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踏上西游,拜访妖怪! 我家拜齐天大圣。他在二楼神明厅,手持金箍棒,神情威武。
我曾好奇的调查同学家:最热门的是拜妈祖娘娘,第二高票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然后是什么王爷什么大帝,只有我家供奉齐天大圣孙悟空。
忘了介绍,我家在大甲,镇澜宫海内外闻名,每年要去北港朝天宫绕境进香,家家户户拜妈祖很正常。
小时候,我的好奇心强,例如:大甲的妈祖,北港的妈祖外加大甲去北港沿路的所有妈祖庙,不都是同一个妈祖吗?为什么要赶着三月小阳春,从大甲往北港走上七天六夜?
既然都是妈祖庙,拜一间不够吗?
这疑问,我是看完西游记才找到解答的。
齐天大圣有七十二变,筋斗云一翻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十万八百斤重,没人比我更熟悉他的。
这点我有自信,因为他就在我家二楼神明厅嘛。
孙悟空的绝招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拔一把毫毛,嚼一嚼,变出几千几百个分身。
当时我作如是想,妈祖娘娘一定也跟齐天大圣学了这门法术,她身上没猴子毛,但是她有头发呀,忍痛拔一小撮,嚼一嚼,就能变出几千几百个妈祖娘娘,然后从澎湖天后宫一直到大甲镇澜宫再弯去北港朝天宫。这里一个分身,那里一个分身,小五那年,我妈带我去进香,其实就是去拜访这些分身,那其实比较接近便利商店集点换奖品,每一个分身拜一拜,拜得愈多,蒐集的法力就愈高,最后就能让愿望成真。
没错吧。
小五进香那年,我的包包里有一本西游记,全本文言文的。
不是我语文程度高,只因为我家没其他故事书,我又是文字控,包包里得有书呀。进香的路上,我半猜半读的读完它。
愈看愈觉得孙悟空了不起,西天路上多少妖怪呀,他要侍奉一个遇到困难就掉眼泪的师父,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喊解散的猪师弟,对了,师父还怀疑他、误解他,动不动就叨唸着紧箍儿咒。
孙悟空有通天的本领,却被咒得在地上打滚儿,他怎么不跑呢?他只要翻个觔斗就十万八千里了呀,难道唐僧的咒语能千山万水的追下去?
更好笑的是那些妖怪。
明明都抓到唐僧了,却没人敢一口吃了他,总是很有规矩的互相警告:「唐僧有个大徒弟不好惹,只有把孙悟空抓起来了,才能安心享用。」
唉,这些笨笨的妖怪,怎么没有一个嘴快的,硬要一口咬了唐僧,那就长生不老了,既然长生不老了,那就不怕孙悟空的铁棒了呀。
怎么没有妖怪想到呢?
《妖妖要吃唐僧肉》集合了西游贪吃的妖怪,来吧,嘴快一点,看谁先啃到唐僧肉。
西天路上,妖怪其实也有很厉害的,像是独角犀牛王,他的金钢琢把大大小小神仙的法器都收掉了;像平顶山三魔王,他的翅膀一挥九万里,挥两下就赢过孙悟空了……
这些厉害的妖怪们,你们怎么会战败呢?
组个妖怪联盟不行吗?齐天大圣要出动如来佛才镇得住,如果把这些比孙悟空还厉害的妖怪找来……哇,于是有了《怪怪复仇者联盟》。
西游记里的妖怪,其实有很大一部份来自天庭,像是奎木狼星,像是嫦娥身边的小白兔,像是金角、银角,他们放着天庭里长生不老的幸福日子不过,何苦下凡当妖怪?不懂。
一定有什么阴谋,神魔不分,《都是神仙惹的祸》说的就是这些分不清是神是魔的妖怪。
孙悟空有金箍棒,铁扇公主有芭蕉扇,阴阳二气瓶,会吸人的紫金葫芦,这些神奇宝贝如果拿来做排行,我想第一名是金刚琢,第二名应该是芭蕉扇,什么,你觉得我说错了,那没关系,读完《神奇宝贝大进击》,人人心中有把尺,人人都能评出自己的神奇宝贝排行榜。
写【奇想西游记】这套书时,我一直在爬梳,想理清这么多妖怪的真面目,写着理着,慢慢的我发现一个真理,想当个好妖怪,他除了头怪脚怪身体怪,还有个性也要很古怪,而说起古怪,这世上每个人都有点儿小小的怪吧?
有的人爱钱,捐一毛钱比杀了他还痛苦。怪不怪?
有人贪吃,除了嘴巴,其他四肢根本不想动。怪不怪?
有的人嗜赌,即使砍了他十根手指头,他照赌不误。怪不怪?
还有人为了分数,作弊、偷翻书,考完了还分分计较。你说怪不怪?
人人血液里都有一点儿怪怪的基因,有的人怪得很可爱,像是爱画画爱小猫;有的人怪得挺可怕的,像是爱喝酒爱打架……
愈想愈明白,原来妖怪始终来自于人性,没有这么多怪怪的人类,哪来这么多反应人性的妖怪?
这些妖怪就像一面面的镜子,他们埋伏在西游路上等你光临,我们也要感谢他们用自己妖怪的恶名,替我们承担世上这些怪怪的恶。
好啰,咱们踏上西游,拜访这些妖怪吧!
推荐序
千古传唱的「西游」故事 多年之前,在盛极一时的知名电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首部曲中,曾经出现一段话发人深省的话语:
不该被遗忘的东西也遗失了,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
乍看之下,这段文字似乎是平淡无奇,但是用以检证人类的历史文明,许多事情往往都是不谋而合,它不时可以印证「历史、传说、神话」三部曲式的演化,俨然已经成为「由史而文」的无形规律,在此同时,也让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彼此相互交错。
历史上,玄奘法师的确是实有其人,西天取经也是实有其事,只不过在大唐肇建不久,外患威胁依旧持续存在,国家局势尚未完全稳固的唐代初期,玄奘法师向官方正式提出之「西行求法」的宗教活动申请,并未获得朝廷允许。然而,唐僧追求真理的热切意志并没有因此而被浇息,他改以私行偷渡的方式默默进行,在因缘巧合的情况下顺利出关,开启了一段艰苦的西域之行。不容讳言,这一段真实历史在人们驰骋想像之后,已经与真正的历史愈离愈远,它无疑是人们有意美化其事的结果。姑且不论它是传说也好,神话也好,在人们「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之选择性遗忘,以及通过文学作品美化其事的特殊效果,西游故事在「唐僧西行取经」的不变框架下,加入神魔元素,后来出现之文学作品遂蜕变成为充满历劫、考验之冒险游历旅程,在诸多神魔不断施展法术变化的翻腾挪移下,许多原本惊险的考验都变得趣味横生,宗教追寻不再只是对于向道之人的心志考验,沿途不断出现之妖魔鬼怪的阻道刁难,反而让冒险游历的果实因之变得更加甜美。
《西游记》书中除了众所熟知之「取经五圣」(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龙马)之外,不同之「单元故事」不时出现之妖魔鬼怪,其所採取之阻挠取经行动的手段与各自拥有之神奇法宝,都让人们感到目眩神迷,读者的心绪亦不时随着故事情节的高下起伏而跌宕奔窜,正邪双方的斗智斗法,以及满天神佛的不时出手协助,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重要一环,也是广大读者建立认知体系以及吸纳知识的重要管道。
事实上,许多看似平常的法器,实际上都是某种特定思维的具现,诸如平顶山莲花洞之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其所拥有之紫金红葫芦与羊脂玉净瓶,能够在人们回应其所唿之名后,将回应者予以吸入,这其实是一种「名字巫术」,讲述故事的背后,实际上带有某种教诲的目的。「三打白骨精」的铺陈手法,则是文学上之「反复」(或称「三复」),它以相同之语言、手法,接二连三的重复出现,这在民间讲述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之中实颇为常见。毘蓝婆以其子昂日星官眼中炼成之金针,大破蜈蚣精之金光阵,则是源自于鸡克蜈蚣之物类「相克」原理。兔子精抛绣球定亲,则是「缘由天定」的一种婚姻习俗。人参果则是中国古老的仙乡传说,是对于「不死」与「异域」的想像书写。红孩儿一事则是观世音菩萨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的改写,西梁女国则是「女儿国」传说的余绪。「乌鸡国」则是「无稽」的谐音,是西游作者的文字游戏。简言之,书中许多故事都是文学与知识的载体,承负着当代社会对于阅听者的潜移默化。
「西游」故事流传至今已经超过千年,在口语讲述的过程中,它是充满变异性的,即使是在文字文本写定之后,也并不意味着西游故事从此定型,它依旧可以在人们舌灿莲花的讲述过程,或是文学作家妙笔生花的改写之中,以崭新形态站上文学舞台,得到新的文学生命,而众所周知的神佛与妖怪,在此一文学「转化」与「新变」的过程中,亦只不过是文学创作者重新赋予生命的有机体,只要能让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众人目光,与时俱进之新元素的加入,都是西游故事得以蜕变提升,走向群众内心之中的一个开端,而【奇想西游记】正是此类「故事新编」的尝试之作。
众所周知,文学是灵动而非凝滞,它绝非一成不变,而是必须与时俱进,换句话说,因应不同读者群的需求,将众人熟知之古典文学予以适度改写,使之能够渐次普及,此系文化向下深耕的重要一环。
回顾西游故事的发展历程,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并非奉命西行,而《西游记》中对于唐太宗以圣主明君形象与玄奘结拜成异姓兄弟,称其为「御弟」,无疑是不合史实的,然而这一点在欣赏《西游记》这部伟大之文学作品时,实是无须深究的。或许,绝大多数人心中所认知的三藏法师,并不是来自于《大唐西域记》或是《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描述,而是袭自通俗小说《西游记》的口耳相传。通过这部「奇书」,我们依旧可以清晰看到玄奘法师肩负淑世济众的伟大宗教情操,让长达十万八千里艰苦万端的取经路程充满神圣的光辉,每一步都是有利于黎民百姓。所谓之「西天取经」,应当不只是对于人心的严格考验,更是人生成长历程的缩影。每一个人心头当中都有一座灵山,我们可以用宗教之「由人成神」、「由俗转圣」的历程视之,也可以将它理解成是「人生理想」的不断追寻与实践,这或许更能符合一般普罗大众的世俗眼光,也更能切合人心需求,而这一点应当是西游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住历代世人目光,而且历久不衰的真正原因所在。
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明勋
推荐序
从经典中再创西游记的新视界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全书共一百回,可以分为头、颈、身体三个部位。
头部有七回,描述孙悟空诞生,寻找水帘洞,跋山涉水向菩提祖师学法术,又向海龙王索讨武器,撕毁阎王殿生死簿,接受了天庭招安,两度封为弼马温、齐天大圣,最后因偷吃蟠桃、仙酒、仙药,被天庭通缉。他被二郎神打败,关进太上老君八卦炉,侥倖逃脱,又向如来佛祖挑战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受惩罚。
颈部有五回,属于过场性质。先说观世音来中土寻找取经人;再交代唐三藏的父亲陈光蕊被强盗所害,而母亲将他「满月抛江」,漂流到金山寺前,被长老收养。直到十八岁那年,他寻找母亲,去万花店与祖母相认,再行祭江救活了父亲。故事紧接着一段「渔夫和樵夫对话」之后,引出泾河龙王与袁守诚、魏征、唐太宗之间的瓜葛。唐太宗从地府返回阳间之后,派刘全送南瓜给阎王,几经生死的折腾,也就虔心礼佛。而观世音适时到来,点化唐三藏,让他接受唐太宗的託付,前往西天取经。
至于身部,从第十三回开始到一百回,共有八十八回,包含四十一个小故事。唐三藏在途中收了孙悟空、龙马、猪八戒、沙悟净等人为徒,一同前往西天,途经黑风山、黄风岭、五庄观、白虎岭、平顶山、盘丝洞、黄花观、狮驼岭,渡过了流沙河、黑水河、通天河、子母河、凌云河,也通过宝象、乌鸡、车迟、女儿、祭赛、朱紫、比丘、钦法、天竺等国家,一路上与虎、熊、牛、鹿、羊、鼠、豹、犀、蜘蛛、蜈蚣、树等妖精战斗,也遭遇牛魔王、铁扇公主、如意真仙、红孩儿等黑手党家族份子的刁难,更受到仙界成员的袭击,如太上老君的童子、青牛,弥勒佛的童子,观音的金鱼,文殊、普贤的狮、象坐骑,佛祖的金雕,嫦娥身边的玉兔,奎木狼星,还有老鼋龟等造难。真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到达了西天,从佛祖那里取回法、论、经三藏,完成使命。
这一百回故事充满奇幻色彩,用传统「说书」的语气建构了光怪陆离的想像世界,展现先民对宗教神祇谱系化与历史化的企图,也反映了当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面貌,同时又兼具讽刺、揶揄与游戏的特质。但因为全书将近七十二万字,篇幅甚大;故事虽然精采,其中的情节、思想、语汇,对现代小读者而言未必适合阅读。
有许多作家因此续写、改编《西游记》,或者以漫画、电影、电视剧的方式再创。
然而,大部分的改写者不是长篇改短,留下「精华」,失去「气魄」;或者只利用角色、地名等「空架子」,任意改换故事情节,失去了经典的原味。
王文华的再创策略
王文华【奇想西游记】的再创,则採取细致的书写策略,他保存原书细节,不任意发挥,使读者轻而易举的「重返」经典现场。为了兼顾读者阅读的时间和「体力」,他把原作冗长而无机拼贴的「头—颈—身」架构,拆成了四组故事,并且找出赤脚大仙、独角仙、白骨精、人参果等四个角色做为串场人物,提供了新的「鸟瞰」视角。
赤脚大仙被孙悟空骗了,错失蟠桃盛宴,还被玉皇大帝误为祸首,绑在捆仙柱上受折磨。他对孙悟空恨之入骨,虽然身在天庭,却关注着地面上取经团的一举一动。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在平顶山所设的陷阱,他看得一清二楚;青牛精私自下凡,用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取走了孙悟空、李靖、哪咤、水部、火部、十八罗汉等神的武器,他也是幸灾乐祸;通天河的金鱼精,狮驼岭的狮、象与大鹏精,都是观世音、文殊、普贤、佛祖的「家人」,他们侵犯取经团的时候,赤脚大仙总是用力按赞!书名为「都是神仙惹的祸」,十分洽当。
第二部是长大成独角仙的鸡爷爷虫,自号混世魔王,孙悟空不在家的时候占领了水帘洞,结果被孙悟空一脚踩到地底下。他变出金角蓝翅膀,飞到黑风山,怂恿黑熊精抢夺唐三藏的袈裟;託梦给灭法国国王,嗾使杀害一万个和尚;又与车迟国的虎力、鹿力、羊力大仙组成「复仇者联盟」,还是没办法整到孙悟空。独角仙干脆变成假孙悟空,与孙悟空争高低。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又被埋在地底下,五百年后才能重见天日。
第三部是白骨精生前的小妖妖,掉进锅子里,被煮成了白骨,丢弃路旁,因为一心「想吃唐僧肉」,所以化作白骨精来作祟。他在宝象国,教嗾奎木狼星抓住唐三藏;又去找盘丝洞蜘蛛精、黄花观蜈蚣精,设下圈套;最后到了天竺国,与玉兔精联手,无非要分得一块唐僧肉。小妖妖最后没有吃到唐僧肉,不过却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意外有了长生的机会。
最后一部题名为「神奇宝贝大进击」。生长在五庄观又丑又小的人参果,跟着孙悟空环游仙岛;又随取经团西行,在途中遭遇了红孩儿打劫;在宝林寺帮乌鸡国王伸了冤;渡过子母河时,看见唐僧与猪八戒怀了孕,也体会了孙悟空忠心勤恳,努力救主人的热忱;在小雷音寺,他帮助孙悟空收伏弥勒佛的小徒弟;最后在火焰山,见识罗剎公主芭蕉扇的威力,也亲临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沙场。活了九千年的姆指头,在旅途中,有了多次变化,很神奇呢!最后变成了姆指妹,她决定留在火焰山,培养出八百棵人参果树,子子孙孙繁衍至今,有了好归宿。
提供孩童新的视界
王文华的书写策略,情节紧凑,文字洁净,避开长篇累牍的铺陈,也减低了形上哲学的论述,而仍然保有《西游》原典的赤子心情,显然是成功的再创。更重要的是,这一套四部的【奇想西游记】,在浅显易懂的语汇中,与孩子分享日常生活的智慧与启示,贴近了孩子的心坎。
孩子们可以选择其中一本阅读,行!要是爱不忍舍,连续读上四本,也行!要是还不满足,找出《西游记》原典来,也可以一无阻碍的阅读。因为王文华的思考模式与叙述视角,已经为孩子生发出更有效率的阅读策略呢。
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许建崑
【乐读456】企画缘起
以多元化的题材深耕阅读实力 天下杂志童书出版自2007年推出【阅读123】桥梁书系,帮助孩子从「图画书」过度到「文字书」,让孩子能轻巧的跨越阅读文字的障碍,循序渐进的「学会阅读」。
随着孩子的年纪渐增,这些小读者们对「阅读」已经不再害怕,甚至建立了自己的阅读习惯以及有偏好的故事主题。他们对故事的需求从「拉近自己与文字的距离」进阶到「自书中探求对自己内心及外面世界的了解」,并期待在书里找到认同感。
因应小读者们不同的需求,天下杂志童书出版再推出衔接【阅读123】的全新书系【乐读456】,收纳二到四万字的中长篇故事,以更多元化的题材及结构完整的故事内容,带给小读者更深刻的阅读经验。无论是幽默趣味童话、侦探冒险故事,或是小大人的成长心事……,这些故事将拓展小读者的视野,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进而观察到人性的多样貌,建立同理心,并发现人性的真、善、美。
有了【阅读123】奠基,【乐读456】以「字数更长」、「题材更广」、「内容更深入」深耕小读者的阅读实力,期待小读者能在一篇篇好故事中获得启发,并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