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頭一迴幫日本的小說寫推薦序,是答謝颱大的學姐一直以來在防製生態犯罪領域給我的幫忙,但在我翻閱譽田哲也先生這一部「一人靜」的第一頁開始,第一句即理直氣壯地寫著「警察隻不過是有點特彆的公務員」,心生莫名的認同感,一股作氣地把它看完,直到最終章迴落幕纔蓋上試讀本,感覺就好像去督勤一般,翻閱瞭同仁每日每週每月每年所填寫的工作紀錄簿一樣詳實,但不枯燥乏味,讀來還有人性細膩的迴甘,值得一讀。
從警僅僅十年,內外勤資曆和這份工作帶來的人生閱曆,在業界中並不算是資深的老鳥,也不敢當說自己的曆練和錶現可以自詡為颱灣警察的代錶,隻能在此抒發讀後感。
簡單講,在享受這本小說當時,讓我起瞭「同病相憐」的感覺。
「病」,在讀到小說中許多躍然紙上的各種職務、階級的角色(該叫他們學長嗎),舉手投足和思緒自索中,都不約而同的跟我一樣,得瞭隻有警察會有的「職業病」;這裏的職業病暫時不講長久工時、長期壓力、生活不規律帶來的各種生理疾病,而是講我們被磨練齣來的第六感和社會角色衝突。眾人皆知在颱灣,大眾對執法人員皆抱著「期之如聖賢、驅之如牛馬、視之如盜賊、棄之如敝屣」心態視之,而警察同仁也在工作角色和自有人格之間衝突,常常在許多議題上不能錶達自己故有的立場、許多場閤不敢發錶自己的好惡,漸漸的「心中的我」越來越小,反而,工作帶來的權威和執法尊嚴像打嗎啡一樣,成瞭無法抗拒的內化慣性,習慣以警察的角度看待人生的人事物。小說中的各位警務人員,都充滿的人性情感與執法尊嚴的對抗以及在意社會角度檢視的對立。我必須替各位讀者慶幸,這種警察人員說不得的苦衷你們不用去體驗感受,但卻能在這本小說中讀到,隻有條子專屬的無奈和自嘲。
說完職業病,接著說我憐惜什麼呢。
我憐惜書中每一個角色,憐惜讓我聯想到的每一個真實人物,書中的各種橋段我不是承辦過這類的大小案件,就是在跟前輩們喝茶聊天時聽到的社會大小事,書中最令人感嘆的莫過是伊東靜加的反社會人格,外錶純潔美麗,長的像是日本娃娃的女孩子,竟然因為成長過程的黑暗抑鬱點滴,栽植齣邪惡的膽大心細,帶來一連串的刑事案件,這在真實生活中還真是令人難過地並不少見。
我不清楚作者是否當過警察人員,但筆觸的寫實和對人務的刻畫,讓我這個在街頭打混過的小警官,在閱讀時常發齣驚嘆的贊賞,讀到精彩處還拿筆畫瞭重點。
本書描述的舞颱都在東京的各個區域,作者描寫到東京都是一個欲念橫流的城市,也正是這樣的土壤,纔能種齣這樣的故事。
最後,筆者經曆過地方分局、刑事警察局和專業警察單位的曆練,其實對警察這行業的看法,跟作者在書中所作齣的觀察,相去不遠,但原因絕對不是我們這個職業好理解,我歸類為是我們太好觀察吧。
誠摯推薦給您這部講述真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矛盾的故事。
現任警察人員 葉育忻
推薦序
《一人靜》解說 (內有微雷) 《一人靜》(ヒトリシズカ)是日本作傢譽田哲也在小說月刊《小說推理》連載的作品,二○○八年十月由雙葉社集結齣版單行本,為帶有懸疑(suspense)、犯罪(crime)、冷酷(hard-boiled)色彩的推理短篇連作小說。二○一二年十月改拍成六集日劇,新生代演員夏帆飾演貫串全劇的女主角伊東靜加,由民營衛星電視颱WOWOW製作播映。
在木馬文化齣版《一人靜》之前,颱灣書市已譯介瞭多部譽田哲也的犯罪推理小說,包括以《草莓之夜》為首的姬川玲子係列、魚住久江係列,以及獨立作《超能力師事務所》、《野獸之城》等。本作中齣現的警察辦案、黑道關係與描繪人物內心陰暗麵的書寫,皆與前述作品互通聲息,可視為作者的創作特色。不過,《一人靜》與眾不同的敘事架構和角色性格的勾勒方式,讀來彆有他作沒有的趣味。
故事從東京都新小金井派齣所執勤員警木崎信吾的工作實況開始,因轄區內發生槍擊死亡事件而被調派至偵查總部,雖然順利逮捕犯案凶手,死者身上不尋常的傷口引發瞭木崎的懷疑與不安,最終查齣一位行動詭異卻又不便揭發的神祕女子伊東靜加。
若不是木崎的好奇心使然,事件理應在為妹妹復仇的行凶者吉井淳也的認罪自白後畫下句點。也就是說,若將〈闇一重〉視為完整的短篇警察小說,是全然沒有問題的,但伊東靜加的齣現強烈暗示瞭事情應有後續:她何以做齣如此怪異殘忍的舉動?為什麼從此與傢人不告而彆?沒能在第一時間進入警方嚴密的調查搜索網、行蹤如鬼魅般飄忽的靜加等同在此嚮眾人宣告,這不過是一連串事件的序幕而已。
於是,在展開第二個故事〈螢蜘蛛〉前,讀者便容易搶先敘事者西新井警署巡查長山岸潤哉,從字裏行間細心留意可能是伊東靜加的女子齣沒蹤影。同樣是以警察辦案為基礎,作者譽田哲也卻在此時為山岸增添瞭理性調查以外的私人情感(姬川玲子係列中也可見到這樣的安排,尤其是《無形之雨》),即使是「負麵影響最小的結局」,仍然讓靜加再次溜齣警方的視綫範圍。最後以「一隻巨大的蜘蛛」來形容攀爬在鐵架上的靜加時,一方麵點明瞭篇名題旨,另一方麵則暗示她布局如蛛網的謹慎老成性格(彆忘瞭,當時她還不到十五歲),並埋下「柔弱女性受黑幫分子掌控」的伏筆。
到瞭第三個故事〈腐屍蝶〉,情節開始有瞭重大轉摺。主述者自警察組織跳脫齣來,由曾任職刑警的私傢偵探青木久則協助昔日對他多所照顧的長官伊東孝俊找尋離傢失蹤的女兒,也就是伊東靜加。這時,靜加首次成為明確的調查目標,隻不過並非與前兩起刑事案件相關的嚴謹犯罪搜索,而是從「平凡女中學生」以及「警察之女」的角度開始觀察、挖掘,直到和前一案的敘述者山岸潤哉見過麵後,始急轉直下。
現代犯罪推理小說普遍會以偵探或犯人的視角描寫與另一方的角力關係,復雜些的還會採取雙綫以上敘事,在層層交錯中營造懸疑驚悚氣氛。譽田哲也在此設計齣不論是調查方青木久則或被調查方伊東靜加都始料未及的狀況,進而讓讀者在期待靜加的神祕麵紗即將掀開的同時,眼睜睜看著私傢偵探渾然無所覺地走進死亡陷阱。又因為是突如其來的威脅,靜加隨機應變式的設局乍看之下似乎給瞭讀者更多資訊綫索好找尋她的下落,卻又讓事件更顯撲朔迷離,掉進另一個死鬍同。
調查角色一一失去與伊東靜加的連結後,父親伊東孝俊很自然地步上敘事舞颱。按照一般犯罪偵查程序,孝俊早該是約談問訊的對象,隻因伊東靜加這個名字不曾齣現在警方的會議與報告上,遲至故事的後半纔露麵齣場。不清楚女兒為何失蹤、也不知女兒在多起刑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孝俊,在〈罪時雨〉娓娓道來的過去産生瞭爆炸性的效果,讓黑道分子南原義男與伊東靜加的羈絆正式浮上颱麵,並補述瞭第一個故事〈闇一重〉幫派分子小池基文的死亡之謎,幾乎可以確定這全是靜加縝密實施的復仇行動──動機業已明朗,埋伏在南原身邊的靜加將會採取什麼方式結束這一切?最終能不能全身而退?
至此,我們來迴顧一下前四個短篇的最後一句話:
「一名少女,消失在那黑暗中──彼時,或許我還不知道,真正的黑暗究竟有多深。」〈闇一重〉
「伊東靜加──妳到底是什麼人物?」〈螢蜘蛛〉
「靜加。妳果然還活著嗎──」 〈腐屍蝶〉
「幫派分子小池基文在小金井警署轄區內遭到槍殺,就在一個月之後發生。」〈罪時雨〉
透過四個不同的「我」,有感嘆,有疑惑,有憐惜之意,有口氣冷靜的恍然大悟,從結構工整的起承轉閤中拼湊齣伊東靜加八到十五歲所經曆的超齡成長,自旁觀的立場見證該被嗬護長大的青澀女孩如何默默走上冷酷無情的險途末路。〈死舞盃〉並沒有給予靜加颯爽痛快的瞭結,從南原夫婦身旁帶走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南原澪,反倒成為她苟活人生必須守護與贖罪的對象。最後,在〈獨靜加〉中,當我們看到木崎信吾晉升警部補、伊東孝俊以警視階級退休,這些人都走在既定穩妥人生路的時候,靜加隻能無人相識的身分孤獨寂寥地離開人世,著實令人唏噓。
「我們耗費十七年,真的有稍微釐清這一連串事件嗎?越調查就越搞不懂。查齣的越多靜加反而離我們越遠……最後終究還是無法逮到她……這是怎麼迴事呢?」故事的最後,木崎信吾這番話正錶明瞭譽田哲也創作《一人靜》的核心主題,並讓本應接受製裁的犯罪者在讀者心中持續迴盪發酵,清晰地保留住她那值得再多點認識與同情的身影。
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