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以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中國可以偉大的五十個理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
  • 愛國主義
  • 民族復興
  • 國傢發展
  • 文化自信
  • 中國夢
  • 正能量
  • 社會進步
  • 未來展望
  • 改革開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正快速增加,單單2014到2015年所發生的南海島礁建設,金磚銀行、新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規劃,就已令人目不暇給。

  世界正以我們難以想像的「加速度」改變,根據許多重量級學者的估計,2040年前後,中國的國內生産毛額可能高達一百餘兆美元,佔世界的40%,屆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接近美國的三倍,超過美國、歐洲與日本的總和,多數人的生活水準將與歐洲和日本相若。
  
  中國的政治體製會包含更多民主;中國發展過程的一些有益經驗,對許多國傢將具有藉鑑意義;中國也可能成為許多國傢政治局勢變動中的擔保者。仔細品味世局的變化,有助於人們理解未來。

聯閤推薦

  葉鵬飛、羅智強、張登及、黃緻達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包淳亮


  學經曆:
  輔仁大學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China News Analyses中文編輯、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全球研究學程訪問學者、颱灣大學政治係中國大陸暨兩岸教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研究領域:
  中國大陸政治與社會、國際政治經濟等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著作:
  《自由的兩岸關係》、《一黨製國傢的雙首長製:俄國、越南與中國案例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以開放的態度麵對中國
01以開放態度認識中國
02打破否定中國崛起的三層心理防綫
03多元文化論是敝帚自珍
04為何該開放陸生來颱

第二章 中國擁有空前巨大的經濟規模
01中國經濟進入起飛期將意味著什麼
02金磚成真,世界太平
03從「金磚四國」談「曆史的終結」
04「夢迴金磚四國」的五年之後
05中國前途可能齣現的幾種局麵
06 2025年的世界城市
07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國力前景
08中國應維持人口優勢、建立知識優勢

第三章 中國可以成為最自由的國傢
01論中共建政六十年
02習近平肅貪:「曆史集團」嚮前行
03中國可以成為最自由的國傢
04中國移民的異想
05知識分子的藍圖與批判
06中國應依靠競爭提升軟實力
07中國應嚮 「一黨獨大」轉型
08中共接班與職務分配的下一步
09建立多元認同的中國

第四章 中國可以化解颱港人民內部矛盾
01美中颱的戰略認知及其影響
02中國大陸人均生産毛額何時會超過颱灣?
03兩岸三黨的話語權競賽
04如何建立中國議會
05香港應歡迎國民黨參政
06大陸如何化解與港颱矛盾?
07香港民主:四輪驅動少幾輪?
08香港「佔中」,中國想什麼?
09縮小的西方
10「颱灣法」應該是什麼?

第五章 中國可以興鄰富鄰
01拉丁美洲可能倒嚮北京共識?
02對於「亞洲價值」爭論的再思考
03中國模式是落後國傢的浮木
04中國周邊國傢的戰略選擇
05中國可以在南海建立和平的秩序
06南海的最佳方案
07關於南沙特彆行政區的思考
08中國與印度將進一步閤作
09印度的反華徵狀與消解之道
10印度的超級成長夢
11印度該擔心的不是珍珠鍊
12帝國的召喚:伊斯蘭文明與伊斯蘭國的掙紮
13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
14中國可以對非洲有更大貢獻

第六章 中國可以推動更自由平等的國際社會
01中國攻勢現實主義的復燃
02戰略視野與大棋盤
03正義與和平崛起
04霸權穩定論與中國崛起
05中國大戰略的核心關懷
06中國人眼前的世界與當下的重任
07美國夢之後,中國夢如何做?
08中國可以避免重蹈帝國覆轍
09中國是世界的中間階級

第七章 中國與聯閤國的將來
01美國的超前戰略思考
02中國可推動國際社會的民主化
03土耳其可以扮演的巨大角色
04世界議會可以是什麼樣子
05以聯閤國維和待命部隊之名
06曆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
07下一個世代的中國與世界

圖書序言

葉鵬飛序

楚人遺弓,楚人得之——《中國可以偉大的五十個理由》的颱灣視角

  
  與淳亮兄相識,是被新加坡《聯閤早報》派駐颱北期間(2003年至2005年)。若印象沒錯,我們初次見麵,應該是在一場於北平路民主進步黨總部舉行的有關兩岸問題的座談會上。當時就微微感受到淳亮兄對於兩岸問題的關心。拜現代網絡科技之賜,離開颱北後,雖然沒能再見,但通過社交媒體,以及因負責《聯閤早報》言論版之便,不時還有機會對他投來的大作先睹為快。如此以文會友,匆匆也有數年,故也對於淳亮兄這幾年就兩岸關係的觀察之細和用力之深,有瞭粗略的體會。
  
  濛他厚愛,請我為其時論文集《中國可以偉大的五十個理由》寫序。我自己在颱北報導瞭三年新聞,初到時正值「一邊一國」的提齣,經曆瞭陳水扁總統時期兩岸關係緊張的年代,隨後在2005年轉駐北京,又逢《反分裂國傢法》的訂立,算是分彆在兩岸目睹瞭颱海當時的風起雲湧。在颱灣期間,開始對於「颱灣人主體性」有瞭感性的認識;在大陸時則觀察到其整體實力的不斷壯大,以及決策層的深謀遠慮。因此,在拜讀《五十個理由》時,感觸良多。
  
  盡管作者在自序中錶示,本書的預設讀者是中國人而非「外國人」,身為「習馬會」舉辦場所的新加坡人,在讀完這些篇章後,卻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楚弓楚得」的典故。「楚王失弓」的故事,有不同的解讀,其中一種是關於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對比,因為孔子針對楚王「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的說法,提齣瞭「人遺弓,人得之,何必楚也?」的反詰。我這裏並非就作者預設讀者對象而有所批評,隻是認為《五十個理由》所收錄的文章,同時反映瞭作者清醒的立場意識,以及身為知識人的學術良心。
  
  作者的立場,無疑是從颱灣的角度去觀察大陸。這種觀察也齣自對颱灣未來利益的關懷。這在自序裏已經透露齣來。作者錶示,《五十個理由》的書名是針對2009年齣版的《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他不同意這本書的並非隻是內容,更是立論的心態:「這類低估中國的書籍,隻會使無視於現實的讀者繼續其鴕鳥心態,從而有害於自己、有害於社會,最終有害於世界。」
  
  對於流行於颱灣社會輿論的這類心態,《五十個理由》裏的不少文章均一再提齣批評,比如首篇〈以開放的態度認識中國〉,就開宗明義闡述瞭這個立場。作者對於一些因愛護颱灣,擔心被大陸併吞的颱灣人,選擇對大陸的發展不聞不問,或者一味「看衰」大陸的態度,做瞭必要的批判。他說:「隻有先保持心靈的開放,保持一種自謙,纔可能認識到不同的可能性,包括自己的偏見。然後再去檢驗前麵提到的虛假、短暫、不義等假說,也許會發現那種種假說的不足。」
  
  齣於「同情理解」的態度,我相信自己能體會為何一些颱灣人會選擇對大陸的改變視而不見。大陸的不斷壯大所形成的威脅,的確會讓此消彼長之勢越來越明顯的颱灣社會,普遍感到無助。可是,這恰好也如作者所強調的那樣,對颱灣未來利益的關心,必須對大陸有清晰的認識,纔能夠有趨吉避凶,自求多福的能力。(「樂觀看待中國的可能偉大,不僅是減少麵對新世界時的挫敗感最好的方式,更是颱灣拯救自己的前提」——〈下一個世代的中國與世界〉)換一種較不客氣的說法,那些把大陸視為安全威脅的颱灣人,基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教訓,難道不更應該對「敵人」有細緻的瞭解嗎?
  
  同理,這或許也是作者為何對中國大陸的前景樂觀,進而希望其「可以偉大」的原因。撇開「血濃於水」、「兄弟一傢親」、「同文同種」等讓一些颱灣人感到不適的說法,從現實層麵說,希望中國大陸穩定發展,並非僅是「與人為善」的道德情懷(從個人道德而言這自然也是應該的),更重要的是這符閤颱灣的基本利益。新加坡人雖然不時會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官方,在一些雙邊問題上偶爾錶現齣對小國的傲慢感到不滿,但是卻從來不會希望看到這兩個鄰國倒黴。道理很簡單,地緣政治的現實意味著唇亡齒寒的關係。從颱灣的立場思考,不穩定甚至陷入社會動亂的大陸,並非颱灣之福。所以,作者對於「中國可以偉大」的期待,完全是從颱灣也得以幸福的立場齣發。
  
  這個立場,可以從文集裏的不少篇章一窺究竟,最具代錶性的首推〈「颱灣法」應該是什麼?〉。作者採取大陸「統一」的邏輯,理性地分析瞭為何北京必須言行一緻,不能一方麵宣稱颱灣屬於中國,卻又對「國民」實行差彆待遇。義務必須同時有對等的權利,而且在操作上必須讓颱灣人先享有權利,纔能要求他們履行義務。作者說:「如果大陸要將情感聯係轉化為統一的基礎,則這種聯係得有更明確的拘束力,以使颱灣人得以感受到其做為中國國民的身分。」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也是我以為這本書的讀者不應該隻是大陸人,颱灣人更應該仔細參考的原因。
  
  除瞭「楚人得之」的鮮明立場,作者並不缺乏「何必楚也」的普遍道德關懷。這也是我特彆欣賞這本文集的另一個原因。這種知識人固有的學術良心,體現在作者從更大的角度,討論兩岸以外的國際課題。讓我印象深刻是關於金磚四國的崛起。作者認為與其擔心四國幾十億的總人口在經濟發展後,可能消耗更多自然資源、製造更多全球市場不易消化的廉價商品、提供發達國傢員工難以競爭的廉價勞動力,不如思考解決之道。
  
  他說:「金磚四國的發展,顯示『四、五十億發展遠遠落後的人口』的發展需要,對此學者有義務思考『怎麼辦』,迴答『怎麼辦』。而其答案,絕不能是基於富國的自私、導嚮於遏製政策與保護政策、而終結於互相毀滅,而隻能是基於道德公義、導嚮於自由貿易與自由遷徙,而最後促成『曆史的終結』。」這真是擲地有聲!
  
  必須指齣的是,在錶達其「何必楚也」的普世關懷時,作者並沒有脫離他關注兩岸課題時的務實精神。對於知識人可能在思考時與現實脫節的危險,作者有著高度的自覺。他說:「公共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性內涵不同於政治傢,後者以國傢遠景為念,前者則『我自一口真氣足』,以所受無上命令的道德關懷為起點。道德關懷碰上結構限製,就一心想打破之,但結構限製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客觀的經濟、物質生産力的問題,而公共知識分子卻往往無視於此。」(〈知識分子的藍圖與批判〉)
  
  這種清醒的自覺,也錶現在「敵人的敵人未必就是朋友」的觀察上。「這些進行著『陣地戰』的『反共』人士未必隻是民間律師或具有堅定理想的誌士,更可能是『披著紅旗反紅旗』、乃至於僅僅隻是寄生於黨國體製中的各色機會主義者。後者的存在,意味著挖掘中共墳墓的各色人等的成功未必值得外界慶幸,他們許多甚至令人不恥。」(〈習近平肅貪:「曆史集團」嚮前行〉)
  
  淳亮兄在委託我寫序時,希望我提齣不同的意見,或者針鋒相對的批評。如果要吹毛求疵,我以為文集少選瞭從更大的曆史角度看待兩岸關係的文章。從文集的素材,我大概對淳亮兄的曆史觀能體察一二。但從說服颱灣讀者為何必須關心大陸發展的目的齣發,這方麵或許還是可以加強一些。法國的年鑒學派強調長時期的曆史視角,認為地理、物質等因素對曆史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套用這個史觀,則中國大陸的崛起,隻是迴復東亞的曆史常態。眼下南中國海的爭議,中國似乎被當成攪局的外來者。但是在很長的曆史時間裏,中國卻是區域的主角。由西方殖民主義者所建構的東亞地緣政治,隻不過兩三百年時間。具備這樣的曆史眼光,或許有利於颱灣人更全麵地瞭解自己的處境,更好地謀劃因應之道。
  
羅智強序

背一瓶水進中國

  
  有二個預言師,一個叫否,一個名必,分住在二個山的巔頂瞭望中國。否這位預言師,根據他在山頂一甲子對中國的靜觀默想,預言瞭中國的「無法偉大」。而必這位預言師,卻根據他在山頂一甲子的日日眺望,做齣瞭截然不同的預言,他論定中國「必然偉大」。
  
  這二位預言師的預言有論據,皆有所本,皆真非僞,也難論對錯。
  
  這時,有一位旅行者,揹著一瓶水,他不登上山峰,而是在兩山間的崎嶇石路上緩步前進,山下的人問他要到何方,他說,他要送一瓶水到中國,山下的人問起他對山頂兩位智者的預言看法為何?他說,不管中國「無法偉大」或者「必然偉大」,那大局大勢非我這個凡夫所能說能解,我隻有一個想法,我認為中國「可以偉大」,而送一瓶水到中國,去解十個人的渴,施力雖小,卻是讓中國「可以偉大」的一份努力。
  
  拜讀淳亮兄的大作《中國可以偉大的五十個理由》,心中有許多感觸感想,然而,這些感觸感想又太過開散蔓雜,讓我不知從何處說起,忽爾一個靈感攀上瞭腦乾,不如,把我的感想,化成一篇寓言故事。讓讀者,簡單明瞭的體會,淳亮這本蒐錄他過去十餘載在各個報章雜誌發錶的文章,一以貫之想要闡述的理念。
  
  淳亮兄想錶的理念,我認為無它,就是希望中國可以變成一個偉大國傢的衷心祈願。這個偉大,指的不隻是快速成長的經濟、持續壯大的軍力,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強權。所謂的「偉大」,指的是讓中國成為一個有能力帶給世人幸福的國傢。不隻是讓中國13億人幸福,也能讓全球70億人幸福。擁有這種「幸福外溢」的能力,這樣的中國,纔是真正偉大的中國。
  
  所以,不管中國「必然偉大」或「必然無法偉大」,不管未來的現實結果是喜劇還是悲劇,這「客觀」的預言,都不應影響我們希望中國偉大的「主觀」祈願與努力。這道理是極其簡單的。
  
  首先,與人為善、祈人有善,這種利他精神,本身就是人生不求自明、不證自明的目的。就算順著目前許多「仇中論」、「反中論」、「疑中論」者的視角去看待中國,同意他們對中國做齣的「邪惡」結論。但就像作者所說的:「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會整天譏嘲某某政權或某某人的邪惡雲雲,更不會用他人的邪惡為自己的行為開脫。真正看到邪惡,也是要去拯救他,而不是想著切割他、消滅他。基於正確的道德觀,纔能更客觀的看待現實世界,包容、理解這個世界,並理解世界迴應自身行止的方式,不至於怨天尤人。」
  
  明白的說,這樣的道德觀,就是一種「助人為善」、「助人為樂」精神的展現,隻是從人擴及為群體與群體,國傢與國傢之間。而這種助人之善,不隻是一種願中國更好的祈願,也是自我心中善田的經營。也如淳亮兄說的:「我們放眼百年時,是否期望對岸是一處修羅地獄?如果不是,會是什麼?可能是什麼?我們若期望對岸是地獄,我們的內心到底裝載瞭什麼?如果我們的惡念卻遠非現實,則這種惡念會給颱灣帶來什麼?一些人會說現在那兒就是地獄------是這樣嗎?會不會其實是一些颱灣人心裏裝著地獄?每每想到此處,就覺得颱灣人真是該多營善田。」
  
  以上,都是從利他觀來看,為什麼我們希望中國「可以偉大」。
  
  就算我們隻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中國的偉不偉大、幸不幸福,那麼,作者想要告訴大傢的是,即便如此,希望中國偉大、幫助中國偉大,也符閤這樣的自利之心。
  
  不管我們定位自己是颱灣人、中國人、中國人加颱灣人,或者定位自己是地球人。不管我們自認是那一種人,一個友善、愛好和平的中國,都比一個邪惡、崇尚暴力的中國,對颱灣人、中國人、對地球人要好。
  
  試想,野蠻、荒昧、邪惡的中國,必然是不安、暴力、動輒希望以武力自我防衛甚至製裁他人的中國。與這樣的中國為鄰,颱灣有可能過得安穩嗎?
  
  陳長文先生曾說:「幸福是一個總體概念。」我認為,這對兩岸關係猶是。
  
  全球化、去地域化,已讓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命運繋得更緊,點點麵麵都連動著。未來的颱灣,是不可能在中國大陸過得不好的情況下過的好的,而同樣的,如果中國大陸可以順利的、和平的、持續的繁榮發展,颱灣也會得到「幸福的外溢」,除非,我們仍順著當下仇中反中者的邏輯,對中國採取敵視的態度。
  
  就算退萬步言,這些主觀友善,可能會遭引仇中論者「一廂情願」的批評。也罷,不把中國當成「幸福之泉」無妨,即便要把中國當成「災厄之水」,那颱灣人民也要有智慧,不要讓禍水流嚮自己。
  
  最後,不管站在山頂上的預言師誰說的準、誰說的不準,也許更重要的是行動與方法,淳亮兄這本書,也不隻是錶達他對「中國可以偉大」的主觀祈願,他也運用他廿多年深研兩岸的深厚學識,試著提齣他的「方法論」。
  
  而這些方法論,也不會因為淳亮兄對中國懷有希望他更好的期待,而「姑隱其弊」,對於中國不足的、不對的,我們也應對之有客觀、犀利的針砭,這些針砭其目的不是希望中國「無法偉大」,而是希望中國「可以偉大」。
  
  這本書,正是淳亮兄走下預言之峰,沿著山間小徑,送一瓶清水、送一句剴切到中國,讓中國「可以偉大」的行動與實踐。
  
張登及序

無可救藥的樂觀,無可救藥的好人

  
  在政治大學念博士班的時候(大約1998年前後),結識在民主進步黨工作的淳亮兄,就認為此君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淳亮兄身為象徵颱灣本土進步力量政黨中央機關的中國政策「三把手」,卻堅持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前景與政治繼承製度化的樂觀預期,不僅一些他的同僚不以為然,連我這樣自認十分能「同情地理解」他的老友,有時也覺得他這樣不僅在颱灣、在該黨政治上不正確,也可能是知識上的偏視偏聽。
  
  當時我們還不滿而立之年。隨著年月增長,轉瞬間我們都已成傢而屆臨不惑。在颱灣,我們這個世代何其幸運,是「蔣公和經國先生時代」的親曆者,又是美麗島、野百閤、蘇聯解體的見證人。但能不能說曆史嚮我們開瞭一個天大的玩笑?那就是威權的蔣公介石和民主時代的學界自由派和獨派、社運共同預期的「暴政必亡」、「中國崩潰」竟然提早下片,「中國崛起」卻「歹戲拖棚」。同時國運傾頹、國傢競爭力每況愈下,對安全與經濟分彆依賴兩大對峙強權的無奈充滿自恨,加上現在新媒體推波助瀾,弄到整個政治共同體齣現多重裂解、社群成員錶麵上「自慢」於「確幸」與「多元」,但實際上對看不順眼的「差異」更加不能容忍。
  
  見證這整段對颱灣而言十分殘酷的曆史的,正是淳亮兄多年筆耕所提齣的無數次預言。他成功的預言,多半就是令颱灣最失望的東西!我所知他的政黨中,原來因為中國與「東方」無可救藥地「昏聵」而還願意「同情地」等待淳亮兄迷途知返的不少同誌長官,似乎也遠他而去。這個情景有點像是柏拉圖的「洞穴之喻」,說明瞭孤獨智者的銳見,與曆史大勢的殘酷。
  
  本來見證人類曆史驚濤的幸事可能要變成傢國悲劇,應該是令人痛苦不堪的。但淳亮兄的這本證言,卻為這個揮之不去的悲情指明瞭齣路:樂觀。
  
  這次我說的淳亮兄的樂觀,就不是基於淳亮教授學有專精、旁徵博引,而是我不如他、很多我的同胞也不如他的一個關鍵:善念。
  
  凡是認識淳亮兄的人,都必會贊同此人是「無可救藥的好人」,甚至有時候好得有些傻勁。「傻人有傻福,天公疼好人」,足見上帝的公正。要讓淳亮兄能有預見殘忍未來的慧眼,便要同時讓他有個豁達善良的心!淳亮兄書中章節處處用善念來鼓勵讀者。鼓吹颱灣人權成就的高尚,就不要僞善地暗地詛咒彆人天災瘟疫、自相殘殺;鼓吹中國民族復興的光榮,就不要傲慢地在左鄰右捨的屈辱之上完成夢想。所以乍看之下,淳亮兄強而有力的政經分析是他「必然」樂觀的保證,但他也從未放棄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發揮能動性(時下也稱正能量)和想像力,讓「必然」更寬厚包容。
  
  這就是淳亮兄的高度與格局瞭。我雖無法達到,心嚮往之。也以此小文,紀念我們的友誼。
  
黃緻達序

中國一定要偉大嗎?

  
  中國一定要偉大嗎?或者國傢一定要偉大嗎?這是在閱讀「中國可以偉大的五十個理由」時,在我心中不斷浮現的問題。
  
  我可以充分理解,坦言這本書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作者,對中國偉大的殷切期待。這個期待在作者眼裏是立基於堅實的事實基礎,這本跨越十年嚮度的寫作,不憚其煩以各種經濟數據的推估,望嚮未來的2020、2030甚至2040,自信地預測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中國的經濟力量將持續呈綫性的發展,完敗日本,超歐趕美,而迄今為止,現實發展確也印證瞭這樣的趨勢。
  
  但從國際現實主義的角度,大國的崛起之路,涉及地緣政治的霸權興替,從來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那麼溫良恭讓,崛起的國傢與舊有的霸權之間勢必擠壓碰撞、相爭相抗,在邁嚮大國之路上,半途而止的國傢也曆曆可數,上世紀的日本與德國,初始的意氣風發,到經曆兩次世界大戰後,最後匍匐屈膝於美國之下,就是最赤裸鮮明的例子。
  
  所以,作者深知中國要偉大、要重新崛起於世界,路還遙遠,不能隻有經濟,在經濟之外,苦心孤詣的提齣瞭許多理由,既是為中國辯護的證詞,也是儆醒中國的建言,譬如,在外交上要避免當頭不稱霸、要當「中間階級」、要興鄰富鄰、要增加人口、要注意文化軟實力、要用民主來框限、要與世界接軌,要讓中國夢是比美國夢更寬容包容的讓各國人都可以在中國實現夢想的偉大之夢。
  
  這是對中國邁嚮偉大之路上,寄有深深個人主觀道德上的期待,認為偉大的中國,除瞭富有之外,還應該是好禮的、和平的、民主的,對世界、對人類都有所貢獻的中國。隻是,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主觀期待,與當前中國的領導人、統治集團,甚至中國知識界、乃至中國人民所想像的偉大是否相同?
  
  十餘年來,無可否認,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中國內部對中國偉大的期待是和國傢主義的幽靈相伴相生的,鄧小平韜光養誨的叮嚀雖然偶爾還掛在領導人的嘴邊,但主政的紅二代卻與毛爺爺在精神上更孺慕相親。強人習近平的「中國夢」是偉大的民族復興之夢,也是富國強兵之夢。不斷升高的軍費、不止息的擴軍建軍、盛大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慶典,積極齣颱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宏大政策,以及不平靜的東海及南海。中國或與鄰國的齟齬時生,或展現積極對外的主導擴張姿態,地緣政治的碰撞聲在亞洲上空傾軋刺耳,一個偉大的中國或終將齣現,但卻與作者所期待的那個富有、好禮、和平、民主的中國背道而馳。
  
  世界看到的中國,是低頭在西方船堅砲利後,在百年恥辱的曆史記憶裏,曾經崩毀的天朝優越心態昂然而起,從「中國可以說不」、「中國不高興」,到「北京共識」、「中國模式」、「當中國統治世界」,類此的論述顯然更能打動中國人民的心。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韆百萬,同心乾」,一如曆史上打著民族復興旗號的政權,個體成為可以被忽略、被遺忘,甚至被打壓的小我,而以國傢為名召喚齣的集體正亢奮不可抑製地走在主政者描繪的邁嚮偉大的道路上。
  
  身為作者多年的好友,我其實深刻理解他對偉大中國的殷切期待,絕對是一種齣於良善的、誠摯的、素樸的情感;他對中國未來的預測,也是長年好學深思下積纍齣的專業素養,我願意祝福也樂見老友終有一日可以盼來他主觀期待的那個偉大的中國,但嚮來對所謂「偉大」這個詞語並無好感的我,重視個體的喜怒哀樂、小我的自得自由,更甚於以國傢為名召喚齣的集體榮耀,對於「偉大」的中國,不管再增加幾個理由,我並不期待。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