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阿富汗女孩的故事之帕瓦娜的旅程

一个阿富汗女孩的故事之帕瓦娜的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eborah Ellis
图书标签:
  • 阿富汗
  • 战争
  • 女孩
  • 成长
  • 勇气
  • 家庭
  • 教育
  • 生存
  • 希望
  • 文化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举目无亲的十二岁女孩,在一个歧视女性的战乱国家里如何活下去?

  帕瓦娜的旅程尚未结束,她没能拥有一个12岁女孩应有的快乐童年。在家园被战乱烽火摧残下,等待她的仍是一连串的磨难及身心的考验。但是帕瓦娜却凭着超龄的意志力,在晦暗残酷的战地中,激发出人性的耀眼光辉。

  父亲过世了,女扮男装的帕瓦娜必须独自去寻找因战争而失散的姐姐、弟弟、妹妹及妈妈。在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村子里,她捡到一名奄奄一息的婴儿和一名年龄比她小一点的缺脚男孩,她和男孩共同照顾婴儿,一路不停的拌嘴闹意见,却又相扶相持的度过种种难关。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她们遇到了一名瞎眼老奶奶和一名可爱的小女孩,心想假如没办法找到家人,能够和这个小妹妹待在这个好地方也不错,没想又遭炮弹攻击,老奶奶死了,小女孩只好和他们一起离开。沿路炮声隆隆,他们没有食物没有水,连她身边带的书也被他们吃完了。幸好在危难时候,他们找到难民营,接受了救援,并找到了帕瓦娜的家人。
   
  帕瓦娜延续了她在《战火下的小花》里的坚韧,让我们看到阿富汗的人民在患难中仍对未来怀有一丝希望。这个故事的背景虽然离我们很远,却是真实的写照,它让读者认识到战火下人民的无助与无奈,也让读者质疑人们发动战争的真正意义,以及懂得珍惜和平的可贵……

得奖纪录

  ★2003年美国珍‧亚当斯图书奖
  ★2002年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好书大家读推荐好书
  ★中国时报开卷版推荐好书
  ★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网路票选好书   
  ★台北市深耕阅读推荐好书
  ★新闻局推荐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名人推荐

  帕瓦娜饿着肚子想像一个充满葡萄干、大块烤羊肉,有吃不完的冰淇淋的地方……因为她觉得幻想或许能让它成真;可是清醒过来,她知道阿希夫的腿永远也长不回去,食物也永远不会足够,喝生水还是会生病……

  帕瓦娜的故事提醒世界上的女性何谓「勇敢」及「坚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

  本书是《战火下的小花》的续集,但可当成独立故事来看读,故事并不艰深,却让人感受到战火下的儿童生活概况。唯有抵达难民营后,才见到一点小小的援助和希望──学校图书馆杂志

  即使主题是战火下的艰苦生存,作者仍将儿童的对话和争执描写得十分生活化。让太平世界的读者认识到这些和一般孩子无异的主角们,过着什么生活,也因此使他们的苦难显得更深刻──书单杂志

  帕瓦娜的故事与时事穿插,提高了可信度和强烈度。带有光明意味的结局使读者感到满意,是很称职的续集故事──VOYA 茱迪‧沙斯吉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黛伯拉.艾里斯(Deborah Ellis)


  这位特殊的女作家可说是一生都献给了反对运动。她十七岁高中毕业后,就从故乡安大略省前往首都多伦多参加反战运动,并成为积极的活跃分子。后来又致力于女权与女性经济地位的运动。她曾经到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服务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她访问了许多女性和儿童。有一位难民妇女告诉她:「请告诉世人我们的遭遇,别让世人忘记我们。」黛伯拉把听来的这些遭遇写成了本书《战火下的小花》(Breadwinner)。由于太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因此她又继续写了《帕瓦娜的旅程》(Parvana's Journey)、《Shauzia》两本续集,成为一套三部曲。

  《寻找X》(Looking for X)是黛伯拉的第一本着作,一九九九年出版,曾获得加拿大总督儿童文学奖(相当于美国的纽伯瑞奖)。故事发生在现代的加拿大,叙述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帮助她的游民朋友「X」的经过。书中的主角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关心社会问题,喜欢东刺西探,甚至主角为自己取的名字Khyber也是来自阿富汗的Khyber隘口(对十一岁女孩而言,算是很怪异的趣味),因为她要逃避现实,忘记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主角在学校适应不良,因此她的朋友全是成年人,而她想要帮助游民的心意则显现出一种超龄的关怀。这些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黛伯拉会成为一位职业的反对运动者。不过,黛伯拉为人相当亲切、随和,完全没有作家架子。

  黛伯拉目前住在多伦多,担任一群收容妇女的心理辅导师。她的嗜好是阅读、跑步、到处观察。

译者简介    

邹嘉容


  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高中英文教师多年,对青少年成长问题一向关注;目前致力于两个宝贝女儿的教养,并于闲暇从事译作。代表译作有《十三岁新娘》、《时报广场的蟋蟀》、《车灯下起舞》、《孪生姐妹》、《窈窕奶爸》、《夏日天鹅》、《出事的那一天》、《沉默到顶》、《风中玫瑰》、《微笑吧!蒙娜丽莎》、《淘气的阿柑》、《战火下的小花》等。

图书目录

作者介绍
赏析与导读——爱在死亡的阴影下
第一章    埋葬爸爸
第二章    绝望的人
第三章    捡到一个婴儿
第四章    单脚男孩
第五章    洗 澡
第六章    挖 宝
第七章    寻找妈妈
第八章    偷 鸡
第九章    一起看流星
第十章    地 雷
第十一章   新妹妹
第十二章   落 脚
第十三章   整顿家园
第十四章   翡翠谷
第十五章   最后一场欢会
第十六章   吃 书
第十七章   夜夜轰炸
第十八章   走过梦魇
第十九章   难民营
第二十章   闯入地雷区
第二十一章 与家人重逢
作者后记

图书序言

赏析与导读    

爱在死亡的阴影下 儿童文学评论家  阅读推广人  张子樟教授


  一名举目无亲的十二岁女孩,在一个歧视女 的战乱国家里如何活下去?《帕瓦娜的旅程》(Parvana's Journey)是《战火下的小花》(The Breadwinner)的续集。全书的重心放在父亲过世后,这位求生意志坚强的小女孩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在烽火四起的国度里,一边寻亲一边助人的感人故事。

  寻亲的故事并不少见。苦儿面对种种挑战,绝对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读者想知道苦儿生活如何苦法。这类故事的基本模式是,苦儿必须面对几乎是一己之力无法克服的可怕挑战,但终能达成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帕瓦娜故事之所以感人,也就是她借着惊人的毅力,常能摆脱几乎无法解决之困境,而且书中处处洋溢着爱。

  把这本作品定位为成长小说并不为过,因为全书描绘了帕瓦娜艰苦成长过程的坎坷、见闻、喜悦、苦恼、困惑和得失等。对帕瓦娜来说,母亲带着姐姐和弟妹的离去、父亲的骤然过世,令她对家人的爱横遭撕裂。她的寻亲故事其实等于寻找「爱」,对常人的爱。因此,她把自己的爱推及到小婴儿哈珊、 腿少年阿希夫和不怕地雷的莉拉身上。这种大我的爱最后帮她找回思念已久的家人,虽然生活在难民营里,但拥有家人的爱已经令她心满意足了,因为她可以重新出发。在爱的支撑下,她可以尽情挥洒她的才华。

  在帕瓦娜这段成长的不凡过程中,战争引发的死亡与爱的寻觅随时相伴。也因为活在死亡的阴影下,帕瓦娜更懂得珍惜得来不易的永恆之爱。一个活在茫茫旷野、踽踽独行的十三岁女孩,惧怕孤独,她需要谈话(甚至争吵)的对象,所以她不辞辛劳带着哈珊、阿希夫和莉拉同行。在饥饿与炮火的双重威胁下,她提早见识了战争的可怕和成人世界的阴暗面,但她依旧坚持她对人类的爱的无比信念。

  生活在流离失所的国土上,死神随时在召唤着。手无寸铁的小老百姓求助无门,炸弹夜夜轰炸,地雷处处皆是。孩子不大懂得杀戮的意义,所以阿希夫会质疑拥有奇珍异宝的亚历山大,不是英雄,而是小偷;莉拉在祖母死后,忍不住问着:「她又不认识把东西(炸弹)放到飞机上的人啊!他们怎么会知道她,而且还要杀她?」等莉拉触雷身亡,帕瓦娜的母亲大声吶喊着:「这个世界到底要死多少阿富汗的小孩才满意?」死神随时伺候一旁,取人性命,却也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帕瓦娜因此找到亲人,虽然有点突然,还算合理。

  作者笔调平易近人,文字行云流水,韵味淡远。整篇故事透过帕瓦娜来叙述,她的寻亲过程便成为全书的主轴。作者刻意凸显帕瓦娜惊人的求生意志和爱人之心,所以在艰困的旅途中,帕瓦娜虽一再挨饿、身处困境,还是救了哈珊、阿希夫和莉拉。莉拉在故事尾声处不幸触雷身亡,但帕瓦娜的确尽了力。事实上,每位读者都清楚,这段旅程只不过是帕瓦娜成长中的一段,以后她在难民营的种种遭遇,又是另外一段成长故事。

  作者的角色性格描绘颇为出色。帕瓦娜的刻画延续了她在《战火下的小花》里的模样。虽身处危险之中,总能设法脱困。她毅力惊人,敢与死神对抗,绝不轻易放弃。阿希夫的描绘也十分成功,尤其是在每次面对要与帕瓦娜分离的时刻,总要说些自相矛盾的话来让自己下台,好留下来与帕瓦娜一起生活的过程,最为精采。阿希夫保住了面子,帕瓦娜也顺水推舟,让他找到下台阶。

  作者艾里斯在全文叙述中,安排了帕瓦娜写给远走巴黎的好友萧希亚的十三 信。这种书写方式并非创举,但确实具有新意。作者一方面借用这些信来补叙述之不足,一方面阐明帕瓦娜对好友的思念,并同时暂且摆脱眼前的困境。这位不知去向与生死的好友成为帕瓦娜空虚孤独心灵的一种安慰。对幻想世界中的乌托邦——翡翠谷——的描绘,更充分展现了帕瓦娜对未来的向往,代表了那些惨遭战火蹂躏人们的无奈与空虚,也质疑人们发动战争的真正意义。

  书中四个孩童经历了饥饿、轰炸与绝望的考验,终于到达一处难民营,给他们带来一丝丝的希望,但莉拉的惨死却又添加了故事的悲惨面。作者经由精简动人的文字,铺陈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的一幅幅生动景色,使得孩子们的这段艰辛旅程更费力气,但过程十分可信。帕瓦娜的故事只是当今整个世界许多落在战争噩梦威胁下的人们营营求生的片段。作者告诉我们,阿富汗人民在患难之中仍有一线曙光:男女孩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了。只是我们依旧怀疑,还要经过多少岁月,这个国家的女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远离战火,真正拥有翡翠谷那样美好的生活。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