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於新海誠將《言葉之庭》撰寫成小說原因…】 動畫電影「言葉之庭」小說版,於2013年9月在《達文西(ダ.ヴィンチ)》開始連載,這是我自《小說.秒速5公分》以來,第二次將自己的原作電影寫成小說。
片長46分鍾的「言葉之庭」,原本就設定為中篇故事所構想齣來的作品,最初的原型是20張400字稿紙左右的小品文,當初就有意將這篇作品調整為小說的篇幅,前後又追加瞭三次連載。簡單的說,「言葉之庭」是一部極具文字性質的影像作品。
例如,對於「雨」的描寫,在電影的製作上,先是有「如簾幕般分開兩人的大雨」之文字概念後,纔開始製作影像。而這部作品的概念原型,本來就是以文章來設定的。當我意識到有些感受隻能以文字錶達時,這部分連我自己也無力更改。也因此,「言葉之庭」是由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混閤的方式來獨白演齣。由於這是一部由文字所創造齣來的作品,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個人就希望能夠將電影寫成小說,讓這部作品能完全畫下句點。
然而,在電影公開播齣後,陸陸續續聽見觀眾的迴應,小說化的想法逐漸地産生瞭變化。例如,有觀眾透過雪野的角色,闡述瞭自己的個人經驗;也有觀眾擔憂著孝雄的將來;也有人錶示能夠理解孝雄的母親、霸淩者相澤等人的心情。
而我也在聽取觀眾的意見當中,漸漸地想知道更多有關雪野、孝雄,以及他們周遭的人們的事。也因為像這樣與「觀眾」之間的無形互動,我纔發覺自己未曾注意到的故事支軸,還能有其他的可能性。
電影中沒有描繪齣來的片段之間,又會是什麼樣的發展呢?就連我也不禁感到好奇。
因此,我決定小說版的「言葉之庭」,不採用當初所預設的敘述式短篇小說;而是讓復數的角色成為故事的敘事者(第一人稱),並撰寫齣比電影版涵蓋更廣的長篇小說。不單單隻有孝雄和雪野兩人的故事,孝雄的母親、孝雄的大哥、伊藤老師、相澤等,都會成為故事的主角。
與其說是「畫下句點」,到不如說是「拉開帷幕」;與其說是小說化,不如說是寫齣一本全新的故事,就是如此般地有趣。
「言葉之庭」這個標題的概念,是在一個地點以「言語」交換彼此的「片斷」的故事。在《小說 言葉之庭》中,交換瞭更多的「言語」。由衷感謝所有購買本書及閱讀本書的讀者。
新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