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住一辈子的家:好心情的家事空间、採光通风的老屋绿改造、老后也不担忧的安心住宅

想住一辈子的家:好心情的家事空间、採光通风的老屋绿改造、老后也不担忧的安心住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居设计
  • 老屋改造
  • 住宅规划
  • 室内设计
  • 采光通风
  • 舒适居住
  • 安心养老
  • 绿色环保
  • 生活美学
  • 好心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想住一辈子的家,让人安住的好所在
 

料理、洗衣一样能享受阳光、树影、好风景,令人期待的家事空间
引风入室、空调不再,考量採光通风隔热或生活故事的老屋改造
通用住家!共食、共老的安心居家空间

  什么样的房子,让人想要住一辈子?
  客厅明亮通风,假日只想待(呆)在家中;
  通透大厨房+餐厅,凝聚全家人的胃和心;
  创造咖啡厅的fu,自家就能聊天下午茶;
  门前庭院种上一棵大树,纳凉赏景甚至结果实;
  从地板到天花,都是无毒材质让人好放心。

  ◎料理、洗衣一样能享受阳光、树影、好风景,令人期待的家事空间

  「家事劳动与生活起居共处,让家庭成员可以在同一个空间进行不同的生活节奏。」
  做家事的空间不但不可或缺,还必须顺畅舒适、有效率,活用精神及感官上的满足,可以让家事变得令人期待!把做家事当做全家的精华,最舒服的地方设计成以做家事为主、家庭互动为辅的空间,让人对做家事产生好感与期待,家事应该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引风入室、考量採光通风隔热或生活故事的老屋改造

  「同时兼顾通风、採光、视野及隔热,不必再另外安装冷暖空调跟除湿机,老屋安然度过了盛夏、寒流及梅雨季,没有漏水、壁癌、闷热,也没发霉状况,全家人既平安又满足。」
  虽然每间老屋屋型屋况不同,但都一样有令人头痛的问题,透过创意、挑战、解决,让每间老屋得以陪伴居者、扮演舒服的家,满足生活需求、美感梦想、採光通风、绿改造、甚至预算等。

  ◎通用住家!共老生活的安心住宅

  「许愿一个凝结时光流转的家,阳光、空气在室内好流动,用壁炉把温暖守在空间里,棉麻、拼布碎花散发柔和味道,红眠床以怀旧表面突显岁月痕迹,我用故我爱。」
  高龄设计其实是「通用住宅设计」的一部分。以通用、全龄为出发点考量,就会包含到年长者的需求,也让年轻一辈的家人,都能住得更安心、舒适。结合通用及无障碍的原则来设计,即使老后,只要还有能力自理,家中空间已经预设好的通用设计,将大幅减低空间中的不便及危险性。

  「一栋简单矮小平房,往外延伸的深檐与架高地板、让人可以坐在地板边缘发呆、晃着脚丫;室内地板是由简单耐操的木芯板舖成、低矮的天花板约2.5公尺高,屋顶没有瓦片、应是平缓的单斜浪板屋顶......那个画面呈现的整体氛围,让我感觉到和谐与流畅的气氛,也许是我内心深处想住一辈子的家。

  在你心里,是否也有间想住一辈子的家?也许它就是你目前的住处、也许是另外一个住所、也许是荒废的家族古厝。这个想住一辈子的家,它在这儿也在那儿,在心里头也在外头,只等待我们发现它并塑造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黛羚


  绰号阿羚,丰原人。记录友善住居、工作场域及生活方式,并期许自己从记录他人到实践自己。喜欢散小步、喝小茶、旅小行、种小菜,希望将耕种当成喝茶一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至今记录友善生活书籍包括《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好感办公室:会说故事的空间》、《老屋绿改造》(以上自由之丘出版)、《乐在原木生活》、《盖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及《盖绿色的房子》等。

  脸书粉丝专页:〈林黛羚〉
  部落格:alingling.blogspot.com
  信箱:aling.home@gmail.com


图书目录

Part 1 家事空间:体贴家人的好心情家事空间

01 做家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地点:新北汐止
屋名:YS114 house

02 以新复旧、宜居安住的绿古厝
地点:金门珠山
屋名:里院

03 外合风雨土、家事生活,顺势顺事
地点:新竹宝山
屋名:风厝

◎採光通风的「家事空间」创造愉悦的做家事心情

Part 2 改造老房子:採光通风兼创意的绿住宅

04 微隐于市 淡游人间
地点:新北三崃
屋名:山间兰若

05 重启老屋与家人的微笑生活
地点:台北市
屋名:Old-New House

06 东有树,西有砖,北有木,南有邻,内有茶
地点:桃园市
屋名:茶米屋

07 八号小屋的插画生活
地点:宜兰罗东
屋名:8号小屋

◎好空气、有阳光的住家观察
◎改造楼梯间,让透天厝及公寓变凉

Part 3 通用住家:老后也不担忧的安心住宅

08 城镇住宅群中的迷你森林
地点:台东市
屋名:养生宅

09 承租翻修老宿舍 六兄弟一圆母亲养老梦
地点:云林斗六
屋名:熹微居

10 从市区到山居  女儿与母亲一同养生共老
地点:南投埔里
屋名:住幸福

11 顺逆皆顺 桃源仙境
地点:台东延平
屋名:小巧陶器

☆高龄住家设计的三大动线
☆团体家屋,共食共老的九兄妹

图书序言

自序

安住的好所在


  前阵子的某天晚上,正当我快要睡着时,突然有个异常清晰的影像、就像投影机萤幕突然打开一样,「啪!」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个画面是一栋从未见过的房子,未来的我趴在房子窗边小书桌上工作着,画面只有房子的一个角落、其他都没有带到。

  房子周遭包围着中小型的乔木林,有着轻盈透光的树冠、细致的树干,疑似羊蹄甲或苦楝之类,所在地不明,有可能是在都市或市郊,不太像在深山。画面中的那个我,身体姿态是放松的、但精神上是专注于工作的。虽然没有任何旁白、但那的确是我想住一辈子的家。大约三秒之后,画面结束了。

  那是一栋简单矮小平房,往外延伸的深檐与架高地板、让人可以坐在地板边缘发呆、晃着脚丫。室内地板是由简单耐操的木心板舖成、低矮的天花板约2.5公尺高,屋顶没有瓦片、应是平缓的单斜浪板屋顶。我所看到的仅是一个角落,而那个角落是透明的、似乎没有墙,「那蚊虫怎么办?应该有装纱网或玻璃吧?可能画面看不清楚?」隔天醒来后,我在纸上试图画下脑海里的房子,才发现很多细节已记不清楚。但我接下来也许会以它为蓝图,继续构思发想,直到某天我遇到它或形塑它为止。因为,那个画面呈现的整体氛围、以及我在那个场景中的心境,让我感觉到和谐与流畅的气氛,也许是我内心深处想住一辈子的家。

  在你心里,是否也有间想住一辈子的家?也许它就是你目前的住处、也许是另外一个住所、也许是荒废的家族古厝。这个想住一辈子的家,它在这儿也在那儿,在心里头也在外头,只等待我们发现它并塑造它。

  我曾经租在永和金瓯女中旁、一栋电梯大楼的小套房,虽然只有八坪大,但午后有阳光、从窗户的斜角可看到新店溪、从捷运站经博爱街沿途是成排的小叶榄仁人行步道,在那段时期,小套房跟周遭环境,就让独自在台北工作的我、很有家感觉。透过这个经验,我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与人生阶段,适合的住家也会不同,但随着年纪增长,借由一个固定的居所(不限地点、不限是买或租),将更能积累出自己对住家的独特期许。

  这几年我陆续蒐集的国内住家,除了台湾本岛之外,还飞去金门,每个屋主对生活各有不同的想望与期许,其中。为了方便大家主题阅读,我简单归类成三大主题,一是令人期待的家事空间、二是考量到採光通风或生活故事的老屋改造、三是共老生活的空间居家安排。

  做家事通常是件不讨喜却又必须做的事。连续剧里就常出现这样的台词:「我每天为全家洗衣煮饭打扫、为的是什么?!」第一章,家事空间。屋主或设计师活用精神及感官上的满足,可以让家事变得令人期待!我看到其中有家庭把做家事当做一个家的精华,把全家最舒服的地方设计成以做家事为主、家庭互动为辅的空间,让人对做家事产生好感与期待,家事应该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吗?

  第二章,老屋改造。担任了这二年的《台北老屋新生大奖》评审,我有机会看到台北市许多展现老屋风华的商空及文化空间。透过旅行,也住过国内许多以老屋为诉求的精采民宿。但若老屋要满足「居住、家庭、长期生活」,则重点着墨就会从对外转到对内,生活需求、美感梦想、採光通风、绿改造、甚至预算等考量,都要从老屋角度出发。因为每间老屋的屋况屋型都不同,相同的是每间老屋都有令人头痛的问题,透过创意、挑战、解决,让每间老屋得以陪伴居者、扮演舒服的家。最近有不少屋主询问要找谁帮忙评估老屋改造会不会影响结构,通常如果是评估整栋大楼或整排透天等社区整体改建者,可找询问各地的结构技师工会。如果是单一楼层或单户,则可洽询各地的土木技师工会。只要牵涉到结构性的变更,最好要先申请建照或杂项执照(看状况)、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第三章,关于老后与共老。我可以明显感受到外婆从七十几到八十几岁的转变,光是行动辅具就一直在转换,从单纯一根拐杖、四脚拐、助行器到轮椅,短短10年的骤变,就好似小孩子从零岁到10岁那样的巨大,不仅生理上如此,心理上也越来越像孩子,常常发问、需要有人一直伴随在侧...这次的拜访,有陪伴年老爸妈同时又实践自己理想的,退休的女儿,以有限的预算,与母亲实践梦想中的山居田园生活。还有为了让母亲重温儿时日式居所,六兄弟承租地方政府的老宿舍,自费改造成家族招待所。

  另一种是屋主替自己的未来着想,与建筑师详细讨论生活习惯与未来计画后,结合通用及无障碍的原则来设计自宅。即使老后,只要还有能力自理,家中空间已经预设好的通用设计,将大幅减低空间中的不便及危险性。

  因应少子,共老是另外生活趋势。兄弟姊妹、亲朋好友,包下一整栋公寓或整排连栋透天,自成一个小社区,相互照应。听起来很美好,但其中仍有许多「眉角」要磨合,这次有机会拜访九兄妹的家族食堂,透过每日共同晚餐、闲话家常,让这个家族情谊自然而长远的维系着。

图书试读

微隐于市 淡游人间
地点:新北三崃
屋名:山间兰若

 
透过网路,我和乐乐联系上,看着她随手拍的家中风景,恍如位于群山峻岭之中,加上室内都由家具简朴佈置、看起来很有屋主自身的风格,于是我决定趁某次出差台北的回程、顺道到现场拜访。原本还担心是不是要翻山越岭才会抵达,但路程比我想像中还要简单许多,是位于三崃山坡地社区里,从板桥市区经过一段蜿蜒但不算难开的单线道路,约半小时就可以抵达。
 
他们家位于还蛮陡峭的山坡地的连栋社区,巷子走东西向,乐乐家正好座北朝南,因为陡坡的关系,一楼被垫高,必须走过一道略陡的阶梯才能够抵达一楼门口。门口挂着「入此门内  莫存知解」,屋主希望入此门内者皆能放下一切烦恼执着,享受山中的宁静。
 
这房子在被乐乐接收前,已经闲置十年了。因为无人居住养护,在这种潮溼的山区,房子水泥墙面处处壁癌,铁皮增建的部份锈蚀、外翻。二○一一年偶然一次去山上游走的机会中看到了这栋房子,当下便决定在此盖一间自己设计的家、筑一个山居生活的梦。
 
「巨蟹座的我们,非常恋家。似乎在认识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寻找一间山上的家。」阿国回想说,「乐乐希望住在山上,又不要太深山;附近要有住家,又不能太紧邻。」在板桥市区已有公司及店面的他们,希望在近郊有个安静的地方作为居所,「但又不能完全寂静,因为乐乐实在是太惧怕山中的爬虫类!这间房子正合我们的意,四周都有房子,但隔壁、对面都是空屋,从窗外可以远眺山岚,不过又不会被森林包围。」看他们忙着解释着大隐于市与小隐于野的中间值如何拿捏,实在可爱。
 
乐乐之前有过帮自己住家及公司、店面装潢设计的经验,但她很快就发现,整栋透天的改造是截然不同的一件事。「当初单纯以为只要把室内重新佈置、顶多拆掉几面墙就好,结果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后来很多朋友看到房子改造完成的成果,请我帮他们的家重新改造,我都婉拒,实在太辛苦了!」乐乐自己回想起来都想笑,「买到便宜的老屋更要用心重建,光是抓漏、结构重整、重新改造的费用就快要比房子贵上一倍!你有走过斜斜的楼梯吗?你看过里面到处是柱子的住家吗?二楼以上被前屋主隔来隔去、外加铁皮增建,犹如走在迷宫里面,有的走道通往nowhere,不知道它的存在目的是什么。许多房间没有窗户、不见天日,空气不流通,走在其中都可闻到浓浓的霉味与潮气。」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