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D权威指南: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

DRBD权威指南: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DRBD
  • 高可用
  • 集群
  • Corosync
  • Heartbeat
  • RAID
  • 存储
  • Linux
  • 数据备份
  • 灾难恢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理论到实作,再到生产环境下的使用
  从部署安装到版本升级,再到故障解决
  从日常管理到最佳化,再到方便的图形介面

  DRBD是一种网路RAID1,能将两台独立主机的存放装置作为RAID1 来使用,两台机器来管理RAID1,而这个RAID1 的两个底层储存分别放置在这两台主机上,因此任何一台主机或是底层储存损坏都不会影响企业或是单位生产环境中的使用,等到损坏的主机或底层储存被修复或是取代后,将资料同步过去就可以了。

  本书即说明DRBD 的理论和生产环境的部署及运行维护,以及和其他程式的结合应用,包含:LVM、GFS 等基础底层软体,和Heartbeat、Corosync、Pacemaker 等高可用软体,实现以DRBD 伺服器之上为基础的服务。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DRBD权威指南: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的图书简介,内容将严格围绕该主题展开,力求详细且专业,不涉及其他无关领域。 --- 图书名称:《DRBD权威指南: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 图书简介 在现代数据中心和企业IT架构中,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HA)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基石。数据冗余与快速故障切换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本书《DRBD权威指南: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正是为系统管理员、Linux架构师以及希望构建坚如磐石的存储集群的专业人士而量身打造的权威参考手册。 本书深入剖析了DRBD(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这一Linux内核模块驱动的、基于块设备的异步或同步复制技术。DRBD以其灵活性和强大的性能,成为Linux平台上实现软件定义RAID 1、存储镜像以及构建基础HA存储解决方案的首选方案。 核心聚焦:DRBD的原理、配置与实践 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DRBD的底层工作机制,包括其如何拦截块I/O操作、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协议、同步模式(如Full Sync, Partial Sync, Async)的选择及其对性能和一致性的影响,将被详尽阐述。我们不仅讨论DRBD如何工作,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它以特定的方式工作,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其内部的锁机制和冲突解决策略。 随后,我们将进入关键的配置环节。读者将学习如何从零开始,在多台Linux服务器上部署DRBD资源。这包括对底层物理磁盘(或LVM卷)的准备、DRBD设备的创建、元数据管理、以及如何正确地配置资源配置文件(`.res` 文件)。详细的步骤指导将覆盖DRBD 8.x 至最新的 DRBD 9.x 系列,确保指南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重点章节将专门讨论多主模式(Multi-Primary Mode)的复杂性与应用场景,尽管这需要谨慎的外部协调机制介入。 HA集群的灵魂:Corosync与Heartbeat的集成 DRBD本身只负责数据同步,要实现真正的“高可用”,它必须与集群资源管理器(Cluster Resource Manager, CRM)协同工作。本书的第二大核心内容,便是聚焦于Linux HA生态系统中的两大支柱:Corosync和Heartbeat(通常指Pacemaker/Corosync组合)。 我们详细介绍了Corosync作为集群通信层的作用。它负责集群成员资格管理、心跳检测和信息广播。读者将掌握Corosync的配置,包括如何设置多通道心跳网络、Quorum(法定人数)机制的配置、以及如何利用Totem协议确保通信的可靠性。理解Quorum对于避免“脑裂”(Split-Brain)至关重要,本书对此提供了详尽的案例分析和规避策略。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Pacemaker,它作为资源管理守护进程(CRM),是决策集群资源启动、停止和迁移的核心引擎。本书详尽讲解了Pacemaker的资源模型:资源代理(Resource Agents)。我们将重点解析如何为DRBD资源编写或定制标准的STONITH(Shoot The Other Node In The Head,隔离故障节点)脚本,这是构建真正安全HA集群的必要条件。 构建端到端的高可用存储方案 本书的实践部分将引导读者完成一个端到端的HA存储集群构建流程: 1. DRBD资源部署与激活:配置Primary/Secondary模式,并在资源上线时进行数据同步。 2. Pacemaker集成:编写标准的DRBD资源代理脚本(例如 `ocf:linbit:drbd`),并将其注册到Pacemaker中。 3. STONITH的实现:介绍iLO/IPMI、Fencing代理或使用第三方STONITH设备的最佳实践,确保在网络分区时,只有一个节点能够拥有对共享资源的写权限。 4. 文件系统管理:讨论如何结合LVM、XFS或Ext4等文件系统,并在DRBD资源提升为Primary后,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5. 故障切换与恢复演练:通过模拟网络中断、节点宕机、磁盘故障等场景,详细演示Pacemaker如何自动隔离故障、执行STONITH并安全地将DRBD资源切换到健康节点,以及系统如何进行自动或手动的数据同步恢复。 高级主题探讨 本书并未止步于基础配置。高级章节将探讨面向生产环境的优化策略: 性能调优:针对不同网络带宽和延迟,调整DRBD的传输模式、缓冲区大小和I/O调度器设置。 多站点复制(Geo-Clustering):在WAN环境下,如何利用Corosync/Pacemaker结合DRBD的异步模式实现跨地理位置的数据冗余。 监控与日志分析:如何利用Prometheus/Grafana或Nagios等工具,对DRBD的同步状态、延迟、网络负载以及Pacemaker的活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早期预警。 《DRBD权威指南: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提供了一个从理论到生产部署的完整路线图。通过跟随本书的步骤和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集群逻辑,读者将能够构建出高度可靠、可扩展且易于管理的软件定义高可用存储系统。本书是所有致力于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领域的IT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PART 1 DRBD 理论基础
|Chapter01| DRBD 技术基础
1.1 核心模组
1.2 使用者空间工具
1.3 资源
1.4 资源角色
|Chapter02| DRBD 技术特点
2.1 单Primary 模式
2.2 双Primary 模式
2.3 复制资料传输模式
2.4 多种传输复制资料的协定
2.5 有效地同步策略
2.6 延迟时间同步复制资料
2.7 线上装置验证
2.8 复制流量的完整性检测
2.9 裂脑通知和自动恢复
2.10 支援磁碟更新
2.11 磁碟错误处理策略
2.12 处理过期资料的策略  
2.13 三路复制  
2.14 使用DRBD 代理实现远距离复制
2.15 以「运送」为基础的复制
2.16 浮动对点
|Chapter03| 最佳化DRBD 效能
3.1 最佳化DRBD  
3.2 关于最佳化的建议
 
PART 2  安装和设定DRBD
|Chapter04| 透过预先编译二进位安装DRBD
4.1 由LINBIT 提供的安装套件
4.2 由发行商提供的软体套件
|Chapter05| 从原始程式码编译安装DRBD
5.1 下载DRBD 原始程式码  
5.2 从DRBD 仓库牵出DRBD 来源程式  
5.3 从原始程式码建构特定平台的DRBD 二进位安装套件
5.4 建构DRBD 的RPM 安装套件  
5.5 建构DRBD 的Debian 安装套件  
|Chapter06| 设定DRBD
6.1 准备底层存放装置  
6.2 准备网路设定
6.3 设定资源
6.4 第一次启用DRBD 资源
6.5 初始化装置同步  
6.6 使用以「运送」为基础的复制  

PART 3  管理DRBD
|Chapter07| 常见的管理工作
7.1 检测DRBD 状态
7.2 启用和禁用资源
7.3 重新设定资源
7.4 资源的升级和降级
7.5 基本的手动容错移转
7.6 更新DRBD 版本3.1.3 变数的类型
7.7 将DRBD 8.4 降级到8.3
7.8 启用双Primary 模式  
7.9 使用线上装置验证
7.10 设定同步的速率
7.11 设定以校验和为基础的同步  
7.12 设定阻塞策略和暂停复制  
7.13 设定处理I/O 错误策略   
7.14 设定复制流量完整性检测  
7.15 调整资源大小  
7.16 禁用后台驱动器快取
7.17 设定裂脑行为  
7.18 建立三个节点的设定  
7.19 使用DRBD 代理  
|Chapter08| 故障排除和错误恢复
8.1 处理硬碟驱动器错误
8.2 处理节点错误
8.3 手动裂脑恢复

PART 4  DRBD 与其他应用程式的整合
|Chapter09| Pacemaker 丛集和DRBD 的整合
9.1 认识Pacemaker  
9.2 在Pacemaker 中增加DRBD 后台服务
9.3 在丛集中使用以资源等级为基础的栅栏功能
9.4 在Pacemaker 丛集中使用堆叠的DRBD 资源  
9.5 两个以SAN 为基础的Pacemaker 丛集之间DRBD 资料复制
|Chapter10| DRBD 使用LVM
10.1 LVM 简介
10.2 使用逻辑卷册作为DRBD 后端装置
10.3 在DRBD 的同步中自动使用LVM 快照  
10.4 设定DRBD 资源作为实体卷册
10.5 在现有卷册群组中增加新的DRBD 卷册
10.6 DRBD 与LVM 的巢状结构设定
10.7 使用Pacemaker 实现高可用
|Chapter11 | GFS 与DRBD
11.1 GFS primer
11.2 建立适合于GFS 的DRBD 资源  
11.3 设定LVM 识别DRBD 资源
11.4 设定丛集支援GFS
11.5 建立GFS 档案系统
11.6 使用GFS 档案系统
|Chapter12| DRBD 与Heartbeat 的整合
12.1 安装Heartbeat
12.2 设定Heartbeat
12.3 启动Heartbeat
12.4 测试Heartbeat

PART 5  运行维护案例
|Chapter13| Pacemaker + DRBD+ 其他
13.1 安装丛集软体  
13.2 Corosync 安装套件
13.3 Pacemaker 安装套件  
13.4 Crm 工具
13.5 pacemaker-cli 安装套件
13.6 验证安装
13.7 设定服务
13.8 增加其他设定
13.9 执行Active/Passive 测试
13.10 Pacemaker 与DRBD 的结合
13.11 主备切换测试  
|Chapter14| Heartbeat + DRBD + NFS
14.1 安装DRBD  
14.2 使用DRBD 装置
14.3 对Primary 角色的切换  
14.4 设定NFS  
14.5 与Heartbeat 结合
14.6 设定DRBD  
14.7 用户端挂接NFS
14.8 故障  
14.9 升级安装  
14.10 目录结构分析
14.11 使用者指令
14.12 对Primary 角色的切换设定档  
14.13 裂脑处理
14.14 增加资源
14.15 主备节点切换

PART 6  图形化管理工具LCMC
|Chapter15| 认识Linux 丛集管理员LCMC
15.1 安装方式
15.2 下载并安装LCMC
15.3 执行LCMC
|Chapter16| 使用Linux 丛集管理员LCMC
16.1 增加机器和丛集
16.2 丛集管理

图书序言

前言

  在资讯时代,无论是网际网路提供的页面还是企业的资料都是生产力产生的结果,因此对于透过生产工具来保护生产力产生的结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且也是对生产力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在Linux 作业系统下,对于资料的安全我们可以透过DRBD 来实现,透过它可以在非专业的硬体上实现专业的储存效果。

  DRBD 是一种网路RAID1,它能够将两台独立主机的存放装置作为RAID1 来使用,两台机器来管理RAID1,而这个RAID1 的两个底层储存分别放置在这两台主机上,因此任何一台主机或是底层储存损坏都不会影响企业或是单位生产环境中的使用,等到损坏的主机或底层储存被修复或是取代后将资料同步过去就可以了。

  DRBD 的管理和控制并不复杂,只要深入了解本书中提到的内容即可,必要时可以造访DRBD 的官方网站了解更多内容。

  本书中的内容包含了6 个部分共16 章的内容,说明了DRBD 的理论和生产环境的部署及运行维护,以及和其他程式的结合应用,包含:LVM、GFS 等基础底层软体,和Heartbeat、Corosync、Pacemaker 等高可用软体,实现以DRBD 伺服器之上为基础的服务高可用。

  因此,从理论到实作,再到生产环境下的使用;从部署安装到版本升级,再到故障解决;从日常管理到最佳化,再到方便的图形介面,本书中都清楚地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第1 部分 DRBD 理论基础
  DRBD 技术基础
  DRBD 技术特点
  最佳化DRBD 效能

  第2 部分 安装和设定DRBD
  透过预先编译二进位安装DRBD
  从原始程式码编译安装DRBD
  设定DRBD

  第3 部分 管理DRBD
  常见的管理工作
  故障排除和错误恢复

  第4 部分 DRBD 与其他应用程式的整合
  Pacemaker 丛集和DRBD 的整合
  DRBD 使用LVM
  GFS 与DRBD
  DRBD 与Heartbeat 的整合

  第5 部分 运行维护案例
  Pacemaker+DRBD+ 其他
  Heartbeat+DRBD+NFS

  第6 部分 图形化管理工具LCMC
  认识Linux 丛集管理员LCMC
  使用Linux 丛集管理员LCMC

  内容声明

  关于本书内容的说明,如果你看到了与本书雷同的内容,请确定它的内容是否来自对应软体的官方网站、man 文件、howto、README、Changelog、INSTALL、LICENSE、*.conf、*cfg 等,在我看来只有这些才是原创,我们只不过是对它们的衍生和应用。本书中的内容就是如此,这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对于每一个新使用的软体,我都会看它提供的相关文件和其官方网站,设定档绝对是软体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本书中说明了大量的设定档,Linux 下的服务不就是指令加上设定吗?

  由于这些官方网站、man 文件、howto、README、Changelog、INSTALL、LICENSE、*.conf、*cfg 等都是英文,因此对于认识和阅读很不方便,事实上也正是缺乏这些文件的知识才导致我们一直徘徊在技术的门口,因此本人便基于这个基础来撰写本书,将这些最基础也是最权威的文件通过了解来实现中文化,以方便更多人阅读,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我们最需要的,它是认知的第一步,毕竟中文是母语。书中的内容是我在工作中的归纳,并未刻意地改变一个说法,只要是官方文件中要的,我就尽可能地使用它们的提法、说法及方法。

  读者群
  ◎ 广大的Linux 同好;
  ◎ 具有一定Linux 基础的系统管理员;
  ◎ Linux 下的系统工程师;
  ◎ 储存伺服器管理员;
  ◎ 教育训练中心学员;
  ◎ 运行维护人员;
  ◎ 应该了解和DRBD 的使用者。

  关于读者

  全书分为6 个部分共16 章的内容,如果你是初学者,请从第2 部分开始,因为第1 部分属于DRBD 的理论基础部分,对初学者来说看起来会很累,首先可以从架设起一个执行DRBD 的伺服器开始。

  接下来学习第3 部分。在第2、第3 部分学懂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第4 部分,然后再回头看第1 部分,但熟悉DRBD 及Heartbeat、Pacemaker 的使用者可以直接阅读第5 部分。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针对DRBD 的图形化管理介面所写的,对于不熟悉命令列的使用者可以使用体验一下,而对于熟悉了命令列的使用者也不妨使用图形管理介面体验一下它的管理控制。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DRBD权威指南》也很有吸引力,直接点出了主题。我最近在为一个项目寻找高可用存储方案,传统的共享存储方案虽然成熟,但成本较高,而且对网络的要求也比较苛刻。DRBD 的无共享存储特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理论上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在网络可用性方面有更高的灵活性。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 Corosync 和 Heartbeat 的整合讲解。我了解 Heartbeat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集群资源管理器,而 Corosync 是一个更现代、更强大的集群通信层。将这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构建一个非常健壮的高可用框架。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释 Corosync 和 Heartbeat 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如何选举主节点,以及如何管理 DRBD 资源。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涵盖如何配置 fencing(隔离)机制,这对于防止脑裂和数据损坏至关重要。此外,我还关心书中是否有关于 DRBD 性能调优的建议,比如 TCP 选项、刷盘策略、网络带宽配置等,这些对于实际生产环境中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自信地部署 DRBD 集群,为我的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服务。

评分

这本《DRBD权威指南》简直是为我这种刚踏入高可用存储领域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 DRBD 略有耳闻,知道它能在不依赖共享存储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高可用,但具体怎么搭建、配置,以及如何与 Corosync+Heartbeat 这种集群管理软件结合,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我尝试过在网上搜索零散的资料,但往往信息碎片化,而且很多文章都过时了,看得我头昏脑涨,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就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特别是“使用Corosync+Heartbeat技术建构RAID”这个副标题,直接点出了我最想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利用 DRBD 实现类似 RAID 的数据冗余和高可用,并且是通过成熟的集群方案来实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 DRBD 的核心原理,比如它是如何在网络上传输数据块的,主备切换的机制是怎样的,以及不同模式(Primary/Secondary, Primary/Primary)的优劣和适用场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详尽的 Corosync 和 Heartbeat 配置步骤,包括如何设置节点、资源代理、裂脑检测等关键环节,让我能够一步步跟着操作,最终搭建起一个稳定可靠的 DRBD 集群。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大大缩短我学习和实践的时间,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评分

我是一名在小型企业中负责 IT 基础设施的工程师,预算有限,但对服务的高可用性要求却很高。《DRBD权威指南》这本书的标题非常吸引我,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解决方案来保证我们核心业务数据的安全和服务的连续性。DRBD 的无共享存储特性,让我看到了摆脱昂贵 SAN/NAS 设备的可能性。而 Corosync+Heartbeat 的组合,则提供了我所需要的集群管理能力,让我可以实现服务器的冗余和自动故障转移。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指南,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完成 DRBD 的安装、配置,以及如何与 Corosync 和 Heartbeat 集成。我需要详细了解如何规划 DRBD 的资源,比如如何设置主备角色、同步模式,以及如何配置网络参数。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监控 DRBD 集群状态、如何进行故障排除以及如何进行定期备份和恢复的实用建议。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型企业来说,能够自己动手搭建和维护一个高可用存储系统,将极大地节省 IT 成本,并提升我们服务的稳定性。这本书的出现,是我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技术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对开源技术充满热情的技术爱好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 Linux 生态系统中各种优秀的技术方案。《DRBD权威指南》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DRBD 作为 Linux 下的块级同步复制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跨服务器冗余,这对于提升系统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 Corosync 和 Heartbeat 的组合,更是 Linux 高可用集群领域中的经典搭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 DRBD 的原理,包括它的数据同步机制、冲突解决策略、以及不同网络传输协议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 Corosync 和 Heartbeat 的 DRBD 集群搭建指南。这其中应该包含详细的安装、配置、资源定义、以及故障转移的测试步骤。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如何实现自动故障转移,以及在发生节点故障时,如何最小化数据丢失和停机时间。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比如网络延迟对同步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配置以应对高并发的读写请求。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所有想深入了解 DRBD 和 Linux 高可用集群技术的读者提供的宝贵资源。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不少生产环境的服务器。虽然我对 Linux 的各种组件都比较熟悉,但 DRBD 这种块级复制技术,我之前接触得不多,主要是在一些对数据持久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听过。这次偶然看到《DRBD权威指南》这本书,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能否提供更深入、更专业的见解,帮助我理解 DRBD 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调优、故障排查以及安全性加固。这本书既然是“权威指南”,我相信它应该不会只停留在基础的搭建层面,而是会深入探讨 DRBD 的高级特性,比如带宽控制、流量整形、数据校验、多节点部署以及与其他存储解决方案(如 LVM, ZFS)的集成。Corosync 和 Heartbeat 的结合,更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希望书中能讲解如何精细化地配置这两个组件,以应对各种网络分区、节点故障等极端情况,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服务的连续性。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比如在数据库、Web 服务器等不同应用场景下,如何设计和优化 DRBD 集群。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成为 DRBD 和集群技术方面的专家,能够自信地在生产环境中部署和管理高可用存储解决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