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第六版)(隨書附有曆屆國傢考試公文試題分類(90年-106年))

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第六版)(隨書附有曆屆國傢考試公文試題分類(90年-106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國傢考試
  • 公文寫作
  • 作文技巧
  • 寫作指南
  • 考試必備
  • 曆年真題
  • 公務員考試
  • 申論
  • 寫作練習
  • 得分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寫作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管道,平日生活中的記敘、抒情;應對進退的應用文書……,無不屬於此範疇,實是身為現代知識份子必備的基礎技能,不容小覷。

  寫作真的難嗎?不諱言說:「難」。難在缺乏概念,沒有準備。而本書就解決這難題,藉由「國傢考試的作文」提齣寫作概念、提供準備材料的方法,化簡禦繁。

  國傢考試的作文,動輒占國文考科的六十分到七十分。若在「專業科目」得分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作文分數是足以撼動金榜題名的關鍵。

  進入「國傢考試」階段,幾乎很少再看到記敘文、抒情文,絕大多數是論說文。論說文是由「議論」、「說明」兩種文體組閤而成的大文類。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4大群組,15種類型。


  4大群組:人修養與知識提升、處世態度與社會教化、感物生情與情景交融、經驗分享與學以緻用等。

  15種類型:生哲理、品德修養、讀書學習、理想立誌、待人處世、安邦治國、公權人權、徵拔人纔、工作休閑、環境教化、時空記敘、感情抒發、經驗分享、專業知能、綜閤融通等。

  每一類型下又包括幾個體例:

  1.話說類型:為各類型題目的「題解」,界定該類型題旨範疇,並分析不同小類及解題方法。

  2.名言典故集錦:除「經驗分享類」外,依時代先後舉列30條名言、典故,總計420條。取材自經史子集各部以及經典性文言文。

  3.考古大觀園:根據考選部民國82年到106年公布的國文考科作文,將20年考題按齣題年分順序編排,使讀者熟稔各種考題齣題模式與變化。

  4.追蹤執行力:這是融會考題後的總提問,以條理化的落實各類題型。

  5.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1)每類型下選錄一至兩篇「奇文共賞」,共26篇。每篇1200-1400字,是國傢考試寫作的最大極限。
  (2)每篇文章後附有「評析討論」。先舉列「結構分析」,再以「總講評」舉列該文特點。希望能提供新思考、寫作麵嚮,且能理解閱捲者的批閱重點,增進自我實力。
  (3)每類型文章後,附「錦囊」(即寫作要領)呼應各篇佳文,全書共15個錦囊。

  本書除瞭讓讀者麵對國傢考試外,另一重要目標,是教讀者寫論說文的方法,所以要懂得閱讀、使用本書。

  隨書附有曆屆國傢考試公文試題分類(90年-106年)
 
閱捲者眼中的高分密碼:《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第六版)》 一、 導論:從“求穩”到“製勝”的視角轉換 在國傢各類考試中,申論作文(或類似的議論文、論述文)往往被視為拉開分數的關鍵環節。它不僅是檢驗考生對策論理解深度的試金石,更是考察其邏輯思維、語言駕馭能力及政策敏感度的綜閤舞颱。然而,許多考生在考場上投入瞭大量精力,最終得分卻不盡如人意,癥結往往在於思維模式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麵,而非“爭取高分”的維度。 本書《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第六版)》正是在這種普遍痛點下應運而生並不斷迭代升級的實戰指導手冊。它摒棄瞭空泛的理論說教,專注於解析閱捲者——那些手握試捲、在一堆材料中尋找“得分點”的考官——的內心邏輯和評分標準。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幫助考生構建一套從審題立意到結構布局,再到語言潤色的完整“高分作文生産綫”。 二、 核心體係構建:破除“套路”迷思,直擊“本質”要求 本書的第六版,在總結瞭前五版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結閤瞭近年的考試趨勢,尤其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等熱點宏觀敘事背景下,對作文的考查要求進行瞭精細化拆解。 1. 審題立意:定位“靶心”的技術 作文的起點是審題,而得分作文的起點,是對題目的“穿透式”審視。本書重點剖析瞭以下幾個維度的審題技巧: 指令性詞語的權重分析: 如何區分“論述”、“分析”、“闡釋”、“評論”等不同指令詞背後的閱捲側重點。例如,“論述”側重邏輯推演的嚴謹性,“評論”則要求明確的價值判斷和立場堅守。 材料的“信息層級”解碼: 考試材料並非等同的文字堆砌。本書教授如何快速辨識材料中的“核心概念層”(決定作文主題)、“論據支撐層”(決定論證的飽滿度)和“價值引導層”(決定立意的站位高度)。 立意的高分梯度劃分: 多數人停留在“正確的、符閤主流的”立意(即及格分),高分則要求“深刻的、具有辯證思維的”立意。本書提供瞭從基礎立意到升華立意的三級跳框架,幫助考生實現立意的“破題”與“拔高”。 2. 結構謀篇:邏輯鏈條的精密度控製 結構是作文的骨架,決定瞭信息的傳達效率和邏輯的連貫性。本書的結構章節徹底告彆瞭傳統的“總—分—總”的僵硬模式,轉而聚焦於如何構建適應申論要求的“問題—根源—對策—展望”或“現象—本質—路徑”的動態邏輯鏈。 主題句的“強指令性”寫作: 強調段落主題句必須能夠獨立支撐論點,並與總論點形成清晰的指代或遞進關係,確保閱捲者在掃讀時能迅速捕捉到考生的核心邏輯。 “內嵌式”的過渡與銜接: 教授如何通過句式變化(如轉摺復句、因果關聯詞的精準使用)而非生硬的過渡詞(如“首先”“其次”)來實現段落間的無縫銜接,提升文章的整體流暢度。 結尾的“迴響效應”: 講解如何設計一個既總結全文觀點,又能夠呼應開頭、提齣願景或號召的收尾結構,避免常見的“草草收場”或“重復論點”的低級錯誤。 三、 論證技藝:從“堆砌材料”到“觀點雕刻” 論證是作文的說服力所在。本書針對申論作文論證的特殊性(材料限製、時效性要求),提齣瞭獨傢“三維論證法”: 維度一:事實支撐的精準引用: 強調引用材料時,必須是“裁剪得當”的片段,而非大段照抄。如何將材料中的數據、事件轉化為支撐己方觀點的有力證據,而不是材料的復述。 維度二:理論分析的“扣閤”能力: 結閤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行分析,是高分作文的“加分項”。本書詳細分析瞭如何將如“新質生産力”、“高質量發展”等高階理論概念,自然、精準地融入到具體的論證段落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維度三:反嚮思辨的深度體現: 優秀的論證並非一味肯定。本書指導考生如何在必要的論證段落中引入必要的“辯證審視”或“局限性探討”,展現齣思維的立體感和成熟度,但需嚴格控製篇幅,確保不偏離主題。 四、 語言錶達:追求“精準、樸實、有力” 對於國傢考試作文而言,語言風格的定位是“公文體的規範性與議論文的說服力的結閤”,而非文學創作的“華麗辭藻堆砌”。 詞語的“政治敏感度”校準: 針對申論作文的特殊性,本書梳理瞭大量高頻且準確的官方錶述、政治術語(如“瓶頸製約”、“乘勢而上”、“蹄疾步穩”等),並提供瞭在不同語境下的恰當運用示例。 句式的“節奏感”訓練: 通過對長短句的交替使用,營造齣文章應有的磅礴氣勢和清晰節奏。特彆是對於排比句的使用,強調其功能性而非裝飾性,確保排比句能有效增強氣勢,而非成為空洞的口號。 常見語病與錶達瑕疵的“靶嚮清除”: 匯總瞭曆年來考生在考場上最容易犯的邏輯跳躍、指代不明、多餘冗餘等錶達錯誤,並提供瞭即時修改的捷徑。 五、 附錄實踐精進:從“理論指導”到“臨場應戰”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傳授方法論,更在於提供實操路徑。雖然本書主體聚焦於寫作技巧和要領的傳授,但它深知技巧的形成離不開對曆年考情的深入消化與揣摩。因此,本書在方法論講解後,會引導讀者將所學技巧立即代入到曆年真題的分析框架中去檢驗和固化。 這種學習模式強調的是“以技帶練,以練促深”。它鼓勵考生在掌握瞭核心的結構、論證、語言三要素後,能夠迅速將這些要素激活,形成肌肉記憶,從而在考場上實現從容不迫、一氣嗬成的寫作狀態。本書提供的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套可執行、可量化的、直通高分的寫作訓練體係。它緻力於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深刻理解,在國傢考試的作文戰場上,得分絕非偶然,而是係統化、科學化準備的必然結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智平


  ■ 現職
  颱灣警察專科學校專任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進修部中文係兼任助理教授

  ■ 學曆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碩士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係文學士

  ■ 經曆
  東吳大學、世新大學中國文學係兼任講師、各級國語文競賽評審、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主題計畫博士培育員、兼任研究助理

  ■ 授課
  講授有關「國傢考試作文」寫作方法十餘年,並曾開設「史記」、「老子」、「論文實務」、「公文實務」、「唐宋文研讀」、「閱讀與寫作」、「大學國文」……等相關課程。

  ■ 研究領域
  學術史、中國哲學史、語文教學

  ■ 專書
  《顔元李塨論語解經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花木蘭齣版社)
  《第一代現代新儒傢馬一浮的「義理學」:在傳統與轉型之間――一個學術史的分析》(博士論文,付梓中)
  《警專國文選》(主編,颱灣警察專科學校齣版社)

  ■ 學術論文
  〈老子與黃帝四經對「知」的態度淺析〉
  〈義利之辨:左傳中義例概念的實踐與應用〉
  〈復反之道:老子與剝、復二卦詮釋視域的比較〉
  〈論「王霸之辨」:黃帝四經與春鞦繁露詮釋視域之比較〉
  〈聖人名實的轉移:從老子到黃帝四經的觀察〉
  〈援佛入老   以佛解老――試析馬一浮老子注義理體係的建構〉
  〈從「史學」到「義理學」:馬一浮六藝論對章學誠六經皆史的傳承與質變〉
  〈論馬一浮與熊十力學術理念之異同――從「學術史」延伸齣的思考麵嚮〉
  〈在「哲學範疇」到「社會實踐」之間――從傳統古籍反思警察文化之研究〉……

  ■ 教學論文
  〈作文麵麵觀:漫談勵誌散文與論說文的不同〉
  〈談中文寫作「贅字贅句」與「我手寫我口」的問題成因與解決之道〉
  〈現代論說文的教學實踐――以文體、結構概念,以及例證為中心的討論〉
  〈閤作教學法的教案設計與教師角色定位――以大學國文課程為例〉
  〈如何經營一場好演講――口語錶達的教學方法與實踐〉……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蟲文鳥篆應有價,不信文風喚不迴 (2)
一種值得推薦的作文教學法/羅麗容
寫在書前 (6)
再版序 (14)
改編版序 (17)
全書大綱 1

PART 1 個人修養與知識提升
第一章 人生哲理類 4
第一節 話說類型 4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5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25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31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31
一、奇文共賞(一) 31
二、評析討論(一) 34
三、奇文共賞(二) 35
四、評析討論(二) 37
五、第一錦囊:三種基本的「論述結構」 38
第二章 品德修養類 42
第一節 話說類型 42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48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62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76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76
一、奇文共賞(一) 76
二、評析討論(一) 78
三、奇文共賞(二) 80
四、評析討論(二) 82
五、第二錦囊:論兩造關係的「雙軌題」 84
第三章 讀書學習類 87
第一節 話說類型 87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88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105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109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110
一、奇文共賞(一) 110
二、評析討論(一) 112
三、奇文共賞(二) 113
四、評析討論(二) 115
五、第三錦囊:須拓延增量的「單軌題」 117
第四章 理想立誌類 119
第一節 話說類型 119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120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134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141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141
一、奇文共賞(一) 141
二、評析討論(一) 143
三、奇文共賞(二) 145
四、評析討論(二) 147
五、第四錦囊:「議題時事例」與「學理例」 148

PART 2 處世態度與社會教化
第五章 待人處世類 154
第一節 話說類型 154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156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170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182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182
一、奇文共賞(一) 182
二、評析討論(一) 185
三、奇文共賞(二) 186
四、評析討論(二) 188
五、第五錦囊:需凝練聚焦的「多軌題」(一) 189
第六章 安邦治國類 191
第一節 話說類型 191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192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206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214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214
一、奇文共賞(一) 214
二、評析討論(一) 217
三、奇文共賞(二) 218
四、評析討論(二) 220
五、第六錦囊:需凝練聚焦的「多軌題」(二) 222
第七章 公權人權類 223
第一節 話說類型 223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224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235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247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247
一、奇文共賞(一) 247
二、評析討論(一) 249
三、奇文共賞(二) 251
四、評析討論(二) 253
五、第七錦囊:前人智慧下的「曆史例」 255
第八章 徵拔人纔類 257
第一節 話說類型 257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258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272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276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276
一、奇文共賞(一) 276
二、評析討論(一) 279
三、奇文共賞(二) 280
四、評析討論(二) 282
五、第八錦囊:縝密思考的「依點論述」 283
第九章 工作休閑類 286
第一節 話說類型 286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287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296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300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300
一、奇文共賞(一) 300
二、評析討論(一) 303
三、奇文共賞(二) 304
四、評析討論(二) 306
五、第九錦囊:總結與延伸式的「結語」 308
第十章 環境教化類 311
第一節 話說類型 311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312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323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331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331
一、奇文共賞(一) 331
二、評析討論(一) 334
三、奇文共賞(二) 335
四、評析討論(二) 337
五、第十錦囊:部分否定的「論述態度」 339

PART 3 感物生情與情景交融
第十一章 時空記敘類 342
第一節 話說類型 342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346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360
第四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361
一、奇文共賞 361
二、評析討論 363
三、第十一錦囊:引導命題的釋題方法 364
第十二章 感情抒發類 367
第一節 話說類型 367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369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383
第四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385
一、奇文共賞 385
二、評析討論 388
三、第十二錦囊:毋再勸世勵誌唱高調 389

PART 4 經驗分享與學以緻用
第十三章 經驗分享類 392
第一節 話說類型 392
第二節 考古大觀園 395
第三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411
一、奇文共賞 411
二、評析討論 413
三、第十三錦囊:避忌齣現的「例證種類」 416
第十四章 專業知能類 418
第一節 話說類型 418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419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430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448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448
一、奇文共賞 448
二、評析討論 451
三、第十四錦囊:論說文如何「引經據典」 452
第十五章 綜閤融通類 453
第一節 話說類型 453
第二節 名言典故集錦 455
第三節 考古大觀園 466
第四節 追蹤執行力 470
第五節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470
一、奇文共賞(一) 470
二、評析討論(一) 473
三、奇文共賞(二) 474
四、評析討論(二) 476
五、第十五錦囊:正嚮負嚮的「平行論證」 478

附錄1:15種作文類型之簡明題解 481
附錄2: 高級中學「國文」從95暫綱、98課綱,到101新課綱
之基本文言文選 482
附錄3:曆屆國傢考試公文試題分類(90年-106年) 484
 

圖書序言



  最新版的《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我決定增添、修訂一些內容,使整本書更加充實與完備。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充各類型「奇文共賞」範文數量,總數達到26篇,提供更多寫作參考。

  當仔細迴顧既往學習階段的寫作教育,大多專主於文學創作,情感多於論理,詞藻情采勝過平鋪直敘,主觀創作大過客觀寫作。所以,一般對寫作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記敘文、抒情文,卻不太懂得如何說明分析、與人論辨。

  可是,在步入更高深學習階段的大學殿堂、職場後,我們纔赫然發現此時大多數寫作是要有邏輯性、條理性、徵實性的,從前視為理所當然的各種寫作原則、方法,反而踢到鐵闆。

  若進一步思考哪個環節齣瞭問題?是大學的國文課?各係所應開設相關的語文應用課程?近幾年,中文係、各大學科係對大學國文應該教導哪些內容,有過不少討論,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議難解。

  事實上,這非關對錯,而跟學習進程、時代需求有關。進入高深、專業的知識領域後,本應學習相對應的寫作模式;而社會開始正視邏輯思考對工作的助益時,也會衍生齣相和的寫作要求。所以,國傢考試的作文,既是國傢最高層級的考試,又擬藉此測驗考生的邏輯思考力,以麵對將來各類型公務實務與寫作所需,對寫作的規範、要求,必然更嚴格。

  我屢屢教到此類型寫作時,最常遇到學習者提齣以下幾個問題:「為何一定要有結構?」「為何不可以用自己的經驗或假設情境來舉例?」「是否要背誦很多名言錦句?」終歸來說,就是為什麼不可隨心所欲,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這是因為寫作者並不明瞭該類型寫作的幾個特點:「結構分明」、「論證嚴謹」、「文句淺練」所緻,以下分彆說明。

  首先,任何寫作都有結構,結構可檢視齣寫作者的思維邏輯。仔細審視國傢考試的題目,大多偏嚮論說文,而論說寫作有兩個目的:一是如何有條有理的「說明」一件事情;二是櫛比鱗次的「議論」某一議題。若結構不緊密、鬆散,論述便會缺乏脈絡,導緻前後邏輯不一,又怎能清楚解說事情,以及與人理性溝通、論辨?

  其次,論說文是著重客觀寫作的文類,例證也定然得客觀,故縱嚮時空的「曆史例」,平行時空的「議題時事例」,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學理例」,都能一展寫作者知識的深廣度。除非題目特彆標明要援引個人經驗,如本書第十三類的「經驗分享類」考題,便是特殊狀況。但彆忘瞭例證目的是證成寫作者的論點,例證可信度愈高,愈能證明論點的可行性。

  復次,一般人很容易混同「名言錦句」、「曆史例證」。以為名言錦句就是曆史例證,其實不然。使用「名言錦句」是希望藉由「熟語」,如:成語、格言以雅化或深化文句。(熟語還包括:慣用語、歇後語、諺語、俗語等,但這些語句多具有「地域性」,普遍性不足,故謹嚴的論說寫作,宜避免使用。)至於「曆史例證」,係以佐證論點,二者不同。隻是二者常以同一形式齣現,如:名言錦句中帶有曆史例證的特質,或曆史例證源發於某名言錦句,不容易清楚釐清。但可否不用名言錦句?沒問題。論說文平鋪直敘,如同公文寫作的四個原則:簡、淺、明、確,亦可援作論說寫作之用,故名言錦句是充要條件,非必要條件。又可否不用曆史例證?也沒問題。那麼,寫作者就必須使用議題時事例、學理例來填補論證的不足。

  言說至此,實已打破既往強調修辭,著重個人經驗的寫作方法。可是,一旦革新過去寫作經驗後,寫作者的內容幾乎直接被架空,寸草不剩,這是教導、學習此類型寫作最大的挑戰。畢竟,一般對寫作有太多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突然改變,以及被許多新的寫作規範製約,寫作者的確很難在一時之間接受。

  我個人教學也經常麵對這樣的挑戰。當一步步解構學習者原本寫作觀念,其縱有獲得新知的喜悅,伴隨而來的,卻是更大的惶恐,因為不知該寫什麼瞭。所以,想學好寫作,他們得補一些功課,諸如:分析題目類型、理解文章結構、閱讀與吸收曆史文化與時事議題、思索如何解決問題的進程等等。相關學習方法,本書都有提及。盡管學習過程很辛苦,但走過這條路後,學習者會發現自己不隻是學寫作,而是學理性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往後任何事情的思辨、判斷與分析,影響深遠。

  再看到近幾年,社會頗多藉鏡其他先進國傢大學入學考試之語文、社會、哲學教學的討論,從而思考在是非二元對立的是非題或選擇題外,能否以申論題、情境題、論說寫作等方式,提升與檢測學生的思考與分析能力。又如大學學測自107年度開始,作文獨立於國文考科之外,改單獨測驗,且必須於80分鍾內撰寫知性、感性文章各一篇。其中,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對新型態「知性類文章」提齣兩大測驗目標:「(1) 能否正確解讀文字或圖錶,適當分析、歸納,具體描述說明。(2)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齣自己的見解。」皆可知學習理性的、知性的寫作,用簡練字句錶達己意,隱然成為新興的學習趨勢。

  可惜此類型寫作總被冠以束縛情性,形式八股之批判,這也不盡公允。不同的文體,有不同寫作規範;不同的寫作目的,亦有其特殊性的要求,豈可等概而論?這非指情性不重要,而是要懂得在不同環境背景下,運用不同的文體來寫作。

  因此,本次的改編,我邀請瞭幾位優秀的青年纔俊來撰寫「奇文共賞」的範文,他們年紀很輕,就有不凡的思考與文筆,未來發展可期。學習寫作過程中,他們不隻是學習形式,更以積極好學的精神,廣博的閱讀、吸收各類型知識、訊息、新聞,裁化為寫作之資,與以往偏重於曆史例證的套用,他們更樂於參與世界的脈動。我批閱時,也不再是單嚮性點評,而是從其文章觀看世界,從不同視野思考各種議題。對為人師者而言,最快樂者,莫過於此師生間的教學相長。

  最後,非常感謝長期閤作,協助齣版的主編惠娟、責編佳伶,讓本書能夠一而再的再版。颱灣警察專科學校、輔仁大學、東吳大學中國文學係的長官、同事、師長、學友們,也都給瞭我莫大鼓勵。沒有年輕學子們的相互激盪,啓發,我很難在這條教學路上持續前行。最重要的是我的傢人,他們無私的支持,纔能讓我實踐人生許多理想。在此一併緻上最誠摯的謝意。
 
李智平
謹識於颱灣警察專科學校萬芳樓110室
中華民國一零七年三月十一日

寫在書前

寫作很難?


  寫作很難,這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長久以往,總是將「寫作課」附屬於國文課之下,未曾獨立教學。既少瞭文體、文類的觀念,更缺乏寫作方法的建構,以至於章法結構混亂,構思內容空洞,文句啼笑皆非。於是,寫作成為心中的痛。

  寫作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管道,平日生活中的記敘、抒情;應對進退的書信、公文、自傳、簡報⋯⋯之應用文書;論辨、說明的論說文,到專業報告、論文,無不屬於此範疇,實是身為現代知識分子必備的基礎技能,不容小覷。

  從各類升學考,國中升高中,大專院校、碩博士班入學考;再到職場應聘的自傳履曆,也都看重寫作能力;國傢考試的作文,動輒占國文考科的六十分到七十分,「專業科目」得分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作文足以撼動金榜題名的關鍵,然而,沒有設限的齣題方嚮,根本無從準備起,隻能徒呼負負。

  教授寫作的過程中,常看到這些無奈,或産生一種自棄觀念,認為寫齣好文章是天賦,是少數人,如:作傢們與生俱來的本事。給自己安慰後,寫不好成瞭理所當然,到最後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將所有寫作概然等同,無論怎樣齣題,反正「萬變不離其宗」,迴應方式就這麼一種,自然無法得到青睞。

  寫作真的難嗎?不諱言說:「難」。難在缺乏概念,沒有準備。而本書就解決這難題,提齣寫作概念、提供準備材料的方法,化簡禦繁。

  什麼是論說文?為何要學論說文?

  進入「國傢考試」階段,幾乎很少再看到記敘文、抒情文,絕大多數是論說文,論說文是由「議論」、「說明」兩種文體組閤而成的大文類。其中,「議論文」的功能在「辯證然否」,即辨彆抽象觀念、實際事物的是非正誤。「說明文」則是對人、事、物進行客觀解說,並著重在事物形狀、性質、成因、關係、功用的說明,但衍生齣的形式、範疇更加廣泛,除抽象性質,還包括實事、實物的說明,如:一般用品的說明書。

  這兩種文體有三個共通特質:一是文辭,講求文辭簡練易懂,文句通順,不求辭采華美、虛浮誇張。二是結構,皆著重旨意、段落層次的分明。三是構思、證明,以追求客觀、精確。所以,以下閤併為「論說文」一起討論。

  目前中小學國語文教育的寫作,多以記敘文、抒情文為主,這兩類型考題占升學考試的絕大多數,很閤情閤理。因為語文學習的進程,以敘事為先,情感錶達為次,有一定水平後,纔能進行論辯、說明。

  隻不過中學進到大學高等教育階段,有明顯斷層。大學院校課程的報告、單篇論文、學術論文,都是論說文延伸齣的「專業寫作」,然而,書寫的先備知識未建立,且各校國文教學目標迥異,導緻相關教學多付之闕如。這還不光是寫作的問題,寫作前的材料,如:閱讀方法的教學,口語錶達的訓練,誠可獨立齣一門語文能力培養的課程,形成從閱讀、到寫作,與口語錶達的係統性教學。

  又有論者以為寫論說文流於製式、八股,真是大偏見。如同上述,論說文可「辯證然否」,但談哪些「然否」呢?答案是:隻要跟「人」、「人生」有關的一切觀念、現實生活者,悉數含括。舉例來說:「人生哲理類」的題目是探索生命內在的價值,或說明人生抉擇與不變的至理。「工作休閑類」則是從工作、休閑兩麵,反思人生的價值性。

  隻不過生活中的習以為常,經常是感性以對,頓時要理性、條理化的說明、論證,自有些難度,任誰都無法避免。

  換個角度想, 這些林林總總的論說題目, 不正是全麵性的釐清、反思自我的人生課題?有生命的,有學習的,有社會的,有環保的,有生活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隻是不可以情緒化的好憎、謾罵,也不可以缺乏邏輯順序,想到哪裏寫到哪裏,而是經由清楚的界定,按部就班的論證過程,使我們思考變得清晰縝密。

  所以,不宜太早學論說文,是因為閱曆尚淺,讀書不多,學識不豐,徒有空想,誇言無根,自難有佳作。然而,可學習、應學習之際,卻又少瞭好的教導,蹉跎學習機會,不見其優點,反斥為製式、八股,不是很可惜?

  如何閱讀本書?

  我撰寫本書,除瞭麵對國傢考試外,另一重要目標,是教讀者寫論說文的方法,所以要懂得閱讀、使用本書。

  首先,掌握寫作類型及範疇,洞悉各種類型的基本界定,方能將不同題型分類處理。本書總共分成四大群組,十五種類型。

  第一群組是「個人修養與知識提升」,轄分四大類型,依次為「人生哲理」、「品德修養」、「讀書學習」、「理想立誌」,從最根本的人生課題,推衍到知識、立誌,此群組以「個人」為主。

  第二群組是「處世態度與社會教化」,轄分六大類型,依次為「待人處世」、「安邦治國」、「公權人權」、「徵拔人纔」、「工作休閑」、「環境教化」,從人際交流開始,廣延至治國、公權力等議題;以及拔擢人纔,到工作休閑,再論環境教化。此群組以「個人與團體互動」為主。

  第三群組是「感物生情與情景交融」,轄分兩大類型,依次為「時空記敘」、「感情抒發」,著重個人對宇宙萬物的敘事,與錶達情意。這是記敘文、抒情文體,此群組以「人類對萬物感悟」為主。

  第四群組是「經驗分享與學以緻用」,是通用於前麵群組的輔群組,轄分三大類型。依次是「經驗分享」、「專業知能」、「綜閤融通」,分彆著重在「個人經驗」、「專業能力」、「原則性與抽象性的思考」。此群組以「個人思維與經驗能力」為主。

  掌握十五個分類之後,就可進入各章的每一節,略述如下。

  1. 「話說類型」。這是各類型題目的「題解」,界定該類型的題旨範疇,並分析齣不同的小類,以及說明解題的方法。

  此外,有些精采的中國哲學流派、概念,也融入「話說類型」,既可當作人生課題,待人應物的思考,也有助於深化解題,而不拘於字麵意義。分彆撰寫於:第一章,論人的價值。第二章,儒傢思想、道傢思想、善惡論、理欲論。第五章,公私、義利之辨。第七章的情、理、法的關係。第十五章的經權論、知行論等。最末則以「重點摘要」的方式,扼要提點「話說類型」之要義。

  2. 「名言典故集錦」。除「經驗分享類」以外,各類型之下都依時代先後,舉列三十條名言、典故,總計四百二十條。取材廣及經史子集各部,以及基礎常見的文言文。部分敘事性、寓言性、啓發性者,則以「細說典故」、「白話典故」列於該條目之下,提供更多節錄、徵引的選擇。

  3. 「考古大觀園」。根據考選部網站公布的國文考科的作文,從民國82年開始,將二十餘年間的考題按類、按齣題年分之順序編排,讓讀者能熟稔各種考題的齣題模式與變化。

  唯試題分類以我的觀念為準。讀者可依個人理解,排列到自己認可的類型。此無關是非正誤,因為,詮釋題目的主控權在寫作者本身,道理能說得通,觀點、論證能說服他人就好,萬勿受製於一隅,比方說:「天生我纔(材)必有用」這個題目,該屬於「人生哲理類」?還是「徵拔人纔類」?對身心障礙特考的考生,近於前者;對一般考生而言,偏嚮後者。實質而論,這沒有既定答案,端視如何解題。

  4. 「追蹤執行力」。這是融會「考古大觀園」後的總提問,以具體思考、提齣如何實踐的方法,可謂是條理化的落實各類題型。Preface

  5. 「奇文共賞與評析討論」。

  (1) 每類型之下各選錄一至兩篇「奇文共賞」,共十七篇。每篇定在1200-1400字,是國傢考試寫作的最大極限。就以往教學經驗,未受過寫作訓練者,六十分鍾的限時寫作,大約能寫齣500-700字;經過一般的閱讀、寫作訓練後,約可達800-1200
字;最優秀之纔思敏捷者,則有1200-1400字的實力。誠然,字數隻是「量」的問題,「質」也要夠格。基本上,這些文章無論是謀篇佈局、構思、例證、文句,都已超乎一般水平。

  (2) 每篇文章之後,附有「評析討論」以論其「質」。先舉列「結構分析」,一篇好的論說文,定然層次分明,條縷清晰。其次,再以「總講評」舉列該文優點、可強化之處。縱然是優秀作品,但寫作是無止盡的學習進程,不可能絕對完美,幾近
「吹毛求疵」的講評,希冀能供給新思考、寫作麵嚮,且能理解閱捲者的批閱重點,增進自我實力。

  (3) 每類型文章之後,附一「錦囊」呼應各篇作品,每次討論一個寫作要領;也可單獨閱讀,因為每個錦囊與其他佳文環環相扣,倘若能仔細善用,便會發現這些「小撇步」,不隻是停留在學寫作,還是指引評析文章優劣的方法。

  總之,學習寫作從不是件簡單的事,更不可能一蹴可幾。但所謂的「不簡單」,不是學不好的藉口,而是願意付齣多少心力,有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從摹仿開始,但不是抄襲

  「摹仿」是學習的開端,清人曾國藩曾說:

  不特寫字宜摹仿古人間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間架。《詩經》造句之法,無一句無所本。《左傳》之文,多現成句調。⋯⋯即韓、歐、曾、蘇諸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擬,以成體段。爾以後作文作詩賦,均宜新有摹仿,而後間架可立,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曾國藩:《曾文正公傢書‧喻紀澤‧鹹豐九年三月初三》)

  這段文字說得很清楚,學習寫作得從摹仿為先,從簡單的造句到形式、結構之體段,再到一篇文章,我們推崇的唐宋八大傢的文章,都可看到仿古痕跡。

  我常遇到學生們類似的提問:「為什麼寫作一定要按照某種『公式』?」「我為何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當然,所謂的文章架構、公式,都不是既定的存在,而是後人推擬齣的理想寫作法,用以對讀古文,定然有很多不同。

  但是,如果缺乏一基本架構的學習,基礎不穩,又憑什麼談變化?曾國藩說「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正指齣好的摹仿是迅速學習的方便法門,根柢穩固後,纔來談變化,講創新。但摹仿不是抄襲,曾聽聞一些錯誤的方法,如:直接抄襲範文,或考前猜題,這都治標不治本。我曾在閱捲場閤中,看到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的捲子,因為背得一樣。尤有甚者,管是什麼題目,背什麼抄什麼,死命硬拗,寫得是牛頭不對馬嘴,荒誕至極。

  所以,摹仿前要大量準備寫作材料,與隨便抄襲不同。上述曾國藩提到《詩經》、《左傳》有很多摹仿與引用古人、時人的文句,即是說明取材不苟的態度。

  不過,曾國藩的摹仿是以古人「經典」為對象,但時隔世異,學習目標不同,但取一「形似」為基本目標,最基本要撐得齣一個好的寫作架構,所以我尤其在乎文章結構的穩妥,也就是曾氏所謂的「間架」。

  學寫作,要學帶得走的知識

  從事相關教學多年,學生都知道修我的課不輕鬆。第一次上課先釐清所有分類,之後還隨時測驗有無熟記。

  自第二次上課到學期末,先利用上課前十五分鍾,分彆講授一個類型的題解法,再共同閱讀曆屆考題。課後,視情況與學生條件,給予不同作業,以達自學之目標:或自行按類閱讀、改寫「議題時事例」;或閱讀文言經典,按類抄寫名言、典故;或書寫各類型的「追蹤執行力」。這是寫作前應有的準備,也是上述所謂摹仿前的準備功夫。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業本,記錄著學習成長。

  當開始寫作,頭一件事,必要求三到五分鍾內擬齣基本寫作大綱、欲列舉的例證,而後方可落筆成篇。學習完基礎寫作知識,包括上述的「錦囊」,便要求學生於寫作後,從構思、結構、文辭⋯⋯自行檢討文章的優缺點,條列齣問題癥結,而非老師批閱後,將作文塗抹紅通通一片。自學法的優點是讓學生理解批閱者的思考模式、閱讀重點,而後方能自我強化、進步。俗謂:「給魚吃,不如給根釣竿」,正是如此。

  我看過很多放棄寫作的學生,經過嚴格要求後,重拾自信,方知「寫作不就那麼迴事兒!不是隻有作傢可以,我一樣行。」也逐漸明白寫作絕非三兩天的工夫,必須經年纍月而成;對文章的涵泳與體會,更得用一輩子的人生閱曆、終身學習來體證。那麼,我的工作是指引一個方嚮,至於知識涵養,寫作功力的深淺,端看個人勤奮程度而定。

  曆經這番「摺磨」,走齣課堂後的學生們,不僅會寫,還懂得鑑彆良窳,更能教彆人寫作,這就是帶得走的知識。也可想而知,為何補習寫作的成果有限。因為功夫要自己紮根,不經一番努力,何來梅花撲鼻香?書寫這本書,核心目的是國傢考試,何嘗不是提供如何增進閱讀、寫作的方法,實是一舉數得。

  緻謝

  完成這本書,是場長期奮戰的過程,很感謝傢人無盡的包容與支持,讓我心無旁鶩的撰書。東吳大學中文係羅麗容教授,是開啓我作文教學的啓濛師,將畢生「絕學」傳承給我,也為本書贈寫書序並於書寫過程中,提供許多寶貴意見;我的業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張壽安研究員,長期以來磨練我的寫作技能,鍛鍊瞭我對評析文章的敏銳度;颱灣警察專科學校的李蓬齡教授、輔仁大學進修部主任趙中偉教授、中文係係主任孫永忠教授,無私的分享、指點,讓我能吸收到前輩們的經驗與智慧;同事莊蕙菁、黃笠寜小姐,在我多頭忙碌時,協助打字、提供許多資源。以上諸多師友,都要緻上最誠摯的感謝。

  同時,我曾教過的警專、輔大、東吳、世新的學生們,你們認真的學習,勇於發問,都是激發思考、創發、解決問題的源泉活水,我們並肩走過一條長遠的學習之路,「教學相長」莫過如此吧!還有林依慈在內,共十餘位提供佳文的寫作者,這些曾是我的學生,願意在百忙之中撰寫、修改文章,在此一併緻上謝意。最後,僅將本書獻給所有讀者,書中有疏漏之處,懇請見諒,也請不吝指正、交流。

李智平
謹識於颱北
中華民國一零二年七月十三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種被國傢考試作文搞得頭昏腦脹的學生量身打造的!我常常覺得,明明我對時事新聞、社會議題都有自己的看法,可是一到考場上,腦袋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組織語言,怎麼纔能寫齣既有深度又不失條理的文章。市麵上有很多關於作文的書,但很多都流於錶麵,講的都是些泛泛而談的道理,比如“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話誰不知道啊!關鍵在於“怎麼做”。這本《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就不一樣瞭,它真正抓住瞭我們學生的需求,從最基礎的“得分技巧”入手,非常實在。比如,它會詳細分析曆年真題中,哪些類型的審題陷阱最容易讓人齣錯,以及如何一步步拆解題目,找到切入點。它還會教你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讓你的論點清晰,邏輯嚴謹,這一點對我這種容易跑題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教你“寫什麼”,更教你“怎麼寫齣高分”。它會分析範文的精彩之處,比如段落的過渡如何自然,例證的選擇如何恰當,語言的錘煉如何精煉,這些細節的講解,真的能讓你在短時間內看到自己的進步。我記得我第一次嘗試按照書裏的方法去構思一篇作文,雖然不是完美,但感覺思路清晰瞭很多,下筆也更有底氣瞭。它不是那種讓你死記硬背模闆的書,而是教會你一套靈活的寫作方法論,讓你能夠觸類旁通,應對不同類型的題目。對於即將麵臨國傢考試的同學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你認真研讀,並且反復練習的“武功秘籍”。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你迷茫的時候,默默地為你指引方嚮。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國傢考試作文的“錦囊妙計”,為我這個曾經的“作文苦手”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實操性”。它不是那種讓你死記硬背理論的書,而是真正教你如何去“寫”,並且“寫齣高分”。它把復雜的寫作過程,拆解成一個個簡單易懂的步驟,並且為每一個步驟都提供瞭詳盡的指導和方法。我特彆喜歡它關於“段落的組織”的講解。它會教你如何寫好段落的中心句,如何圍繞中心句展開論述,如何運用不同的論證方式,以及如何做到段落之間的自然過渡,讓整篇文章渾然一體。它還對“論據的選擇和運用”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它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論據最有說服力,如何分析論據,纔能讓它更好地為你的論點服務,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受用。我曾經花費瞭大量時間去積纍名言警句,但發現它們用在不恰當的地方,反而顯得生硬。這本書則強調瞭“論據的典型性和代錶性”,讓我意識到,選擇閤適的論據比堆砌華麗的辭藻更為重要。它還會教你如何運用一些寫作技巧,比如“類比”、“對比”等,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務實,充滿瞭“乾貨”,讀起來讓人感覺受益匪淺。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的備考路上,為你指明方嚮,提供支持。

评分

我一直覺得,國傢考試的作文,最考驗的不僅僅是你的文采,更是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而《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這本書,恰恰在這兩個方麵給瞭我極大的幫助。它並沒有把重點放在華麗辭藻的堆砌上,而是深入講解瞭如何構建清晰的論證結構,如何運用恰當的論據來支撐你的觀點。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如何破題”的章節。很多時候,我們拿到題目,會感覺無從下手,甚至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切入。這本書就提供瞭一套非常係統的方法,教你如何審題,如何分析題目的關鍵詞,如何找到題目的核心,從而快速地確定文章的立意和結構。它還詳細講解瞭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要領,比如議論文、記敘文等,並且針對每一類都提供瞭具體的寫作技巧和範例。我曾經被“如何寫好結尾”睏擾瞭很久,總覺得寫齣來的結尾要麼草草收場,要麼生硬拔高。這本書就為我提供瞭很多寫好結尾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呼應開頭,如何升華主題,如何留下餘味等等。它對“語言錶達”的講解也十分到位,它會教你如何用簡潔、準確、生動的語言來錶達你的思想,如何避免使用空泛的詞語和陳舊的句式。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十分務實,充滿瞭“乾貨”,讀起來讓人感覺受益匪淺。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的備考路上,為你指明方嚮,提供支持。

评分

我一直覺得,寫作能力是一種天賦,要不然怎麼有些人天生就能寫齣優美的文字?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想法。它讓我相信,寫作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和提升的。《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作文書,不如說是一套關於如何“思考”和“錶達”的訓練係統。它從最根本的“審題”開始,引導你深入理解題目的意圖,挖掘題目的深層含義,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然後,它會教授你如何構建文章的“邏輯骨架”,讓你的思想能夠有序地呈現,避免雜亂無章。它的“得分技巧”部分,更像是為你提供瞭一張“考場作戰地圖”,讓你知道在考試的每一個環節,應該如何做,纔能拿到應有的分數。它不會給你生硬的套話,而是教你一套靈活的方法論,讓你能夠根據不同的題目,調整自己的策略。我尤其欣賞它對“論據”的講解。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需要論據,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選擇有說服力、有代錶性的論據,並且如何分析這些論據,讓它們為你的論點服務。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以前常常會引用一些看似有道理但分析不到位的例子,結果適得其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毫不拖泥帶水,每個技巧的講解都非常務實,直指問題核心。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寫齣一篇好作文,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方法。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將他畢生的教學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你,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评分

要說在國傢考試作文的備考過程中,哪本書給我留下瞭最深刻的印象,那一定是《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我曾經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來提升我的作文水平,也買過不少輔導書,但很多都讓我感覺“學瞭等於沒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它不會空泛地講一些大道理,而是把復雜的寫作過程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並且提供非常詳盡的指導。比如,關於如何開頭,它會分析不同開頭方式的優劣,並給齣具體的例句,讓你能夠模仿和藉鑒。關於主體段落的展開,它會教你如何構建段落的中心句,如何運用不同的論證方法,以及如何做到段落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審題”的講解,簡直是“解題神器”。它會教你如何透過題目錶麵的文字,去洞察齣題者的意圖,以及如何從題乾中提取齣關鍵信息,從而避免跑題。這本書的邏輯性非常強,層層遞進,讓你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掌握寫作的要領。而且,它所提供的“得分技巧”,並不是投機取巧,而是真正幫助你發揮齣自己的水平,讓你的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我曾經按照書中的方法,在一次模擬考試中,我的作文成績有瞭顯著的提高,這讓我信心倍增。它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寫作文”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書,它會引導你用更清晰、更有條理的方式來組織你的思想,最終體現在你的筆下。

评分

我經常在想,為什麼有些人寫作文總能切中要害,讓閱捲老師眼前一亮,而我寫齣來的文章卻總是“隔靴搔癢”,抓不住重點?在讀瞭《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之後,我纔明白,原來是我的寫作思路齣現瞭問題。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地方在於,它把國傢考試作文的寫作過程,分解成瞭一個個具體、可執行的步驟,並且為每個步驟都提供瞭詳細的指導和方法。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要寫什麼”,更是告訴你“怎麼寫”,並且“寫齣高分”。我特彆欣賞它對“段落的組織”的講解。它會教你如何寫好段落的中心句,如何圍繞中心句展開論述,如何運用不同的論證方式,以及如何做到段落之間的自然過渡,讓整篇文章渾然一體。它還對“論據的選擇和運用”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它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論據最有說服力,如何分析論據,纔能讓它更好地為你的論點服務。我曾經花瞭很多時間去積纍名言警句,但發現它們用在不恰當的地方,反而會顯得生硬。這本書則強調的是“論據的典型性和代錶性”,這讓我意識到,選擇閤適的論據比堆砌華麗的辭藻更為重要。它還會教你如何巧妙地運用一些寫作技巧,比如“類比”、“對比”等,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但又通俗易懂,讀起來不會感到吃力,反而會讓你在學習中不斷産生“恍然大悟”的感覺。

评分

國傢考試的作文,考的不僅是知識的廣度,更是思維的深度和錶達的清晰度。而《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思維不夠清晰”、“錶達不夠到位”的學生量身定做的“金鑰匙”。它沒有華而不實的理論,而是將抽象的寫作技巧,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步驟,讓你能夠一步步地掌握。我最欣賞的是它對“論點的確立和展開”的講解。它會教你如何從題目中找到最佳的切入點,如何確立一個清晰、有價值的論點,並且如何圍繞這個論點,展開有力的論述。它還對“論據的選取和分析”進行瞭深入的講解,它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論據最有說服力,如何分析論據,纔能讓它更好地服務於你的論點,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受用。我曾經花費瞭大量時間去積纍名言警句,但發現它們用在不恰當的地方,反而顯得生硬。這本書則強調瞭“論據的典型性和代錶性”,讓我意識到,選擇閤適的論據比堆砌華麗的辭藻更為重要。它還會教你如何運用一些寫作技巧,比如“類比”、“對比”等,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務實,充滿瞭“乾貨”,讀起來讓人感覺受益匪淺。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的備考路上,為你指明方嚮,提供支持。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類“技巧性”很強的作文輔導書是有點抵觸的。總覺得作文這種東西,應該是情感的抒發,思想的展現,過於強調技巧,會不會讓文章變得生硬,缺乏靈魂?但是,《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並非要將你的文字束縛在僵硬的框架裏,而是通過科學的分析和係統的梳理,幫助你更有效地錶達你的思想和情感。它並沒有迴避“技巧”這個詞,而是把“技巧”看作是為“思想”服務的工具。它會告訴你,如何用精煉的語言概括論點,如何通過恰當的比喻或類比讓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如何在結尾處升華主題,留下迴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審題的講解。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跑題,並不是因為我們不懂題目,而是因為審題不夠深入,沒有抓住題目的核心。這本書就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教你如何從題目中的關鍵詞入手,分析題目的內涵、外延,甚至預測題目可能考察的側重點。這就像是外科醫生手術前細緻的診斷,隻有充分瞭解病癥,纔能對癥下藥。另外,它對於文章結構的處理也非常有見地。它會教你如何讓開頭引人入勝,主體段落層層遞進,結尾有力收束。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在書中卻被拆解得非常具體,有大量的例子支撐,讓你能夠理解其精髓,並嘗試著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我曾經花瞭很多時間去背誦優美的詞句,但發現它們用在不恰當的地方,反而顯得突兀。這本書則強調的是“語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論點選擇最貼切的詞句,這比單純地積纍詞匯要有效得多。

评分

作為一名長年被國傢考試作文摺磨的學生,我幾乎翻遍瞭市麵上能找到的與作文相關的書籍,但很少有能讓我真正感到“受用”的。直到我遇到瞭《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我纔發現,原來備考作文也可以如此高效和有條理。《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這本書,它並非告訴你一些“萬能模闆”,而是教會你一套靈活的寫作方法論,讓你能夠根據不同的題目,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它對“審題”的講解非常到位,它會教你如何從題目中提取關鍵信息,如何分析題目的內涵和外延,從而避免跑題。它對“文章結構”的搭建也進行瞭詳細的指導,它會教你如何寫齣引人入勝的開頭,如何讓主體段落層層遞進,如何寫齣有力收束的結尾。我特彆喜歡它關於“論證的邏輯性”的講解。它會教你如何建立清晰的論點,如何運用恰當的論據來支撐你的論點,並且如何避免邏輯上的漏洞。它還強調瞭“語言錶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它會教你如何用簡潔、準確、生動的語言來錶達你的思想,如何避免使用空泛的詞語和陳舊的句式。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嚴謹,分析細緻入微,並且提供瞭大量的範例,讓你能夠理解其精髓,並嘗試著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它不僅僅是一本作文輔導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寫作教練,在你備考的道路上,默默地為你提供指導和幫助。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國傢考試作文的“破案秘籍”!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同樣是寫一個話題,彆人就能寫得那麼有深度,那麼打動人,而我寫齣來的就平淡無奇,甚至不知道哪裏齣瞭問題。讀瞭這本《國傢考試作文:得分技巧及寫作要領》,我纔恍然大悟。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把曆年來國傢考試作文的“案情”——也就是那些真題,進行瞭庖丁解牛式的剖析。它會告訴你,齣題者最看重什麼,最容易齣哪些“陷阱”,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寫齣一篇既符閤要求又能展現你個人能力的作文。它對“得分技巧”的闡述,真的非常接地氣。比如,它會分析如何寫好開頭,是直抒胸臆,還是設置懸念,亦或是引用名言警句,哪種方式最能吸引閱捲老師的眼球,又如何根據題目的類型來選擇最閤適的開頭方式。主體部分的論證,它也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指導,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如何設置分論點,如何選取有力的論據,並且還要注意論據的層次性和說服力。我特彆喜歡它關於“例證法”的講解,不僅僅是列舉事例,更重要的是如何分析事例,將事例與論點緊密結閤,讓論證更有力。而且,它還強調瞭文章的“語言特色”,如何讓你的語言既準確生動,又不失文采,這纔是區分優秀作文和普通作文的關鍵。這本書的寫作風格也十分嚴謹,分析細緻入微,不會讓你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會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為國傢考試作文而煩惱的同學們,它絕對會讓你在考試中如虎添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