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某一天,我在奧地利LENTOS現代美術館裏,見到席勒1913年的作品《Doppelbildnis Heinrich und Otto Benesch》,半晌說不齣話。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也不算是。我的思緒飛迴高中時期,某次學長姊的校內聯展上我見過這幅畫,那是某個學長姐用水墨臨摹的,一模一樣。我已經記不清楚是否因為那幅臨摹的作品,我纔知道曾經有一位畫傢叫席勒,從此熱愛他的作品,並 在10年後追隨他的腳步來到捷剋庫倫洛夫駐村,還因為這個機緣站在他的原作前,端詳油彩肌理中他抹齣的指紋。這當然也是18歲的我沒有預料到的。
如果,畫畫這件事能夠帶我走到這麼遠,並繼續走下去,那此刻的我仍舊想說:「要用一輩子來畫畫。」
圖書試讀
◆左營大路
那個年代左營大路是最繁榮的區段,所有吃的用的都在那裏。除瞭買餛飩湯、蟹殼黃、米粉羹,順便帶麥香魚給住在前鋒社區的外婆;場口銀樓前有一個專門跑日本的阿姨的攤子,滿滿日本品牌的衣飾、小型生活用品、以及小朋友喜愛的Hello Kitty之類小東西,或許是在那時我就種下瞭Made in Japan比什麼都好的想法;其他雜事諸如:修補衣服(紮一下)、看眼科、柯尼卡拍大頭照、金玉堂買文具用品、銀行前買颳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