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鉋

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初接触细木作的木工人,常遇到的问题~玲琅满目的木工工具,该如何选择适用的鉋刀?

  平鉋类:
  
  中鉋(粗平鉋、细光鉋)、长鉋(细平鉋)、合鉋、光平短鉋、小中鉋、中小鉋、小光鉋(贼鉋)、台直鉋(立鉋)。
 
  刨平木料表面,使其表面平顺、光滑优质,呈现木料原始的木理纹路。

  看似平凡的刨平木材工具,因鉋台的长度的不同、刀刃床的角度改变,刨削木料效果不同,呈现不同刨削结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适当的工具,处理不同木理性质的树材,让刨削木料结果,更能呈现自然木料纹理。

  沟槽类:

  台式嵌槽鉋(含底鉋)、清含底鉋、工边(公边)、日式嵌槽鉋(日本边仔)、台式含边(台湾边仔)、边鉋(作里)、中入线刀、内根鉋(闩根鉋)、外根鉋(市边)、嵌鉋(斜口鉋)、大边、槽鉋(中边)、长高鉋、剐边鉋(刈边)、日式剐边鉋(日式刈边)、支仔边、抽屉鉋。

  台湾传统木作榫、卯、沟、槽等工法多,这些沟槽类刨具的功能、用途雷同,是早期木工匠师自行制作鉋刀年代,依不同木工行业工法上的需求,各自发展出制作沟、槽的木作手工具。

  鉋刀产业兴起年代,正值日本治理台湾时期,鉋刀工厂仿制日式大工道具量产销售;台湾传统木作匠师也将其需求鉋刀的样式,委託制鉋匠师依样制作出同款刨具。

  此时期,不同木工行业的手作工具相互流通,同时汉式木作工具与日式大工道具也混合使用,一直至今。

  线鉋类:

  小平鉋、内圆鉋、外圆鉋、倒角鉋、三角鉋、倒面鉋(倒敏)、日式倒面鉋、圆面鉋(圆敏)、单马鼻鉋、圆单马鼻鉋、双马鼻鉋、面取鉋(敏仔线)、双面线律、苏骨圆线、和司角线、广仔只线、嵌边斜角鉋、斜角鉋、铜高。

  早期传统木工匠师,将鉋刀区分两大类,一为平鉋,一为线鉋。除了平鉋之外,其他刨具都归类为线鉋,举凡制作沟或槽或曲或多层次线条功能鉋刀皆统称线鉋。后期,学术界将线鉋类刨具依功能再分出沟槽类、丸曲类。本单元介绍的是专门制作线条类的鉋刀。

  何谓线鉋?

  处理木作品之边线条,使木作边角产生或凸或凹或角线之线条,让朴素的木作产生变化,增加华丽感,所用的工具称为「线鉋」。

  在物资缺乏又朴实的年代,木工作品讲求实用、耐用。当生活逐渐富裕,对于生活週遭呆板造型的物品开始讲求设计感、华丽感。刚开始只使用小平鉋、内圆鉋、外圆鉋及槽鉋或长高创作或凹、或凸、或角线不同层次线条。而后因应需求逐渐演变、改良、创新,形成现今线鉋种类。

  在纯手工木作年代,建筑、家具木作也会有流行工法。依当时年代风行何种线条,木工匠师会拿线条样式委託鉋刀师傅制作出符合需求的线鉋,制作当代时尚工法的木作,所以依工艺木作上的线条可判断出建筑或家具制作时期。

  工具的研发,是为了节省冗长工时,是老祖宗历年累积下来的智慧结晶,透过内、外圆弧及不同角度的角线结合,设计出可刨削或凹、或凸、或角线不同层次线条的工具。

  这些线鉋名称大部分是由外观或功能用途而命名,以闽南语发音更能传神诠释这些线鉋命名的初衷。

  画线工具:

  拖孔规(空拖)、日式二丁毛引、双脚画线规、单脚画线规、割木刀。

  画线工具虽然不似其它鉋刀可协助制作或丸、或沟、或特殊线条之用途,但在木作制作过程中,画线工具是协助规格制定的重要辅助工具。

  百年来,台湾、日本、西方木工,研发各式不同造型的画线工具,且不断改良精进,只为木作制作过程中能快速、便利且精准的画出规格线条。

  在此呈现的画线工具,是延用老祖宗的发明,随着时代需求,鉋刀产业逐步开发、设计、改良,所演变的各画线辅助工具。

  专业用鉋:

  木屐鉋、洗衣板鉋、柴丝草鉋、雨司(闽南语发音:ho sai)、凹高(闽南语发音:nai gir)、桶内鉋、桶外鉋、桶底鉋、桶司、木型鉋。

  刨具用途不外乎刨平、刨内圆、刨外圆、刨角线等,本单元列出几款,台湾传统木工行业中特殊专用鉋刀。这些专业专用刨具,虽然功能与一般鉋刀有类似的用途,在制作过程及工法上又有别于一般鉋刀。

  例如:刨削柴丝草的柴丝草鉋,就是一把低角度鉋刀。一般刨削木料是为了刨平木头表面,但刨削柴丝草不只要保持木头表面平顺,刨削的刨花还必须保持完整。制作专刨柴丝草的鉋刀,从选择制作刀刃的钢材、挑选制作鉋台的木料,以及制作工法都须严格筛选。

  制作木桶的桶内鉋、桶外鉋,和制作大木作樑柱的雨司、凹高,在外观上就是外圆鉋和内圆鉋,但用于专业用途的鉋刀,在制作过程及工法上又有何差异?

  专业用鉋单元,介绍台湾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专业用鉋刀,了解先民在没有机械的年代,如何透过木作手工具创造出民生用品及经济奇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虹臻


  鹿港司 陈瑞华师傅之女。
  为了圆父亲毕生宿愿~延续流传百年的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鉋之工艺,致力于保留、传承即将消失的鉋刀技术。
  在父亲身边工作期间,记录陈瑞华师傅制作鉋刀一甲子的技术,编着「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鉋」、「自己动手做平鉋」等专业鉋刀工具书籍。

图书目录

小镇传奇林东阳/2
在平凡中,看见不平凡陈虹臻/4
目录/7
鹿港鉋刀产业发展/10
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鉋,对木工文化的影响/15

ㄧ、平鉋/18
中鉋/20
长鉋/28                                             
合鉋/30
光平短鉋/32
小中鉋/36
中小鉋/39
小光鉋/39
丽光鉋/42
台直鉋/43
高角度鉋/44
低角度鉋/44
花生糖鉋/48
柴鱼鉋/48

二、沟槽类/50
台式嵌槽鉋/52
清含底鉋/55
日式嵌槽鉋/57
工边/60
台式含边/64
中入线刀/66
边鉋/70
内根鉋/73
外根鉋/73
嵌鉋/78
大边/82
槽鉋/85
长高鉋/85
剐边鉋/88
日式剐边鉋/89
支仔边/92
抽屉鉋/96

三、线鉋/98
小平鉋/100
内圆鉋/100
外圆鉋/100
倒角鉋/103
三角鉋/104
圆面鉋/106
倒面鉋/107
单马鼻鉋/110
圆单马鼻鉋/111
面取鉋/111
日式倒面鉋/116
双面线律/120
苏骨圆线/120
和司角线/122
广仔只线/122
嵌边斜角鉋/126
斜角鉋/128
铜高/130
滚鉋/132
南京鉋/135
翘鉋/137
四方翘鉋/137
拇指鉋/140

四、划线工具/144
拖孔规/146
日式二丁毛引/146
双脚划线规/148
单脚划线规/150
割木刀/156

五、专业工具/158
木屐鉋/160
洗衣板鉋/162
柴丝草鉋/164
雨司/169
凹高/169
桶内鉋/172
桶外鉋/172
桶底鉋/176
桶司/178
木型鉋/181
刀与磨刀石/184
匠之心鉋之魂/190
生命悍将巨匠土牛鹿港司陈瑞华/193
鹿港司说故事/196
匠师专用名词/197
鉋刀制作流程/198
跋/200

图书序言


 
一项长久以来被忽略的无形文化资产,一项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木工技术,一项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木工技艺。
 
木作手工具「鉋」的发明,是协助木匠在制作木作时,透过刨具辅助完成面的平、直、光,以及沟槽的俐落及线条的柔美,以达到木作制作所带来的实用性、耐用度及艺术感。
 
台湾传统木作手工具~鉋刀,曾经是台湾木工师傅赖以维生,养家活口必须具备的「家私」。时代的演进,木工作品不一定倚靠手工具制作,鉋刀的需求不复当年。加上木料取得不易,老匠凋零,新血不再注入,台湾鉋刀产业终将走入历史。
 
鉋刀文化、技术,是台湾文化部门一直忽略的无形文化资产区块。当一般人为一座巍巍壮丽的木作建筑物赞叹之际,当人们歌颂工法细致的木工艺品之际,是否有人为成就这些工艺品最源头的木作手工具~鉋刀发声。
 
一件旷世不朽令人惊叹的木工艺品,虽然需要一双巧手来完成,但背后功臣~各式辅助的刀具、工具也不容小觑。没有铁匠制作精良的刀具、没有制鉋匠师精密工法的刨具,没有这些技艺精湛的推手默默耕耘,哪有精巧工艺站在舞台上华丽的展现。
 
在真正接触鉋刀产业这些年,一开始是抱持着行销者的态度,单纯想卖工具而去了解工具;当逐渐了解这些工具之后,才发现这些工具真的不简单,制作工具的鉋刀匠师更是了不起。这些一直被忽略的传统木作手工具,在工法中除了制作技巧的挑战外,其中深奥的数学逻辑工法更考验着鉋刀匠师的智慧。
 
例如制作窗櫺线条的倒面鉋,在我外行人的眼中,只是一个很平凡的角面,当时鹿港司随口说出一段话,让我花了很多心思去探讨钻研这把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鉋刀。鹿港司说:「你看它没什么,它却足『厚工』,它的角度一定要符合二分半、三分半,而且固定式的比活动式『倒敏』更难做。」就这样一段话,在编写倒面鉋的工具内容介绍时,我很认真的探讨「二分半、三分半」的涵义。

这群贡献台湾木工工艺的匠师们,当年都是家境清苦,提早进入就业市场的失学者,他们没机会学习三角函数,也没学习科学与逻辑,但他们所制作的鉋刀技法却潜藏着数理与逻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