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六册)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六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亲情
  • 家庭教育
  • 桥梁书
  • 绘本
  • 故事
  • 父爱
  • 幽默
  • 童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是一套在幻想与现实交错中领悟真情的童话书,透过因妈妈责骂而缩成拇指小人的爸爸陪着儿子冒险的故事,引导小读者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目录 第一部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困境 1.1 泥板上的低语:美索不达米亚的兴衰与楔形文字的秘密 1.2 埃及的永恒之谜:金字塔下的信仰与法老的统治 1.3 希腊的理性之光: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遗产 1.4 罗马的铁血与荣光:共和国的诞生与帝国的扩张 第二部分:文明的交织与冲突 2.1 丝绸之路的驼铃:东方与西方物质与思想的流动 2.2 宗教的勃兴与力量:从耶路撒冷到君士坦丁堡的信仰之路 2.3 黑暗时代的回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结构与教会的统治 2.4 伊斯兰的黄金时代:巴格达的图书馆与科学的飞跃 第三部分:变革的浪潮与世界的重塑 3.1 文艺复兴的火焰:人文主义对神权的反思与艺术的重生 3.2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地理的发现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3.3 宗教改革的震荡:路德的挑战与新教的兴起 3.4 科学革命的黎明:哥白尼、伽利略与牛顿的宇宙观颠覆 第四部分:启蒙、革命与工业的轰鸣 4.1 启蒙的理智之光:洛克、伏尔泰与天赋人权的探讨 4.2 两次革命的洗礼: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与美国独立建国的实践 4.3 蒸汽的时代: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生产、城市与社会阶层 4.4 浪漫主义的回声:对自然、情感与个性的颂扬与反抗 第五部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阴影 5.1 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与阴暗:殖民扩张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5.2 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运动与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 5.3 达尔文主义的冲击:进化论对传统世界观的颠覆 5.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堑壕战、新技术与旧秩序的崩溃 第六部分:现代性的危机与新秩序的建立 6.1 俄国革命与共产主义的兴起: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其意识形态 6.2 两次战争之间的动荡:大萧条、法西斯的崛起与极权主义的挑战 6.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性:科技、种族灭绝与全球格局的重塑 6.4 冷战的开始: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核阴影下的世界 第一部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困境 1.1 泥板上的低语:美索不达米亚的兴衰与楔形文字的秘密 人类文明的摇篮,那片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沃土,孕育了最早的城市、最早的法律和最早的书写系统。本书将深入探究苏美尔人的城邦兴衰,从乌鲁克(Uruk)的宏伟神庙到汉谟拉比(Hammurabi)法典的冷峻条文。我们将试图解读那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它们记录的不仅仅是谷物收支,更是人类对宇宙、神祇和自身社会秩序的最初思考。我们考察亚述帝国的军事机器如何用铁腕统治广袤的疆域,以及巴比伦的占星术如何试图解读星辰运行的规律,揭示在现代科技光芒尚未照耀的时代,早期人类如何建立复杂而精密的社会结构。探讨的重点在于:这些早期文明在面对环境变迁、内部冲突和权力更迭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与局限性,以及它们留下的关于城市规划和税收制度的遗产,对后续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1.2 埃及的永恒之谜:金字塔下的信仰与法老的统治 尼罗河的恩赐,造就了长达三千年的古埃及文明。不同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变迁无常,埃及人追求的是永恒与秩序(Ma'at)。本书将详细描绘金字塔的建造奇迹,剖析其背后复杂的工程学、动员能力以及宗教驱动力。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宏伟的建筑上,更会深入探究其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对来世的执着、对神性法老的崇拜,以及木乃伊制作中蕴含的精细化学和医学知识。从早王朝的分裂与统一,到新王国时期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再到阿肯那顿(Akhenaten)短暂而激进的一神教尝试,埃及的历史是一部关于稳定、神权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史诗。我们将分析,这种对既定秩序的坚守,是如何帮助它抵御外部冲击,又是如何最终在更具流动性的外来势力面前走向衰落。 1.3 希腊的理性之光: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遗产 爱琴海的微风,吹拂着人类思想史上最关键的一次觉醒。希腊的城邦制度,特别是雅典的民主实验,为理性和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土壤。本书重点考察哲学从神话思维向逻辑推理的转变过程。我们将细致梳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如何挑战既有的道德权威;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如何构建了理想国的蓝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如何奠定了西方科学与思辨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审视希腊在艺术(如古典雕塑的和谐美学)、戏剧(悲剧与喜剧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历史学(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的叙事方法)上的巨大贡献。这个时期所激发的对“真理”、“美”和“正义”的持续追问,构成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 1.4 罗马的铁血与荣光:共和国的诞生与帝国的扩张 从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到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罗马的历史是一部关于组织、法律和军事效率的教科书。本书将分析罗马从王政到共和国,再到元首制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共和制度中权力制衡的精妙(尽管最终未能维持)。重点关注罗马军团的纪律、后勤能力以及“罗马化”政策在征服地区推行的有效性。我们将深入探讨《十二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演进,探究罗马法如何构建了清晰的私有权和公民权的概念。帝国的盛世(Pax Romana)带来了空前的和平与贸易繁荣,但也埋下了过度扩张、财政危机和内部腐败的种子。通过研究罗马的兴衰,我们可以洞察集权与自由、效率与道德之间的永恒张力。 第二部分:文明的交织与冲突 2.1 丝绸之路的驼铃:东方与西方物质与思想的流动 丝绸之路并非单一的商道,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换网络,它深刻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面貌。本书聚焦于这条生命线上的互动:丝绸、香料、茶叶、瓷器从东方西行,而黄金、玻璃器皿、马匹则逆流东返。更重要的是,思想、宗教和技术(如造纸术、火药)的传播。我们考察罗马帝国对东方奢侈品的狂热需求如何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平衡;佛教如何借此进入中亚和中国,并发生本土化;以及粟特商人如何在沙漠中建立起跨文化的商业网络。这本书旨在说明,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并非完全孤立,而是通过这些贸易通道紧密相连,文化交流远比军事征服更具持久的影响力。 2.2 宗教的勃兴与力量:从耶路撒冷到君士坦丁堡的信仰之路 在古典文明衰落之际,一神论宗教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本书选取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早期发展轨迹作为分析对象。我们将探讨基督教如何在罗马帝国的压迫下秘密生长,并在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后成为国教的政治决定;以及它在西方,尤其是在爱尔兰和盎格鲁-撒克逊地区如何通过修道院体系保存了古典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审视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的伊斯兰教,它如何通过迅猛的军事扩张和高效的行政管理,在短短一百年内建立起一个横跨西班牙到印度的庞大帝国。重点将放在这些信仰体系如何提供了一种超越地理和血缘的共同身份认同,并塑造了各自文明的道德观和政治合法性基础。 2.3 黑暗时代的回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结构与教会的统治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进入了一个长期被后世称为“黑暗时代”的时期。本书旨在修正对这一时期的片面理解,展示其内在的复杂性。我们详细分析封建制度的形成——从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土地和效忠关系,到庄园制度对农业生产的重塑。权力的分散化使得教会(特别是教皇)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和世俗影响力。我们将考察加洛林王朝的短暂复兴,以及修道院在抄写和保存古典文献中的关键作用。这一时期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孕育着新的社会形态、大学的萌芽,以及对拜占庭和伊斯兰世界的有限接触。 2.4 伊斯兰的黄金时代:巴格达的图书馆与科学的飞跃 当西欧在封建割据中挣扎时,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伊斯兰世界正经历着一个科学、医学和哲学的黄金时代(约八世纪至十三世纪)。本书着重描述阿拔斯王朝鼎盛时期,特别是“智慧宫”(Bayt al-Hikma)的作用。伊斯兰学者系统地翻译、吸收和发展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知识。我们将考察他们在代数(Al-Jabr)、光学(伊本·海什木)、医学(伊本·西那)以及天文学上的突破性成就。这些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不仅推动了伊斯兰文明的进步,也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素材。本书探讨了在统一的宗教和政治框架下,知识创新如何得以系统化和制度化。 第三部分:变革的浪潮与世界的重塑 3.1 文艺复兴的火焰:人文主义对神权的反思与艺术的重生 十四世纪从意大利城邦开始的文化运动,标志着欧洲从神心中心转向人本中心的反思。本书探讨文艺复兴的核心驱动力——人文主义(Humanism)。这并非是对基督教的彻底否定,而是强调人类的潜能、现世生活的价值以及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掘。我们将分析彼特拉克对拉丁语的复兴,以及洛伦佐·瓦拉对“君士坦丁献土”文件真伪的考证,揭示其对世俗权力挑战的意义。在艺术领域,我们将深入解析透视法(如布鲁内莱斯基)、解剖学(如达·芬奇)如何将科学观察融入美学表达,以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对人类形体力量的赞颂,这些都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空前肯定。 3.2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地理的发现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十五世纪末期,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如卡拉维尔帆船、星盘和磁罗盘)与对新贸易路线的渴望相结合,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本书细致描绘了葡萄牙人绕过非洲的努力,以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我们分析了这次地理扩展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颠覆性影响:贵金属的大量涌入如何改变了欧洲的货币体系,以及“哥伦布交换”如何使美洲的作物(玉米、土豆)传到旧大陆,改变了全球人口的承载能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随之而来的残酷殖民掠夺、奴隶贸易以及原住民文明的毁灭。 3.3 宗教改革的震荡:路德的挑战与新教的兴起 十六世纪初,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张贴的《九十五条论纲》,点燃了一场席卷欧洲的宗教与政治革命。本书探讨宗教改革的深层根源,包括对教会腐败的不满、印刷术对思想传播的加速,以及世俗君主对罗马教廷权力的反感。我们将分析路德“唯独信心”、“唯独圣经”的神学主张如何颠覆了教会的中介地位。同时,我们也会考察加尔文主义在瑞士和苏格兰的激进发展,以及亨利八世在英国利用宗教改革实现国家集权的过程。这场改革不仅在信仰上划分了欧洲,更催生了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和对个人良知自由的早期辩护。 3.4 科学革命的黎明:哥白尼、伽利略与牛顿的宇宙观颠覆 十七世纪是人类认识世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代。科学革命的核心是方法论的转变——从基于权威和思辨转向基于实验和数学证明。本书聚焦于这场革命中的关键人物。我们将详细解析哥白尼的日心说如何挑战了托勒密和教会支持的宇宙模型;伽利略如何通过望远镜观测证实了这一理论,并因此付出了代价。最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集大成,用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学,构建了一个机械的、可预测的宇宙图景。这种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规律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理性的自信心。 第四部分:启蒙、革命与工业的轰鸣 4.1 启蒙的理智之光:洛克、伏尔泰与天赋人权的探讨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将科学革命的精神推向了社会和政治领域。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光芒,人类可以发现自然法则,进而建立更公正的社会。本书重点分析约翰·洛克关于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的理论,以及它如何成为后来政治革命的理论基石。我们考察伏尔泰对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的呐喊,以及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的构想。在百科全书的编纂中,这些思想如何被系统化和普及。启蒙运动对传统君权神授观念的质疑,直接为随后的政治动荡准备了思想武器。 4.2 两次革命的洗礼: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与美国独立建国的实践 十八世纪末,启蒙思想付诸实践,引爆了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本书对比分析美国革命的相对保守性和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美国的革命是关于殖民地自治权和精英阶层权利的维护,其《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的自然法思想。相比之下,法国大革命是社会结构性的颠覆,从“巴士底狱的陷落”到“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展现了对绝对君主制彻底清算的决心。我们将分析“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下,激进派如何将理性推向极端,以及拿破仑如何终结混乱并以军事手段向外输出革命的理念。 4.3 蒸汽的时代: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生产、城市与社会阶层 十八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一次根本性飞跃。本书重点探讨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应用如何打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的限制。我们分析工厂制度的兴起对工作模式和家庭结构的重塑,城市化进程中的拥挤、污染与贫困问题。这次变革催生了新的社会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本书将探讨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如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经济哲学,以及早期工厂工人所面临的残酷劳动条件,为后续的社会改革运动埋下了伏笔。 4.4 浪漫主义的回声:对自然、情感与个性的颂扬与反抗 工业化和启蒙的理性秩序在某些方面显得冰冷和压抑,作为回应,浪漫主义运动在十九世纪初兴起。本书将浪漫主义视为对过度工业化和僵硬理性的反叛。我们考察它如何重新发现了情感、直觉、崇高与奇异,并将目光转向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民间传说。从歌德的《浮士德》对人类无尽欲望的探索,到贝多芬的音乐中对英雄主义和个人激情的表达,再到对壮丽自然的崇拜(如英国湖畔派诗歌),浪漫主义强调了个体经验的独特性和超越性,对现代艺术和民族认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部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阴影 5.1 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与阴暗:殖民扩张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十九世纪的英国,凭借工业和海军的绝对优势,达到了其国力的顶峰。本书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在物质文明、科技进步(如铁路、电报)和文化规范上的“辉煌”一面。然而,这种繁荣建立在对广阔殖民地的剥削之上,如对印度次大陆的统治和非洲的瓜分。在国内,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童工问题和城市贫民窟成为严重的社会痼疾。我们将分析社会主义思想(如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作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进批判,以及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如何试图调和这种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5.2 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运动与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 十九世纪后半叶,民族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重塑了欧洲地图。本书着重分析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过程,探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如何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缔造了德意志帝国,以及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如何完成了意大利半岛的整合。民族主义的狂热在巩固国家认同的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民族间的猜忌与冲突。特别是在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巴尔干地区,各种新兴的民族主义诉求相互碰撞,使得该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埋下了导火索。 5.3 达尔文主义的冲击:进化论对传统世界观的颠覆 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地位的深刻危机。本书分析了进化论(特别是自然选择学说)如何挑战了传统的创世论和神创论。我们考察了科学界对该理论的接受过程,以及它如何迅速地被不当引申,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提供了虚假的科学辩护——即优胜劣汰适用于人类社会和国家竞争。这种世界观的转变,暴露了现代性中科学理性与传统道德观念之间日益扩大的裂痕。 5.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堑壕战、新技术与旧秩序的崩溃 二十世纪初的紧张局势终于在萨拉热窝事件后爆发。本书不只关注战役本身,更侧重于这场战争在技术和心理层面的变革。化学武器、机枪、坦克和飞机的应用,将战争的残酷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堑壕战成为了数百万士兵的噩梦。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了欧洲“进步永不停止”的信念,加速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等旧有帝国的解体。我们分析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的徒劳性,以及凡尔赛条约中埋下的复仇主义种子,为下一次冲突埋下了阴影。 第六部分:现代性的危机与新秩序的建立 6.1 俄国革命与共产主义的兴起: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其意识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催化了俄国帝国的崩溃。本书分析了二月革命的初步成功,以及随后布尔什维克党如何在列宁的领导下,抓住时机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被“俄国化”(列宁主义),以及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端性。这一事件不仅是政治上的剧变,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直接挑战,其对私有财产和国家机器的重新定义,对二十世纪的全球政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6.2 两次战争之间的动荡:大萧条、法西斯的崛起与极权主义的挑战 一战结束后,世界并未迎来持久的和平,而是陷入了经济灾难和政治极端化。我们首先研究1929年华尔街股灾引发的“大萧条”,它如何暴露了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脆弱性,并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绝望。在经济崩溃的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和纳粹主义(希特勒在德国)兴起,它们承诺通过国家绝对权威、军事扩张和种族清洗来恢复民族尊严和经济秩序。本书分析了这些极权政权如何利用宣传、秘密警察和对民主制度的系统性破坏来巩固权力。 6.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性:科技、种族灭绝与全球格局的重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冲突。本书强调其“总体战”的性质,即前线与后方、平民与军人的界限被彻底打破。我们将考察闪电战、空中轰炸(如“不列颠之战”)等战术的革新。然而,最黑暗的一页是纳粹德国推行的“最终解决方案”——有组织的、工业化的种族灭绝(大屠杀)。通过分析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最终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我们看到科技的巨大潜力如何被用于毁灭,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6.4 冷战的开始: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核阴影下的世界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之间的裂痕迅速扩大,世界进入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时期。本书探讨了“铁幕”的降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如何界定了东西方阵营的经济和军事对抗。冷战的特点是代理人战争、军备竞赛和间谍活动,而非直接的军事冲突。核武器的发明使得人类首次拥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这种“相互保证毁灭”(MAD)的战略平衡,深刻地塑造了未来四十多年的国际关系、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方向,迫使所有国家在意识形态的二元选择中站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鹏


  童话作家、动画编剧、影视制片人。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出版作品一百多部,计一千多万字。代表作品有:《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杨鹏科幻系列》、《功夫米老鼠》、《幻想大王奇遇记》等,影视同期书《新黑猫警长》、《快乐星球》等,动画片《福娃》、《少年狄仁杰》、《千千问》等。

图书目录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②:捡到一只喷火龙】

1 巨蛋从天降
2 藏蛋风波
3 带恐龙蛋去学校
4 抽屉里的喷火龙
5 替小龙背黑锅
6 让超级跑车见鬼去
7 小龙不是省油的灯
8 给闯祸精取名字
9 喷火龙的口罩
10 教训算命先生
11 捣蛋鬼被发现了
12 贪吃的小家伙
13 捡菜叶风波
14 摘树叶也犯法
15 小龙不见了
16 喷火龙的新家
17 林中「鬼影」
18 骑喷火龙飞天
19 少年骑龙侠
20 带陈静一起飞
21 与警察对峙
22 夜闯研究所
23 舆论的力量
24 捣蛋鬼拍电影
25 偷龙贼
26 贼船上的战斗
27 捣蛋鬼生病了
28 送喷火龙回家
29 尾声
后记
阅读‧品格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③:魔力金钥匙】

1 武林高手
2 捡到一把金钥匙
3 神祕力量
4 永远正确的宝物
5 圆周率默背神童
6 无师自通的天才
7 少年射击冠军
8 说真话得罪人
9 惹事生非的男孩
10 「超人一号」
11 莎士比亚弄错了
12 摘下金钥匙的日子
13 我被揍成了「猪头」  
14 让子弹飞
15 揭露「专家」阴谋
16 横扫黑社会
17 纠正地铁方案
18 复制金钥匙
19 双刃剑的另一面
20 金钥匙被盗
21 猴子称大王
22 第三次世界大战
23 我变成了超人
24 尾声
后记
阅读‧ 品格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④:天才制造机】

1 我和爸妈顶嘴了
2 老鼠骑士
3 神祕的蓝光
4 我要做好孩子
5 驯服大老虎
6 参加马戏大赛
7 制伏小偷
8 拯救工人
9 教训不良建商
10 出师不利
11 阻止世界大战
12 飞机上的恐怖分子
13 勇闯总统府
14 逼迫香蕉国停战
15 联合国祕书长来访
16 失去活力的世界
17 洗脑枪丢失以后
18 动物抢劫案
19 海上漂流记
20 军事基地
21 洗脑大炮
22 挫败猴子的阴谋
23 尾声
后记
阅读‧ 品格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⑤:返老还童】

1 白头发事件
2 家里的「女鬼」
3 客厅大爆炸
4 「妙手回春」
5 大树变树苗
6 母鸡变鸡蛋
7 老婆婆变少女
8 赖在我家的女孩
9 刁蛮的吴小花
10 甩不掉的冤家
11 吴奶奶大闹教室
12 返老还童药
13 送吴奶奶去幼儿园
14 智胜歹徒
15 发明被剽窃
16 无耻的「教授」
17 装嫩女明星
18 重返十八岁
19 忍辱负重
20 固若金汤的城堡
21 灾难降临
22 扭转干坤
23 尾声
后记
阅读‧品格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⑥:追击章鱼王子】

1神奇的魔术
2密音入耳
3看不见的武林高手
4书包里的章鱼
5忽隐忽现
6「预测帝」的身世
7家庭经济危机
8帮妈妈买股票
9一万变十万
10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11大战银行劫匪
12我被绑架了
13身陷贼窟
14捣毁地下赌场
15预言大洪水
16王后的魔镜
17乔装打扮
18古堡里的喷火龙
19国际刑警
20勇闯祕密基地
21原子弹即将发射
22尾声
后记
阅读‧ 品格

图书序言



  不可思议的想像
  不失幽默的夸张
  无以言喻的温馨
  就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的魅力!

图书试读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①:我变成了巨人》

1  爸爸的新发明

「杨歌,救命啊!」週日的上午,我的房间里传来爸爸声嘶力竭的唿救声。

我顺着声音看过去,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我看见书桌上,爸爸被一只羽毛光滑油亮的芦花小母鸡叼在嘴里,手脚乱动,正拼命的挣扎着……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等等,你的爸爸怎么会被母鸡叼在嘴里,没搞错吧?

没错,我的爸爸原来和别的爸爸一样,是个一百八十几公分、人高马大的壮汉。他之所以会变小,是因为我的妈妈经常骂他……妈妈每骂他一次,他就缩小一点,骂了一百八十次,他就变成了拇指小人儿,整天待在我的口袋里,当我的「教育部长」,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因此,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你又会问:你的房间里怎么会有母鸡呢?难道你的房间是养鸡场?

当然不是!那只芦花小母鸡跑到我的房间里来,跟爸爸的实验有关──爸爸变小以后,生活变得很不方便:睡觉睡在火柴盒里;洗澡用烟灰缸当浴缸;打电话要不停的在电话的听筒与话筒之间跑来跑去,打一次电话相当于跑了好几百公尺的长跑;过马路的时候,要先用望远镜看看有没有人过马路,不然一不小心会让人踩扁;此外,他还要随时提防老鼠、猫和老鹰之类的动物袭击……因此,他做梦都盼望自己能够变大,恢复成正常人。

最近这段时间,他让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堆类似《重组DNA 的最新理论和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的专业书,全心全意的投入了超级增长剂的研究。正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几十个日夜废寝忘食的研究,昨天晚上,超级增长剂终于被爸爸研制出来了。为了测试超级增长剂的效果,爸爸一开始想用老鼠做试验。我们家住的是老房子,老鼠多,平时白天老鼠都敢明目张胆、大摇大摆的穿堂而过,极其嚣张。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卯足了劲想抓老鼠,但奇怪的是老鼠好像知道了我们的计画,一只都没有出现!半夜,老鼠终于出现了,我挥舞着拖把追打牠们,把邻居吵得隔墙对我们破口大骂,却一只也没有捉着。我们折腾了一个晚上,一无所获。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了几本严歌苓的作品,感觉她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细腻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她的小说背景通常设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比如战争、动荡、改革开放等等,但她却不是简单地讲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描写普通人的命运,来展现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光辉。像是《金婚》,讲述了一对夫妻从相识、相爱到相伴一生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经历风雨、共同成长的过程。严歌苓的文字非常具有画面感,她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一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我特别喜欢她对于细节的描写,比如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等等,都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读严歌苓的小说,会让你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评分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特别喜欢那种能把日常生活写得充满诗意和温度的故事。最近读完一套日本作家濑尾まいこ的小说,真的让我觉得心头暖暖的,像是冬日里的一杯热可可。她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家庭生活中的点滴,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戏剧冲突,而是平淡却真实的情感流动。像是《夜空与眼泪》里,描述婆婆和孙女之间微妙的情感,那种跨越年龄的理解和关怀,读得我眼眶湿润。她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有着各自的烦恼和挣扎。我特别喜欢她对细节的捕捉,比如厨房里的烟火气、庭院里盛开的花朵、甚至是窗外飘落的樱花瓣,都能被她赋予特别的意义。读她的书,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充满回忆的相册,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怀旧气息。而且她的文笔非常流畅,即使是翻译过来的版本,也能感受到那种自然清新的风格。总之,濑尾まいこ的小说,是那种能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和慰藉的佳作,推荐给所有喜欢温暖治愈系故事的朋友。

评分

我一直觉得,有些书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轻松自在,毫无压力。池端玄八的《深夜食堂》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在深夜营业的小食堂的故事,食堂老板会为每一个客人提供他们想吃的美食,并倾听他们的烦恼和故事。每个章节都独立成篇,讲述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真实,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迷茫和渴望。池端玄八的文笔非常平实,就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修辞,但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美食的描写,书中出现的每一道菜,都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也坐在深夜食堂里,品尝着美食,倾听着别人的故事,感受着人间的温暖。它不是那种让你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而是那种能让你在疲惫的时候感到一丝慰藉和放松的治愈系作品。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朋友强烈推荐才开始看村上春树的。之前总觉得他的作品有点过于晦涩难懂,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读起来很费力。但读了《挪威的森林》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爱情和失去的故事,虽然情节有些压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年轻人在迷茫和困惑中的内心世界。村上春树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擅长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复杂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一种疏离感,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疏离感,让他们更加真实和立体。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音乐的描写,书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音乐,这些音乐不仅是情节的背景,更是人物情感的表达。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迷雾和不安的青春时代,感受着爱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虽然看完之后,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但却久久不能平静。村上春树的作品,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简直停不下来!他真的是推理小说界的鬼才,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解谜,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像是《嫌疑人X的献身》,情节跌宕起伏,逻辑严密,让人读得欲罢不能。他对于人性的刻画非常细腻,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秘密,即使是看似善良的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震惊的真相。而且他的作品节奏很快,情节紧凑,很少有冗余的描写,让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我特别喜欢他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往往在最后一刻才揭示真相,让人感到震撼和惋惜。东野圭吾的小说,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读他的书,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让你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如果喜欢推理小说,东野圭吾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作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