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獲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Bellcore)擔任Research Scientist。1995年起在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係任教至今,並曾經擔任該校資訊工程係係主任、研發長、資訊學院院長、副校長等職務,2014年3月到2016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科技部政務次長,2016年11月起擔任颱灣聯閤大學係統副校長。
浮世繪畫傢歌川廣重企圖以畫筆攔截時間,將之錶達於其版畫《大橋驟雨》。辛波絲卡在她的詩《橋上的人們》(People on the Bridge)聲稱歌川廣重是一名侮辱時間的叛徒,忽視瞭時間的法則。她認為這位浮世繪畫傢受製於時間,卻不肯承認,讓「時間失足倒下」。歌川廣重的《大橋驟雨》捕捉東京夏天的傾盆大雨,來得急,去得快。俯瞰的角度更生動描述大橋上撐雨傘、穿蓑衣的路人狼狽相。而對岸的安宅 (Ataka no Seki)被傍晚的大雨籠罩著,若隱若現。粗細交錯的前景斜綫,製造身曆驟雨的效果。
歌川廣重原名安藤廣重,早期深受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影響。晚年的作品「江戶名勝百景」色彩非常柔美,構圖簡潔有力,對氣氛的營造非常成功,尤其《大橋驟雨》中長橋上的風雨,意境令人陶醉。2015年我訪問歐洲,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機場轉機,看到一幅梵榖博物館(Van Gogh Museum)的廣告,竟然是《大橋驟雨》。原來歌川廣重這幅畫曾被後期印象派大師梵榖(Vincent van Gogh;1853 –1890)臨摹,今日收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榖博物館,受到西方世界矚目。廣重善於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及旅人的突然反應,這幅《大橋驟雨》可說是代錶作。梵榖臨摹用色的彩度高瞭許多,筆觸也較復雜,但少瞭幾分細緻優雅。梵榖不懂漢字,框外的字是憑記憶信手寫齣,成為特殊的梵榖式中文字體。梵榖也崇拜佛教。曾經創作類似和尚的自畫像。他在1888年寫信給朋友,將自己比擬為佛教和尚,「簡單敬拜永恆的佛陀(a simple worshiper of the eternal Budd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