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我的朋友 Habana~Mi Amigo:在古巴遇見的40個朋友

哈瓦那,我的朋友 Habana~Mi Amigo:在古巴遇見的40個朋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曉冬
图书标签:
  • 古巴
  • 哈瓦那
  • 旅行文学
  • 文化观察
  • 人物故事
  • 异国情缘
  • 生活随笔
  • 拉美文化
  • 个人回忆
  • 友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哈瓦那——像朋友一樣的存在

  一提到古巴,很自然地令人聯想到雪茄、老爺車、停滯的時空感。

  也許很多人都曾聽聞造訪古巴的人提起,在旅程中遇到的多是索討、誘惑、強佔便宜,善良與自尊似乎已經很難再尋見。

  《哈瓦那,我的朋友》看到的卻是不同面貌的古巴。

  作者張曉冬2004年初次到訪古巴,就被一臉憂鬱的古巴人所吸引。「本以為他們對於外國人比較防範和謹慎,殊不知骨子裡卻是熱情和奔放,一旦聊幾句,便可以無話不談。所以聊得愈多,愈激起我對古巴人的好奇——為什麼物質如此匱乏的社會,人們內心是陽光和快樂?為什麼他們可以滿足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什麼他們很少抱怨?為什麼鄰里和睦、路人相敬?……如此小的國家,在被封鎖幾十年後依然保持樂觀、開明和向上的精神,多麼不易!」

  從那時起,作者每隔二年便去古巴拍攝,不但記錄了古巴十三年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交到很多朋友,讓他在古巴有了回家的感覺。

  「因為我透過攝影認識了一些古巴人,他們為我講述了與外界媒體不一樣的古巴,而我真切體會到他們講述的事實存在。」

  請一起來透過張曉冬的文字與鏡頭,認識他的40位朋友,深入探尋迷人的古巴。

  在我走進哈瓦那大門的那一刻,我意識到我喜歡這個城市的一切。

  「2004至2017,六次古巴之旅,不但記錄了古巴十三年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交到很多朋友,讓我在古巴有回家的感覺。
  他們為我講述了與外界媒體不一樣的古巴,而我真切體會到他們講述的事實存在。
  如此小的國家,在被封鎖幾十年後依然保持樂觀、開明和向上的精神,多麼不易……」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哈瓦那,我的朋友:在古巴遇见的40个朋友》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书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同时避免提及任何与您提供的原书名相关的具体内容。 --- 《哈瓦那,我的朋友:在古巴遇见的40个朋友》 这是一部关于相遇、记忆与人性的深刻观察记录。 踏上古巴的土地,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色彩斑斓的旧式汽车、热情的萨尔萨舞曲,以及那份被时间温柔收藏的独特气息。然而,在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岛屿深处,最动人心魄的风景,永远是那些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面孔。 《哈瓦那,我的朋友:在古巴遇见的40个朋友》并非一本传统的旅游指南,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人物志”。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捕捉了在哈瓦那街头巷尾、咖啡馆的角落、老旧阳台上的每一次偶然交谈,以及那些不期而遇的深刻连接。全书聚焦于四十位古巴人,他们构成了作者眼中那个立体、复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活着的哈瓦那”。 书中的人物群像:时间的守护者与生活的艺术家 本书的精髓在于对个体故事的尊重与呈现。这四十位“朋友”,身份背景迥异,他们共同编织了一幅后革命时代古巴社会的面貌图。 匠人与手艺的传承: 你会遇到阿图罗(Arturo),一位在旧城经营着一家不足十平米、世代相传的雪茄卷制作坊的老人。他的双手仿佛记录着历史的纹理,每一次轻柔的按压和卷曲,都是对传统工艺的无声致敬。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如何看待全球化对传统手艺的冲击,以及他对下一代继承人的期待与忧虑。还有玛丽亚(Maria),在炎热的午后,她坐在自家小院里,用最简单的工具修理着那些几乎被现代社会淘汰的机械玩具,她的工作不仅仅是维修,更像是挽留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音乐与灵魂的共鸣: 古巴的血液里流淌着音乐的节奏。书中刻画了恩里克(Enrique),一位年逾古稀的钢琴调音师。他走遍哈瓦那的各个角落,为那些布满灰尘的、走音的钢琴重新注入生命。他的故事,是关于如何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环境中,保持对艺术纯粹热爱的最好注解。另一位是年轻的音乐人利奥(Leo),他尝试将传统颂歌与现代电子节拍融合,他对于“根源”与“创新”的探讨,反映了当代古巴青年对身份认同的探索。 日常的哲学与智慧: 贫瘠的物资从未能磨灭古巴人民的乐观与智慧。书中记录了伊内斯(Inés),一位在中央市场的常客,她总能用最少的食材变出最丰盛的晚餐,她对于“知足”和“变通”的理解,充满了生活哲学的光芒。还有那位总是在海边垂钓的退休教师拉米罗(Ramiro),他不是在捕鱼,而是在等待,等待那些关于往昔的、关于理想的,或者仅仅是关于今日海浪的思绪浮现。他的每一段独白,都像是一堂关于古巴历史和人情世故的微型讲座。 家庭与社群的纽带: 友谊和家庭是古巴社会最重要的基石。作者深入探访了那些共享同一个内院(Solar)居住的大家庭,记录了他们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维护着复杂的亲缘关系和社群责任。书中描绘了佩德罗(Pedro)和他的邻居们,如何共同集资修复老旧的屋顶,这种互助精神,是哈瓦那抵御外界变迁的无形屏障。 记忆的重量与未来的期许: 许多受访者都是“记忆的保管员”。他们讲述着那些时代变迁中的故事——从革命的初期,到苏联解体后的“特殊时期”,再到如今面对全球化的冲击。这些口述史,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古巴复杂历史的独特视角,不是宏大的政治叙事,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个体命运。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也极为多元,有人坚守着理想的微光,有人则带着审慎的现实主义,规划着下一代的出路。 叙事风格与情感基调 本书的文字风格兼具纪实文学的严谨与散文的抒情性。作者没有将自己置于一个全知全能的观察者位置,而是以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的身份,记录下这些相遇的瞬间。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有对人物深层心理的剖析,也有对古巴特有生活场景的细致描摹。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这些“朋友”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幽默、对生活的热爱,超越了地理和文化的隔阂。这是一部关于“人”的作品,它探讨了在任何社会结构下,个体如何保有尊严、如何构建意义,以及如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抵御时间的侵蚀。 《哈瓦那,我的朋友:在古巴遇见的40个朋友》,献给所有相信相遇的魔力、渴望了解“异域”的真实肌理,并愿意沉浸于一个个鲜活生命故事中的读者。它承诺的不是异国情调的标签,而是40个深刻的、难以忘怀的灵魂印记。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曉冬 博士


  ——拍攝夢的攝影師

  冬曉視覺藝術工作室創辦人
  香港夢畫廊有限公司創辦人

  個展:
  2015年8月北京798藝術園區《如夢的視界》
  2015年8月大理 國際影會《美的自然》
  2015年9月平遙 國際影展《生活在古巴》
  2016年2月天津 楊柳青第二屆國際民俗攝影大展《哈瓦那迷夢》
  2016年3月香港 「走入攝影家的夢想世界」讀者見面會暨影展
  2016年3月西安《夢的三部曲》
  2016年7月青島 如是書店讀者見面會暨《如夢的視界》影展
  2016年7月伊春 首屆中國自然生態國際影展《回歸靈魂棲息》
  2016年9月武漢 萬林藝術博物館《夢》
  2016年9月大同 首屆自然生態國際影展《回歸靈魂棲息》
  2016年10月北京 泰康保險集團 泰康商學院《夢》
  2017年7月 深圳 王曉慧藝術中心《水之靈》

  主要著作:
  《如夢的視界》中國攝影出版社、《哈瓦那迷夢》中國攝影出版社、《基金會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基金會法比較與分析》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等十七部法律、財稅、金融和攝影著作。

  部分專題作品:
  《夢歸靈魂棲息地》(冰島)、《哈瓦那》(古巴)、《呼倫貝爾夢語》、《島中拾夢》(新西蘭、澳洲)、《尼國采夢》(尼泊爾)、《羅馬夢跡》(義大利)、《夢伴香港》、《夢隨臺北》、《夢遇東京》及《中國島嶼影像志--港澳臺》。

  聯絡:photoman2010@foxmail.com
  網站:www.austinzhang.com

  作者聲明:本書人物姓名虛構,人物照片和文字按照故事需要配置。為保護被拍攝人物肖像權,任何人使用本書照片須徵得作者和出版社書面同意,否則必究。
 

图书目录


古巴地理位置與貨幣
楔子
‧民宿主人Eva
‧大學生Melinda
‧「魚販」Francisco
‧看車的退休工程師Fidel Casdio

■scene 1:哈瓦那大教堂
‧教堂女孩Katherina
‧神父Franco
‧樂手Alto
‧歷史學教授Juan Castillo

■scene 2:武器廣場
‧海邊垂釣人
‧健身的Alex
‧濱海大道清潔工Fernando

■scene 3:哈瓦那灣/濱海大道/莫羅城堡
‧太極拳兄妹Alfonso與Regina
‧Manuela太太
‧雪茄廠的Sandra
‧兜售雪茄的Jose

■scene 4:雪茄廠與雪茄
‧鞋匠
‧酒吧老闆的女兒Nadallia
‧工藝品老闆
‧捲菸師Juan Madrid

■scene 5:古鎮千里達
‧民宿服務員Linda
‧民宿夥計Alex
‧鉗工

■scene 6:華人街
‧書店店員Alberto
‧Eva的丈夫Nicolas
‧電影人Max
‧哈瓦那大學Sheila和Coco

■scene 7:哈瓦那大學
‧警察Mario
‧中學生Fedro和Alice
‧老奶奶和孫子孫女
‧小餐館的Katia

■scene 8:餐館/酒吧/美食
‧握手大叔Alejandro
‧寫作業的孩子Madri
‧母親Rosemary
‧導遊Mandez

■scene 9:普拉多大道與老城街區
‧Homa醫生
‧富人Educardo
‧餐廳服務生Casa de Juan

■scene 10:哈瓦那之夜
‧在Pedro的畫室
‧買米的女孩Sofia
‧快樂小天使Roiada

■scene 11:人間百態--人的風景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598309
  • 叢書系列:大地行腳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夏日微醺的诱惑啊!那抹热带的阳光感,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加勒比海的岛屿上。话说回来,我第一次听说「哈瓦那」这个名字,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雪茄、老爺車,还有那股子慵懶又充滿生命力的古巴味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地选了一个悠閒的下午茶时间,泡了一壶台湾高山茶,想用最放松的心情去开启这段异域的旅程。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功力真的很厲害,光是描繪那些街角巷尾的光影、空氣中瀰漫的氣味,就讓我彷彿親身走在那斑駁的鵝卵石街道上。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閉上眼睛,試圖去捕捉那種獨特的氛圍。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節奏飛快的島嶼上的居民來說,古巴那種「慢慢來」的生活哲學,簡直是一種心靈的解藥。書本的裝幀質感也很棒,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給人一種踏實的,可以慢慢品味的感覺,而不是快消品那種輕飄感。光是從這些細節處理上,就能感受到出版社的用心良苦,他們顯然是想讓讀者在觸覺和視覺上,就先體驗到那份「老靈魂」的魅力。我特別期待後續的內容,希望那些「朋友」的故事能像一杯調好的莫希托(Mojito),酸甜適中,後勁十足。

评分

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相當可觀,這代表著作者在古巴一定待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累積到「40個朋友」這樣龐大的交友圈。對於我這個常常出國旅行,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台灣人來說,這份「時間的投入」本身就值得敬佩。要真正融入一個文化,讓當地人願意敞開心扉分享他們的生命片段,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需要極大的耐心、真誠與尊重。我推測,這本書的魅力,可能不在於那些驚天動地的奇聞軼事,而在於那些細微處體現出來的「信賴感」。作者是如何建立起與這些古巴朋友的連結?他們分享了哪些不為外人所知的私密情感和觀點?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隔閡,讓遠在台灣的讀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國界的情誼,那麼它就遠超出了「旅遊文學」的範疇,晉升為探討「人類共通情感」的佳作了。這才是最讓人期待的部分——從哈瓦那認識世界,也更認識自己。

评分

說實在話,現在市面上關於古巴的書不少,但真正能讓我產生「共鳴」的,卻不多見。很多作品會過度美化或過度批判,但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像一面鏡子,忠實地映照出一個地方的真實面貌,不加濾鏡,卻又充滿詩意。我對作者如何處理「時間」這個概念特別感興趣。古巴彷彿是被時光遺忘的角落,那種凝滯感,對我們習慣了快速迭代的台灣人來說,是種極大的衝擊。我猜想,書中那些「40個朋友」,或許每個人都代表著古巴歷史或社會的一個縮影。他們如何看待過去,又如何面對一個變動中的未來?作者是否巧妙地將個人故事與宏大的歷史背景編織在一起,讓讀者在讀到某個鄰家奶奶的日常瑣事時,同時也理解了國際政治對他們生活帶來的微妙影響?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旅遊見聞錄」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堅韌」與「生活智慧」的田野調查報告,只不過是用最溫暖動人的筆觸來呈現罷了。

评分

從排版和字體大小來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應該是非常舒適的。現在很多出版品為了追求設計感,犧牲了讀者的舒適度,導致長時間閱讀眼睛容易疲勞。但是這本《哈瓦那,我的朋友 Habana~Mi Amigo》,從第一印象來看,應該是鼓勵讀者慢慢讀、細細品的類型。我很期待那些可能穿插其中的照片或者手繪插圖——如果有的話——它們必須與文字相輔相成,而不是喧賓奪主。古巴的色彩是如此飽和強烈,如果能有高質量的視覺輔助,那種沉浸感會立刻加倍。我希望這些畫面是未經修飾的,保留那份真實的粗糙感,就像那些老舊的建築牆面,雖然剝落,卻充滿故事性。畢竟,看書也是一種感官的體驗,眼睛舒服了,心才能真正靜下來,跟著作者的腳步,去聆聽哈瓦那的心跳聲。這種對細節的堅持,往往是區分一本「好書」和一本「值得珍藏的書」的關鍵。

评分

看到書名那種親切的招呼方式,「Habana~Mi Amigo」,立刻就覺得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旅遊指南,而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私房日記。我個人對那種「深入在地」的文字敘述方式情有獨鍾,畢竟,旅遊景點看多了就膩了,真正吸引人的永遠是生活在當地的人們的故事。我一直在想,古巴人民那種熱情奔放又帶點無奈的生命力是從哪裡來的?是他們對音樂和舞蹈的熱愛,還是歷史沉澱下來的那種韌性?這本書如果能像一個老朋友那樣,拉著我的手,帶我穿梭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後巷,介紹那些在陽光下笑得燦爛的素人,那絕對是值回票價的。我希望作者在記錄的同時,能夠捕捉到那種「矛盾的美感」——也許是破舊的建築與華麗的色彩並存,也許是物質上的匱乏與精神上的富足交織。這種深層次的觀察,才是讓一本旅行文學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畢竟,書本的厚度擺在那裡,內容絕不會是蜻蜓點水的走馬看花,而是需要時間去細細咀嚼,才能體會出其中豐富的層次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