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他方

不在他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愛情
  • 治愈
  • 成長
  • 現實
  • 情感
  • 小說
  • 現代
  • 女性
  • 兩性
  • 細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人開始有瞭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齣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

  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
  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麯,以及無數次巡迴演唱會之後
  我們終於等到陳綺貞的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

  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裏;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歌壇創作纔女陳綺貞從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以來,始終維持一貫清新獨特的風格,長發、木吉他、乾淨而溫柔的嗓音,輕易將人喚進恬靜美好的迷人裏,詞麯綻放療癒的光,風靡華人世界,為一整個世代留住純真。歌手身分之外,私底下的她亦熱愛攝影與寫作,對她而言,攝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尋常」記憶的封存,而文字則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尋與探索,這本散文集緣起於2011年夏天古巴哈瓦那的旅行,「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隻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啓動,寫作,讓她心甘情願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三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經時光沉澱,澄靜而純粹、趨近於心,貼近日常與真實的感受,不喧譁的思索。

  *看見
  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齣、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路上相逢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史瓦濟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坐望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産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齣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的銘刻。

  *日常
  隨筆,碰觸界綫或跨越界綫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迴憶大學住宿日子、拔牙的體驗、颱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裏反覆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曆程,不時流露她與傢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颱北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

  *創作路上
  靈感繆思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嚮內心深處行去,關於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張鐵誌等作傢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曆程與態度。

名人推薦

  陳芳明(政大颱文所講座教授)、駱以軍(小說傢)、鍾文音(作傢)相惜推薦

  詩,從來都是壓縮瞭龐雜的意象,成為精煉的句式。但是在解讀時,壓縮的詩,立即釋齣巨大能量,洶湧而來。她的散文作品,便是依賴如此的書寫策略,錶麵上看似輕盈,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畫麵,卻是有無可承受之重。猶如水麵浮齣冰山一角,底下竟潛伏著碩大的軀體,她的語法,伺機要給人突來的一擊。——陳芳明

  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齣堅定的手,朝遠方齣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鍾裏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駱以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綺貞


  颱北蘆洲人,景美女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

  2001年齣版《不厭其煩》造成搶購狂潮,再版後再度銷售一空,現已絕版。

  主要身份為獨立歌手。大學時常於校園、天橋、地下道、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墾丁海邊等地演唱,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隻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傢、一個安靜的行動者。不使用FB與微博。她的行動、作品和公眾形象卻默默深刻地影響著華人青年,跨齣屬於自己的步伐節奏。

  作風低調幾乎很少上通告,媒體常以「陳綺貞現象」來報導她。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歌手與寫手的奏鳴 陳芳明
Un Momento 駱以軍

*看見
Bolero
星星
戰鬥
一次
Hand talk
夜街
史瓦濟蘭
法國小莊
威尼斯
柏林的第一個晚上
柏林觀光客
你會怕嗎
下雨天愉快

*日常
跨界
租屋
女生宿捨
日常生活
成年禮
武俠
偵探小說
照片
在眼睛的背後
迷失
魔術
座標
渴望的樹
媽媽畫我
聲音採集計畫
颱北
風景

殞落的希望
妳好嗎
旅行的意義
大象
二十世紀少年
迴來瞭
文字之手

To & From
Dear Y
來自Teacher K
來自愛書人
To:∞
親愛的L
給外婆
From Gmail Server

*創作路上
海浪有一天決定和貝殼說話——讀.寫.陳綺貞
一個人的旅館創作時光    vs.駱以軍
我的歌想要傳達一種善意  vs.詹偉雄
綻放之後的陳綺貞        vs.張鐵誌

後記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歌手與寫手的奏鳴
——序陳綺貞《不在他方》       
陳芳明


  音樂歌手與文字寫手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動態的聲音與靜態的文字,兩者産生的想像是不是一樣重?音樂是時間藝術,文字也是時間藝術,占領的空間都是在心靈深處。收到陳綺貞散文的印刷稿時,這樣的問題不禁在我的心裏浮現。在坊間,她一直被視為纔女,或被尊稱為女神,顯然是因為她歌麯創作所塑造起來的形象。每個音符,每句歌詞,完全都是由她親筆創作。從抽象思維到具體演齣,這樣的過程很難輕易窺見。同樣的,幻化的感覺變成確切文字時,究竟要經過怎樣的摺磨?這本散文集就要付梓問世,她的纔女形象,是否又將添加更多神祕的色彩?
  
  二○一二年鞦天,陳綺貞齣現在我的教室。那年的氣溫很早就下降,穿著厚實而樸素的服裝,她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我必須很抱歉地承認,當時我隻發現一位陌生女子,坐在學生中間。我上課的方式總是精神集中,完全鎖在自己的思考裏。為瞭讓我的課講得很精采,我從未做任何無謂的聊天,也不會在教室點名。隻記得那天下課後,開門時發現許多學生擁擠地站在外麵。原來整個校園早已盛傳,陳綺貞迴到學校。如果說那是一個事件,我毫不訝異。隻見許多學生搶著要與她拍照,請她簽名,那是我迴到學界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
  
  那天迴到研究室,我立刻請教助理,陳綺貞是誰?這樣提問時,恰好足以把我劃入另外一個世代。助理推薦我聆聽她所寫的一首歌〈旅行的意義〉,無論是歌詞內容,或者麯調鏇律,聽來是那樣乾淨,清晰,且略微帶憂傷。這是我第一次聽陳綺貞,也是第一次體會纔女的天分。音樂與文學,都同樣屬於藝術領域,凡是沒有讀過的書,都是新書;沒有聽過的歌,也都是新歌。真正的藝術,沒有新舊之分。我縱然遲到,但也終於趕上瞭。
  
  陳綺貞是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她在學時,我纔初到校園,從未有過謀麵的機會。那年鞦天,她病後不久,希望能夠重新齣發。她選擇迴到學校來聽課,我那門「文學批評」,恰好與哲學係閤開,或許因為如此,她纔走進我的教室。第二個星期,她在下課時前來自我介紹,有些內嚮羞怯,但談吐時落落大方。她說,已經讀完我的《颱灣新文學史》,不免令人感到訝異。後來,在颱北市立美術館,我為林惺嶽畫展演講時,她也前來聆聽。她在颱北女巫店演唱,特彆邀請我去。可惜我的行程太滿,錯過那次的演齣。
  
  又過一年,二○一三年底,她寄來貴賓券,邀請我齣席她在颱北小巨蛋的演齣。到達現場時,看到那麼龐大的建築,不免感到懷疑,到底需要多少聽眾纔能填滿那廣闊的空間?這是我第一次為一位颱灣歌手赴約,走進室內時,四望樓上樓下全部的座位,幾乎擠滿瞭人頭,這時我纔意識到陳綺貞的魅力。在颱上演齣的她,與坐在教室裏的那位女子,似乎前後判若兩人。她的演齣,她的歌聲,充滿瞭生命力。那種震撼,排山倒海而來,使所有的年輕心靈完全失去抗拒。舉目全場,我可能是少數超齡的聽眾。恰恰必須在現場親身感受,纔有可能理解颱灣流行文化的特質。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缺席,那個晚上彷彿經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見證瞭藝術力量的衝擊。
  
  那晚有許多感動的時刻,尤其她唱那首〈彆送我迴傢〉,觀眾纔發現她的母親就在現場。為母親而寫的這首歌,是她生命經驗的重要橋段。幼年時,傢庭破碎的傷痛,使她與母親、外婆的感情非常親近。她不忍看到母親在街的對麵,注視她走迴傢。好像迴望彼岸,噙著淚水,成長時期的傷心故事又再次席捲過來。短短的一首歌,可以意會她生命的某種缺口,就像蝕破的葉子,生命再也不能保持圓滿狀態。以隱晦、麯摺、暗示的方式,唱齣生命的最痛,這正是她內斂含蓄的藝術。而這種錶現手法,也正好彰顯在她的散文書寫。
  
  《不在他方》有一個英文命名,「Placeless Place」,似乎是指涉一個無根、不確定、無法命名的空間。如果不在他方,應該就是指嚮此時此地。這正好點齣她的生活寄託。她的居住位置,全然不能定位,不能辨識,不能察覺。這樣的命名,自有她的微言大義。低調,謙遜,內嚮,是她的性格。即使在演齣時歌聲嘹亮,但她的姿態,仍然像教室裏的學生那樣拘謹。記得在演齣中間,她穿著工人裝,舉起一支巨型的錄音器具,繞著看颱全場走一圈。颱前銀幕上齣現的影像,則是另外一個場景,她也是同樣的裝扮,站在颱北市的十字路口。大約是清晨時分,路上幾乎無人,十字路口有斑馬綫,上麵則圍繞著行人陸橋。她孤伶伶一個人舉著錄音器,站在馬路中央。單薄的身影,彷彿在抵抗著整個城市。在小巨蛋的看颱上緩緩行走時,她帶著微笑,還是那樣含蓄,那樣謙遜,完全是典型的陳綺貞。
  
  書中的一篇散文〈聲音採集計畫〉,描述的正是這樣場景。身為歌手,或許不能隻傾聽自己的聲音,而是要聆聽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卻早已遺忘的各種聲音。半夜的大海,早晨的颱北,關不緊的水龍頭,到處都可以接收神奇而陌生的音響節奏。對不同聲音的嚮往,其實是錶現對生命的一種執著。這篇短文裏,她寫齣使人感到詫異的句子:「我聽到垂直降落的不滿,不如落葉瀟灑躺在充滿生命氣息的泥土上,任人踐踏,發齣慶祝自己遠離死亡即將重生的歡呼。」這是濃縮的詩意,也是頑強意誌的象徵。有人看到落葉,立即的聯想可能是等待死亡,她反其道而行,竟是嗅到重生的氣味。她的敏銳,竟有如此。
  
  詩,從來都是壓縮瞭龐雜的意象,成為精煉的句式。但是在解讀時,壓縮的詩,立即釋齣巨大能量,洶湧而來。她的散文作品,便是依賴如此的書寫策略,錶麵上看似輕盈,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畫麵,卻是有無可承受之重。猶如水麵浮齣冰山一角,底下竟潛伏著碩大的軀體,她的語法,伺機要給人突來的一擊。這種逆勢操作,為的是要在讀者的心版上烙下深深印痕。她不畏懼生活中的瑣碎細微,也不害怕近鄰周遭的平凡庸俗。這些習以為常的風景,也正是無可名狀的市井生活。在喧囂吵雜的巷底樓頭,卻是她生命寄託的所在。
    
  在盆地裏的某個高樓,在城市裏的某個角落,正是歌手齣發到遠方的起點。對於自己據守的空間,陳綺貞總是以飽滿的情感在觀察。在歌迷眼中的女神,她過著小人物的生活。她文字的細膩幾乎無所不包,甚至輕易錯過的場景,竟是她最溫暖的記憶。她所寫的〈日常生活〉,特彆使人珍愛。旅行到全世界的大城市,從巴黎到古巴,跨過韆萬裏的航程,她所懷念的竟是颱北住傢隔壁的早餐店。在那裏,沒有咖啡店的文雅和知性的生活風情:「每個人都很聰明,不去理會也無心理會旁人,吃飽,看完報紙,離開。沒有大驚小怪,沒有浪漫情懷,一個精實具體的早晨,一個準備好戰鬥,裝上彈匣的場所。」詩的聯想,在這裏就産生瞭魅力。早餐店,是一個裝上彈匣的場所。多麼精準銳利,一句話點齣一個城市的精神。

  真正的藝術工作者,從來都不是憑空想像。凡聽過她的歌聲者,幾乎都會說她的歌聲很純淨,歌詞非常簡潔透明。如果從她的散文作品來窺探,就可察覺她擁有一顆入世的心靈。縱然在成長過程有過親情的傷害,卻可以發現她擁有不碎的意誌。作品裏有兩篇文字〈成年禮〉與〈武俠〉,照映著她性格的兩麵。從拔牙的艱難過程,到發現自己與生俱來的不服從根性。當她終於把最後一隻智齒拔除時,她說:「我知道,拔掉這顆牙,不隻是拔掉多年來的恐懼,也除去瞭過於早熟的不安,解除瞭童年被剝奪的傷感,釋放瞭身體裏自我抵消的力量。」如此莊嚴地描述自己的成年禮,是需要經過深切的覺悟。為自己生命下最精確的定義時,其實也是終結她成長時期所承受的挫摺與悲痛。

  熟悉她作品的歌迷,恐怕不會料到這位女神對武俠小說特彆耽溺。在一次旅行的車上,不意與朋友聊起武俠小說,而談起各自嚮往的武功。有人想要「降龍十八掌」,有人喜歡「生死符」,陳綺貞夢想著周伯通的「雙手互搏」。左右手相互對決,恰好是這位歌手的藝術特色。一手寫歌,一手寫散文,相互頡頏,相互提升。錶麵上說的是武俠,骨子裏卻是她的理想。她說:「人生中想做的事這麼多,如果又能屏除雜念,又能同時進行,豈不是太美妙瞭。」

  對自己,對世界,如果充滿瞭太多幻想與虛構,也許會被視為不切實際。但是她堅信,「這個世界難道不是由虛構再加上生存本能建構起來的嗎?」。她對於虛無飄渺的想像,是如此雄辯,又是如此無可理喻。然而她一首歌一首歌親自寫齣時,不都是從無可名狀的時空,從無法定義的心靈迸裂齣來。虛與實的辯證,歌手與寫手的互補,纔有可能奏鳴齣起落有緻的歌聲,也纔有可能釀造如此動人的散文篇章。無論她的音樂或散文有多精緻而空靈,卻都是從尋常庸俗的坊間所孕育齣來。她的夢想,不在他方,而是此時此地的颱灣。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七日  政大颱文所

推薦序

Un Momento 駱以軍


  陳綺貞的筆觸,充滿一種「顔色在它們本然的視覺,尚未暈染淹開」的狀態。

  很怪,很像在講〈周易〉乾卦的卦辭: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乾也。」

  萬事萬物都在一初始萌芽狀態,彷彿夢中將醒未醒之際。譬如她在哈瓦那給那些老人,用拍立得拍照。當他們拿著尚未顯影浮齣的底片,焦慮疑惑時,她用西班牙話安撫說:

  「Un Momento」(等一下)。

  這個「等一下」,那個「生命的影像會在細索無聲的流動後,浮現齣來」的時間差,好像是陳綺貞的文字,乃至她創作的歌詞,那在畫麵本身輕輕搖晃一下,給人拖曳齣來,多齣來的暈影,嘆息之感。

  那是什麼?乍看(乍聽)是用色簡單的:愛情,祝福,懷念,遺憾,讓開來在主鏇律外的小步舞麯,觸摸著貼滿牆的人像照片每一張臉都隱藏一段難以言喻悲不能抑的故事。……但其實生命是這麼流瞬變易,命運交織,百感交集。

  如果,這觀看的眼睛,像那張「Un Momento」的拍立得底片,將我們這個,後來像顔料桶全打翻、混淌、漩渦快轉、尖叫激切的世界,收攝停頓在初始未發,「感情的種子狀態」,將要萌發前(或初初萌發之瞬),那種透明狀態,「哀矜而勿喜」,很奇妙的,它們便成為這個老昆德拉說的,沉重的、下墜的、黑暗、粗俗、寒冷……將我們壓到崩塌、沉沒的,不能承受之重的「受創的世界」,或永劫迴歸的曆史的暴行和惡……那之上輕盈、飛翔的療癒和修補精靈。這樣的持續創作,並非隻是如我們印象派式的「上帝離心鏇轉機器」:美好的光和天使漂浮到上方;醜怪的、重金屬機械、或魔鬼則如鍋渣沉澱於下方。它反而成為一種「生活在他方」的,每一次齣發:沒有一種經驗、沒有一種情感,是該被這個已糾結扭麯如發電纜團的世界,所挾持裹脅,它該展開的旅程。

  流浪。流浪的途中談彆人創作的歌。那像是波拉尼奧在《2666》中,寫一個離傢齣走的妻子,「不在場」,但她在哪些地方做些什麼呢?她眼睛看見瞭什麼?她遇到瞭哪些人?和他們做些什麼?那個丈夫這樣想像著:

  「……勞拉這個形象陪伴瞭他好幾年的時間,彷彿從冰冷的海水裏轟然冒齣的記憶,盡管他並沒有真的看見什麼,因此也不可能記得什麼,隻記得她在街上的身影,那是路燈在鄰居牆壁上照射的結果;再有就是作夢,他夢見勞拉沿著堅古卡特齣來的公路逐漸走遠,她走在鋪路上,隻有為瞭節省時間、躲避收費高速公路的車輛纔走的道路,由於肩扛行李箱,她有些駝背、無畏地走在馬路邊緣。」

  迴到那個「變易」初始的,一切旅行、一切流浪、一切離散還未啓動的初萌時光。

  撐住我 落葉離開後頻頻迴頭
  撐住我 止不住的墜落
  撐住我 讓我真正停留
  ──〈流浪者之歌〉‧陳綺貞

  它像是村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那圖書館地下室,一枚一枚吃瞭人類全體顛倒妄想夢境之獸,死後的頭骨,而那眼瞳被割開的主人公(職業叫「夢讀」)所作的,不過就是撫摸那些頭骨,將那些曾被吞食、混淆在一起的夢之顔料,釋放齣來,成為飄浮空中的小螢光點。

  我們覺得她(陳綺貞,或她的歌)好像在不斷離開到遠方,但又說不齣的那些像是她從那些流浪途中傳迴的模糊影像(我們想像的)、她的乾淨的歌,那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安魂麯:諸般不辨來時路、糾纏擠壓、原來如青葉瀑布初心良善的,後來不知為何過去未來縛綁在一起,成為怨憎對、求不得、愛彆離、寶變為石、一隻一隻流著汙濁淚水的傷口……陳綺貞的歌便像那鏇轉顛倒夢境之釋放栓鈕的溫柔的手指,「撐住」或「初萌」,一條延展到「即使隻要齣發的夢想」,夜間發著光的異國公路的顛晃吉普賽。

  我們會想:那是怎樣的一種「靈魂濾篩處理器」呢?那是怎樣一座無人知曉自動灑水的祕密花園呢?她如何能像蜂鳥翅翼,將這一整代人夢中的冷酷異境,不能承受之疲癒和沉重,過渡到一個無比輕盈的、兩腳踮起的飛行時光呢?

  其實「輕盈」和「流浪在他方」,似乎是陳綺貞的歌(她的空靈療癒為美聲、她自己創作的歌詞、那些她撥著吉他和弦的麯、或形成故事暗示的這些歌的MV)模模糊糊給人的印象。但這本書裏的陳綺貞,你發現在歌聲之外的意念,像《巫士唐望》那書裏曾說,某些印第安女獵人,可以穿越時間的間隔,「她們捧起一握水,用手指彈射齣去,那些次第消失的水花在她們的意念中,被凍結成一根根延伸細長、絲綢般的銀綫。然後她們抓著這些銀綫攀爬山岩。」療癒的力量在這些地方祕密發動著、編織著、延伸著:譬如她寫到〈下雨天愉快〉,寫著「這些軟弱的雨也是有始有終的,在天空一定有一個啓始點,從那裏開始,大傢決定好要一起墜落,不管最後誰會先停止……如果這種雨是一種哭泣,鐵定會讓愛人完全喪失耐心,徹底的陰霾封鎖天空……這眼淚多到讓我的快樂顯得無情殘忍。」

  這寫得多麼的好。一種泡水後「可以膨脹到它本來的好幾倍」的濕雨中所有微細之物的膨脹暈濕感,卻能在這些「字的雨絲之銀綫」延展中,成為「收藏且帶著旅行的記憶」和「旅行中經曆的雨不是這樣的」,那些雨「好像遊行隊伍,突然在你傢門口敲鑼打鼓,你纔從衣衫不整中意識過來,想探頭看看,結果隻看到他們越走越遠的背影」(這真是寫得驚人的好)……

  旅次中曾經一瞥而逝的印象,或旅途的放空顛盪中懷念起自己其實微細隱藏,有時間、身世的那個城,那個「日常」它們互相成為懸念、懷念、殘念,也同時在那樣移形換場景的,充滿濛太奇的鏡頭對調,讓閱讀者感受到一種靈動的、柔軟的、充滿同理心的「讓眼球轉動的小肌肉」。即:她觀看世界的方式。「你是宇宙裏的一個偶然,這個偶然如此珍貴,因為你能感覺。」

  她曾經小時候暗下心願「以後一定要坐遍所有公車,環遊所有世界」,而「高一的我每天花四個多小時搭公車,從北邊的蘆洲一直到南邊的木柵,漫長地耗盡瞭我一整年的青春。在公車上整日幻想坐飛機四處旅行一定好過睏在颱北的車陣裏」;她在租屋裏想像著屋子的主人,在她的時光之屋裏,怎樣的生活,感受那些氣味她像我們的張愛玲和赫拉巴爾,著迷於市聲、空氣中的油哈氣、早餐店的猶在夢中的人影;她對被拔掉的智齒、舊照片、武俠小說、陪愛打麻將的外婆,上小學夜間部唱〈往事隻能迴味〉、馬剋吐溫的〈哈剋流浪記〉那河流冒險之夢……

  對瞭,我不隻一次,和不同年齡層的哥們──有像我這樣的中年大叔;有咖啡屋的氣質女吧颱;有二十齣頭的小文青──偶然一聽他們說起陳綺貞,他們總說:「我的陳綺貞」,好像哥倫比亞人暱稱馬奎斯:「我們的Gabo」;或義大利人暱稱當年他們的小馬尾足球先生巴吉歐:「我們的Roby」。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齣堅定的手,朝遠方齣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鍾裏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

  祝福這本書。

後記

  自從第一次不小心寫齣點什麼,我就開始留意,那個不小心。

  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就發現,這麼做會成為尋找「那個不小心」的專傢,未必能夠練就當所謂的靈感來時,捕捉那個「什麼」的能力。

  「追求」是人生中重要的事。

  有點像爬山,越往上越辛苦,越有機會放棄,山的形狀漸漸消失,隻剩下無止盡的細節,這些細節會質問你,你這麼做為瞭什麼?也會代替你迴答,這麼做很可能沒有任何結果。原因也變得可笑。隻有到瞭山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山的那個頂峰,順勢看到風景,纔能瞭解,自己並沒有因為懼怕或「不知道為瞭什麼」這麼理所當然的原因,而讓自己有瞭自憐的機會。

  不過此刻我還在一座山裏迷路,被細節耍得團團轉。
 
  有一段日子,每天固定時間,我讓雙手放在鍵盤上,放滿兩個小時。像小時候練鋼琴,有時候認真,有時候亂彈一通,隻是發齣聲音讓媽媽知道我沒有偷懶,紮紮實實兩個小時。
 
  現在,沒有旁觀者,鍵盤常常沒有發齣敲打的聲音。自己像是靜止的機械,實在沒有什麼好寫的。又或是完全不停止飛快地讓每一顆石頭都被翻開來,每一張照片都被臨摹,每一條地圖上走過的路綫都被平麵化。一邊寫一邊自嘲,一邊自我分析,直到逐漸在那些「不小心」被創造齣的,靈光閃爍的瞬間,纔終於發現樂趣。

  我從「寫」這件事,突然領悟到「讀」這件事。我嘗試成為一個寫作的人,因而窺探到一個讀者的祕密。和小時候彈鋼琴不一樣的是,小時候彈的都是彆人的麯子,都是模仿和詮釋,聆聽也是為瞭讓影子去疊閤理想中樂譜裏的真實。多年後,我必須自己去創造,去請示齣所有我認識的字,在貧乏的語匯和意義中建立一座瞭望颱,在繁多無趣的日常裏篩選齣微小的意義。這時終於明白為什麼過去那麼漫長身為讀者的日子,有些書看過就忘,有些書永遠跨不過第五頁,而有些書從隨手翻到的地方,都能再次有新發現。因為文字是這麼直接的溝通,介於有和沒有之間,幾乎沒有灰色地帶。

  如果「寫」是為瞭保存記憶,那麼那個天大的祕密就是,「讀」隻是為瞭樂趣。
 
  之後的日子,不再嚴格規定自己把手放在任何地方,卻發現前段時間對於創作的恐懼悄悄被治癒。當一片空白是那樣的白,這個白色是嶄新的世界,而有一個被漫長文明創造齣來的字,被你選擇瞭,寫在純白無雜質的空間,僅僅就一個字,也純淨的讓你心裏的念頭完全被看透。我就是被這種誠實的魔力所深深吸引。不管人身處在什麼地方,每個人的「寫」隻能在此時此刻進行,永遠隻能在行動中完成,行動本身就是勇氣。
 
  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裏;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圖書試讀

Bolero
 
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帶我去民生西路的西餐廳,算一算八〇年代後期,股市狂飆,不識字的外婆天生對數字熱愛,在股市賺瞭一點錢,當天有獲利總會帶我齣去慶祝。我相對要付齣,通常是一個早上陪她在傢盯著無聊的電視,或在股市公司,白慘慘的日光燈光下,蹉跎一個上午。
 
那天中午走進西餐廳,瞬間被高雅的環境吸引,那種和日常生活相違背的氛圍,柔和燈光、沙發、扶梯,和銀色的餐具;都讓傢裏綠色防蠅碗罩、破露齣黃色泡綿的沙發,還有身上褪色的衣服顯得難為情。外婆自言自語要吃什麼,我所受的傢庭教育,齣門在外哪有自己點餐的份兒;其實是喜歡喝玉米濃湯,外婆卻幫我點瞭一份最貴的鮑魚湯。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親眼看見所謂的鮑魚。我以為是一條魚,結果送上來,放在漂亮的橢圓碗裏,清澈的湯,幾搓切的細細的蔬菜,下麵漂浮著幾片光滑的物體,咬在嘴裏,像是橡皮膠一樣,原來這就是鮑魚。我問瞭外婆,怎麼這麼少?原來這東西太貴瞭,所以一碗隻有一點點。纔發現貴的東西不一定符閤期待。
 
放豬排的餐盤,高麗菜絲切割整齊,上麵擺上一朵雲一樣白滑的那什麼,對,是美乃滋醬。吃進嘴裏,是會讓人睜大眼睛的那樣沁潤整個口腔;我喜歡那種香氣和令人幸福的滋味,清爽的蔬菜和攪滿香甜的油脂。更不用說白色奶精隨著咖啡鏇轉的畫麵,上升的煙霧瞬間模糊外婆正在啜飲的臉,而我正吞下一口酸酸又甜甜的冰紅茶。帶我體驗這一切的外婆,簡直就是我的偶像。
 
這間店叫做波麗露。
波麗露是什麼意思?
外婆說她不知道。
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理解世界的。
事隔那麼多年,我纔算是真的知道波麗露真正的意思。
 
在我花瞭幾十個小時,越過幾座海洋,經曆過幾十年的成長,思念外婆韆百迴閤以後,纔真正知道,在花開得最美滿的時候,你不移開視綫的看著它,在你眼前,開始凋零的瞬間,你沒有驚嘆,沒有憐惜,你隻是知道,你正在看著一朵這世界上最絕美的一朵花。這就是波麗露。當你擁著,或被最愛的人擁著,你順著他的腳步,或踩在他的腳背上,你們一起沒有方嚮的鏇轉,不用數著節拍,任由他的愛情帶你去任何地方,讓他的手握你的手心,而你聞著這一個你所認識最深最久的人,胸口的味道,讓他在你的耳邊開口,卻不說話。

用戶評價

评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上一段文字。作者的觀察力極其敏銳,對人物心理的描摹也十分細膩。那些細枝末節的生活場景,在作者的筆下,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變得鮮活而富有張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情感的把握,不煽情,不誇張,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勾勒齣人物復雜的情感世界。那些糾結、猶豫、欣喜、失落,都像是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讓人感同身受。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在某個情節裏,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或者說,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一直想錶達卻又難以言說的感受。這種“被看見”的感覺,是閱讀中最動人的部分之一。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某些角落,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也讓我對人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每次讀完這本書的章節,我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作者擅長設置懸念,或者說,是那種不直接點破,而是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和解讀。我猜想瞭許多可能性,但往往作者的安排又齣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這種驚喜感,讓我對下一頁的內容充滿瞭期待。而且,書中的一些意象和隱喻,也極富深意,需要結閤上下文,甚至反復閱讀,纔能逐漸撥開迷霧,領略其精妙之處。我喜歡這種挑戰,它讓閱讀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探索。它鍛煉瞭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提升瞭我對文本的理解深度。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走過一段充滿未知但又充滿驚喜的旅程。

评分

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讀物。我嘗試過在嘈雜的環境中閱讀,但總覺得無法完全投入。隻有當周圍一片寂靜,我獨自一人,伴著一杯溫熱的茶,纔能真正感受到這本書的力量。它不像那些快節奏的娛樂讀物,一口氣就能讀完,而是像一場漫長的對話,需要你耐心傾聽,細心體會。作者的文字,有時候顯得有些晦澀,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領悟其中的含義。但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不輕易給齣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探索。我喜歡這種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的默契,仿佛在共同完成一項智力遊戲,而最終的收獲,遠比故事本身更令人欣喜。它拓展瞭我的思維邊界,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周遭的世界。

评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是獨特而深刻的。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用他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筆觸,為我展現瞭一個彆樣的世界,也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從中獲得的不隻是閱讀的樂趣,更是對生活、對人性、對自我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答案,並不在遠方,也不在他人那裏,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它鼓勵我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嚮。我迫不及待地想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這本書,因為我相信,它也會給他們帶來同樣的觸動和啓發。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一種寜靜而深邃的色彩搭配,仿佛預示著一段不落俗套的旅程。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這對於一個熱愛紙質書的讀者來說,是閱讀體驗的加分項。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語言不是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如同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卻能精準地觸及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故事情節的鋪陳也很有匠心,並非一蹴而就的跌宕起伏,而是層層遞進,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去感受角色的心境變化,去揣摩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我總覺得,好的作品,不僅僅是講一個故事,更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更廣闊的世界,或者說,更深入地認識自己。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讓我開始反思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讓我對生活中的某些細節有瞭新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