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大解密

圖畫書大解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丹尼絲‧I. 馬圖卡
图书标签:
  • 绘本
  • 图画书
  • 儿童文学
  • 阅读指导
  • 亲子阅读
  • 艺术教育
  • 创意
  • 设计
  • 叙事
  • 视觉传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故事到設計,從欣賞到應用,收錄所有你想知道的圖畫書知識!
入選美國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兒童繪本館館藏書目

  圖畫書並非兒童專屬的書籍,它可以,也應該受到所有年齡層的人群喜愛和關注。圖畫書是一件藝術品,以插畫和文字共同敘事,由跨頁呈現戲劇效果。圖畫書並不只是32頁的書,從封面到封底,它帶給讀者的是完整的審美體驗。

  作者丹尼絲‧I. 馬圖卡參考五百多本類型各異的圖畫書,不僅探討了圖畫書的藝術技巧、媒材和視覺元素,還梳理了圖畫書的發展簡史、出版流程、專業術語以及各種圖畫書獎項。插圖示例由編輯部精心挑選臺灣讀者可在書店取得的圖畫書,書末附有圖畫書大事記和索引,提供讀者閱讀和欣賞圖畫書的方法,在學術專著和論文之外開啟一道通往圖畫書世界的大門。

聯名推薦

  依照姓氏筆畫列名
  李志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沈秀茹 雲林縣斗六市繪本館館長
  林文寶 國立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趙國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退休副教授
  賴嘉綾 作家、繪本評論

  一本可以滿足所有對圖畫書有興趣認識的寶典,當圖畫書在台灣發展變成一門顯學時,《圖畫書大解密》是圖書館、兒童文學研究、閱讀推廣教師、故事志工必珍藏的書。一本引領讀者了解圖畫書的前世今生,不僅提供喜歡圖畫書的同道中人指南,也為一般讀者提供閱讀和欣賞圖畫書的方法,從圖畫書結構到設計,從欣賞到應用,囊括所有你想要了解的圖畫書知識。──沈秀茹 雲林縣斗六市繪本館館長

  知道王館長在翻譯西方圖畫書理論書,當時真是令我驚喜不已。「驚」的是年輕一代的主管,不但精力無窮,且勇氣可嘉;「喜」的是同行的路上又多了一人。
  每次見面,總是問他進度如何,如今歷經五百多個夜晚的努力,終於要出版了。在出版之前,館長將全文托人傳給我,並要我寫序。我長期關心華文世界的兒童文學,尤其是理論方面,於是先睹為快。
  這不是一部純學術性著作,作者將著作獻給所有喜歡圖畫書的同道中人:作者、插畫家、編輯、設計師、圖書館員、評論家、學者、書商與教師。
  其實作者已告訴我們:「圖畫書勢必將以獨特的方式,引領文化和消費的新潮流。」因此,關心圖畫書,以及文化產業的相關工作者,有必要用心理解這兩章,以作為借鑒。──林文寶 國立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茫茫圖畫書海,如何找到優質的版本?如何解開其中暗藏的密碼恣意地徜徉其間?《圖畫書大解密》將所有的解答系統化地一次到位。透過閱讀這本寶典,人人都能與古今中外的繪本大師結為相知相惜的好友,將經典的文學與藝術盡收眼底。當你輕鬆愉快地讀透它時,也為進入源源不絕的圖畫書寶庫拿到了入門的鑰匙。《圖畫書大解密》適宜做為圖畫書愛好者隨時翻閱的案頭參考書,也適合做為進一步研究或推廣圖畫書閱讀的基石。──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繪本的無限可能:從文字到圖像的藝術之旅 書名:繪本的無限可能:從文字到圖像的藝術之旅 作者: [虛構作者姓名,例如:林語風] 出版社: [虛構出版社名稱,例如:晨曦文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繪本藝術的專著,旨在揭示圖畫書作為一種獨特敘事載體所蘊含的豐富層次與深遠影響。我們將從繪本的歷史源流、美學結構、創作技法,以及其在當代社會文化中的角色等多維度進行剖析,引領讀者超越「兒童讀物」的傳統標籤,進入一個由文字與圖像交織而成的迷人世界。 第一部:繪本的誕生與演變——跨越時間的對話 繪本並非近代的產物,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插圖手稿、中世紀的彩繪聖經,乃至於早期的民間故事畫冊。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繪本,是隨著工業革命後印刷技術的普及和兒童教育理念的革新而蓬勃發展起來的。 1. 歷史脈絡的梳理:從教育工具到藝術載體 本書將詳細考察繪本發展史上幾個關鍵節點。從19世紀末歐洲啟蒙思想推動下的第一批具有獨立敘事功能的圖文結合作品,到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對繪本視覺語言的衝擊,再到二戰後以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為代表的創作者如何挑戰傳統的敘事規範,將複雜的情感、深層的心理活動引入圖畫書的領域。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於,繪本如何從單純的「解說」文字的配圖,演變為圖像本身具備獨立敘事權和情感傳遞力的藝術形式。 2. 跨文化視野下的繪本傳統 繪本的發展並非單線性的。本書將比較東方(如日本、中國)與西方在繪本創作理念上的差異。東方繪本更注重意境的營造、留白的美學,以及對自然哲理的體悟;而西方繪本則在敘事結構、角色心理刻畫和色彩運用上展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通過對比分析,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如何塑造了繪本獨特的視覺語彙。 第二部:解構圖像的密碼——繪本的美學結構 繪本的精髓在於「圖文共舞」,然而這種「共舞」並非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複雜的張力、互補與對話。本部分將聚焦於繪本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的構成要素。 1. 圖像的敘事功能:不說自明的語言 圖像在繪本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它提供場景設定、描繪人物情緒、填補文字留下的空白,甚至推動情節的發展。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鏡頭語言、透視關係、構圖佈局來影響讀者的閱讀節奏和情感投射。例如,特寫鏡頭如何放大角色的內心波動,而遠景鏡頭如何確立故事的空間感和宿命感。 2. 色彩與光影的心理學 色彩是繪本情感表達的最直接工具。我們將分析不同色調(冷暖、明暗、飽和度)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對故事氛圍的感知。例如,運用高對比度的色彩表現衝突,或是使用柔和的莫蘭迪色系來營造懷舊或寧靜的氛圍。光影的處理,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呈現,更是情緒張力的體現——是隱藏在陰影下的恐懼,還是穿透雲層灑下的希望? 3. 媒材的選擇與觸感體驗 繪本的質感是其藝術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彩的暈染、油畫的厚重、版畫的肌理、拼貼的層次感,乃至於數位繪圖的流暢性,不同的媒材都賦予了故事獨特的「觸感」。本書將探討藝術家如何根據故事的主題和情感基調,精準地選擇最能傳達意境的媒材,並討論特殊印刷工藝(如燙金、立體結構)對最終閱讀體驗的增益。 第三部:文字與圖像的協奏曲——敘事張力的營造 繪本的敘事魔力,往往發生在文字與圖像的交界處。成功的繪本創作,是將兩者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讓讀者在「看見」和「聽見」之間遊走。 1. 留白與隱喻:文字的缺席與圖像的充盈 繪本的文字往往極度精煉,詩意盎然。本書將專門探討「留白」在文字與圖像中的運用。文字的簡潔,給予了圖像闡釋和延伸的空間;而圖像則負責填補文字未能言明的細微之處,例如人物的內心獨白或環境的微妙變化。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是繪本區別於其他文學形式的核心特徵。 2. 閱讀節奏與翻頁的魔術 繪本的閱讀是線性的,但這種線性是通過「翻頁」這個物理動作來控制的。每一頁的切分、跨頁的設計、乃至於最後一頁的收束,都是藝術家對時間流逝和信息釋放的精妙控制。我們將分析如何利用翻頁製造懸念、驚喜或情感的爆發點,引導讀者按照作者預設的節奏進行沉浸式體驗。 3. 視角與讀者的互動 繪本的視角設計常常是極具實驗性的。從第一人稱的沉浸視角,到全知視角的俯瞰,再到故意打破第四面牆與讀者對話的設計,都極大地影響了讀者的代入感。本書會解析這些視角轉換如何有效地建立起故事世界與讀者之間的「契約關係」。 第四部:繪本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與未來 繪本不僅是童年的記憶,更是當代社會文化、心理治療和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載體。 1. 心理療癒與情感教育的媒介 當代繪本大量涉足諸如失去、焦慮、接納自我、家庭變故等嚴肅主題。本書將分析繪本如何以溫和、具象化的方式,幫助兒童(乃至成人)處理複雜的情感問題。圖像的非語言特性,使得讀者能夠在安全距離內,審視和消化那些難以用語言直接表達的內心創傷。 2. 藝術教育與跨學科視野的融合 繪本是培養視覺素養的絕佳起點。它天然地融合了文學、美術、設計、哲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本書倡導將繪本作為基礎藝術教育的切入點,啟發讀者對「閱讀圖像」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而非僅僅停留在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 繪本的未來趨勢:科技與互動性 展望未來,數位化浪潮正為繪本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從AR(擴增實境)技術在繪本中的應用,到互動式電子書的興起,繪本的載體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將探討這些新技術如何可能拓展繪本的敘事邊界,同時也警示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如何堅守繪本作為「藝術品」的本質與溫度。 總結: 《繪本的無限可能:從文字到圖像的藝術之旅》不僅是一部圖文分析的指南,更是一本對「閱讀」行為本身的深刻反思。它邀請所有熱愛故事、熱愛藝術的讀者,一同走入繪本那由線條、色彩和韻律構成的奇異空間,重新發現被忽略的美學力量與敘事深度。這本書旨在提供一套系統性的分析框架,讓每一位翻開圖畫書的人,都能成為一位更敏銳的詮釋者,解讀圖文之間那永恆的、充滿張力的美麗對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丹尼絲‧I. 馬圖卡(Denise I. Matulka)


  美國著名兒童早期教育家、文學家、圖畫書理論研究者、圖書館員。致力於兒童閱讀的研究和推廣,經常為孩子們講故事,對圖畫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獨到的見解和透徹的審美眼光。另著有圖畫書理論專著:《話圖:寫給青少年的圖畫書》(Picture This: Picture Books for Young Adults)

譯者簡介

王志庚


  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主任兼少年兒童館館長,從事童書研究和翻譯評論工作多年,致力於兒童閱讀指導和閱讀推廣工作。另有翻譯著作《感動大人的繪本》。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圖畫書入門
第二章    圖畫書的結構
第三章    圖畫書的設計
第四章    圖畫書的類型和體裁
第五章    故事的藝術
第六章    兒童與圖畫書
第七章    圖畫書的社會問題
第八章    圖畫書的應用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904570
  • 叢書系列:繪本國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我簡直無法想像沒有圖畫書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孩童時期,我貪婪地閱讀大量圖畫書,一有機會就坐到學校圖書館的角落裡讀圖畫書,我也會從社區圖書館借很多圖畫書帶回家看。現在,我自己收藏的圖畫書精裝本超過一千種。長久以來,圖畫書成了我的最愛。我清楚地記得,蓋爾.E. 黑利(Gail E. Haley)的《故事中的故事》(A Story, a Story)是第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圖畫書。這本書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來自一個神奇的魔術。

  我喜愛的另一本圖畫書是羅伯特.巴瑞(Robert Barry)的《威廉先生的耶誕樹》(Mr. Willowby’s Christmas Tree),這本書講述了一棵高大的耶誕樹給人們帶來歡樂的故事。書裡的耶誕樹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化身千百個形象給人和動物帶來耶誕節的快樂。和很多絕版圖畫書一樣,這本書最近也再版了。

  我們正處在一個令人激動的圖畫書時代。新一代的孩子們能夠閱讀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當年喜愛的圖畫書。還記得孩童時期,我特別喜歡羅傑.杜佛辛(Roger Duvoisin)的《房子的顏色》(House of Four Seasons),這本書講述了一家人討論把老房子漆成什麼顏色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書中的老房子,還有那些神奇的變色魔法。讀完這本書,我在無形中學到了很多關於顏色的知識。

  我也很喜歡《傻鵝皮杜妮》(Petunia),皮杜妮是一隻傻傻的鵝,而我是一個傻傻的小女孩。我也很喜歡唐.弗里曼(Don Freeman)的《看門鼠諾曼》(Norman the Doorman)。諾曼生活在一座雄偉的藝術博物館裡,在忙忙碌碌的人類視線之外,那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各種新奇可能的世界。長大後,我依然保持著對圖畫書的熱情,經常作為義工、圖書館員和故事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進入大學後,我原想研究英國文學,但19 世紀的文學和莎士比亞研究實在是索然無味,一次「兒童文學史」的講座讓我徹底對兒童文學產生了興趣。我想學習更多兒童文學的知識,只是我所在的大學沒有正規的兒童文學課程。還好有兩位熱心的教授特別為我開設了一門跨學科的專業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我接受了兒童發展學、兒童出版、閱讀和語言發展以及藝術學專業課程的教育,因而我得以成為唯一一位在內布拉斯加大學獲得兒童文學學位的畢業生。那時我更加確認,兒童文學領域中最令我感興趣的項目是圖畫書。

  很多耳熟能詳的圖畫書的銷量都超過百萬冊,這些圖畫書包括《嘰喀嘰喀碰碰》(Chicka Chicka Boom Boom)、《要是你給小老鼠吃餅乾》(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彩虹魚》(The Rainbow Fish)、《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猜猜我有多愛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和《大家來噗噗》(Everyone Poops)。當然,還有蘇斯博士(Theodor Seuss Geisel)的《你想去的地方》(Oh! the Places You’ll Go!),這本書長期榮登畢業季的暢銷書榜之首。

  2007 年末出版的《奔跑》(Gallop!)正逢假日購物季,上市至今已經銷售了八十多萬冊,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本書也將突破百萬冊的銷量。《拍拍小兔子》(Pat the Bunny)和《月亮晚安》(Goodnight Moon)以其獨特的價值,被普遍認為是適合嬰兒的第一本圖畫書。獲凱迪克獎的圖畫書的銷量都非常大,因為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會大量購買,這些獲獎書也會長時間占據《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

  大部分圖畫書只能賣出一萬冊左右。儘管銷量不大,但所有的圖畫書都希望能走進讀者心靈。圖畫書在許多方面都別具一格,它與讀者互動的特殊方式能帶給讀者持久的閱讀印象。我相信所有喜歡圖畫書的人都能順口說出一長串圖畫書的名字。

  為撰寫本書,我參考了五百多本圖畫書,相關書目請參考附錄。學術界已經出版了很多圖畫書的研究成果,但那些專著和論文不適合一般讀者,畢竟學者是為其他專研的人寫作,一般讀者很難從建樹頗深的研究中擷取出作者的觀點並獲得有用的資訊。我的這本書與那些理論書的定位不同,我希望缺少相關知識和經驗的圖畫書愛好者,透過我的這本書能掌握閱讀和欣賞圖畫書的方法,而我的目標就是給普通讀者開啟一扇通往令人興奮的圖畫書世界之門。期待讀者欣賞到超乎想像的圖畫書中的美麗風景。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圖畫書大解密》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像是為讀者設計了一條從基礎到高階的學習路徑。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沒有那種學術著作常見的生硬和距離感,反而像是一位資深的策展人在跟你面對面討論展品。最讓我讚賞的是,它很重視「讀者經驗」的探討。繪本的成功與否,最終還是取決於讀者「看」的當下感受。書中引述了大量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來佐證某些視覺結構對不同年齡層孩子的認知影響。舉例來說,它剖析了為什麼某些看似簡單的線條,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其實隱含著極高的信息密度。而且,書裡還穿插了許多「創作者訪談」的精華片段,這些第一手的經驗分享,讓理論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活生生的創作實踐。讀完後,我對市面上那些看似隨興的作品,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做「深度掃描」,想看看創作者到底在哪個層次埋了梗。

评分

說實在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光看書名《圖畫書大解密》還以為又是那種蜻蜓點水、賣弄名詞的「入門指南」。結果,我完全錯估了它的深度。這不是給新手看的安慰劑,而是給老江湖帶來震撼教育的深度專論。書中對於「圖文關係」的論述,簡直是把繪本的創作核心給挖出來給大家看了。它區分了什麼是「互相補充」、什麼是「互相矛盾(對位敘事)」、以及什麼是「互相強化」,並且透過大量的跨文化案例,說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讀者對同一組圖文的解讀差異。我記得有一章節特別講到非線性敘事在繪本中的應用,那種處理時間感和空間感的技巧,即便是我這個看書超過三十年的老讀者,都覺得被狠狠上了一課。它不是在教你「怎麼畫」,而是在教你「怎麼思考圖像」,這種思維層面的提升,遠比單純的技法傳授來得寶貴得多。如果你對繪本的「為什麼這樣做比那樣做更好」感到困惑,這本書就是答案的總匯。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寶典!我原本對繪本的認識就停留在「給小朋友看的圖畫故事」,但拜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是坐井觀天。作者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繪本在視覺敘事上的每一個細節,從色彩的心理學運用,到版面設計如何引導讀者的目光流動,鉅細靡遺。特別是其中關於「留白」的討論,讓我茅塞頓開。以往覺得留白只是空間的填充,現在才理解,那些看似空無一物的區域,其實是作者精心設計用來讓讀者喘息、思考,甚至預示下一刻劇情的關鍵留白。書中大量的經典案例分析,都不是隨便挑幾本熱門的來介紹,而是選取了那些在藝術史或教育學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進行解構。那種對藝術形式的尊重和專業的分析能力,看得人是既佩服又心驚,原來我們每天輕鬆翻閱的圖畫書裡,藏著這麼多嚴謹的學問。對於想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或教育工作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山之寶,它提供的視角是宏觀且具備實用性的,能讓你對「說故事」這件事產生革命性的認知。

评分

說實話,這本的厚度讓我有點卻步,但一旦開始閱讀,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就上來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翻譯書,翻譯腔很重,讀起來彆扭。《圖畫書大解密》的文字流暢自然,充滿了台灣本土讀者非常熟悉的語彙和語境,看得出來編輯和譯者在文字潤飾上下了極大的苦心。書中對於「裝幀設計」和「紙張材質」對閱讀體驗的影響,也有獨到的見解,這常常是被一般繪本評論所忽略的環節。作者認為,一本書的「物質性」本身就是敘事的一部分,光是翻閱書本的觸感,就已經在影響故事的傳達了。我特別喜歡它對「跨頁的對比與呼應」那部分的論述,作者用近乎電影分鏡的方式去解構那些經典的雙頁畫面,讓我理解到,原來一本書的「厚度」和「翻頁的動作」,都是被精心設計的節奏點。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高到讓人需要一邊讀一邊做筆記,感覺像是上了十堂大師課的收穫。

评分

這本《圖畫書大解密》的價值,絕對超越了「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繪本發展史的濃縮精華,並融合了當代藝術理論的視角。它的格局非常大,不只是關注「兒童」,而是將繪本視為一種獨立的、高度成熟的視覺藝術形式來研究。書中對比了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繪本風格演變,從早期的寓言故事到後現代的解構主義嘗試,脈絡梳理得極為清晰。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潛文本」的分析,作者探討了許多繪本中,那些沒有被直接畫出來、但讀者(尤其是成人讀者)可以感受到的社會議題或哲學思辨。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好的繪本能夠同時服務於不同層次的讀者,兒童看到故事,成人看到世界。它提供了一把鑰匙,讓我們得以進入那個充滿符號和暗示的圖像世界,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對於任何想提升自己審美層次,不再只是「看圖」而是「讀圖」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必讀的啟蒙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