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版本的OpenStack::架设oVirt/KVM轻快方便私有云

小而美版本的OpenStack::架设oVirt/KVM轻快方便私有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OpenStack
  • oVirt
  • KVM
  • 私有云
  • 虚拟化
  • 云计算
  • DIY
  • 轻量级
  • 架设
  • 运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考虑在IT环境中实施多种虚拟化hypervisor,开放原始码成为不错的选择。以核心为基础的虚拟机器KVM技术逐渐流行,它由世界最大的Linux提供商红帽支援并推广,还有IBM 提供管理技术。

  多数主流Linux版本现在都内建KVM,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或将KVM 作为独立hypervisor取得,如Red Hat Enterprise Virtualization。红帽的这两个方案都提供KVM虚拟化,但在管理、功能与实施中有重大区别。

  本书一共分为11 章,全书以如何建构RHEV 虚拟化架构为主线,介绍如何建构RHEV 虚拟化架构。

  适用:Linux KVM虚拟化架构管理人员,并可作为RHCVA(红帽认证虚拟化管理员)考试的参考资料。

本书特色

  使用RHEV建构企业级虚拟化平台
  实战为主,理论为辅,使用图形化操作,简单易上手
  透过搭建真实的网路环境和大量实例,迅速提高读者实作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坤源


  网名「黑色资料」,持有RHCE、VCP、ITIL、CCIE等多个IT技术证照,担任多家企业、学校的IT谘询顾问,涉足企业IT基础架构、路由交换、网路安全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企业IT基础架构设计以及运营过程中故障的处理。

  2006年开始,工作重心转向虚拟化、资料中心以及灾难备份中心建设,在虚拟化的设计、设备选型、运营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图书目录

前言

Chapter 01 KVM 虚拟化概述
1.1 Xen 虚拟化介绍
1.2 KVM 虚拟化介绍
1.3 RHEV 虚拟化介绍
1.4 OpenStack 技术介绍
1.5 本章小结  
 
Chapter 02实战环境的架设
2.1 实战环境拓扑
2.2 安装设定RHEV 虚拟化所需伺服器  
2.3 本章小结

Chapter 03部署红帽企业管理器RHEV-M
3.1 部署RHEV-M 管理平台的条件
3.2 安装RHEV-M 管理平台
3.3 设定RHEV-M 管理平台
3.4 造访RHEV-M 管理平台
3.5 删除RHEV-M 管理平台
3.6 本章小结  

Chapter 04部署红帽企业虚拟化主机RHEV-H
4.1 部署RHEV-H 虚拟化主机  
4.2 设定RHEV-H 虚拟化主机
4.3 本章小结  

Chapter 05红帽企业管理器RHEV-M 进阶设定
5.1 使用RHEV-M 管理平台建立资料中心
5.2 使用RHEV-M 管理平台建立丛集
5.3 使用RHEV-M 管理平台建立储存
5.4 本章小结  

Chapter 06建立使用虚拟机器
6.1 RHEV 虚拟化架构虚拟机器  
6.2 建立以Linux 为基础的虚拟机器
6.3 建立Windows 虚拟机器
6.4 建立使用虚拟机器快照
6.5 建立使用虚拟机器范本
6.6 建立使用虚拟机器池
6.7 虚拟机器其他操作
6.8 本章小结

Chapter 07 RHEV 虚拟化架构使用者许可权管理
7.1 RHEV 虚拟化架构目录使用者
7.2 RHEV 虚拟化架构使用者角色
7.3 设定使用者许可权
7.4 本章小结  

Chapter 08部署使用RHEV 虚拟化架构高可用性
8.1 设定使用虚拟机器高可用性
8.2 在主机间移转虚拟机器
8.3 本章小结

Chapter 09备份恢复RHEV 虚拟化架构
9.1 备份RHEV-M 管理平台
9.2 恢复RHEV-M 管理平台
9.3 本章小结  

Chapter 10 RHEV 虚拟化架构报表服务
10.1 报表服务
10.2 常用报表
10.3 本章小结

Chapter 11单机部署使用KVM 虚拟化
11.1 KVM 的安装
11.2 KVM 上虚拟机器的安装设定
11.3 本章小结  

Appendix A 社区版oVirt
A.1 oVirt 的组成
A.2 oVirt 的功能特性    

图书序言

前言

  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考虑在IT 环境中实施多种虚拟化hypervisor,开放原始码成为不错的选择。以核心为基础的虚拟机器KVM 技术逐渐流行,它由世界最大的Linux 提供商红帽支援并推广,还有IBM 提供管理技术。

  多数主流Linux 版本现在都内建KVM,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或将KVM 作为独立hypervisor 取得,如Red Hat Enterprise Virtualization。红帽的这两个方案都提供KVM 虚拟化,但在管理、功能与实施中有重大区别。

  本书一共分为11 章,全书以如何建构RHEV 虚拟化架构为主线,介绍如何建构RHEV 虚拟化架构。

  第1 章:对KVM 虚拟化介绍,包含Xen 虚拟化技术和KVM 虚拟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差异等。
  第2 章:介绍如何架设实战环境,包含本书所有实战操作使用的实体拓扑以及相关参数的设定。
  第3 章:介绍红帽企业管理器RHEV-M 的部署,包含RHEV-M 管理平台的安装设定。
  第4 章:介绍红帽企业虚拟化主机RHEV-H 的部署,包含RHEV-H 虚拟化主机的安装设定。
  第5 章:介绍红帽企业管理器RHEV-M 的进阶设定,包含资料中心、丛集、储存的设定。
  第6 章:介绍如何建立使用虚拟机器,包含如何建立以Linux、Windows 为基础的虚拟机器,以及快照、范本的使用。
  第7 章:介绍RHEV 虚拟化架构的使用者许可权管理,包含RHEV 支援的目录使用者以及使用者设定。
  第8 章:介绍部署使用RHEV 虚拟化架构的高可用性,包含高可用性的设定以及如何迁移虚拟机器。
  第9 章:介绍备份恢复RHEV 虚拟化架构,包含备份恢复RHEV-M 管理平台。
  第10 章:介绍RHEV 虚拟化架构报表服务,包含报表服务,以及常用报表服务的使用。
  第11 章:介绍如何在单机部署KVM 虚拟化,包含KVM 的安装以及基本操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RedHat 等网站的技术资料,在此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透过本书的学习,掌握如何使用KVM 打造以开放原始码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虚拟化平台。

  由于作者水准有限,本书涉及的基础知识很多,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和交流。有关本书的任何问题、意见和建议,可以发邮件到heky@vip.sina.com 联系作者。

  以下是作者的技术交流平台。
  技术交流网站:www.bdnetlab.com(黑色资料网路实验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在于学习如何搭建一个私有云,更在于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深入理解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核心概念。这本书的“小而美”定位,让我觉得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理解这些概念,而不会被繁杂的细节所淹没。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KVM是如何实现硬件虚拟化的,oVirt又是如何通过API来管理这些虚拟化资源的。它是否会涵盖一些关于存储管理和网络配置的原理?例如,如何理解和配置卷组、逻辑卷,如何设置虚拟网络和防火墙规则等。这些都是构建一个稳定、可用的私有云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轻快方便”也意味着这本书的部署过程和日常管理应该是高效且直观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快速部署虚拟机、如何进行批量操作、如何监控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这些实用的经验,对于提升我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在于它如何将“小而美”的理念贯彻到整个私有云的搭建过程中。OpenStack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如何从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实用的部分,并以一种“轻快方便”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这本书成功的关键。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oVirt和KVM这两个核心组件的原理和用法。例如,KVM是如何与Linux内核结合,实现高效的虚拟化?oVirt又是如何通过图形化界面,简化虚拟机、存储和网络的管理?我希望书中不仅会提供操作步骤,更会解释背后的原理,让我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此外,“方便”二字也意味着这本书应该提供一些实用的自动化部署和管理脚本,或者介绍一些易于使用的工具,帮助读者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性劳动。对于我这样希望在一个相对受限的环境中搭建和管理私有云的用户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将是巨大的,它能让我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便利。

评分

对于“小而美”这个概念,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它意味着在满足核心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极致的简洁和高效。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种对“少即是多”理念的实践。我希望书中不会像某些臃肿的文档一样,罗列出OpenStack所有的组件和功能,而是精挑细选出最适合搭建一个“轻快方便”私有云的关键部分。比如,可能重点会放在计算、存储和网络这三个最基础的服务上,并且会以一种非常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最佳实践”,指导我如何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读者理解,即使是“小而美”,也同样能够实现许多强大的功能,例如创建和管理多个虚拟机、进行快照备份、实现简单的资源调度等。这种“小而美”的理念,也体现在对技术栈的选择上,oVirt和KVM本身就是相对成熟且易于管理的开源虚拟化技术,这本书正是利用了它们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入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私有云世界的大门。过去,我一直对OpenStack有所耳闻,但其复杂的架构和高昂的部署门槛,让我一直望而却步。然而,“小而美版本的OpenStack:架设oVirt/KVM轻快方便私有云”这个书名,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承诺了一个更轻量、更易于实现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如何利用oVirt和KVM这两个开源技术,来搭建一个功能强大但又易于管理的私有云。我猜想书中会从KVM的基础知识讲起,逐步引导读者安装和配置oVirt,并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来管理虚拟机、存储和网络。我特别关注书中在网络配置和存储管理方面的讲解,例如如何设置虚拟网络、如何创建和挂载存储卷等,这些都是搭建一个稳定私有云的关键环节。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故障排除的技巧和性能优化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许多像我一样,对私有云有需求但又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的用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期待了很久,终于拿到手了!作为一名一直对私有云有所向往,但又被OpenStack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部署劝退的读者,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小而美版本的OpenStack”,心里就燃起了希望。一直以来,OpenStack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功能强大,几乎无所不能,但同时也伴随着“重”、“难”、“贵”等标签,这让很多个人开发者、中小企业甚至对云计算有初步探索需求的用户望而却步。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个痛点,它承诺用一种更轻量、更便捷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搭建起自己的私有云。我非常好奇它将如何通过oVirt和KVM这两个技术组件,来“架设”出这么一个“轻快方便”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明确,目标读者群也非常精准,我相信它能够填补市场上的一个空白,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和掌握私有云的搭建和运维。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书中是如何循序渐进地讲解,从基础的KVM虚拟化入门,到oVirt的管理平台,再到如何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功能齐全但又易于管理的私有云环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云”不再遥不可及的一次有力证明。

评分

我一直对将学习到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满热情,而这本书所倡导的“架设私有云”正是我一直以来渴望尝试的。过去,很多私有云的方案都显得过于庞大和复杂,让我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小而美版本的OpenStack”这个定位,立刻吸引了我。它暗示了这本书将提供一种更接地气、更易于理解和实践的解决方案。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通过oVirt和KVM这两个技术来实现这个“小而美”的私有云的。KVM作为Linux的虚拟化技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性能和灵活性,而oVirt作为其管理平台,则提供了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这对于降低使用门槛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基于oVirt和KVM的私有云环境,包括硬件的准备、操作系统的安装、KVM的配置、oVirt的部署以及虚拟机的创建和管理等。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网络配置的细节,比如如何实现虚拟机之间的互联互通,如何进行外网访问等?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搭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关键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私有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直以来,OpenStack给人的感觉总是“大而全”,虽然功能强大,但对于个人用户或者小型企业来说,其部署和维护成本都显得过高。而这本书提出的“小而美”理念,恰恰是解决这个痛点的关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如何利用oVirt和KVM这两款开源软件,来搭建一个“轻快方便”的私有云。我猜想书中会从基础的KVM虚拟化入手,讲解如何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然后再引入oVirt作为管理平台,实现对虚拟机、存储和网络的集中管理。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希望快速入门并上手实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实操案例,例如如何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如何为虚拟机分配CPU、内存和存储,如何配置网络使其能够对外访问等等。这些具体的操作,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私有云的搭建和使用。

评分

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让我快速上手并获得成就感的技术。这本书的书名“小而美版本的OpenStack:架设oVirt/KVM轻快方便私有云”,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一直对OpenStack心存向往,但其庞大的架构和复杂的部署过程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书提出的“小而美”解决方案,让我看到了希望。它利用了oVirt和KVM这两项成熟且易于管理的开源技术,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入口。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一步步地引导我完成整个搭建过程。从服务器的准备,到操作系统的安装,再到KVM和oVirt的部署,以及最终的虚拟机创建和管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步骤和清晰的解释。尤其是网络配置和存储管理方面,这些往往是初学者容易遇到困难的地方,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那些希望在个人或小型团队环境中搭建私有云的用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评分

我特别看重这本书的“架设”这个词,它暗示了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如何做”,而不仅仅是“是什么”。在学习任何新技术时,理论固然重要,但实践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私有云,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下(比如单机、小型集群)如何进行部署,如何进行网络配置(桥接、NAT等),如何进行存储的选择和配置(本地存储、NFS等),以及如何管理虚拟机的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机性能优化、网络故障排查、存储容量管理等。一个真正“方便”的私有云,不仅要容易搭建,更要容易维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让我在后续的实际运维中能够游刃有余。它所强调的“轻快”,我也理解为一种对资源占用的优化和对操作复杂度的简化,这对于个人用户和小型团队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大大降低使用门槛和运营成本。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我感觉就像是给了我一个非常实用的“开箱即用”的私有云解决方案。过去,提到私有云,脑海里浮现的总是那些复杂的命令行,密密麻麻的配置文件,以及动辄需要多台高性能服务器的硬件要求。但这本书,从它的命名和章节安排上,我就能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注重实践和落地。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KVM作为底层的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分配和隔离,这是构建任何虚拟化环境的基础。然后,它会引入oVirt,这个强大的虚拟化管理平台,它能够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界面,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创建、管理虚拟机,进行存储和网络配置,甚至实现高可用和容灾。这本书的“小而美”体现在哪里呢?我猜测它会精选最核心、最实用的功能,舍弃那些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或不常用的高级特性,从而降低学习和实践的门槛。我相信它会包含大量的截图、代码示例和操作步骤,让读者能够一步一步地跟着做,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一个初步可用的私有云。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希望快速上手并验证私有云价值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