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历法
《周易》是中国殷周时期完成的一部古典着作,有人认为它是四大发明前的伟大「发明」。这是一部由卦画「——」(称阴爻)和「—」(称阳爻)建构而成精巧绝伦的奇书,具体说来,就是由阴阳爻先组成八卦,然后再按一定规律组成六十四卦。
我国古代先民经过漫长的天象观测,逐渐认识到日月星辰等天体复合运动週期,并发现这种週期变化,主要表现在时间节律上。古代科学在时空结合的基础上对宇宙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探索,从而发明创制出精巧绝¬伦的太极、河图、洛书、易卦及干支体系,使中国最早步入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的王国。他¬们认为时序是週期运动的时空结构的本质规律性关键。
易观天文而制象,历观天文以定时。易象在世界上领先画出了时空模型。时空模型其实就是数学模型,中国古代的历法不仅是时间的纪录,而且一开始就把时空联系在一起。
太极图中的白鱼为白昼,黑鱼为黑夜。黑夜不是全黑,黑鱼中的白眼即是夜空中的月亮。白昼也孕育着黑子。古人很早就观察到太阳中有黑子,故太阳代号叫金乌。
太极图与原初的日历 从太极图上,线的阴阳消长,定出一天十二个时辰,同时也记录了月亮的圆缺。这样,从太极图就进入到十二变卦,春夏秋冬和24节气。也在十二变卦的日夜(阴阳)比例上分出来了。
利用这个原理,古人又制出了日昝以计时,以子午线定南北,记录日月移位的角度。懂得了子时是一日中阳气生的时¬候,冬至为一年中阳气生的时刻;午时为一日中阴气生的时候,夏至为一年中阴气生的时刻。这样,就把天时的寒暑温凉的变化定下来了。
地球公转365日为一年,古代的计算是从《易》学来的 干卦六支皆阳,阳之数为9。老阳之数4×9=36,36×6=216。坤卦六爻皆阴,明之数为6,老阴之数4×6=24,24×6=144。干坤之数和360,这和一年365只相差5天,古代人由此得到启发,由易经得出¬计算一年365天的方式。但易经上的算法并不是精确的数字,每年还相差5天。
其实,农历每年差10天左右。相差之数採取闰的办法来消除。农历不仅考虑地日关系,还考虑地月关系,并且,要依照北极天北斗和列宿的运行关系,所以只好用闰月来弥补误差。有些古天文工作者用六十四卦去了牝牡四正卦,60×6=360爻为一年360日的基数。闰年加上礼牡四卦成364爻,正合一年之数。
古代的重量1斤等于364铢。各个领域都用这个数字。地球绕日公转一周其正确的数字是365日6时9分9秒。从春分回到春分,须365日5时48分46秒,是岁实。岁实较地球公转之时刻为短,相差29分23秒,是为岁差。为此春分点逐渐西移。从正月一日到次年正月一日为年。在一般计年时不能计出零数来。
阳历惟2月平年28日,所以闰年就为29天。其余月大月小有一定的规律。民间通常用拳头上的掌指关节记忆,突出为大凹陷为小,周而复始。7、8两月都大。阳历月大31天,月小30天。阴历月大30日,月小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