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

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澳门
  • 时代变迁
  • 个人回忆
  • 社会观察
  • 口述历史
  • 城市生活
  • 文化反思
  • 集体记忆
  • 当代文学
  • 乱世童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城市灯火辉煌,但你的心落在何方?
在通往成功的天梯上,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方向?
乱世之下,人何寥落鬼何多,你的灵魂如何救赎?

  哀艳的图像、大胆的想像,
  六位澳门艺术创作者
  透过奇幻又真实的五则寓言故事,
  揭露现代生活残酷的真相。

  ●办公室的上司,竟是披着人皮的妖怪,反抗则九死一生,服从就得舍弃人性良知。问你,如何抉择?
  ●未来世界,记忆可下载,可修改,可删除。但他,为何还要带着痛苦回忆活下去?
  ●明末乱世,荒林之中,吃人将军遇上神秘小童,最后谁胜谁败?
  ●真相总是刺耳。如果大胆说出真相只会让你众叛亲离,是否只能远走他乡?

  提到绘本,很多人马上想到是给小孩看的,但其实,绘本本身只是一种文体,它可以充满童趣与教育意义,也可以诉说成年人世界的故事,法国的桑贝(Sempe)、美国的希尔佛斯坦(Shel Silverstein)在台湾出版过多本甚受欢迎的绘本,还有台湾的几米及香港的麦兜小猪系列,其实都不是小孩读物。

  当今之世,是个纷乱的时局。在出版界,除了人文社科学术着作、厚重的纯文学作品、深度的调查报导,还有什么书籍可回应这个世代?一群澳门创作人就以绘本故事反映当下的社会、人心与时局。此书的五个故事,出自过去两年澳门艺术节的绘本音乐剧场《异色童话》及《乱世童话》。两次演出都是集合了现场音乐、绘本、动画及戏剧的跨媒体创作,几个故事以仿童话的架构、荒诞的故事及奇幻的绘图,探讨社会及世道人心,可视为当代寓言。五个故事的题材及视觉风格各异,但背后同样是澳门创作人看城市发展与社会问题的视野,以特异的图像与故事回应这个纷乱的世代。

  对很多台湾人来说,澳门是一个似乎很熟悉、但其实很陌生的地方。除了赌场、大三巴与葡国蛋挞之外,澳门还有什么?近年,澳门旅客来源的第三名就是台湾人,台湾人持续对澳门感到好奇。然而,台湾人却很少接触澳门人创作的文艺作品。借由这本书的奇幻绘本故事,读者一方面可反思当下世代时局,另一方面可窥看澳门这个赌城的艺术创作。

名人推荐

  ★★两岸四地跨海推荐★★

  宋欣颖(作家、《幸福路上》导演)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教授、《小王子的领悟》作者)
  陈夏民(作家、逗点文创结社创办人)
  张赞波(作家、《大路朝天》导演)
  专文推荐-----李展鹏(澳门大学传播学系助理教授、《新生代》杂志总编辑)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虚构书籍的详细简介,旨在描绘一个与“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无关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星辰之烬:赛博朋克都市的幽灵回响》 作者:[虚构作者名] 体裁:赛博朋克、反乌托邦、悬疑 核心主题:身份的异化、记忆的商品化、技术对人性的侵蚀 --- 引言:霓虹深处的低语 欢迎来到新亚特兰蒂斯,一座由数据流和合金铸就的垂直城市。在这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刺破永恒的酸雨雾霾,将天空分割成光怪陆离的霓虹图景。地表之下,是被称为“深渊”的贫民窟,那里是信息黑市和基因改造的温床。在这座城市里,人类的定义早已模糊不清——肉体可以升级,意识可以上传,而记忆,则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星辰之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追寻失落的“真实”的故事,一个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上游走的灵魂的挣扎。它深入探讨了当技术渗透到生命的每一个细胞时,我们如何定义“自我”,以及在无尽的数字洪流中,何为值得守护的“人性”。 第一幕:迷雾中的代码行者 故事的主角是凯恩·“幽灵”·泽维尔,一个行走于城市灰色地带的“数据拾荒者”。他不是黑客,也不是雇佣兵,而是一个专门从废弃服务器、被遗忘的云端备份中搜寻“残缺数据”的专家。他的工作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碎片——可能是逝者的最后遗言,或是公司高层的秘密交易记录——重新组合成可交易的商品。他戴着一副老旧的增强现实目镜,这副目镜能让他看到普通人无法触及的数据层,但他自己却是一个被过去的阴影所困扰的人。 凯恩的过去是一片空白,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孵化站”中被植入身份的。他的人格、技能树乃至部分情感反应,都像是程序一样被预设好的。他渴望找到自己的“源代码”,那个决定他是谁的初始记忆。 一天,在一个被城市电力公司标记为“污染区”的废弃数据中心里,凯恩发现了一组异常加密的数据包。这组数据被一个古老的、几乎已灭绝的加密协议保护着,其复杂程度远超当前市面上的任何安全系统。当他勉强破解了第一层防御时,他没有找到金钱或商业机密,而是一段极度清晰、却又充满矛盾的视听记忆:一个孩子在阳光下的草地上奔跑,背景是凯恩从未在城市中见过的——真正的、湛蓝的天空。 第二幕:记忆的黑市与“神谕”组织 这段记忆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凯恩对真相的渴望。他意识到,这段记忆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城市数据库,它似乎是……真实的。 他的调查将他引向了城市的阴暗面:记忆的黑市。在这里,富人通过购买并植入“纯净的”童年记忆或“成功的”职业经验来美化自己的人生。而“神谕”(The Oracle),一个神秘的跨国科技寡头集团,正是这个市场的幕后操控者。 神谕集团宣称通过“意识重构”技术,可以消除创伤、优化人类潜能,实则是在进行大规模的人格同化,将城市居民塑造成顺从的螺丝钉。他们掌控着新亚特兰蒂斯的所有基础设施,包括那无处不在的监控网络——“天网”。 凯恩在寻找这段记忆起源的过程中,结识了蕾娜,一个曾是神谕集团顶尖的“记忆工程师”,后因良心不安而叛逃的女性。蕾娜向凯恩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段阳光下的记忆可能来自“原初矩阵”(The Primal Grid),一个据说是人类在全面数字化之前,用来储存集体无意识和原始情感的秘密服务器。 第三幕:入侵核心与身份的坍塌 为了追寻真相,凯恩和蕾娜必须潜入神谕集团位于城市顶端的中央数据枢纽——“寰宇之塔”。他们的目标是找到储存“原初矩阵”入口的物理位置,并试图将那段蓝天记忆上传,以期唤醒沉睡在城市居民“植入体”中的真实感知。 潜入过程充满了技术与心理上的双重考验。他们不仅要躲避无人机和生化安保部队,更要面对神谕设下的“认知陷阱”——系统会随机调取他们记忆碎片,制造出极度逼真的幻觉,试图让他们迷失在虚假的安全感中。 在接近核心机房时,凯恩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他自己,凯恩·泽维尔,并非被随机制造出来的孤儿。他是“原初矩阵”早期实验的直接产物,一个被设计用来作为“记忆锚点”的活体载体。那段蓝天记忆,其实是他自己被植入系统前的最后留存。 最终对决的地点设在核心主机房,那里闪烁着蓝色的冷光。神谕的首席执行官,一个几乎完全由生物机械构成的存在,嘲讽凯恩的努力是徒劳的——“你以为你在找回自我?不,你只是在执行你被编程的最终指令。” 尾声:星辰的余烬 凯恩面临着最终的选择:是植入那段珍贵的“真实记忆”,试图重启城市居民的“人性模块”,从而引发一场不可预测的集体觉醒;还是利用他自身的系统权限,彻底摧毁“原初矩阵”,让所有关于“真实”的记录都永远消失,从而保护自己残留的“稳定”身份。 他选择了前者。在蓝天记忆上传的一瞬间,整个新亚特兰蒂斯陷入了短暂的、令人心悸的寂静。霓虹灯熄灭,数据流停滞。当电力恢复,城市没有立刻崩溃,但一切都变了。人们看向天空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迷茫和困惑——他们似乎在思考,自己此刻的感受,究竟是系统分配的,还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凯恩和蕾娜消失在了恢复运作的城市阴影中。他们没有成为英雄,因为这场胜利是无声的。他们成为了城市的新“幽灵”,继续在数据流的边缘徘徊,观察着这座被“星辰之烬”照亮的反乌托邦世界,如何缓慢地、痛苦地,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人”。故事的结局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疑问:当所有的界限都消融殆尽时,我们最终会选择成为什么?是精致的机器,还是不完美的生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峻一


  澳门作家及音乐人,音乐代表作为许志安的〈烂泥〉及郑中基的〈无赖〉,现任教于澳门演艺学院音乐学校,并为《澳门日报》专栏作者。曾经凭〈烂泥〉一曲夺得香港TVB十大劲歌金曲年度最佳填词奖。

寂然

  澳门知名作家,多次获得澳门文学奖,曾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出版小说《月黑风高》、《抚摸》、《救命》及《有发生过》等。亦为专栏作家,曾出版散文集《青春残酷物语》。

邓晓炯

  澳门知名作家,多次获得澳门文学奖,并创作多出儿童剧。着有《迷魂》(首届澳门中篇小说奖)、《转运》(第五届澳门文学奖小说冠军)、《刺客》(第六届澳门文学奖小说冠军)及《浮城》与散文集《有感而发》,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葡语在葡萄牙出版。亦为专栏作者。

绘者简介

霍凯盛


  澳门年轻画家,擅长以针笔绘画仿古地图加入当代元素,探讨城市发展产生的变化。作品曾入选第50届「义大利波隆那国际插画展」、中国「青年艺术100」、国际艺术家评选赛等,获2013年「东方基金会艺术奖」等奖项。曾在纽约、义大利、葡萄牙、日本、新加坡 、中国、港澳台等地展出作品,2016年出版作品集《乐园:当古地图遇上现代城市》。

袁志伟

  澳门年轻插画师,画风简明大胆、一矢中的,有时甚至略带黑暗。曾获「中华区插画比赛」最佳广告、市场推广插画奖(优秀奖),曾为LINE、乐施会、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文化局及旅游局等设计插画。

林扬权

  澳门年轻插画师,画风绚烂而奇幻,作品曾获「中华区插画比赛」评审特选奖,曾入围澳门设计双年展,也曾为澳门国际音乐节设计纪念品。
 

图书目录

第一篇:守梦人(文:邓晓炯╱图:林扬权)
主题:人为了利益,城市为了经济发展,牺牲了多少历史记忆?
故事:在某个城里,每晚有夜精灵趁人们熟睡之时吸去他们的记忆,然后吐出金子。于是,城里的人都没有记忆,但却丰衣足食。终于,一群守梦人把夜精灵捉住,守护城市记忆,但因为没有金子,人们陷入贫穷,并开始不满。究竟是记忆重要,还是金子重要?

第二篇:努力工作(文:寂然╱图:袁志伟)
主题:当目标出错,当体制扭曲,努力工作又是为了什么?
故事:在某个城里,有一间财力雄厚的超级大企业,一名年轻女子进入该公司上班,坚持努力工作的她非常卖力,但她后来竟发现一连串大秘密,包括上司竟是披着人皮的妖,这妖怪劝她进入管理层,继续「努力工作」……

第三篇:饿鬼(文:李峻一╱图:霍凯盛)
主题:在人吃人的世代,当人性泯灭,什么可唤醒人的情感与良知?
故事:明末乱世,战乱连连,一个在战争中倖存的将军独自走进山林,极度饥饿之下,他在荒林之中遇上一名神秘哑童,并想把他吃掉。但哑童不但给他果子充饥,又竟唱出将军家乡的歌谣,到底他是谁?

第四篇:收藏家(文:邓晓炯╱图:林扬权)
主题:活在痛苦的世代,如果记忆可删改,让我们活得快乐一点,我们愿意吗?
故事:一位富可敌国的女士,到处寻访高人解开她家中一幅画的谜。终于,有位男子出现,他拥有删改人类记忆的能力。他跟她讲出他的故事,最后揭发出画的秘密正是他们两人共同拥有的记忆。

第五篇:独眼儿(文:李峻一╱图:袁志伟)
主题:作为闭卷之作,这个故事既点出全书主题,也道出童话的奇特意义:童话其实预言了世界的未来。
故事: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小孩已够吓人,他预知未来的能力更叫人惊恐。他被视为不祥人,备受排斥,过着流浪生活。他看到人类的厄运,但却苦无方法改变。他只好把他预知的事编成故事,但没人相信,人们只把它们视为天马行空的童话。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乱世枕边书
李展鹏/澳门大学传播学系助理教授、《新生代》杂志总编辑


  「活在如此时局,我们还要经历多少个彻夜难眠的晚上?」去年某天夜深,我在脸书写下了这句话。
  
  过去几年,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曾经多次因为追看突发新闻而不能成眠:太阳花学运爆发那一夜、冲击行政院那一夜、雨伞运动发生那一夜、旺角酿成骚乱那一夜……。当然,不至于叫我失眠但仍令人忧心忡忡的事件就更多了:恐怖攻击、国家内战、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川普胜出,不胜枚举。

  怎样的世代才称得上乱世?这未必有标准答案。但若说当今时局纷乱,相信亦非夸大其词。在这样的世代,有人玩乐度日,有人心情郁闷,有人积极参与各种社运,亦有人尝试在阅读中寻找这个世代的答案。

  乱世书单是什么?

  然而,在乱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可以求诸历史,看看世界曾经如何败坏,人类又怎样走过乱局,鑑古知今;我们可以研读社科着作,参考学者如何分析时局,现代社会何去何从,洞察当下;我们可以细阅深度调查报导,了解新闻事件的复杂性,社会问题背后的成因,深入时事;我们可以重读文学巨着,从文学世界思考现实社会,从巨匠的眼光察看人性,反思世情。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书籍可以回应一个世代?一本童话故事绘本集又如何?

  我们有时对童话存误解,认为它只是孩童读物;我们有时对绘本有偏见,觉得它不比文字着作有深度。但是,童话故事往往有丰富的文化意涵,背后亦有复杂的政治社会脉络。影响力横跨二百年的格林童话就隐藏许多当时的性别、家庭、社会意识,当时格林兄弟有意收集民歌民谣,是要建构德意志文化,跟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与后来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有微妙关系。
  
  至于绘本亦只是一种文体,它可以充满童趣与教育意义,也可以诉说成年人世界的故事,法国的桑贝(Sempe)及美国的希尔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在台湾出版过多本甚受欢迎的绘本,都并非儿童读物,至于台湾的几米,以及香港的麦兜小猪系列创作人谢立文及麦家碧的作品,其主题内容亦远远超越儿童题材,香港早有大量评论分析麦兜的故事如何反映社会动态与香港人的集体情绪。

  前两年,几个澳门创作人就以绘本故事去回应当下时局。《乱世童话》的五个故事来自2015年及2016年澳门艺术节的两个绘本音乐剧场《异色童话》及《乱世童话》。两次演出都是集合了文学、插画、戏剧及现场音乐的跨媒体创作,几个故事以童话的架构、荒诞的故事及奇幻的绘图,探讨世道人心,可视为当代寓言。当时看毕演出,我就很想出版里面的故事,让它们被剧场以外的更多人看到。这次澳门《新生代》杂志有幸跟我甚为欣赏的八旗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本书,是美妙的缘份。

  五个故事〈守梦人〉、〈努力工作〉、〈饿鬼〉、〈收藏家〉及〈独眼儿〉的题材及视觉风格各异,但同样是对这个纷乱世代的回应。综看几个故事,可以归纳出几组「乱世关键字」:记忆与遗忘、良知与堕落、贪念与愚昧、战争与扭曲制度、人性与近亲相残、异类与逆耳忠言。这些关键字诉尽了活在这世代的困惑:为了利益,我们愿意抹去记忆吗?为了工作,我们愿意埋没良知吗?为了求生,我们接受人吃人吗?最后,全书提出一个叫人不敢直视的问题:如果讲真话会令一个人变成受尽白眼与排斥的异类,你会背上十字架,成为这个异类吗?
 
  这本书很轻,你可以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也很重,那些问题可能要好几代人不断思辨不断实践去回答。

  澳门人的乱世备忘
 
  这几个故事的创作人是六个澳门人,有作家李峻一、邓晓炯及寂然,插画家袁志伟、霍凯盛及林扬权,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创作人。台湾读者也许感奇怪,澳门人怎么写出如此沉重的乱世寓言?的确,这几年在台湾坐计程车,偶尔就有司机知道我是澳门人之后说:「你们澳门真好呀!政府每年派几万台币给你们是不是?」有时跟台湾朋友聊天,提到澳门的大学毕业生起薪有五六万台币,他们会说:「天呀,这是台湾的两三倍呢!」然后开玩笑问我有没有工作介绍。今天,澳门的人均GDP已是亚洲第一,创作人怎么都在描画一个扭曲的世界?
  
  对很多台湾人来说,澳门是一个很接近但很陌生的地方。除了赌场、大三巴与葡国蛋挞之外,对澳门就没有太多了解了。而且,台湾人亦很少接触澳门人的艺文作品。事实上,摇身一变成为超级赌城之后,澳门一方面非常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社会问题百出: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大大影响市民的生活,新房子新赌场破坏了文化遗产景观,薪水丰厚的赌业让大量年轻人变成发牌机器,而既得利益者亦说尽歪理助长整个城市畸形发展。

  小小的澳门,被卷进赌博旅游业、中国经济大势、全球化之中,它所经历的正是当下许多世界问题的缩影。借由这本书中的奇幻故事,读者一方面可反思当下世界时局,另一方面可窥看这赌城的创作人的思考与情感。这本书的故事从没提及澳门,但澳门又无处不在,而另一方面,里面的许多讯息又是普世性的。

  下一次,如果又那么不幸地,我们再次因为动盪时局而彻夜难眠,也许,伴在我们枕边的可以是这一本《乱世童话》。

作者的话(摘录)

我是独眼儿与饿鬼
李峻一


  〈独眼儿〉与〈饿鬼〉本是澳门艺术节《异色童话》及《乱世童话》音乐剧场中,我所写的两则故事。〈独眼儿〉是关于少年时的自己,〈饿鬼〉则是中年时的自己。

  先谈〈独眼儿〉。独眼儿的寂寞丶离群及自卑自怜,全是我少年时代的感受;有时觉得自己是智者,与周遭的蠢材无法沟通,有时惊觉自己才是那个儍瓜丶丑八怪丶异类,活该被这世界看不起。即使过了许多年后,与这世界早已和解了,怒气也少了,但一到秋季,孤独感仍会袭来,躲也躲不了。

  〈饿鬼〉则是迷失中年的自己,左摇右摆,而且越活越无知;孰是孰非丶谁善谁恶,越来越无法肯定。关全在故事中有说过以下一番话:「朝廷称我们作流寇,我们就自称是义军,其实叫什么我没所谓,做什么也没相干,我只是想吃饱!」对啊!生存已经不易,何必质问自己与身边的人,饿的时候,曾经偷偷吃过什么?又何必强行分个黑白?

  其实童话世界本应善恶分明,好人坏人都有个样板,看的时候才会安心,知道英雄终将脱险,恶魔总被消灭,正义得以伸张。但是,《乱世童话》中的主人翁没有这样幸运,他们会不得善终,也可能会堕落,或由英雄沦为狗熊。这当然比较贴近现实,也比较贴近你和我,不过,即使沉沦如关全,疏离如独眼儿,仍会在某些关键时刻,会无私地付出,在黑暗的乱世中,迸发出一点人性光辉。而那一点点光,才是这些黒暗故事中的真正救赎。

  感谢寂然丶邓晓炯两位作家,以及霍凯盛丶林扬权及袁志伟三位绘本画家的精彩创作,更要感谢李展鹏先生,一直为此书牵针引线,终于促成此绘本的诞生。作为《异色童话》及《乱世童话》的艺术总监及曲词作者,亦希望此舞台作品有一天可以重演。绘本加上音乐又是不同感受,不过,这将是另一个故事了。

人与城的记忆
邓晓炯


  记得大概在2014年,我接到李峻一的邀请,有幸连续两年参与了绘本音乐剧场《异色童话》和《乱世童话》的创作,交出了〈守梦人〉和〈收藏家〉两个故事。其实在构思之初,我就决定选择「记忆」作为创作主题,从〈守梦人〉到〈收藏家〉的构思和写作,也反映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思考沉淀。

  随着跨越世纪的新时代轰隆而至,澳门也从一个安静闲适的小城变成了一座喧闹繁嚣的都市,十几年来,被发展巨轮辗压而过的,除了这座城市,还有在其中安身立命的一个个微小个体。在这个大时代里,除了少数的一批「风云人物」,我更关心的,是为数更多的、微不足道的个体。虽看似无关宏旨,但这些散落于宏大叙事的边缘角落里的生命记忆,或许更加鲜活生动、令人感怀。

  如果说〈守梦人〉是在尝试回溯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记忆」,那么〈收藏家〉则尝试转回个体的角度,审视「记忆」的价值和意义。而事实上,不管是一座城的记忆也好,一个人的记忆也罢,在时代浪潮的喧譁声背后,各种不同的记忆到底该如何衡量选择?记住和遗忘、重视和忽略、真实和虚假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错置?这两故事的书写过程,亦正是自己在这十几年间不断疑惑、挣扎、纠结、反省的过程。

  让我感谢此书另外两位创作人──李峻一和寂然,大家一起互相讨论、激盪的创作过程是美好且难忘的,还有从〈守梦人〉到〈收藏家〉的导演莫倩婷。尤其在后一个故事的创作过程中,她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还有一众出色的本土画家、音乐家、词曲作家、歌手及演员们,是他(她)们赋予了这些故事生命,化成关于社会、政治及人性的舞台寓言。而今,这些故事和图画将以绘本形式出版,将延展出更绵长、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也进入更多人的记忆之中。箇中奇妙缘份,令人感怀至深。

故事的力量,怪兽的反思
寂然


  这是我第一次与人合作而产生的创作。当时,李峻一先生决定以「绘本音乐剧场」的方式呈现这个故事,并且定下了「童话」的基调,但不走亲子路线,反而要求暗黑的格调,于是我开始在这样的框架下思考,创作故事。

  〈努力工作〉所说的不是未来,而是现在,而且直面城市发展、金钱至上的危机,毫不掩饰地展示「资本主义有怪兽」,反思永无止境的发展、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对人们身心的扭曲。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一代对城市发展的隐忧,大家努力工作,究竟是为了商家的利益,还是更好的未来?如果一个人不是为了钱而努力工作,他要对抗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因为是「童话」,所以情节天马行空。

  为了配合绘本剧场的形式,我在故事中加入大量令观众似曾相识的场景描述,所以即使没有特别说明,大家只要看到那些画面,马上就会联想到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哪个城市。我喜欢以这样体贴观众和读者的方式创作,因为我们都关心着大同小异的问题,即使把一些想法寄託于「童话世界」,但感情和希望却是建基于现实的。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这本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像某些书名那样直白地宣告内容,而是充满了想象空间,引人深思。首先,“乱世”二字,就暗示着这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关于动荡年代的作品。但紧随其后的“童话”二字,又为这份“乱世”增添了一层浪漫与温情,仿佛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有希望与美好存在。这让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而“澳门人”的视角,更是为作品注入了地域的特色和文化的底蕴。澳门,这个充满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本身就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再加上“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则让这本书的意义更加深远。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当下,对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的某种反思和提醒。我非常期待,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呈现这些“备忘录”,是个人化的回忆,还是集体记忆的碎片?是宏观的视角,还是微观的洞察?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在历史变迁中,澳门人民的坚韧与乐观,能够体会到,即使在最复杂的时代,人类依然可以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不同寻常。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情感宣泄,也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分析,而是一种带着历史厚重感和人文温度的叙事。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在风云变幻的年代,澳门这座独特的城市,那些普通人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故事。“乱世”二字,预示着动荡与挑战,而“童话”则像是一丝微光,代表着在困境中的希望、坚韧与美好。“备忘录”这个词,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真实性和珍贵性,它仿佛是作者在整理家族的记忆,或者是在倾听老一辈人的讲述,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故事,一点点地挖掘出来,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澳门人”的视角,也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他们是如何经历和看待“这一轮纷乱世代”的。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鲜活的个体命运,那些在历史的波澜中,普通人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温情,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童话”,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读到《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这一定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也不是一本空洞的哲理散文集。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透过澳门人的眼睛,去审视那些我们可能忽略,或者说,不曾真正理解的时代印记。我一直觉得,历史不应该仅仅是数字和事件的堆砌,它应该有温度,有故事,有人的悲欢离合。而“乱世童话”,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反差美,将生存的艰难与心灵的慰藉并置,仿佛在最黑暗的夜空里,依然有星星在闪烁。它暗示着,即使身处纷乱之中,人们也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梦想的追逐,对爱的渴望。而“备忘录”,则提醒着我们,这些故事是真实的,是源自真实的生活经历,是那些曾经的亲历者,用文字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很好奇,作者会以何种叙事方式来呈现这些“备忘录”,是碎片化的回忆,还是连贯的叙述?是客观的记录,还是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抒发?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在历史大潮中,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的坚韧与智慧,也能够感受到他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勇气。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跨越世代的思考,它邀请我们一同去聆听,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却又无比鲜活的声音。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立刻联想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澳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的书。因为“纷乱世代”,这个词汇,似乎准确地捕捉到了当下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身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而“乱世童话”,这个看似矛盾的组合,却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坚韧的力量。它似乎在说,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我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童话”,有那些让我们感到幸福、感到希望的点点滴滴。而“备忘录”,则暗示着这本书的真实性和珍贵性,它是作者,或者说,是许多澳门人的集体记忆,是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记录,是对过往岁月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寄望。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来定义这个“纷乱世代”的,它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而澳门人,又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乱世童话”的?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鲜活的个体故事,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闪烁着不平凡光芒的细节,那些能够引发我们共鸣的情感体验。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当下,审视自身的独特视角。

评分

这本书,从名字上就带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沧桑和浪漫。初初看到《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我脑海里就勾勒出了一幅画面:在历史的洪流中,澳门这片土地上,那些普通人如何用他们最朴素的方式,记录下时代的变迁,记录下属于他们的“童话”。我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乱世”?是炮火硝烟,还是经济的潮起潮落?又是什么样的“童话”?是坚韧的生命力,还是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备忘录”这个词,更是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是一份来自过去,写给未来的珍贵笔记,里面承载的,定然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的巨浪中起伏跌宕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微观的个人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又是如何用“童话”的视角,去解读那些看似残酷的现实。这种命名方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引子,让人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和期待。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微之处,能够感受到那些在动荡年代里,依然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温暖片段。这是一本似乎有力量,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的名字本身,就饱含着一个时代的回响,一个民族的记忆。

评分

《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它没有使用任何直白的学术术语,也没有枯燥的历史年份,而是巧妙地将“乱世”的沧桑与“童话”的浪漫结合,同时点明了“澳门人”的视角和“备忘录”的性质。这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并非严肃的历史研究,而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我开始想象,那些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澳门的普通民众,他们是如何在生活的夹缝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快乐。这里的“童话”,可能不是虚幻的 fantasy,而是指那些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温暖故事,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而“备忘录”的表述,则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力量,仿佛是作者在翻阅着家族的旧相册,或者是在聆听长辈的口述,将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模糊的记忆,重新唤醒,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从澳门这个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出发,去解读“纷乱世代”的内涵,去展现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普通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被历史巨轮碾压下,却依然鲜活而温暖的个体故事,能够体会到,即使在最动荡的年代,生命依然可以谱写出动人的“童话”。

评分

听到《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这个名字,我立刻就感觉,这绝对是一本有故事的书,而且是那种带着历史沉淀和人文关怀的故事。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在某个时代的动荡时期,澳门这座独特的城市,那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用最真诚、最朴素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这里的“乱世”,可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硝烟弥漫,而是指社会经济的巨大转型,是观念的碰撞,是人们在不确定性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童话”,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在艰难困苦中,人们依然保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备忘录”,很可能就是一些鲜活的个体生命的故事,是他们的见闻,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挣扎与奋斗,以及他们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悲欢离合。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如何以一个“澳门人”的独特视角,去审视“这一轮纷乱世代”,去展现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细微却动人的生命轨迹。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依然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片段,能够感受到,即使在最复杂的时代,生命也依然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童话”。

评分

《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这个书名本身就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它勾勒出的画面,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浪漫色彩。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那些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澳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如何用最朴实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记忆。这些“备忘录”,不是冷冰冰的史实记录,而是带着温度和情感的文字,它们可能来自父辈的口述,可能来自祖辈的手写,也可能是作者自己,在时代的浪潮中,对生活点滴的感悟与珍藏。而“乱世童话”,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着,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与希望,那些在困境中生长的,关于爱、关于坚韧、关于梦想的故事,它们或许不惊天动地,却足以温暖人心,足以照亮前行的路。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微小的生活细节巧妙地融合,如何在“乱世”的背景下,挖掘出那些充满“童话”色彩的动人瞬间。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澳门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坚韧不拔,能够体悟到,在任何时代,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从未停止过。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仿佛是一剂浓缩的引子,瞬间就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宏大叙事下的历史洪流,而是那些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普通人的侧影。一个“乱世”,一个“童话”,两种看似对立的词语并置,立刻就勾勒出了一种别样的意境: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生命依然能够绽放出璀璨的花朵,心灵的纯真与希望,从未被磨灭。而“澳门人”这个定位,更是让这一切有了具体的落地之处,让我开始想象,在那个被历史洪流冲刷着的东方小城,人们是如何用他们的坚韧和智慧,去度过那些跌宕起伏的岁月。更吸引我的是“备忘录”这个词,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源于真实的个体经验,是那些亲历者,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留下的珍贵证词,是他们对那个时代,对生命,对情感最质朴的记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呈现这些“备忘录”,是零散的片段,还是连贯的叙事?是冷静的旁观,还是深情的投入?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那份属于澳门独有的地域风情,能够体悟到,在任何一个“纷乱世代”,人类对爱、对家园、对未来的深切眷恋。

评分

《乱世童话:澳门人给这一轮纷乱世代的备忘录》,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它不是那种直白的、枯燥的题目,而是充满了故事感和意境。我立刻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书。想象一下,在“乱世”的背景下,依然有“童话”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充满韧性的生命力的体现。或许,这里的“童话”,并非是王子公主的浪漫爱情,而是指在艰难困苦中,人们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善良、纯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慰藉。而“澳门人”,又给这本书增加了一层地域的特色和人情的温度。澳门,这座充满独特历史印记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和融合,它承载了太多故事。这本“备忘录”,很可能就是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的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以及他们在其中,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如何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巧妙地结合,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纷乱时代中的人性光辉,以及那些属于澳门人的,独一无二的“乱世童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