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輪椅,也能到處旅行
全颱第一位輪椅導遊的奮鬥記
★第一本為行動不便者設計的旅遊指南★
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全世界有越來越多國傢重視無障礙旅遊
而在颱灣,也有一位輪椅導遊,默默耕耘無障礙旅遊
從一開始彆人不信她做得到,如今已帶領過五十多次的輪椅旅遊團
不管是山上或是海邊,甚至去採草莓、賞蓮賞花、泡溫泉,都有她帶團的足跡
這一切都發生在她坐上輪椅之後……
二十七歲那年,紅斑性狼瘡的攻擊,使她坐上輪椅、婚姻被迫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漫長的復健生活。為瞭擺脫單調重復的日子,她改裝車子,開始齣遊。從颱灣的最北邊玩到最南點、從國內玩到國外,越玩越過癮。為瞭讓更多輪椅朋友一起齣來玩,更想為颱灣的無障礙環境盡一份心力,她考取領隊與導遊,至今已有五十多次輪椅旅遊團的帶團經驗。
本書呈現作者從青春年華、生病、坐上輪椅、失婚、漫長復健到成為輪椅導遊的心路曆程。也記錄瞭作者當上導遊後,如何突破障礙,帶領輪椅朋友全颱玩透透,又如何在一次次齣遊中,以集體的力量,改變颱灣的無障礙環境。
本書精選作者帶領輪椅旅遊團的紀錄,呈現輪椅旅遊的實際情況與操作細節,包括如何採草莓、去沙灘、雪地、森林遊樂區等等,以及如何操作日本無障礙旅遊團等等。
透過帶團的實戰經驗,作者傳達瞭無障礙旅遊的重要概念,包括行程、景點、交通與食宿方麵的安排,要如何符閤輪椅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從帶團遇到阻礙當中,倡導通用設計,以及無障礙資訊的透明化。
本書另精選颱灣25大無障礙景點,囊括颱灣北中南東各個特色景點以及季節景點。每個景點都是作者實去過、玩過,確認無障礙設施適閤輪椅使用者纔推薦,附有交通、食、宿及無障礙設施資訊。
【全颱新書分享會】 ◎誠品書店花蓮遠百店 2018年12月15日(週六)下午3:00-4:00
◎誠品書店高雄大遠百店 2019年1月5日(週六)下午3:00-4:00
◎金融廣場書局(颱北) 2019年1月12日(週六)下午2:30-4:00
本書特色 ◎全颱第一位輪椅導遊第一手實戰經驗,分享無障礙旅遊的規劃與執行經驗
◎精選颱灣25大無障礙景點,附有景點的無障礙資訊。
感動推薦 ◎周永暉(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廖一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副局長)
◎許朝富(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乾事)
◎林崇偉(眾社會企業創辦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張錦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無障礙旅遊推廣企劃專員)
◎劉金鍾(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閤會理事長)
◎梁銘勛(颱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
◎梁統華(颱北市立聯閤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陳政宏(颱北慈濟醫院免疫科主任)
◎李明澔(財團法人颱灣建築中心主任工程師)
◎許琀棋(吉象旅行社董事長)
◎許佐夫(多扶旅行社執行長)
◎邱嶼(天海旅行社副總經理)
好評推薦 這本書不僅勵誌,更是一本老少鹹宜非常實用的工具書。作者用自己親身走訪、帶團旅遊,钜細靡遺記錄瞭每個無障礙友善小旅行的特色。——林崇偉(眾社會企業創辦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作者的現身不僅能鼓舞其他身障者,她所分享的無障礙資訊,也對整體社會環境改變大有幫助。我認為身障者的一項義務,就是去檢驗無障礙環境,並將這些資訊分享齣來。——許朝富(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乾事)
我是真的從頭到尾讀完瞭這本書,而且從一開始就停不下來,所有的文字描述都讓我感覺像是欣儀帶著我齣去玩一樣。若真的是因為行動不便而久未齣門的傢庭,我非常建議您可以和傢人一起閱讀這本書。椅朋友要齣門旅遊真的不睏難,請放心讓自己,或是放心讓傢人,跟著她張開雙手一起擁抱多彩的人生。—許佐夫(多扶旅行社執行長)
無障礙旅遊不該隻靠個人勇氣,而是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共同集氣,一同改善環境與提供適閤的服務。不管你是要自己或是帶著長輩遊颱灣,或是想要經營無障礙旅遊的景點、餐廳、住宿業者,這本書介紹瞭許多小秘技,無障礙旅遊從現在就開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無障礙環境非一蹴可幾,需要經過不斷抗爭與反映,感謝颱灣有像欣儀一樣熱心付齣的朋友,纔能在改進再改進的當下,成就瞭許多景點,讓更多不方便齣門甚至害怕齣門的朋友能放下心中的罣礙,快快樂樂齣門、平平安安迴傢。——梁銘勛(颱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
本書的特色,如同作者在書裏說的:「與其自己剋服睏難,不如請求相關單位改善,反映就有改變的機會。」因為她總是用愛與正嚮的態度去麵對睏境,願意以良善的心與人溝通,而不是用責怪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最終纔得以讓很多睏難獲得改善。期待欣儀能繼續分享旅遊經驗,讓行動不便的朋友能跟隨她的腳步任意遨遊。——劉金鍾(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閤會理事長)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無障礙旅遊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書的信息。 --- 圖書名稱:《探索未知:世界文化遺産的深度漫遊指南》 內容簡介 《探索未知:世界文化遺産的深度漫遊指南》是一部為熱衷於文化探索、曆史追溯和全球旅行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深度讀物。本書旨在超越傳統的旅遊手冊,帶領讀者進入那些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的獨特之地,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曆史脈絡、建築精髓、人文故事及其麵臨的當代挑戰。 本書的結構設計精心考量,分為“古文明的呼喚”、“曆史的見證者”和“自然與人文的交響”三大闆塊,涵蓋瞭全球五大洲的重點遺産地。我們相信,真正的旅行是對曆史對話的參與,而非簡單的打卡留影。 第一部分:古文明的呼喚——探尋失落的輝煌 本部分聚焦於那些時間似乎凝固的古老遺址,探討古代文明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 1. 秘魯,庫斯科與馬丘比丘:安第斯山脈的太陽之城 我們首先深入秘魯,不僅僅介紹壯麗的印加帝國遺址,更側重於分析其復雜的灌溉係統、天文觀測點以及印加人獨特的石材切割與建築技術。書中詳細描繪瞭考古學傢對“失落之城”的發現曆程,以及當地基丘亞族文化如何與這些古老遺跡共存,進行活態傳承。我們會對比前印加文明(如莫切文化)的工藝,以展現安第斯文明的連續性與多樣性。書中還收錄瞭多位人類學傢對“完美契閤”石牆的力學分析,揭示古人智慧。 2. 柬埔寨,吳哥窟:高棉帝國的失落榮耀 吳哥窟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群,它更是高棉帝國由盛轉衰的縮影。本書用大量篇幅解析瞭吳哥窟“韆廟之城”背後的水利工程——宏大的巴萊水庫係統,正是這個係統支撐瞭數百萬人口的生存與帝國的擴張。我們詳細解讀瞭吳哥城內復雜的浮雕敘事,從《羅摩衍那》到《摩訶婆羅多》的史詩場景重現,並邀請瞭精通梵文和高棉語的學者,對部分難以辨識的銘文進行解讀,展示其在宗教和政治上的意義。此外,對於吳哥窟麵臨的地下水危機、植被侵蝕和旅遊壓力,本書也進行瞭審慎的探討。 3. 埃及,吉薩金字塔群:永恒的幾何學與信仰 關於金字塔的建造之謎,本書提供瞭一個基於最新考古發現的綜閤視角,著重於古代埃及人對“卡”(Ka,生命力)與“巴”(Ba,靈魂)的理解如何驅動瞭宏大的陵墓建築。我們不會重復老舊的猜想,而是側重於分析金字塔群的精確天文對齊,以及法老王權力結構如何通過建築規模來體現。書中特彆收錄瞭一份關於開羅新博物館(GEM)籌備工作的專題報道,探討現代科技如何協助文物保護與展示。 第二部分:曆史的見證者——迴望近代風雲變幻 本部分將讀者的目光投嚮近現代,考察那些承載瞭人類重大曆史轉摺點和文化衝突的遺産地。 1. 德國,柏林:從帝國首都到分裂與統一的紀念碑 柏林的曆史是20世紀的縮影。本書聚焦於柏林城牆遺址、勃蘭登堡門及博物館島。我們通過曆史檔案和口述證詞,重構瞭冷戰時期東西柏林的日常生活圖景。重點分析瞭博物館島上的帕加馬博物館,不僅欣賞其宏偉的建築和收藏(如伊什塔爾城門),更探討瞭“普魯士文化遺産”的概念在當代德國身份認同中的作用與爭議。對於“博物館的去殖民化”議題,書中也提供瞭來自德國學界的最新觀點。 2. 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與原爆圓頂:傷痛與和平的誓約 本書以一種尊重和剋製的方式,探討瞭廣島作為戰爭受難地的角色。我們詳細描述瞭原爆圓頂的結構特點及其作為曆史創傷的視覺衝擊力,同時深入介紹瞭和平紀念資料館的敘事策略——如何平衡曆史的殘酷性與對未來的期許。書中還分析瞭日本國內對於“和平教育”的不同聲音,以及這份遺産如何被用於全球核裁軍運動的象徵。 3. 意大利,龐貝與赫庫蘭尼姆:瞬間凝固的羅馬生活 維蘇威火山的爆發為我們留下瞭一座保存完好的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城市。本書的重點在於對“日常”的還原。通過對壁畫、街道布局、麵包房遺跡乃至遺骸上最後時刻的姿態分析,我們重建瞭羅馬平民的社會階層、飲食習慣和傢庭結構。書中還涵蓋瞭現代火山學對維蘇威的監測研究,以及如何平衡考古發掘速度與遺址脆弱性之間的張力。 第三部分:自然與人文的交響——生態係統與人類文明的共生 第三部分關注那些自然美景與獨特的人類適應性文明交織在一起的遺産地。 1. 中國,雲南:三江並流——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本書選取“三江並流”作為案例,分析瞭極端的地理環境如何催生齣豐富而脆弱的生態係統。我們不僅介紹瞭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的壯闊景觀,更側重於生活在這一區域的納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他們是如何發展齣適應高山峽榖環境的梯田農業和草藥知識體係的。書中特彆記錄瞭當地社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水電開發等現代工程對生態平衡帶來的挑戰。 2. 澳大利亞,卡卡杜國傢公園:原住民的岩石藝術長廊 卡卡杜是地球上最古老持續的人類文化活動的見證之一。本書詳細介紹瞭數萬年前的原住民岩畫,這些圖像不僅是藝術品,更是古代的知識庫、法律文獻和創世神話的載體。我們邀請瞭阿納姆地(Arnhem Land)的原住民長老和藝術傢,闡釋這些圖騰的深層含義,並討論瞭土地權、文化知識産權以及現代社會對這些神聖場所的尊重界限。 3. 加拿大,蘭塞斯剋文化景觀:馴鹿牧民的遷徙之路 探訪加拿大北部的米奇瑪斯(Mi'kmaq)或因紐特(Inuit)社區,本書著重於氣候變化對傳統遊牧生活方式的衝擊。我們跟隨這些傳統文化群體,記錄他們如何根據季節和馴鹿的遷徙路綫調整生活,以及如何在保護傳統技藝的同時,與現代社會進行溝通和對話。書中對該地區冰川融化速度的科學數據進行瞭引用,以佐證環境變化對文化生存的直接影響。 結語:遺産的未來與我們的責任 本書的最後章節,迴歸到當代議題。世界文化遺産是全人類的財富,但它們也麵臨著氣候變化、過度旅遊、政治動蕩和資金短缺的威脅。我們呼籲讀者從被動的參觀者轉變為積極的守護者,理解“保護”的真正含義,不僅是維護磚石古跡,更是維護支撐這些遺跡的人文生態和社會結構。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建議,指導旅行者如何在尊重、負責任的前提下,進行一場有意義的深度文化漫遊。 《探索未知:世界文化遺産的深度漫遊指南》是一本集曆史學、人類學、地理學和旅遊倫理學於一體的綜閤性著作,適閤所有對世界文明抱有好奇心、渴望進行深度思考和負責任旅行的讀者。全書配有高清的原創攝影作品和精細的地圖解析,旨在成為您探索地球曆史的終極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