痴女冈目的故事 117
24、巨蝇的故事 122
25、雉鸡 125
26、忠五郎的故事 128
27、风俗 134
28、食梦貘 136
29、守约 140
30、毁约 145
31、梅津忠兵卫 153
32、在阎罗殿前 157
33、果心居士的故事 161
34、兴义法师的故事 169
35、和解 176
36、普贤菩萨的传说 181
37、屏风里的少女 184
38、骑在尸体上的男子 189
39、弁天女神的感应 193
40、人鱼报恩记 201
41、振袖和服 207
42、牡丹灯笼 212
43、因果的故事 231
44、天狗的故事 236
45、人偶之墓 241
46、鸟取的被褥 246
47、买麦芽糖汁的女子 252
48、弃子 254
49、地藏菩萨 256
50、弘法大师的书法 258
51、镜之少女 264
52、画猫的男孩 270
53、蜘蛛精 274
54、丢失饭团的老奶奶 276
55、穿武士服的小人 281
56、返老还童之泉 286

译后记 289

图书序言

译序

小泉八云和他的《怪谈》


  一、小泉八云这个人

  今天,在中国提起小泉八云这个名字,有不少人可能会感到陌生。这位与马克•吐温、契诃夫、左拉、莫泊桑等大文豪身处同一时代的作家,身后却略显寂寥。然而,小泉八云之于日本民间文学的光大、之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却有着了不起的贡献与成就。

  小泉八云,爱尔兰裔希腊人,本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一八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生于希腊的圣毛拉岛(Santa Maura)。父亲是英军驻希腊部队里的一名少校军医,爱尔兰血统;母亲则是一位美貌的希腊女子。她以毛拉岛的古名「Leudakia」的变体,为儿子取名为「Lafcadio」。

  赫恩只在希腊待了两年,就去了父亲的故乡爱尔兰。在他三岁时,母亲精神失常;六岁时,父母离异;稍大一些,父亲又死于海外。这导致幼年的赫恩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敏感,常受到其他孩童的欺负。孤独的童年令他独自沉迷于民间故事、幽灵、精怪、幻想文学的图书世界中,这一兴趣潜移默化,影响了他的一生。

  后来好心的伯父收养了孤苦伶仃的赫恩。可是不幸接踵而至,十三岁时,赫恩的左眼在一次游戏中被误伤,导致失明,这给他留下了一生的阴影;十七岁时,伯父破产,他只好被迫辍学;十九岁时,为生计所迫,他搭乘移民船孤身远赴美国,坚强地走向独立,开始了人生的风浪颠簸。

  初到异国的赫恩举目无亲,为了生存下来,他做过许多工作,包括报童、秘书、记账员、印刷所杂工等,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社会底层的经历,使赫恩目睹了美国社会种种的黑暗与腐朽,对他人生观的树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培养了他善于从底层、从庶民中发现全社会的观察能力。

  经过数年的努力,一八七四年,他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并在同年十一月以惊悚、详尽的笔法,深入报道了一桩杀人案而大受读者欢迎,开始小有名气。

  在新闻报道的正职工作之外,赫恩尝试着翻译改写法国小说。由于在少年时期,他曾被送往法国学习,所以有着不错的法文基础。他陆陆续续地将法国作家福楼拜、法郎士、都德、左拉等人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但其中的大部分在其生前一直得不到机会发表。这期间,他也在「异国文化和情趣」上投入了大量的业余精力,大量购买与中国、日本、印度、阿拉伯有关的文学翻译书籍,初步建立起对奇异东方的文学幻想。他从这些书中选取最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和佛教寓言,进行改编,而后在一八八四年合辑出版了《异乡文学拾零》一书。一八八七年,他又出版了《中国鬼怪故事》一书。此书所收录的六个故事,都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改编而得,赫恩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凭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学观点,在法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这种再加工、再演绎的「编着」方式,在日后的《怪谈》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由于自幼丧母失怙,孤独的成长环境,孕育出赫恩喜做梦、爱幻想的性格,以及「泛灵论」的世界观。他认为天地万物各有其灵魂的存在,不管是对人或对自然,都要重视「与灵魂的相互接触」。这一世界观,对他写作方向的决定,影响深远。在美国期间,除以上作品外,他还着有《幻想及其他空想》、《在法属西印度的两年》和《尤玛》等作品。

  一八八七年,赫恩在新奥尔良一个博览会上,看到了英译本《古事记》,遂对日本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斯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崛起于东方,西方世界对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恰好,哈帕出版公司提出了「日本游记」採访计划,打算採写一组关于日本历史文化的报道。这正与赫恩的心思相吻合,于是他主动请缨,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横越太平洋,于一八九○年四月四日来到了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

  他来到远东这个神秘的国度,一开始只是为了寻求创作灵感与新鲜的文学素材,并未设想结束半生漂泊终老日本。然而抵达日本后不久,赫恩就发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性格以及世界观,与自己是多么相似,遂由此萌生了长期定居日本的念头。但根据出版公司的合约,他仅能在日本停留两个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自己的报酬,仅仅是搭档的一半。于是,矛盾终于爆发了。愤怒的赫恩索性毁约赔钱,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日本。经着名语言学家、《古事记》的英译者张伯伦教授推荐,赫恩在岛根县松江中学得到了一个英语教师的职位。从此,他后半生的命运与事业,就跟这片开满樱花的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岛根县古称出云,是日本神话的发祥地。再加上松江地处偏远,欧化风潮尚未波及,故普通民众在生活中,仍保有古朴自然的风貌。赫恩非常喜欢这种朴素的民俗,并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课暇即四处游历,积极探寻日本神话的奥妙。一八九○年十二月,赫恩和出身武士家庭的英语教师小泉节子成婚,这更加坚定了他永久居留日本的决心。一八九六年,赫恩正式归化,加入日本国籍,并用夫人的姓「小泉」,结合和歌「八云立つ,出云八重垣」中的「八云」二字,为自己取了个日本名字「小泉八云」。

  作为近代西方有名的日本通,小泉八云的名字在日本广为人知。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四年,直至生命的终点。这十四年里,他花了无数心血来研究日本民族的传统和国民性,研究日本的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用生花妙笔写下了多部有关日本的着作,堪称写作的丰熟期。其中主要作品有:《陌生日本的一瞥》(一八九四)、《远东的未来》(一八九五)、《异国风情及回想》(一八九八)、《灵之日本》(一八九九)、《明暗》(一九○○)、《日本杂录》(一九○一)、《骨董》(一九○二)、《怪谈》(一九○四)等。不仅向西方介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还向西方揭示了日本人的心—远东民族的心。这些着作使他在西方声誉日隆,成为一面西方人透视日本的镜子,也为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自从大洪水以来便被分隔在两个世界里的东西方,由于地理上的隔绝造就了文化上的隔膜,单从物质层面进行沟通,想要相互深入了解,基本是不可能的。西方人真想了解东方,第一必须怀有客观的无利害冲突的心态;第二必须具备诗人般的同情之心。要不然,单从物质方面是不能抓住东方人的心的。历来到过东方的诸多西洋观察家中,能真正做到同东方文明水乳交融的,只有小泉八云、高罗佩等寥寥数人。

  当然,小泉八云对日本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他的日本观从浮浅渐至沉稳、从情绪的宣洩渐至理智的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产生着深刻的变化。受东方民族与宗教充满魅力的文化影响,小泉八云从民俗与情感方面入手,去解释、透视日本人的灵魂。当时的日本正大踏步地走在全盘西化的道路上,全民沉迷于物质追求与享受中,传统的习俗、风土、民情逐渐丧失。他看到了明治时期投身于欧化汹涌浪潮中的日本人的各种苦恼与烦躁,并用笔记录了下来。对于许多日本人而言,小泉八云质朴的描写恰好保存了在这个工业化进程中被丢弃的大和民族特色,客观上起到了发掘并保护传统的作用。小泉八云虽然不是日本本土人,却比日本人更加钟爱和了解日本文化。他曾经声言:「我在日本喜爱的是整体的日本人民,这个国家里贫穷质朴的大多数人……我喜爱他们的神、他们的风俗、他们的衣着、他们的房屋、他们的迷信、他们的过失……」从他的大量着作里可以看出,他对日本文化的倾心,完全出自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更容易为日本人民所接受,甚而产生「这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所书」的错觉。

  一八九六年,小泉八云应邀赴东京(帝国)大学担任文学部讲师,教授西洋文学。由于他没有正规学历,薪水却比同僚高,而且更受学生们的欢迎,故而遭到同事的排挤。一九○三年,小泉八云被东大解聘。一九○四年,他完成了日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日本:一个解释的尝试》,并转入早稻田大学任教,开设英国文学史讲座,广受学生喜爱。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小泉八云因工作过劳,导致心衰竭而骤逝于东京寓所。

  小泉八云身后,以小说家、翻译家、评论家、民俗学者、英语文学家和日本佛教阐释者的声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被赞美为「浪漫的诗人」、「富有异国情调的随笔家」、「风格多变的东方描绘者」,是「最能理解大和魂的外族人」。这一切,都源于他将自己的生命全部融入了那个菊与刀的国度。

  日本,或许真的是小泉八云灵魂宿命的故乡!

  值得一提的是,小泉八云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界影响很大。鲁迅、周作人、辜鸿铭、朱光潜等文化名流都曾撰写专文介绍过小泉八云,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九三○年,胡山源翻译了《日本与日本人》一书。此书系落合贞三郎从小泉八云评论日本的文章中选辑编汇而成,从心理上、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堪称小泉八云日本观的代表作品。

  二、《怪谈》这本书

  小泉八云一生总共改编撰写了五十余篇日本怪谈故事,但一九○四年出版的《怪谈》一书,实际上只有十七篇怪谈故事,其他篇目则分散于《骨董》、《日本杂录》、《明暗》等多本书中,更有部分故事是在游记、散文中以转述的形式出现(详见本书「译后记」),且原文系用英文写就。日本多位作家在翻译为日文时,将这些故事辑录综合起来,汇编到一本书里,也定名为《怪谈》。

  《怪谈》被誉为日本灵异文学的鼻祖,是小泉在竭力领悟日本文化的精髓后,创作出的最着名的作品,在读者中影响相当大。小泉八云因其从小的遭遇及青年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学观,对灵异类作品情有独钟。他学识渊博,涉猎典籍广泛,翻译介绍之作极多。综其后半生的主要事业,就是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互相交流转介。他钦佩安徒生,深知寓言及民间故事对于一国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切文学形式中,他认为发掘整理日本的民间故事传说,最适宜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于是,在日本定居期间,小泉一边教书,一边从妻子及其他乡人那里聆听了大量的日本传统妖怪故事,又从《夜窗鬼谈》、《雨月物语》、《古今着闻集》、《佛教百科全书》、《宇治拾遗物语抄》、《十训抄》等书中钩沉採集篇章,而后加以整理消化、推敲淬炼,抱着极大的热情,「炼句枯肠动,霜夜费思量」,陆续加工完成了数十篇怪谈故事。他的增补加工,极大地提升了素材的艺术水准,将市井乡谈的「璞石」,雕琢成了一块块美玉。结果,使得《怪谈》超越了单纯的怪力乱神,变为典雅的文学结晶品。当与他同一时代的西方文豪们,正致力于揭露社会的污秽和腐朽时,他却沉迷于玄奥的「除却我与月,天地万物无」的怪谈世界中,难以自拔。

  小泉的祖辈据说是中世纪的流浪民族,所以在小泉的血统中实含有流浪者特有的江湖艺术气质。这一气质透过他灵敏纤巧、润泽婉转的笔触,深刻地展现在《怪谈》中。全书透过鬼眼看人生,描画了一个个在黑暗中或孤独或寂寞的灵魂,甚至还平淡地讲述了许多人与妖之间的爱情,似幻似真、迷离恍惚,可谓深得日本文学之三昧。摇曳的烛光、暗溢的香熏,虚无缥缈、幻化无常,潜伏在黑夜中的幽灵鬼怪,自小泉八云笔下飘然而出,那原本陌生的、遥远的怪谈物语竟不可思议地使人有种奇特的亲切感。其间的故事大多带有浓厚的扶桑乡土气息,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中国的古典小说,有的将日本山海的雄浑瑰丽形诸文字,有的把自然描写和神话传说糅于一体,试看此中多少篇章,摊开来竟是满目萧索,幽雅而凄迷。那种阴阳两界间的对话、逾越、互换,是那么地妙趣横生、奇诡可怖,令读者在神秘、幽玄中不住地感慨世态炎凉,叹息人间诸多无奈。

  此外,不得不佩服的是,《怪谈》的叙述方式和语境相当日本化,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大和气息。一位从前的西方人,却用他深具东方意境的疏懒文笔、用地道的东方方式去理解和叙述妖魔鬼怪的世界,以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审美境界,卸去了鬼怪恐怖的力量,仅仅刻意传达了纤细哀婉凄幽的美。他的热情、他的幻想、他的偏执,乍看之下朴质无华;细细品味,却赫然有如大自然的夺目光华,裂空而来,霹雳一响,予心扉以最深沉最勐烈的撞击。从某种意义上说,《怪谈》就是日本历史间接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共有的文化美感。全书所呈现出的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学境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顺带一提,「妖怪学」在当今的日本,俨然已是一门显学。作为妖怪文学的滥觞,《怪谈》在一九六四年被小林正树搬上大银幕,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世界影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片从原着中选取四则加以演绎—《无耳芳一》、《黑发》(书中原题为《和解》)、《雪女》、《茶碗之中》,四个故事表面看上去毫无关联,内里却都表达了「信任与背叛」这一人类亘古不变的道德困境,通篇奇绝悬疑,环环相扣,彷彿无穷无尽,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叙述,处处渗透出阴暗诡异的美,于低迷哀婉中隐显出噬人的惊悚。再加上对白抒情细腻、场景雅致华丽,上映后大获好评,被赞赏为「最精致的恐怖」,是日本妖怪电影中思想内容均臻上乘的经典代表作!

王新禧 序于福州

图书试读

一一 雪女
 
武藏国1的某村庄里,住着两个樵夫:茂作与巳之吉。在我们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茂作已经老态龙钟,而他的徒弟巳之吉则是个年仅十八岁的后生。每天,他们都一块儿到离村子二里远的森林中伐木。途中,要经过一条宽广的大河,只有一个渡口可供坐船过河。虽然在渡口的附近,也曾多次搭架过木桥,但每次河水氾滥,桥就总被洪水沖毁。因此,这条河上一直没有桥。
 
此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傍晚,茂作与巳之吉在归途中遇到了勐烈的暴风雪。他们顶风冒雪,来到渡口,却发现船夫已经把小船拉上了岸,人也离开了河边,不知到哪里避风雪去了。幸好渡口旁有间船夫搭的临时小屋,两人急忙躲了进去。能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找到个挡风避雪的地方,也算够幸运的了。
 
小屋里没有火盆,无法生火取暖。陋室除了两张榻榻米和一个门之外,连窗户也没有。茂作与巳之吉把门紧紧闩死后,便披上蓑衣,躺到榻榻米上休息。起初,还不觉得有多冷,他们心想暴风雪也许很快就会过去。年迈的茂作躺下不一会就睡着了,但巳之吉却翻来覆去怎么都不能入眠。他听着屋外唿啸的风雪不断拍打在门板上的声音,心情烦躁之至。河水汹涌地上涨,小屋就像在大海中摇晃的一叶孤舟,发出叽叽嘎嘎的声响。真是可怕的暴风雪啊,彷彿连空气都在瞬间被冻成冰块。巳之吉在蓑衣下颤抖着,感到越来越冷,到了午夜,终于也朦胧睡去。
 
迷迷煳煳间,巳之吉觉得有雪花扑洒到自己脸上,不由得睁开了眼睛。不知何时,屋门竟已无声无息地打开了。借着雪光,他看到一个浑身沾满雪花的女子正站在小屋里。女子一身素白,正弯腰对着熟睡的茂作吹气,吐出的气息好似一缕缕白色明亮的轻烟。随后,她转过身,走到巳之吉身边,俯下身子盯着巳之吉。巳之吉害怕得直想大喊,但却发不出半点声音。白衣女子缓缓弯低身子,直至脸颊几乎与巳之吉相触。这下子巳之吉看清了,那女子美若天仙,竟是说不出的娇艳动人—尽管她冰冷的眼神令人畏惧。
 

用户评价

评分

終於等到了《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的繁體中文版!光是書名就讓我打了個寒顫,小泉八雲的故事,絕對是我童年記憶裡最深刻的「驚嚇」來源之一。每次讀到他的作品,總會不自覺地回想起那些在深夜裡,聽到風吹草動就會心生警惕的時刻。 我對小泉八雲的《怪談》系列一直有著特別的情感,因為他筆下的故事,總是有種獨特的氛圍。他寫的不是單純的血腥或驚嚇,而是一種滲透到骨子裡的陰冷,一種淡淡的悲哀,以及那種無法擺脫的宿命感。例如,我記得有個故事說的是,人們因為害怕鬼魂,而將自己的名字塗抹掉,這種對「存在」的恐懼,其實比直接的恐怖更能觸動人心。 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我特別期待它能夠收錄一些比較不那麼「出名」,但同樣充滿藝術性和感染力的作品。畢竟,小泉八雲的作品數量不少,有些可能鮮為人知,但卻同樣精彩。我希望這次的翻譯能夠非常到位,能夠保留他那種獨特的敘事節奏和文字韻味,讓台灣的讀者也能夠感受到原文的精髓。 在台灣,我們對於「鬼」的觀念其實非常多元,有時候是很親切的,像是「好兄弟」,有時候又是非常可怕的。小泉八雲的故事,會不會讓我們看到另一種詮釋「鬼」的方式?他是不是更側重於人心的善惡,或者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時產生的異變?這種探討,往往比單純的鬼故事更能引起深思。 我非常期待能夠在《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中,重新體驗那種古老日本的神秘氣息,感受那些在黑暗中閃爍的、充滿魅力的靈異傳說。這本書絕對會是我在尋求心靈刺激和文化探索時,一個絕佳的選擇。

评分

這本《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的出版,對我來說簡直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我一直對日本的民俗傳說和超自然現象非常著迷,而小泉八雲絕對是這方面的權威,他的故事總是能巧妙地融合了恐怖、悲傷與哲思,讓人在驚嚇之餘,也對人性、對生死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 我在網路上看過一些關於他故事的片段,例如那個關於「播磨屋」的鬼魂,以及「幽靈」這個概念在當時日本社會是如何被看待的。小泉八雲的筆觸總是那麼細膩,他擅長捕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乍現的、令人不安的細節,然後將其放大,營造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懸疑感。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他未曾被廣泛介紹的故事,或者是一些有深度、有不同解讀空間的作品。 身為一個台灣讀者,我們對「鬼」的想像其實非常多元,從傳統的民間信仰到現代的都市傳說,都有著不同的樣貌。我很好奇,小泉八雲筆下的這些日本鬼怪,和我們台灣的靈異故事在「嚇人」的方式、在「鬼」的動機上,會不會有什麼有趣的比較?例如,是不是他筆下的鬼魂,更多的是因為生前執念未了,或者是一種對命運不公的控訴?這種對「鬼」的解讀,其實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讓人思考「人」本身是不是比「鬼」更為複雜。 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的出版,我個人最期待的就是它的版本和翻譯。好的翻譯能夠讓讀者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而不良的翻譯則會破壞一切。我希望這次的譯者能夠深入理解小泉八雲的風格,並將那種古雅的日式語感,以及故事裡潛藏的幽默或諷刺,都準確地傳達給台灣的讀者。如果還能附帶一些考證資料,例如故事的來源、歷史背景,那就更顯得其價值了。 總而言之,我對《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的渴望,不僅僅是因為它帶來了恐怖與刺激,更是因為它承載著一種古老的文化精髓,一種對人性幽暗面的深刻洞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令人毛骨悚然卻又無法抗拒的奇幻世界。

评分

哇!終於等到《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的繁體中文版了,身為一個從小就聽著外婆講鬼故事長大的台灣人,對於這種充滿東洋神秘色彩的怪談特別有感覺。小泉八雲這個名字,對很多熱愛日本文化的讀者來說,大概就像是童年記憶裡的一個符號吧?他的故事,總是有種淡淡的哀愁,卻又帶著一股無法言喻的詭異。 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光是聽名字就覺得寒意十足,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那些經典的故事,像是「耳なし芳一」那個被惡鬼附身的琵琶藝人,還有「ろくろ首」那個脖子會無限伸長的女子。我特別期待這次的中文翻譯,希望能夠保留原文那種古樸的氛圍,又不至於過於生澀,讓讀者能順暢地進入那個充滿魅影的日本江戶時代。 在台灣,我們自己也有許多在地化的靈異傳說,像是「厲鬼」、「魔神仔」等等,這些都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文化和生活。所以,當我看到《怪談:小泉故事全集》的出現,我會立刻聯想到,這些故事和我們台灣的鬼故事有什麼異同之處?是不是在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對生命無常的感嘆上,其實有著某種共通的情感連結?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讀著這些故事,彷彿能感受到古老村落裡的微風吹過,聽到遠處傳來的奇怪聲響,那種毛骨悚然又忍不住想聽下去的感覺,真的很難得。 我尤其好奇,這本《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在選編上會不會有一些特別的考量?小泉八雲的故事數量不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收錄了他最經典、最廣為流傳的作品,還是會有比較少人知道的冷門佳作?如果能有詳細的序言或者導讀,介紹一下小泉八雲的生平、他創作這些故事的背景,以及這些故事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那就更完美了。畢竟,了解故事的脈絡,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其中的意涵。 總之,對於《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的期待,不只是對閱讀一本靈異故事書的期待,更是一種對文化探索、對人類共同情感的追尋。我迫不及待想翻開這本書,讓自己的思緒沉浸在那充滿神秘與驚悚的東洋世界,重新感受那份源自古老傳說的戰慄。這絕對會是今年我書架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本書!

评分

哇!《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終於出版了!身為一個對日本文化情有獨鍾的台灣人,小泉八雲絕對是我心中「怪談」領域的殿堂級人物。他的故事,總是有種獨特的魅力,讓人又愛又怕,欲罷不能。 我一直對小泉八雲筆下的「幽靈」和「妖怪」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筆下的靈異生物,往往不是單純的惡意,更多的是一種生前的執念,一種對人世間的眷戀,或者是無奈的宿命。我記得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因為生前做了太多不好的事情,死後變成了某種可怕的存在,這種對人性的描寫,讓人看了既覺得恐怖,又覺得可悲。 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我特別希望能夠看到一些比較有深度、有歷史背景的故事。小泉八雲的作品,往往都融入了日本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所以閱讀他的故事,不僅僅是閱讀靈異,更是一種對日本歷史的了解。我期待翻譯能夠非常精準,能夠傳達出原文的細膩情感和古樸的語境,讓讀者能夠完全沉浸其中。 在台灣,我們也有很多關於「鬼」的故事,但小泉八雲的故事,總是有種特別的「日本味」。他筆下的那些傳統的日本情境,像是古老的寺廟、寂靜的竹林、或是狹窄的小巷,都充滿了神秘的氣息。我希望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能夠帶我重新回到那個時代,感受那種純粹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 總而言之,對於《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我充滿了期待。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靈異故事集,更是一扇窺探日本古老文化和人性幽暗面的窗口。我迫不及待想翻開它,讓自己再次沉浸在那充滿魅力的靈異世界。

评分

聽到《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推出繁體中文版,簡直讓我心癢難耐!小泉八雲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就像是「怪談」的代名詞。他的故事,總是在平淡中透露出不尋常,在日常裡潛藏著驚悚,讓人讀了欲罷不能。 我對於小泉八雲故事中那種淡淡的哀愁感特別有共鳴,他的許多故事,都不是純粹的鬼怪嚇人,而是更多地描寫了人與鬼之間的情感糾葛,或是生前未了的心願。我記得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男人因為太愛自己的妻子,所以在她死後,一直守護著她,這種愛與執念的結合,讓人看了既感到浪漫,又覺得毛骨悚然。 這次的《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夠收錄一些比較冷門,但同樣精彩的故事。小泉八雲的作品,除了經典的《怪談》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值得挖掘的精彩故事。我希望這次的翻譯能夠非常傳神,能夠將小泉八雲那種獨特的筆觸和敘事風格,完整地展現給台灣的讀者。 在台灣,我們對「鬼」的觀念很多元,從民間的鬼神信仰到後來的都市傳說,都有不同的詮釋。小泉八雲的故事,會不會讓我們對「鬼」這個概念有全新的認識?他是不是更著重於描寫人心的恐懼,或是對未知的好奇?這種更深層次的探討,往往比單純的鬼故事更能引人入勝。 總之,對於《怪談:小泉八雲靈異故事全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場驚悚的閱讀體驗,更是一個深入了解日本文化、人性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思考的機會。我迫不及待想要翻開這本書,再次體驗那種源自古老傳說的、令人著迷的恐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