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郊野藏宝图

香港郊野藏宝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香港
  • 郊野
  • 徒步
  • 地图
  • 旅行
  • 户外
  • 自然
  • 探险
  • 指南
  • 本地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经过一系列热卖的郊游远足书后,这一次黄梓莘老师将行路线看景点的焦点稍微转变了一下,改以寻宝探秘的角度去游玩我们的郊野地。所谓的宝藏,就是散落于香港各地的天然、文化、历史事物,如隐秘湾岸岩石、废弃砖窰瓦窰、战时碉楼碉堡、明清时期的隐世牌匾碑志等。同样的郊游远足,不同的游玩主题,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郊游感觉。这一次组稿新写的文章有25篇,另外会使用《香港导赏径》、《平原大地导赏径》内约20篇适合的文章集结。

本书特色:

  1. 全新的郊游主题,充满神秘的探索之旅。
  2. 50段寻宝探秘路线,探索香港失落乡郊的天然、文化或历史宝藏。
  3. 电子路线地图引路
 
探秘英伦:乔治王时代伦敦的社会风貌与文化变迁 一卷关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格兰腹地的社会史诗,聚焦于工业革命初期伦敦城邦的活力、矛盾与转型。 本书并非描绘遥远东方的山水奇观,而是将目光投向大不列颠的心脏——灯火辉煌却又暗流涌动的伦敦。我们将穿越至乔治四世统治的前夕,那个被誉为“摄政时代”的迷人而复杂的历史断层。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期,伦敦的社会肌理是如何被重塑的。 第一部分:城市的脉搏与阶层的分野 本书伊始,我们描摹了十八世纪末伦敦的地理面貌。彼时的伦敦,既有古老的西区贵族府邸和优雅的广场,也有新兴的东区工厂区与拥挤不堪的贫民窟。我们详尽考察了泰晤士河两岸的景象——河面上穿梭的驳船满载着来自曼彻斯特的棉布和来自海外殖民地的商品,河岸边的码头工人汗流浃背,是支撑帝国运转的无名英雄。 社会阶层间的鸿沟在本卷中被细致地展现出来。贵族们热衷于在摄政街的沙龙里谈论政治和艺术,他们的生活围绕着舞会、赛马和对新兴财富的警惕。我们通过大量的私人信件和日记摘录,重现了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从精致的下午茶礼仪到对子女婚事的精明算计。 与此同时,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即“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崛起。这些银行家、律师和成功的商人,他们用自己的财富挑战着旧贵族的地位。书中详细分析了他们对“体面”(Respectability)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催生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严格要求。他们的住所、服饰乃至闲暇时间的活动,无不彰显着他们试图在社会阶梯上向上攀爬的努力。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阴影与工人阶级的诞生 工业革命的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伦敦的经济结构和城市生态。本书的重点之一是探究这种变革对城市底层民众的影响。伦敦不再仅仅是贸易中心,更成为了制造业和初级工业的汇聚地。 我们细致考察了伦敦东区和南华克(Southwark)新兴工厂的内部运作。童工、女工以及那些从乡村涌入城市寻求生计的流民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报酬微薄,生活在拥挤、缺乏卫生设施的棚户区。书中引用了当时的公共卫生报告和一些敢于直言的医生记录,揭示了霍乱、伤寒等疾病如何在这些区域肆虐,以及政府和慈善机构对此的反应(或不作为)。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早期的工人运动萌芽。尽管当时的集会和结社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但工匠和技工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早期的工会雏形,为争取更合理的劳动条件进行着无声或有声的抗争。 第三部分:文化的繁荣与道德的冲突 乔治时代是文化和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一方面,伦敦成为了欧洲的文化熔炉。我们详细分析了文学界——拜伦、雪莱、简·奥斯汀等人的作品如何在当时的文坛掀起波澜,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书中有专门章节探讨了咖啡馆、俱乐部以及新兴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成为知识分子和政治异见者交流思想的场所。 另一方面,这种文化上的自由与社会上的严苛道德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书着重讨论了宗教复兴运动(特别是卫斯理宗的影响)对社会道德产生的巨大推动力。这种“虔诚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试图约束贵族阶层的奢侈放纵,同时也常常将底层民众的行为——如酗酒、赌博——视为道德沦丧的标志。 我们还考察了娱乐产业的“灰色地带”:从亨利·霍尔街的歌剧院到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非法赌档和“妓院”。通过对当时的警察记录和目击者描述的分析,我们展现了伦敦社会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潜藏着的复杂的人性与欲望的博弈。 第四部分:法律、秩序与帝国的野心 作为大英帝国的政治中枢,伦敦的司法体系和治安管理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重大的调整。本书探讨了臭名昭著的“新门监狱”(Newgate Prison)的生活状况,以及死刑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我们分析了当时对盗窃、欺诈等“财产犯罪”的严厉惩罚,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的极端重视。 同时,我们也关注了伦敦港口与海军的紧密联系。帝国的扩张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和人力,本书追溯了伦敦如何成为奴隶贸易(在废除之前)和后来的殖民地物资集散的枢纽,以及这种全球联系如何影响了本土的经济决策和民众的日常生活。 结语:面向维多利亚的黎明 本书的结尾将视角导向摄政时代的终结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开端。乔治四世的时代是英国在旧秩序瓦解与新秩序建立之间徘徊的过渡期。伦敦在这一时期积蓄的社会矛盾、经济动力和文化能量,最终塑造了日后那个更为规范、技术更先进、但可能也更压抑的“日不落帝国”的首都面貌。 本书特色: 史料扎实: 广泛引用了未曾出版的档案、私人信函、法庭记录和当时的讽刺画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 视角多元: 不局限于精英阶层的叙事,而是试图捕捉到从贵族到流浪汉的每一个社会群体的声音与挣扎。 深入剖析: 不仅描述“发生了什么”,更深入探究了“为什么会发生”,尤其关注经济转型对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将能更立体、更深刻地理解塑造了现代英国的那个充满活力、冲突与创造力的关键历史时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梓莘


  幼习琼林,长好翰墨,文宗苏辛,乐崇欧贝,游师千景。当壮年嗜游,即为文投之报端,以冀唤起同好,故新晚、文汇,时见其名,商、晶二报,或长期供稿,或执笔主答。先生亦爱作境外游,游踪收录于《38个欧洲旅游热点》及《42个亚澳非旅游热点》两册书内,内容除景点外,更看重溯历史,追文化,更研地理,究科学,引领读者作文化深度游。又是《无线电世界》月刊编者,《实用无线电》月刊由其创制。

图书目录

004 序言
 
第1边界区域
010 莲麻矿洞有商机
014 枪堡战壕嗅硝烟
018 瓦窰三探得真容
022 盐灶寻灶得灰窰
026 香园碉堡松园下
030 禁边围村见《武魁》
034 马草垄解封初探
038 料壆罗湖先得月
042 落马洲客少车稀
046 六村乌石角连游
 
第2西贡沙田
052 废堡何如雪姑居
056 黄宜起子探分明
060 布袋澳与大环头
064 白沙澳南山採荔
068 东坝石画够豪雄
072 探名湾两湾连赏
076 盐田梓近探盐田
080 涌沙校杯猴塘桥
 
第3大埔
086 鹿颈古炮烈士碑
090 人文地质荔枝窝
094 慈山洞梓上鸦山
098 拦海造成船湾湖
102 世界地质马屎洲
106 串游墟市更山村
110 沙螺洞黄花遍地
 
第4新界西东
116 八乡凌云探砖窰
120 满池凤眼访将军
124 边村巧遇封邑国
128 排峰岭下芰荷香
132 挂角山外葵花闹
136 上将府奇人立乡
140 两山夹出流水响
144 鹤薮塘村有碉楼
148 麻雀岭下出儒村
152 厦村自有小蓬瀛
 
第5香港岛
158 抗战史蹟在眼前
162 海崃湾旁南朗山
166 湾畔乡村仔细看
170 洪水巧雕鹤咀岩
 
第6离岛
176 坪洲寻窰问火柴
180 模达校古树湾幽
184 榕树湾访旧探新
188 越湾翻岭苦路行
192 直把愉景作欧洲
196 古窰私塾在马湾
200 蓬瀛皈依深微让
204 棚屋桅灯虎山桥
208 石壁访村寻古碑
212 汲水桥畔有花瓶
216 沙螺湾把港寻樟
 
220 后记
 

图书序言

序言

  我是热爱行山的,因而很致力于推广这种活动,常在本港报章上发表游记文章,目的就是向大众宣扬行山时对体能的冲击,对身心压力的释放,认识山野迥异于城市的自然风貌,使心情自然得到调剂。然而行船走马三分险,行山亦有山不可欺的诫语,故老一辈旅行队纵不开险线,仍不能避免偶发的意外事故,他们的处理手法,往往是讳其队名,诿于“小组活动”,但这手法不能抹煞行山确有风险存在。

  香港也有以险着称的山径,如狗牙岭、阎王壁、南天门、黄龙坑涧、罗汉头、马鞍山V字崖、吊手岩等等,可幸几十年下来未闹出事;但近年,不过几个月光景下来,这些地方一一破戒,颇足令人神伤,叫我们这些推广行山活动的热心者,当头泼下冷水,究竟是怎么搞的?每次在意外发生后,传媒都访问行山专家提供安全意见,但大众似乎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于是又有人出事,又再请人发表意见……如此循环不息。

  行山需要意志,这里隐含“勇”字,但这勇字需源自一定条件:第一,当天的身体状况,而且在平常经常有足够的体力运动作底子的;第二,估计在日落前可以到达山下平地,踏足村路;第三,对于这条路线预先了解其地形,全线各点的情况,若有怀疑或未明者,应先行查探明白,盲目前进易出乱子,特别是带队,绝对不宜,所谓“成竹在胸”,就是这个意思。我举一个例子:绕船湾淡水湖一圈,叫“船湖环走”,走到老虎笏渔场区,离滩上岸,这路很怪,沿路直走的路径很清晰,但这路只上长牌墩。环湖走都不直取长牌墩,而是离滩后有较隐蔽草径于左方出伯公咀而到溢洪大坝。大队行进时人跟人没问题,独行侠就全盘靠自己,他们便往往直上长牌墩。岗矮而面积辽阔,看不透地形,不敢再行,其实也可到伯公咀;但他们害怕越走越远于是不敢走动,有资深行山者也曾迷路在这卧看夜空,累得民安队、水警大举出动营救。最近又有人重蹈覆辙,吓得家人报警求助。笔者第一次行环湖,已意识到这里会有这种迷路的可能,不意竟然重复发生,其实此处应竖指示牌才对。而这些迷途者若能做足和拥有上面所提三个条件,本身已自能解决难题,不需动用大批人力去协助。

  行山确确实实需要毅力、勇气和意志,好像看见长长梯级挡在前面便立即被吓怕的,只适宜行商场逛街;但是,要是你能勇闯梯级,直登峰顶,看到堡垒好像雪姑屋般可爱,看到大海水连天的壮阔,沙滩的壮美雪白,远山连绵的壮丽,此时心境的兴奋与丰收感觉,甚么辛苦也值得,甚至可以引以为傲。

  本书以发掘一些不大为人知的历史旧痕、遗迹、美好景物为主旨,特别寻找偏远乡村中令人值得寻味的史实,更不惜三四回往返查探核实。敬请先参阅书末的“后记”。

黄梓莘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香港郊野藏宝图》,光是听这名字,就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在我的认知里,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但“郊野”这个词,却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另一番景象:连绵的山峦,碧绿的森林,蜿蜒的溪流,还有那些充满历史痕迹的村落。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带领我们深入香港腹地的指南?会不会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徒步小径,那些藏匿在深山中的瀑布和海湾?“藏宝图”更是充满了探险的意味,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隐藏的古老遗迹,或者是一些有着独特故事的自然景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地图信息,并且附带一些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介绍,让我能够一边徒步,一边学习,了解香港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自然生命。它或许能帮助我重新认识香港,发现它除了繁华之外,还有着如此静谧和原始的一面,让我能够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的对话。

评分

《香港郊野藏宝图》这个书名,瞬间就点燃了我对香港隐藏魅力的探索欲望。我们通常想到香港,脑海里浮现的是高耸的摩天大楼和繁忙的街道,但“郊野”二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香港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或许是隐藏在绿意盎然的山脉中,或许是散落在海岸线旁的宁静海湾。而“藏宝图”的概念,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些等待被发现的惊喜:也许是古老的遗迹,也许是绝美的自然风光,又或者是那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隐秘去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详细的徒步路线、 GPS 坐标,甚至是一些关于当地生态和历史文化的知识,让我的郊野探险不仅仅是简单的行走,更能充满学习和发现的乐趣。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香港,一个充满自然野趣和人文故事的香港。

评分

最近入手了《香港郊野藏宝图》,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不过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是一本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书。香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国际大都市,但“郊野”二字,立刻就点出了它的另一面——那些被都市繁华所掩盖的自然风光。我设想,这本书会不会带领我走出沥青马路,踏上那些充满泥土芬芳的小径?会不会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观景点,在那里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的迷人夜景,或者静静地欣赏南丫岛的落日余晖?“藏宝图”这个词,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它暗示着书里或许隐藏着一些“秘密”,是一些需要耐心和智慧才能发现的惊喜。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徒步路线建议,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当地植物、动物的入门知识,让我在探索香港郊野时,不至于如同一个迷失的游客,而是能够像一个真正的探险家,带着知识和目的去发现。

评分

我最近收到了《香港郊野藏宝图》这本新书,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平日里,我对香港的印象多是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景象,但“郊野”二字,却开启了我对这座城市另一面的想象。我猜想,这本书或许是一份关于香港自然风光的深度指南,它可能收录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徒步路线,一些能让人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秘境。而“藏宝图”的比喻,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暗示着书中可能隐藏着一些特殊的发现,比如隐藏在山林中的古老村落、鲜为人知的观景点,或者是关于当地独特动植物的知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地图和路线规划,并且包含一些关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让每一次的郊野探索都充满意义。能够通过这本书,去发掘香港不为人知的自然之美,体验一次真正的“寻宝”之旅,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名叫《香港郊野藏宝图》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单是书名就足以激起我对这片土地深处隐藏秘密的好奇心。香港,这个通常被视为繁华都市的代名词,其背后的自然肌理和潜在的“宝藏”究竟是什么?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作者是否在描绘一些不为人知的徒步路线,那些隐藏在密林深处的古老遗迹,又或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绝美观景点?或许,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位置的标注,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香港自然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的呼唤。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拿着这本书,像寻宝猎人一样,穿梭于山野之间,每找到一处“藏宝点”,都是一次惊喜的发现,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摆脱日常的喧嚣,去发现一个充满惊喜和宁静的香港,一个我从未真正认识过的香港。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关于香港郊野动植物的介绍也充满了期待,能够了解当地独特的生态系统,辨认那些生机勃勃的生命,无疑会是一次非常充实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