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文化,需要世代的传承
让我们的孩子使用我们的母语,读台湾的渔业文化精神与在地的工艺之美
佮仙化伯仔结缘是因为蚵寮渔村小摇滚,伫怹自设的文化馆看到伊的画作,彼种台湾自古以来的生活面貌仔,一幅一幅对伊的画内底浮出来,即遍,顺聪仙仔的乌金大绘本,更加强化着南方渔村的特有风情,看完,心肝内失去的某一寡血,若亲像拢流转来矣!-- 谢铭祐(词曲作者、唱片制作)
尤辰允,人人称作「仙化伯」。他十二岁时与父兄去讨海,二十一岁以务农维生,六十七岁因见到孙女画图可爱,也提笔尝试描绘心中景色。仙化伯无师自通的图画作品一鸣惊人,至今八十五岁仍创作不辍且加倍多元,除了油画、水墨外,举凡藤编、泥塑等皆有精彩成果,屡屡受邀参展或举办个人画展,而仙化伯简单朴素的小小工作室就此成为在地鲜明的艺文一隅。仙化伯画作主题,自捕乌记忆、农家生活与器具描绘到风景写生,不仅在用色上表现了农业社会的朴实性格,也在笔触间传递出讨海魂的坚毅精神,更生动展现捕乌的每一剎那,为台湾渔业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参考资料。
在高雄市梓官区赤崁一带,捕乌鱼是早年该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尤其在没有重型机具、一切仰赖人力的年代,渔民们团结力量,在乌鱼繁殖季节,先在沿岸搭建共同生活的工寮,并编列好人力与各自工作,一起划着竹筏出海捕乌;过程中,众人齐力围出大网,接着一组人马引诱乌鱼入内、一组人马协力拉起渔网,返回岸上后再均分捕乌利润……从捕乌鱼衍生的相关民俗和禁忌、专业分工到共有精神,形成台湾渔业独有的文化景色;而不靠机械、凭借智慧发展出的捕乌技巧,更是台湾渔人们精湛的工艺表现。
作者郑顺聪以优美的台文书写,搭配一幅幅仙化伯内涵独到的油画作品,并穿插由设计师林建志绘制的简洁插图,用母语读出阿公和查某孙仔「答喙鼓」的趣味,读出南方的阳光与海风,也读出这座美丽岛屿上,曾蓬勃半世纪的在地工艺之价值与精神。
名人推荐 ●乌鱼文化研究者 余小芬
●港仔门工作室发起人 蔡登财
●词曲作者、唱片制作 谢铭祐
●台语摇滚乐团 拍谢少年