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始,便难以放下……
一次又一次的浪漫旅程,
造就22个不得不爱印度的理由。
就让亚瑟兰带您,与印度谈一场恋爱吧!
「……有那么一天,我直接从钱包掏出一张百元卢比,便跑去找水果哥买葡萄,当水果哥问着要买多少时,我也不答话,直接将一百元钞票给他,我的肢体语言说着:『就买一百卢比这么多。』
这下有趣了,不过就是前一天的事情而已,水果哥两颗苹果要卖我一百卢比,简直比台湾还贵,大概自知良心不安,在我转身离去时,又找了二十卢比给我;于是,这次收下一百卢比后,他停顿着肢体想了想,竟也不用秤,直接就抓起一大串葡萄递给我,那份量和他之前秤给我一百八十卢比的一样多哪!
渐渐地有那么一天,我趁着出门透气,顺便向水果哥买红石榴,水果哥大气地要我买一公斤,我也爽快说好,因为是临时起意,身上没带钱,因此,在水果哥说完一公斤一百四十卢比后,我也马上回去掏钱;就在我跑回办公室再拿钱出来时,却竟听到水果哥正在答覆另一位印度买客:红石榴一公斤一百五。
已经站在一旁准备剥石榴籽的我,低头转目,就这么斜眼瞥看那位印度过路客开始将石榴一颗颗挑上磅桶,并在心里暗自发楞:『该怎么说这印度人情啊?与你不熟的时候,能怎么坑你就努力坑,一旦熟起来,对你竟比本地人还好?』
就这样,我再没问过水果哥这个怎么卖、那个怎么卖,但,只要去葛家旅行社上班的日子,几乎天天吃着水果哥的水果;我从来不知水果哥几点上班、几点打烊,因为,当我在下午一点左右来到办公室时,他总已经开张;而当办公室在十点半拉下铁门时,他也总还坚守岗位。
与水果哥这段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遇,我们由陌生而熟稔;我们从只存在利益关系的交易行为,衍伸为互相关照的生活伙伴,我关照他的经济,他关照我的营养补充,我们虽无法建立长久的亲暱联系,但我们都知道,彼此已是生命不可抹灭的一道深刻痕迹。」(摘录自本书<管他浪漫与否,只要给我水汪汪——水果哥>)
本书共有22篇作者在印度的生活分享,代表22个不得不爱印度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又可分类成「食」、「衣」、「住与人文」、「行」、「育」、「乐」、「旅游」等七大主题,让你从各种角度窥探印度的万种风情。快来看看是哪些理由让人情不自禁爱上印度:
楔子
01 柠檬苏打男孩
「首次尝到这隐匿初恋般滋味的沁凉酸甜,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食疗胜于心疗,九兰忘怀地抛开医生警语,咕噜噜一口气喝见了底。」除了让作者如此惊艳,难以忘怀的柠檬苏打,印度还有好多令人忍不住一喝再喝、戒不掉的特色饮品,夏日炎炎,以饮品作为第一个理由正消暑。
食
02 吃饭皇帝大——印度只能吃「咖哩」?
03 管他浪漫与否,只要给我水汪汪——水果哥
04 西藏馍馍已成印度街头小吃?——印度四秀篇
印度难道只有咖哩?即使光吃咖哩,它的种类就有百百种,再搭配各种风味的烤饼,即是最经典的印度味。
你可吃过南印主食「多沙」?造型多样好不吸睛;另外还有常见街头小吃旁尼普力、西藏馍馍、炸酸奶面球……民以食为天,先大吃一顿,孝敬五脏庙再说!
衣
05 穿一首诗在身上,许自己一个玫瑰人生——纱丽
06 穿梭在传统与现代间,天天在演穿越剧——日常穿着
说到印度服饰,第一印象即是其鲜艳的色彩、绚丽的花纹,再往印度服饰店仔细一瞧,款式多样得令人眼花撩乱,纱丽、库塔、旁遮普套装、阿娜卡莉……,穿上它们,彷彿为属于自己的浪漫人生揭开序幕。
住与人文
07 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是五星级饭店──印度寄住家庭
08 当他说喜欢你的时候——挚友
虽然印度常被新闻媒体传达许多旅游安全堪忧的负面新闻,但作者凭借自身寄居印度家庭的经验,告诉你印度处处有温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如此温暖,即使双方宗教信仰迥异,缘分却还是战胜了一切藩篱。
行
09 印度版《冬季恋歌》?——公车
10 德里与台北,并无不同?——人力车
11 当你自以为高尚在评论他时,他也正在为你下定义——嘟嘟车
12 历经三年才搭上的那班列车——捷运
13 不断分离与重逢的交集地——机场
旅游印度,交通工具的选择可真不少,而且其便利性远远超出你我的想像。公车票价只要十五卢比,适合说走就走,想来趟小旅行的你;深度探访巷弄风光的最佳 选择非人力车莫属;嘟嘟车在交通混乱的街头依旧无孔不入,穿梭自如;印度捷运跟台北一样有贩卖捷运卡,且只要敢问路、懂得善用手机APP就能轻松搭乘。
育
14 印度国民操?——瑜珈
15 给我按摩,其余免谈?——阿育吠陀
16 鸭仔兰听雷之心法大全?——灵性课程
在号称宗教博物馆的印度,几乎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心灵哲学。即使只是凭着一颗小小好奇心,来到印度至少参加一次所谓的灵性体验,或做做瑜珈,或试试阿育吠陀疗法,或参加心灵课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喔!
乐
17 来到印度,你就是自己的宝莱坞主角——电影
18 相招来去逛夜市——夜市
19 爱跳舞的国度——迪斯可
20 实境体验宝莱坞梦幻派对——婚礼
说到印度,休闲娱乐也是发展得有声有色。风靡全球的宝莱坞电影不乏华丽的歌舞、能引起高度共鸣或启发的故事,适合与亲朋好友一同进戏院观赏,分享欢笑与泪水。
印度也有夜市?想不到吧,看来与台湾夜市极为相似,服饰从便宜到高价位都有,街上各种摊贩,好不热闹。
印度人热爱跳舞,来去夜店舞上一曲也是印度年轻人代表文化。
再者,参与传统的印度婚礼,沾点喜气也是个不错的经验!
旅游
21 在恆河重生
22 泰姬玛哈陵是见证
恆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母亲之河,「去恆河沐浴」这件印度人一生的理想或许你早已耳闻,但你听过去恆河泛舟、跳水吗?
泰姬玛哈陵,另一印度重要的象征、地标,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浪漫故事,而泰姬玛哈陵是最好的见证。且看作者有哪些故事与你分享。
你对印度的印象如何?你了解她吗?何不带着一颗感性的心,与印度来场浪漫的爱之旅?
本书3大迷人特色 ‧作者亲身经历,完整呈现最真实的印度,让你抛开刻板印象,重新认识印度!
‧从七大主题切入,剖析形形色色的印度,带你从各种面向爱上印度!
‧富含感情、温度的文字、照片,令人彷若身历其境,心灵先到印度神游一回!
名人推荐 ★眭澔平、「通灵少女」刘柏君、知名画家谢明锠、知名作家林文义动容推荐!最浪漫的印度都在这里!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失落的香料之路:穿越古老贸易路线的探险与发现》的图书简介: --- 书名:《失落的香料之路:穿越古老贸易路线的探险与发现》 作者: [此处可填写虚构作者名,例如:阿历克斯·陈] 类型: 历史地理、探险纪实、文化人类学 字数: 约1500字 --- 内容简介: 追寻历史的余烬:一场横跨三大洲的地理与人文史诗 《失落的香料之路:穿越古老贸易路线的探险与发现》并非一部浪漫的异域风情录,而是一部严肃而引人入胜的地理探险实录,它带领读者潜入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商业脉络——那条连接东方珍宝与西方欲望的古老香料之路。本书的核心,是对那些被历史的沙尘掩埋,却依然在地图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贸易枢纽、艰难险阻与默默无闻的开拓者的深度挖掘。 本书的作者,一位资深的地理学家兼历史探险家,以其严谨的学术训练和无畏的实践精神,重走了这条自罗马时代便开始繁盛,并在中世纪达到鼎盛,最终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而逐渐沉寂的陆上与海上通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光,而是一场旨在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塑造文明兴衰的田野调查。 第一部:起点的迷雾——东方腹地的珍宝与挑战 旅程始于文明的摇篮。作者首先深入亚洲腹地,探索了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的交汇点。他没有停留在对喀什、撒马尔罕等著名驿站的表面描摹,而是深入探访了那些鲜为人知的小部落和偏远的沙漠绿洲。 章节焦点: 塔克拉玛干的低语: 考察了楼兰、尼雅等古城遗址,分析了极端气候和水源变迁对贸易沿线定居点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早期香料(如肉桂、丁香)如何通过青藏高原或帕米尔高原的艰险路线运抵中亚。 高原上的沉默契约: 记录了作者与中亚牧民的交流,还原了古代商队穿越帕米尔冰川和戈壁沙漠时的生存智慧。书中详细分析了古代地图学中关于“世界屋脊”的记载与现代地理测绘的差异。 印度洋的季风密码: 阐述了早期海路香料贸易的开端。本书特别聚焦于南印度沿海的港口(如穆齐里斯),结合潮汐记录和季风气象学,解构了古代水手如何精准预测航行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中损失珍贵货物。 第二部:中枢的博弈——文明交汇处的权力与冲突 当香料进入中东和地中海沿岸时,贸易路线不再仅仅是关于商品交换,而是演变成一场关于财富、宗教和帝国扩张的权力游戏。作者将叙事重心转移到波斯湾、红海沿岸以及拜占庭帝国。 章节焦点: 巴格达与巴士拉的金融网络: 深入研究了阿拔斯王朝时期,香料贸易如何催生了复杂的信用体系和货币兑换机制。书中通过对古老商业文书的考证,揭示了早期银行业务的雏形。 红海的战略咽喉: 对亚丁、杰达等关键港口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地缘政治分析。此部分重点探讨了伊斯兰教兴起后,如何整合并优化了原有的贸易路线,使得香料的流通效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威尼斯人的垄断与反击: 详尽分析了十字军东征对地中海贸易格局的冲击。本书不渲染英雄主义,而是冷静剖析了威尼斯共和国如何利用其海军优势和精明的政治手腕,对进入欧洲的香料商品层层加码,制造了欧洲对东方香料的狂热需求和高昂价格。 第三部:终点的代价——欧洲的渴望与探险的开端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欧洲大陆的消费端,并探讨了香料需求如何成为地理大发现的根本驱动力之一。 章节焦点: 欧洲的香料黑市: 描绘了从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初期,香料在欧洲城市(如佛罗伦萨、布鲁日)的社会地位。香料不再仅仅是调味品,更是财富、地位和医疗能力的象征。书中收录了当时关于香料药用价值的记载与现代药理学的对比研究。 航海家与地图的修正: 作者详细对比了早期欧洲探险家(如达伽马、哥伦布)的航海日志与传统香料之路的地理信息。他指出,正是对绕过阿拉伯和威尼斯人垄断的渴望,迫使欧洲人冒险进入未知海域,最终导致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彻底重塑。 失落的足迹: 在探险的终点,作者走访了那些因新航路开辟而逐渐衰败的内陆驿站。通过对废弃商栈的考古发现和当地口述历史的搜集,他试图重建这些地区在香料黄金时代的生活图景,并反思全球化进程中,被遗忘的贸易节点所付出的代价。 风格与价值: 《失落的香料之路》的写作风格严谨而不失文学性,融合了地图学、经济史、考古学和亲身探险的纪实笔法。本书不满足于讲述“什么商品”经过了“哪里”,而是深入探究了“为什么”这些路线会形成,以及“如何”地理环境、政治气候和商业智慧共同塑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漫长、最富有戏剧性的商业长河。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细致的视角,理解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全球化贸易体系,其根基是如何深埋于几千年前那些满载异域香料、汗水与冒险精神的驼队和船只之中。它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历史地理、人类迁徙和商业脉络变迁感兴趣的求知者的深度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