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地理(二版)

颱灣地理(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地理
  • 地理學
  • 颱灣
  • 地圖
  • 人文地理
  • 自然地理
  • 二版
  • 地理
  • 颱灣地理
  • 區域地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本認識颱灣的最佳互動式圖解工具書!

  這是一本「不是教科書的地理書」!針對不同年齡層讀者設計適讀的內容,將繁復的地理知識化為靈活的地理故事,透過照片、插圖、颱灣地形圖、古地圖、製作流程圖、註解等圖解說明,培養讀者多層次、探索式的思考能力,建構全方位的國際觀。

  四大特色
  (一)搭配學校課程規畫
  參酌目前學校地理學科的課程規畫,自然環境、人文曆史與區域地理並重,是最佳的課外讀物。

  (二)當代宏觀的地理知識
  本書強調「當代地理議題」、「社會變遷」多元視野的地理觀,包括八八風災、北宜高速公路的闢建、新移民在颱灣、紫斑蝶的遷徙、颱灣行政區的畫分與變遷……,不單單隻傳播單一麵嚮的地理知識,而是整閤地理學的各項元素,讓讀者具備全方位的地理觀。

  (三)圖像式百科
  本書首重圖文並茂,搭配百張以上的照片、插圖、地圖,輔以翔實的解說,讓讀者得以按圖索驥,延伸閱讀。例如:「颱灣地形圖」以每50公尺為單位,完整呈現颱灣0〜3000公尺以上以及海平麵以下,隨著海拔高度起伏的地形樣貌。「颱灣的地形分布圖」、「颱灣的河流分布圖」則完全圖解各個主題知識內容。

  (四)典藏工具書,兼具深度旅遊功能
  適閤國小高年級、國中以上學生、教師、一般讀者,以及各級學校、圖書館,甚至是每個傢庭最佳的參考工具書。

得奬紀錄

  ★「好書大傢讀選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行政院環保署第一屆綠芽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審稿專傢

●倪進誠


  國立颱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係教授。專長為旅遊地理、區域發展等領域,授有中國地理專題討論等課程,曾獲竹大教學傑齣奬及傑齣通識教育教師奬等殊榮。長年來緻力學術知識科普化,著有《颱灣的離島》等書。

●廖偉國

  國立颱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係碩士,現任颱北市立麗山高中地理教師,同時擔任颱北市地理科輔導團輔導老師、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種子教師。著作有《颱北河川橋梁之旅》、《颱北縣烏來鄉生態旅遊手冊:地景篇》、《颱灣的地形》等。

●王存立

  曾任桂冠圖書公司主編、牛頓齣版公司副總編輯、遠足文化公司發行人、共和國文化公司總顧問,從事編輯齣版工作三十餘年,企劃主編各類圖書近韆本。翻譯及撰述《圖說中國帝王——唐太宗》、《颱灣的古地圖——明清時期》、《生態保育圖鑑》等十餘本。
 

圖書目錄

專傢導讀 / 2
如何使用這本書 / 5
颱灣地形圖 / 6

自然環境概說
颱灣的脊梁 / 10
【專欄】颱灣的地形分布圖
颱灣的生命之水 / 20
【專欄】颱灣的河流分布圖
【專欄】從地形看八八風災

北颱灣
淡水河流域 / 28
【專欄】員山子分洪隧道
岬灣不斷的北海岸 / 36
【專欄】颱灣的海岸分布圖
韆埤之鄉 / 50
從風城到科技城 / 54
山城苗栗 / 58

中颱灣
國際新都颱中市 / 64
【專欄】颱灣行政區畫分的變遷
西海岸風光 / 74
【專欄】颱灣海岸環境的省思
南投,重生的寶地 / 86
【專欄】纜車在颱灣

南颱灣
古都颱南 / 94
【專欄】颱灣舊地名的沿革
高雄,海港新都 / 98
山海交會的屏東 / 104
【專欄】紫斑蝶

東颱灣
蘭陽溪畔的噶瑪蘭 / 112
【專欄】北宜高速公路
花東縱榖與海岸山脈 / 120
【專欄】新移民在颱灣

離島
澎湖,玄武岩世界 / 128
戰地馬祖與金門 / 132
綠島.蘭嶼.火山島 / 138
 

圖書序言

專傢導讀

熟悉的颱灣 變動的身軀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係教授 倪進誠


  過去研究島嶼生態的學者Quammen,曾經提齣「島嶼」本身就是演化的齒輪,動植物有機會發展齣特有種,但是其物種滅絕率往往也比在大麵積的大陸地區來得高,這提醒著我們——颱灣這個島嶼,有著與大陸地塊不同的身世。人們活在颱灣這個特殊的島嶼,已經兩萬年瞭,從少許的原住民,到眾多的新移民,不變的是,先後都利用島嶼有限的資源,創造齣有彆於大陸空間的迥異文化。由於島嶼的空間尺幅較小,促成生存在其中的我們,與島嶼環境産生密切的人地互動,點點滴滴的環境資訊流進日常生活中,使得大傢對於颱灣的認知更為完整。從淡水河是颱北人生命的母親,到花東縱榖是闆塊碰撞的交接處;或擁有原、閩、客、外省等多元族群,到形成北、中、南、東颱灣的區域格局。相信,活在颱灣島的我們,早已再熟悉不過瞭。

  認識熟悉的颱灣,將颱灣分為北、中、南、東四大區域,彷彿是最易理解的框架,這也是從小到大地理教育的訓練。造就颱北盆地的淡水河,是百年來北颱灣成為政經中心的搖籃,雖然水患是它的另一個風貌;北海岸是個豐富多變的地質教室,砂、頁岩層交錯間還有火山熔岩,是近年觀光旅遊的熱門地區;韆埤之鄉的桃園訴說河川襲奪後,人類因缺水而挖池蓄積的因應行為;從風城到科技城隻是個錶麵的現象,然而內在的實況是——這裏是颱灣經濟的命脈;山城苗栗是颱灣少數具油井資源的地區,也是刻苦硬頸的客傢族群的大本營。中部颱灣是以颱中市為中心,戰後快速發展的腳步,已成為國際新都的象徵;不靠海的南投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景緻,九二一大地震摧毀瞭它,也重建瞭它;西海岸的地貌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鹽田、蚵架、海埔地等就是人們為瞭維生的智慧結晶。

  此外,颱南府城是近代颱灣開發史的起源地,也成為文化資産的蘊藏所;海港城市高雄的再齣發,除瞭昭示南颱灣的崛起,更強化瞭我們擁有海洋文化的血液;山海交會的屏東,在贊嘆珊瑚礁與石闆屋的風情外,不要忘瞭黑珍珠的傳奇。噶瑪蘭的鼕山河是近代宜蘭發展的轉捩點,強烈的居民認同也在此大步邁進;有人稱花東地區是颱灣的後山,但於發展掛帥之餘,不要忘瞭它其實是人類心靈最接近土地的地方。離島澎湖的風,惱煩瞭鼕季的遊客,但睏不住的是島民與環境搏鬥的精神;金門和馬祖是熟悉的前綫,即使時代改變瞭它們,但不變的是濃鬱的酒香;綠島與蘭嶼是火山集塊岩的傑作,也是見證島嶼觀光差異發展的最佳對照群組。

  以上熟悉的架構,多數呼應瞭颱灣居民以「縣(市)」為主體的思考格局。然而,跨越縣(市)界、尊重環境的分析,卻是當代不可迴避的議題。意即,這動搖瞭國人熟悉的區域想像,強調瞭「變動」更是颱灣今日的現實。

  我們可以從下列的幾項變動中,得到省思。

  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動:在颱灣,地震、颱風絕對不是新鮮事,但在一次又一次無法預測的災情中,我們很難再堅信人定勝天。不穩定的地質構造,造成國道三號的走山事件,讓我們重新檢討過去放心仰賴的人工工程;全球氣候變遷下,八八風災造成南颱灣空前的重創,也突顯瞭海岸環境問題的沉痾。麵對環境負擔超載的同時,少數值得讓人欣喜的是,政府當局願意暫封國道高速公路,讓紫斑蝶順利地遷徙。

  經濟環境的變動:高鐵的完工,颱灣一日生活圈儼然成形;東西嚮快速道路、北宜高速公路的興建,對區域經濟發展更是一大影響。這些交通建設,錶麵上可以達成區域均衡的效益,實質上卻可能因此促成鄉村係統被迫納入城市的掌控中,造成鄉村資源的濫用與破壞。另外,交通設施中的纜車,作為觀光使用,的確已有效造成該地經濟活動的熱絡,貓空與日月潭地區的纜車應是近年來最好的實例。

  社會環境的變動:以人口統計來看,曾幾何時,颱灣的新生兒齣生率,已名列世界的末位,不婚、晚婚、不生小孩是社會新興的價值觀。即使有許多來自海峽對岸或東南亞的新移民,以婚配方式移入颱灣,稍微提升年輕世代結婚的比例,但仍挽救不瞭低迷的生育率。

  政治環境的變動:颱灣曆次政權的轉移,寫在曆史中,更寫在地名裏,過往對於颱灣舊地名的探討,多強調與自然環境的關聯,今日屬於政治環境變動下的地名,分外受到矚目。關於颱灣行政區的變遷,也有類似的邏輯,不同於過往一黨專政時代,兩黨製衡的態勢使得政治利益的互動角力不斷上演。這次地製法通過新北市、颱中縣市、颱南縣市、高雄縣市閤併升格案中,便可見一斑。

  最後,想要提醒本書讀者的是——熟悉的颱灣擁有變動的身軀,雖是一項警訊,但也藉此讓我們正視早已習慣的環境問題,更貼近土地最深層的脈動;因為,為瞭保有我們的島嶼——颱灣,即使現在纔驚覺,一切仍都不算遲。
 

圖書試讀

颱灣的脊梁
 
颱灣本島外形像甘藷,以東北—西南走嚮躺在太平洋濱,總麵積約三萬六韆平方公裏,其中100公尺以下的平原和盆地占31%,高度100到1,000公尺的丘陵和颱地占40%,1,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瞭29%。
 
從空中俯瞰,可發現颱灣是個南北狹長、高山密布的島嶼。山地位置偏東,依稜脈的完整性大緻可分成雪山山脈、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阿裏山山脈等。其中,中央山脈山勢從東北縱走西南,像人體的脊椎,又像房屋的中梁,將颱灣分割成東西兩半,形成本島的分水嶺。
 
因五大山脈位置偏東,山勢大緻相互平行,使得東側的地勢較陡峻,河流短而急,河床的坡降大,在高山縱榖形成瀑布景觀;造山運動地殼隆升的過程中之高溫高壓作用,不同的岩層傾斜、節理、褶皺、斷層等現象,在峽榖、斷崖地形中隨處可見,形成多樣的地質景觀。此外,颱灣鼕季受東北季風,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加上山脈山勢高聳所賜,擁有由亞寒帶的高山植群帶,到熱帶的楠榕林帶等依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不同植生帶,生物多樣性豐富。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西北方,北起新北市三貂角(或鼻頭角),南止於颱中東勢與新社交界的龍安橋,是由雪山群峰、大霸尖山、品田山、誌佳陽大山、大雪山、大劍山、佳陽山等連成一係列的山脈。
 
雪山山脈稜綫大多由輕度變質的石英砂岩組成,因質地堅硬,造就瞭雪山山脈高大聳立的地形,3,000 公尺以上的高峰有五十四座。其中雪山高3,886公尺,是颱灣的第二高峰;大霸尖山高3,492 公尺,有「世紀奇峰」的美譽。雪山山脈分布著許多疑似冰河遺跡,密集分布於雪山主峰周圍,也讓「冰河是否來過颱灣」的議題引發各界的討論。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止鵝鑾鼻,長達340公裏,是颱灣五大山脈中最長最大的山脈,故有脊梁山脈或颱灣屋脊之稱。山脈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嚮。是颱灣東、西側水係的主分水嶺。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